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_第一篇_绪论_内科学绪论
- 格式:pdf
- 大小:71.52 KB
- 文档页数:6
【概念】内科学是以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疾病而与外科学分开的,内科学按系统不同进一步分为:呼吸、心血管、消化、肾脏、血液、内分泌、营养、代谢、风湿病学等,另外又衍生出传染病、精神病、神经病学。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综合学科,它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疾病的病因、诊断与防治,它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学好内科学,对于今后无论做哪一科的医生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学好内科学】联系基础学科知识重视临床技能的训练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如何做好临床诊疗决策】一、诊断思维应掌握以下原则:1.先用一元论解释如:女,45岁,阵发性胸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先考虑常见病如:男,17岁,发热伴咳嗽1天。
上呼吸道感染→2周后仍有发热结核3.先考虑器质性疾病4.排除法作鉴别诊断二、选择实验室和特殊检查要遵循的原则要了解所选试验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价格,在排除诊断时应选择敏感性高的诊断试验,在明确诊断时应选择特异性高的诊断试验,诊断试验先后排序上无创伤的检查应首先,切忌无目的地开一大推化验单和特殊检查。
三、治疗思维上应掌握的原则:1.一般是先明确诊断,再做治疗计划2.一时难以诊断的病例,应抓住良性和可治性疾病的治疗机会3.危重病例应紧急治疗,需抢救在先4.治疗时需重视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交互作用,用药尽可能单一,能用一种药治疗,绝不要开二个药。
【应该怎样对待病人】人的健康和生命是最宝贵的,医生为患者的健康而工作,应该具备有高度的责任感、精辟的医术、博学的医学知识,有责任改善病人的病情、帮助病人康复、建立恢复健康的信心、告知预防疾病的知识。
病人需要医生的同情心、爱心及理解,这些对病人疾病的缓解及康复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位仅能作出诊断,但不关心、理解患者的医生并不是一位受人爱戴的医生。
【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得到最佳的临床诊疗质量的保证,是诊治成功的第一步。
1、谈话技巧:对待病人要有礼貌,又要有威信,使病人相信你2、医生与家属的关系:及时与家属沟通,与家属达成共识,博得家属支持和理解3、终末期病人的处理:减轻病人痛苦、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为重要。
人教版最新内科学理论大纲(权威)第一篇内科学绪论(自学)目标要求了解: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内科学的范围、内容、学习方法和发展,内科疾病的诊断与进展。
自学内容内科学的范围、内容、进展,内科疾病的诊断,学习内科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自学)目标要求了解: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防治及研究进展。
自学内容1、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及死亡情况2、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3、呼吸系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诊断(常见症状体征及常用实验室检查)、防治展望。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第二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标要求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分级、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
了解:本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预防。
教学内容1、概念2、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3、病理及病理生理4、临床表现(1)症状:慢性咳嗽、咳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体征:肺气肿征。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CT,血气分析及其他。
5、诊断根据高危因素、病史、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综合分析确定,分5级。
6、鉴别诊断同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的鉴别。
7、并发症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8、防治稳定期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治疗指南。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目标要求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了解:本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预后及预防。
教学内容1、概念2、病因及发病机制免疫学机制、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神经机制。
3、临床表现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咳嗽,胸部过度充气,广泛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痰液检查,呼吸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胸部X线,特异性变应原的测定。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编号:1学时数:178其中见习学时:58学学分:10.0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本科一、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一)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二)在已学习诊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取、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
(三)在实习期间,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
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掌握内科常用的诊疗技术,结合本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五)对急、危、重病人有一定应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在内科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注意培养学生自学和讨论,亲自参加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救死扶伤的良好医德医风,重视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第一篇绪论
内科学绪论
学时数学时数::1学时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故学好内科学,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键。
学习方法
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的高尚医德
系统学习:扎实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实习: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内科疾病的诊断 详细地询问病史
系统的体格检查
必要的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内科学的进展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计算机技术和基础医学的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内科学也相应地发展很快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诊断技术
防治
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增强法律意识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