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中偶见腺样体不完全退缩。如增大的腺样体引起呼吸困难、继发 感染或渗出性中耳乳突炎等,应视为病理改变。
鼻咽部及其毗邻部炎症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复刺激是发生病理性增生 肥大的主要成因,本病最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并存。
2020/3/20
2
发病机制:
肥大的腺样体堵塞后鼻孔出口,影响鼻腔,鼻窦引流,导致鼻阻塞、鼻黏膜 纤毛输送功能损害和鼻分泌物滞留,是引起慢性鼻窦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增生肥大的腺样体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导致咽鼓管和中耳腔引流障碍; 慢性腺样体炎成为局部长期存在的感染灶,引起咽鼓管的逆行感染; 鼻咽部通气障碍致使咽鼓管逆流,破坏咽鼓管正常生理功能; 腺样体可以释放炎症递质,如前列腺素、组胺等,它们能增加血管的通透
性,引起咽鼓管和中耳黏膜水肿。
2020/3/20
2020/3/20
在硬腭平面下缘1cm处测量软 腭表面与腺样体表面之间的后 气道间隙(即PAS)宽度。 PSA 宽度在 10 mm 以上者属正 常范围;6 ~ 10 mm为生理性 或中度肥大;
当 PAS≤5 mm 时,可认为腺样 体重度肥大。
当 PAS≤3 mm 时,患儿多有张 口呼吸
6
正常成人鼻咽腔顶壁软组织厚度前部为 3 ~8 m m ,后部为 6~ 16mm;鼻咽腔后壁 1~7mm;口咽及喉上部后壁为 2~5mm,咽喉下 部后壁为 9~15mm。
正常咽后壁软组织厚度,10岁以下儿童约4~ 5 mm左右,5岁以下可 稍厚,一般不超过8 mm,成人约为3mm,一般不超过5 mm。
一般认为鼻咽腔顶壁厚5mm ,绝对值不超过10 m m ,鼻咽、口咽及 喉上部后壁不超过 5 m m 。
异常时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失去正常连续的曲线穹窿,呈向腔内突出 的软组织影,表面多光滑,可有分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