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现状、前景、问题与风险
- 格式:pdf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26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国际比较及发展建议
孙丽;陈珊华;丁莉
【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
【年(卷),期】2016(000)0z1
【摘要】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扩大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香港、新加坡、伦敦和台湾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数据进行国际比较后发现,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总体优势相当突出,而新加坡人民币贷款额,伦敦人民币外汇交易,台湾人民币存款规模则分别具有比较优势.然而,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给市场规模的扩大与市场深度的建设带来了障碍.提出在全球构建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为主导、多市场并存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最后为人民币离岸市场未来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政策建议.
【总页数】13页(P8-20)
【作者】孙丽;陈珊华;丁莉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 200241;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 200241;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 2002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9
【相关文献】
1.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研究--基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视角 [J], 程婷
2.关于深化人民币国际化改革的思考——基于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 [J], 陈蔚
文;
3.关于深化人民币国际化改革的思考——基于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 [J], 陈蔚文
4.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特征与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 [J], 孟浩
5.加快建设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探讨与思考——基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视角[J], 尚航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离岸人民币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有何意义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离岸人民币的发展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形成和壮大,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离岸人民币的存在增强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程度。
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人民币走向国际成为必然趋势。
离岸人民币市场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和熟悉的环境来接触和使用人民币,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流入中国。
这不仅有助于优化国内金融市场的资金结构,还能够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离岸人民币市场,中国的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与国际同行竞争与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模式,推动国内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其次,离岸人民币有助于分散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
在全球化的金融环境中,各种风险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过于依赖国内市场可能会使金融体系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显得脆弱。
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为国内金融体系提供了一个风险缓冲带。
当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波动时,离岸人民币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分散这些风险,减轻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直接冲击。
例如,在国际汇率波动较大的时期,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能够为国内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国内金融市场更好地应对汇率风险。
再者,离岸人民币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创新。
为了满足离岸市场参与者的需求,国内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推出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将推动国内金融市场在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例如,为了支持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国内银行需要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优化资金清算和结算体系,加强风险防控机制。
这些改革和创新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也为国内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离岸人民币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具有积极作用。
货币政策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为货币政策的操作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工具。
离岸人民币通俗解释
离岸人民币是指在中国境外发行和流通的人民币,即“离岸人民币市场”。
相较于中国国内的人民币市场,离岸人民币具有一些特殊的特点和用途。
与国内的人民币相比,离岸人民币更多地用于国际贸易和投资,为跨境交易提供便利。
离岸人民币也被用作一种投资工具,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参与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交易活动。
离岸人民币最著名的市场是香港,因此也常称为“离岸人民币市场”。
香港作为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桥梁,具备良好的金融体系和监管机制,成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中心。
同时,伦敦、新加坡和台北等地也有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
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银行、企业和个人投资者。
银行在离岸人民币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离岸人民币的发行和交易的主要机构。
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离岸人民币市场进行结算、投资和融资等活动。
离岸人民币的汇率通常是根据供求关系而形成的,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和各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中国逐渐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总而言之,离岸人民币是指在中国境外发行和流通的人民币,主要用于国际贸易和投资。
它通过离岸人民币市场进行交易、结算和融资等活动,并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在全球金融系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离岸人民币业务对银行的经营模式有何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离岸人民币业务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
这一新兴业务领域为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银行的经营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离岸人民币业务拓展了银行的客户群体。
以往,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
然而,随着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开展,银行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国际客户,包括跨国企业、境外金融机构以及在海外有业务需求的中国企业等。
这些客户在跨境贸易、投资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对人民币服务有着多样化的需求。
为了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银行需要建立专门的服务团队,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其次,离岸人民币业务改变了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方式。
在资金来源方面,银行可以通过吸收离岸人民币存款来增加资金量。
由于离岸市场的利率环境和资金流动特点与国内市场存在差异,银行可以灵活运用利率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
在资金运用方面,银行可以将离岸人民币资金投向海外的人民币资产,如债券、贷款等,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此外,银行还可以利用离岸人民币市场进行资金的拆借和交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再者,离岸人民币业务丰富了银行的产品和服务种类。
银行可以推出一系列与离岸人民币相关的金融产品,如离岸人民币存款、贷款、贸易融资、外汇交易、债券发行等。
这些产品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还为银行带来了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
同时,银行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产品的风险可控。
例如,在开展离岸人民币贷款业务时,银行需要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进行充分评估,防范信用风险;在外汇交易业务中,要密切关注汇率波动,采取有效的套期保值措施,降低汇率风险。
另外,离岸人民币业务促进了银行的国际化布局。
为了更好地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银行需要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与当地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和资源。
这有助于银行提升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实现国际化经营。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状及前瞻浅析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涉及的是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问题,包含其在职能范围、规模和地域上的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其在直接融资市场中的私人使用增加,套利活动、财富效应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将持续增加。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加深和金融部门成熟度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在全球经济地位提升的表现。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其远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
本文简要回顾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现状,并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提出了促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健康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状前瞻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其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并极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
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维持人民币稳定的举措标志着中国及其亚洲邻国已经认识到中国经济政策的外部影响。
进入21世纪,中国崛起的概念被广泛提及,这也意味着中国已经不能局限于全球金融活动之外。
当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家,也是全球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上世纪末以来,中国的国际金融政策在改革全球金融框架、促进区域金融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构建区域金融架构和协调区域汇率安排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尝试,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展开。
实际上,过去的10年时间,只有区域金融合作取得了一些显而易见的成果。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席卷各国,金融危机也暴露了中国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金融地位的脆弱性。
由于当美元被广泛用作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其国内政策将对其他国家造成极大的外部性,中国也成为美国国内政策最易捕获的猎物。
美元贬值使得中国外汇储备大肆侵蚀。
进年来,尽管中国支持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的理由充分,但实际上短期内无力对此作出根本性的变革。
人民币国际化缘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问题,国际化以人民币的资本项目全面开放为前提条件。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开始得到国内外的关注。
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作者:张润林来源:《中国市场》2011年第10期[摘要]离岸金融市场是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的产物,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在回顾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历程上,指出目前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离岸金融市场;存在问题;市场构建[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147-03离岸金融市场是全球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国民属性,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
早在1989年,我国就开始试办离岸金融业务。
虽然在随后的20年中,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一直在进行,但是还未发展到一定规模。
与世界上成熟的离岸金融中心相比,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还有很大差距。
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加以改进,以促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快速发展。
1 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回顾1.1 离岸金融业务的初创阶段(1989—1994年)这一阶段,主要只有招商银行一家银行经营离岸金融业务,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989—1991年招商银行的离岸总资产从3073万美元迅速上升到21012万美元,离岸存款、贷款、业务利润等指标都上升较快,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开端。
1994年该行的离岸存款达到32283万美元,比1991年上升312.52%,离岸贷款达到43766万美元,比1991年上升222.56%,离岸业务利润达到1346万美元,比1991年上升395.88%。
离岸业务占全行业务的比重在10%~15%。
这一阶段,离岸业务各种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健全起来,业务发展良好。
1.2 离岸金融业务的迅猛增长阶段(1995—1998年)1994年以后,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与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相继获准开办离岸金融业务,1996年5月,深圳发展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市分行也获准成为办理离岸金融业务的规范试点银行。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分析研究作者:龙治泽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18期【摘要】本文详述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市场机遇,据此对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一、回眸与透视: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一)发展历程的回眸2004年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萌芽,经历10余年的发展,已经展现出其独特的市场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初期以为个人客户提供单一业务为主导,即自2004年香港银行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初期,主要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是由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及信用卡等单一化的服务;中期以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业务为主旨,即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通过业务扩大、发行人民币债券、建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容试点等路径,逐渐丰富了人民币的业务类型,形成了由存款、汇款、债券、基金、保险、黄金、股票等多元化离岸人民币业务共存的发展局面;后期以香港作为人民业务枢纽中心为目标,截至目前,香港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和以人民币定价的产品。
(二)发展现状的透视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末,香港人民币存款(含存款证)较年初上升10%至1.16万亿人民币,人民币贷款较年初激增63%至1880亿人民币;2014年全年达到6.26万亿元人民币,较年初飙升63%。
通过发展的量化数据,可以透视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显著特征:宏观上看香港“亚洲金融中心地位屹立不倒”,即香港在境外人民币交易中的先发优势不仅确保了香港在今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最大收益,而且支撑并巩固了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微观上看,香港金融中介机构“受益匪浅”,即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展直接助推了香港金融中介机构的业务收入,以商业银行为例,其收益主要来源于人民币存、贷、汇等业务收入,以及人民币金融产品发行、融资、交易等中间业务收入。
香港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现状与展望*雷 曜1,陈一稀2(1.中国人民银行,北京 100033;2.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 杭州 310001)摘 要:香港三类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结算汇率、两种不同交割方式,目标客户及交易功能不同,市场主体对冲汇率风险的功能主要由场外工具承担。
可交割本金远期市场和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主要参与者均为银行,前者有实需的参与主体更多;常态化交易下两个市场走势较为一致,对即期汇率影响不大。
外部冲击下,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使用远期人民币的波动较大,即期汇率中离岸人民币波动更大,可能带动人民币同向变化。
期货交易的主要参与者是非银行机构,以交易需求为主,风险对冲和套利需求为辅。
香港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发展主要源自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对香港离岸市场建设的大力支持。
未来香港市场活跃度将继续受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波幅和预期的影响。
建议扩大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并提升流动性管理能力,促进可交割产品更贴近服务实需;不断丰富优质人民币资产,满足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对抵押物的需求;不断丰富市场主体,引导其使用好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投机性较强的市场;不断丰富配套产品,加强对新产品和新政策的解读。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汇率风险;衍生品市场;外汇市场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41-2021(01)-0003-07一、香港三类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格局经过20多年的发展,香港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三类市场并存。
其中,可交割本金远期(以下简称DF)市场于2010年建立,目前交投活跃、发展稳定,市场的需求最大。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以下简称NDF)市场于1996年自发产生,2015年后市场关注度大幅下降。
此外,香港交易所自2012年9月推出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合约交易。
(一)有实需主体更多利用DF市场管理汇率风险一是NDF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金融机构。
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联动发展第一篇范文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联动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对外开放,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这两个市场之间的联动性不仅影响着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也对全球债券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现状、联动性及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现状1. 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我国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主要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企业债和金融债等债券品种。
截至2021年底,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债券余额已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在岸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外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2. 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主要是指香港、伦敦、新加坡等地区的债券市场。
截至2021年底,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债券余额已达到6万亿元人民币。
离岸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外资金融机构、跨国企业、离岸投资机构等。
二、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联动性1. 价格联动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价格联动性逐渐增强。
一方面,由于资本流动性的影响,两个市场的利率水平趋于一致;另一方面,由于投资者需求的变动,债券价格也会出现一定的联动。
2. 信用利差联动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信用利差也存在一定的联动性。
具体来说,当在岸市场的信用利差上升时,离岸市场的信用利差也往往随之上升;反之,当在岸市场的信用利差下降时,离岸市场的信用利差也往往随之下降。
3. 流动性联动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也呈现出一定的联动性。
一方面,两个市场的流动性受到全球资本流动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投资者行为的相似性,流动性也会在两个市场之间产生一定的传递。
三、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策略1. 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提高两个市场的互联互通程度。
例如,可以考虑扩大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降低外资进入门槛。
《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3期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现状、前景、问题与风险*何帆张斌张明徐奇渊郑联盛【内容提要】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显著加快;与此同时,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也迅猛发展。
仅以香港人民币存款为例,2009年和2010年末数量分别为627亿、3149亿元人民币;目前甚至已经突破了4000亿。
这种发展势头,在令人鼓舞的同时也同样让人不安。
作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回顾、分析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最新进展,然后着重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与风险作者何帆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张明、徐奇渊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郑联盛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博士生。
*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境外企业和个人如何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及境外银行持有离岸人民币头寸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041016)的资助。
调研得到了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当然,文责由作者自负。
另外,本文原附有香港调研报告,以及其他数据、政策背景等资料,因限于篇幅未给出,备索。
2011年3月14日至3月22日,作者一行在香港、深圳、梅州等地进行了调研,对当地政府部门、金融和学术机构,以及国有、外资、民营企业等进行了走访,具体涉及到:香港方面的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中银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某投资银行、香港财政司、香港中央政策组;深圳方面的某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某国有企业和两家民营企业;梅州方面的中国人民银行梅州市中心支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梅州市中心支局、某商业银行结算部、两家港资企业、一家台资企业和一家德资企业等等,共计18家单位。
2009年10月,作者曾对港、深、穗进84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现状、前景、问题与风险行过前期调研;在此基础上,本次调研围绕香港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最新进展做了深入的了解,并关注政府、金融市场、学术领域不同角度的剖析,倾听各种背景企业的微观感受,由此总结和提炼,形成本文。
其主体内容为:香港人民币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展望,分别是第一、二部分;第三部分是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主要问题与障碍;第四部分是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第五部分是政策建议。
最后的附录,是关于广东省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实地调研报告。
一、香港人民币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一)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发展状况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与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
2009年7月2日,国务院六部委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2010年6月22日,国务院六部委发布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增加了国内试点地区(由五城市扩展至20个省、市、自治区),不再限制境外地域,试点业务范围扩展到货物贸易之外的其他经常项目结算。
从2010年第二季度起,中国政府开始通过个案审批方式试点办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
2010年10月,新疆成为国内首个开展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试点的地区。
2011年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
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工作已在2010年取得了显著进展:在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仅为36亿元人民币,而2010年飙升至5028亿元人民币。
具体到2010年的各季度,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同样迅速增长:第一至第四季度,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环比增速分别为426%、165%、160%与145%。
此外,2010年境内各试点地区共办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386笔,累计金额701.7亿元。
[1]但我们注意到,目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在进出口两个环节的分布极不均衡:2010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口人民币结算额占人民币结算总额的比重[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各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85国际经济评论分别为83%、79%与80%,货物贸易出口人民币结算额的相应比重仅为8%、10%与9%。
[1]迄今为止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集中于进口而非出口,出现严重的“跛足”状况,我们认为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在持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境外贸易企业更愿意接受人民币收款,而不太愿意用人民币支付货款;与此同时,中国贸易企业定价权相对较弱,而最后的贸易结算币种选择跟贸易双方定价权的强弱有关;第二,迄今为止境外人民币存量是有限的,境外贸易企业获得人民币并用于支付进口的难度较大或成本较高;第三,按照2010年6月发布的《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第四、五条:目前出口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仅限于16个省的试点企业,范围相对有限,而进口贸易、服务贸易以及其他经常项目的人民币结算,则是20个省的所有企业(包括非试点企业)都能进行办理的。
(二)香港人民币市场发展状况香港是中国政府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重要桥头堡,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主要来源地。
2009年,香港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额合计19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的53%。
2010年,香港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额合计3692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的比率上升至73%。
其中,2010年上半年,平均每月香港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额为45亿元人民币;之后,以2010年6月为重要转折点,香港的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额迅速增长,在2010年下半年,月均结算额猛增至570亿元人民币。
作为一个结果,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实施推动了香港银行体系人民币存款规模的快速上升:截至2008年底与2009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分别为561亿元与627亿元;而到2010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飙升至3149亿元,同比增长4.0倍。
截至2011年1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进一步上升至3706亿元,环比仍增长了18%。
人民币定期存款占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的比重,由2009年9月的30%上升至2011年1月的66%,[2]这凸显出了香港离岸市场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发展不足,居民与企业不得不把新增的人民币以定期方式存入银行的事实。
香港人民币存量在2010年的急剧上升,主要应归因于企业客户通过跨境贸易结算而收到的大量人民币。
截至2009年12月底,香港企业客户人民币存款占人民币存款总额的比重仅为1%(金额约为60亿元)。
截至2010年12月底,香港企业客户人民币存款额达到1820亿元,占人民币存款总额的58%。
2010年香港企业人民币[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各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数据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
86存款额的增量(约1760亿元)绝大部分来自2010年香港企业在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中收到的人民币净支付(约1500亿元)。
[1]尽管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增长极为迅速,但实际上持有人民币存款的回报率是相当低的。
根据香港金管局的数据,目前香港银行提供的人民币短期存款利率约在0.45%~0.80%之间,远低于目前中国内地3.0%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
而香港人民币存款低利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现行的离岸人民币清算行机制决定的。
目前,中银香港是香港人民币业务的单一清算行。
香港市场上其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将多余的头寸存放于中银香港,中银香港再将其存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
中银香港可获得0.99%的利息,在扣除一定费用后,中银香港再向其他参加行支付0.865%的利息。
[2]这就决定了香港银行业所提供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上限。
不过,如果与接近零利率的港币存款利率相比,目前香港人民币存款利率依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当然,除了选择将人民币存在香港的银行外,持有人民币的境外居民与企业还可以将人民币投资于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
自2007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起,截至2011年2月底,香港市场已经新发行了59只人民币债券,累计发行额为776亿元人民币。
香港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主体,已经由中国内地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为主,逐渐扩展至香港银行内地子公司、中国财政部、香港本地公司、跨国公司、外国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组织等。
目前,理论上而言,全球所有企业与机构均能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的年收益率位于0.95%~5.25%的区间内,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收益率更高,以及更为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境外参加行使用依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
这为境外持有人民币的机构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迄今为止,已经有工银亚洲、建银香港、恒生银行、花旗银行香港分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香港分行等十余家机构,获准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此外,目前市场上热议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创新还包括持有人民币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小QFII)以及以人民币计价的人民币首次公开募股(IPO)。
这些产品的[1]He,Dong,“International Use of the Renminbi:Developments and Prospects”,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 and Hong Kong Institute for Monetary Research,8March2011.[2]据FT中文网报道,2011年3月31日,中银香港表示,从当天起,中国人民银行给予清算行的利率由0.99%下调至0.72%,与中国人民银行给予内地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一致。
与之相对应,中银香港则将其给予参加行清算账户的利率由0.865%下调至0.629%。
这无疑将导致香港人民币存款利率的进一步下调。
87国际经济评论推出将有助于丰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投资选择,进一步推动香港人民币存量的上升。
(三)需求层面的分析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对货币的需求来自持有者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与投机动机。
我们在此框架下分析促进香港人民币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因素。
从交易动机来看,如果香港企业持有一定的人民币存量,那么在与内地企业进行跨境贸易时,双边就能够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然而,从目前来看,香港企业持有人民币的交易动机并不强烈。
原因在于,由于港币是与美元挂钩的,因此香港企业如果用美元与内地企业进行结算的话,香港企业并不面临汇率风险。
而如果改用人民币结算,目前来看并不能给香港企业带来交易层面的实质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