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改进创新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3
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能力实验报告一、引言淀粉酶是一种能够催化淀粉水解的酶类,其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能力,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生理功能和实际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比较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程度,探究其催化特性,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淀粉酶溶液:提供淀粉酶活性的溶液,确保酶活性稳定且浓度适中。
2. 淀粉溶液:用于模拟淀粉酶的底物,采用纯净的淀粉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 蔗糖溶液:作为对比底物,同样采用纯净的蔗糖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4. 碘液:用于检测淀粉的水解程度,与淀粉反应产生蓝色。
5. 温箱:用于控制实验温度,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三、实验溶液配置1. 淀粉酶溶液:按照实验要求,将适量的淀粉酶粉末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淀粉溶液:取适量纯净淀粉,加入蒸馏水搅拌成悬浊液,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煮沸糊化,得到均匀透明的淀粉溶液。
3. 蔗糖溶液:将适量的蔗糖粉末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四、温箱中预热将配置好的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置于温箱中预热,保持实验温度恒定。
预热的目的是确保实验过程中酶活性的稳定性和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五、实验操作1. 取若干试管,分别标记为淀粉组和蔗糖组,每组设置若干个时间点(如0min、5min、10min、15min等)。
2. 向每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预热后的淀粉酶溶液。
3. 向淀粉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预热后的淀粉溶液,向蔗糖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预热后的蔗糖溶液。
4. 将所有试管放入恒温的温箱中,开始计时。
5. 在设定的时间点,取出对应试管,立即加入碘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6. 记录每个时间点溶液的颜色变化,并拍照记录。
六、观察分析1. 颜色变化观察: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淀粉溶液中的淀粉逐渐被淀粉酶分解,溶液中的淀粉含量逐渐降低。
通过加入碘液,可以观察到溶液颜色从蓝色逐渐变为无色或淡黄色。
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结论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探究淀粉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一、实验介绍淀粉酶是一种能够加速淀粉水解的酶类,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淀粉酶主要分布在植物和动物的体内,其主要功能是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而蔗糖则是一种由蔗糖酶加水分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的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证明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并探究淀粉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我们将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观察和证明淀粉酶的水解作用,加深我们对淀粉酶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淀粉酶溶液2.淀粉溶液3.蔗糖溶液4.试管5.称量器6.热水浴三、实验步骤1.在三个试管中分别取适量的淀粉溶液、蔗糖溶液和淀粉酶溶液。
2.将淀粉溶液加热至60摄氏度,使其变稀。
3.将淀粉酶溶液加入第一个试管中的稀淀粉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放入热水浴中加热。
4.将蔗糖溶液加入第二个试管中,放入热水浴中加热。
5.将淀粉酶溶液加入第三个试管中的蔗糖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放入热水浴中加热。
6.分别观察三个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四、实验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后,我们观察到了实验结果。
在第一个试管中,淀粉酶溶液与稀淀粉溶液加热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溶液变得透明,并出现了一些颜色变化。
这说明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是有效的。
而在第二个试管中,蔗糖溶液经加热后,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
说明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作用是无效的。
而在第三个试管中,淀粉酶溶液与蔗糖溶液加热后也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说明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作用是无效的。
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是有效的,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而对蔗糖的水解作用是无效的。
五、结论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淀粉酶在生物体内起着加速淀粉水解的重要作用。
淀粉酶通过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而对于蔗糖的水解作用是无效的,说明淀粉酶对于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具有不同的作用特点。
探索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材料:2%的新奇唾液淀粉酶溶液。
实验仪器与药品:
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架,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3%的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菲林试剂,热水。
方法步骤:
1.取两只洁净试管,编号,然后在一号试管注入淀粉溶液2ML,试管二注入蔗糖溶液2ML。
然后在一号试管和二号试管都加入2mL淀粉酶溶液。
2.轻轻震荡试管,使混合均匀,再将试管下部锓在60℃热水中5分钟。
3.取出试管,加入2mL菲林试剂,再轻轻震荡。
4.将试管都放在装有热水的大烧杯,煮沸1分钟。
5.记录实验结果。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淀粉溶液蔗糖溶液
一1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2ml蔗糖溶液实
验步骤二
加入淀粉酶2滴,振荡,试管下半部侵入60℃左右的热水中,反应5min
三加入斐林试剂→振荡→约60℃水浴2min
实验
现象
结论
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
的异同点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项目
试管编号
123
1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1ml1ml1ml 2温度处理5min0℃37℃100℃
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
4保温时间5min5min5min
5滴入碘液,摇匀1滴1滴1滴
6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
7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中第2、3步可以互换吗?
为什么第四步还要保温5min?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步骤项目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
1肝脏研磨液2滴2滴2滴
2PH处理5%HCI1mL蒸馏水1mL5%NaOH1mL
33%H2O22ml2ml2ml
结果
结论
讨论:能否换用淀粉酶?
温度是否影响实验,如何设置?
如何测得某种酶的最适PH?
试管
项目
序
1234号
1淀粉溶液2ml2ml//
2蔗糖溶液//2ml2ml
3淀粉酶2ml//2ml
4蔗糖酶/2ml2ml/
5斐林试剂2ml2ml2ml2ml
6砖红色沉淀
讨论:
1、依上表哪两组组合可用于研究酶的专一性?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能用碘液取代斐林试剂么?。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1、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2、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没有还原性,也就是都不能使斐林试剂还原,所以都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
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的麦芽糖则具有还原性,能够使斐林试剂还原,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和果糖都具有还原性,但唾液淀粉酶不能将蔗糖水解。
试验中可以用菊糖代替蔗糖。
这是因为菊糖是由多个果糖分子缩合而成的,与淀粉同属于多糖,用菊糖与淀粉进行对比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3、实验材料质量分数分别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化学试剂商店有售)溶液。
4、试剂与仪器斐林试剂(也可以用班氏试剂)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夹、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5、实验方法与步骤(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向1号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和2mL新鲜淀粉酶溶液。
向2号注入2mL蔗糖溶液和2mL新鲜淀粉酶溶液。
(2)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
(3)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入斐林试剂,边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以便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
(4)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并保持1min。
(5)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的变化6、注意事项①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
这是因为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之前应检验一下纯度。
蔗糖和淀粉的水解实验报告
|(1)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所以A中加淀粉酶淀粉,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所以加2mL.(2)试管1和2中底物分别是淀粉和蔗糖,所以实验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
(3)试管1中,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成还原糖,所以试管1中呈砖红色;试管3中没有酶,所以颜色为斐林试剂颜色,既浅蓝色;两者结果不同是因为前者有淀粉酶,后者没有淀粉酶.生肖运势20222022年对你是否有好的机遇?是否有机会暴富?是否合适创业?
(4)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不能催化蔗糖分解,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可将表中蒸馏水改为蔗糖酶溶液,蔗糖酶能催化蔗糖分解而不能催化淀粉分解.(5)为检测溶液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物质,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若有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含有还原性杂质.
故答案为:
(1)加淀粉酶溶液2mL
(2)底物的种类
(3)砖红色浅蓝色有无淀粉酶的催化
(4)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蔗糖酶溶液
(5)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的改进一、原实验的主要内容及过程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a-淀粉酶)溶液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夹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灯柴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热水。
方法步骤:1、取两只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照下表序号1至3的要求操作。
2、轻轻振动着两只试管,是试管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两只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3、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4、将两只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加热煮沸加1min。
实验现象:淀粉酶与可溶性淀粉混合液有颜色变化一近橙红色,与还原糖鉴定现象:砖红色沉淀不明显。
几乎无沉淀且放置一会儿颜色变黑。
此现象与还原糖鉴定现象有差异,且随后有不明原因的变黑给学生带来许多迷惑。
二、改进措施1、材料用新鲜的人唾液代替2%的新鲜淀粉酶(a一淀粉酶)溶液。
可在课堂上即取即用(采集学生的唾液)。
2、方法步骤2中将试管下半部浸到37摄氏度的温水中lmin3、步骤4改为将两只试管一起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至沸腾后立即停止加热。
其他方面皆与原实验相同。
三、改进后的实验现象颜色反应变色明显且砖红色沉淀较多明显,长时间无颜色变化。
四、原实验与改进后试验的比较与分析1、现象比较与分析原试验使用的。
淀粉酶溶液本身带有较深的棕褐色,对本试验原试验还原糖生成的鉴定的颜色反映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原实验的试验现象:变色并非典型的砖红色。
而人的唾液几乎是无色的可以克服。
淀粉酶这一缺点,而使本试验的颜色反应的颜色变化明显。
2、酶材料比较原实验用的酶是试验室里要准备的a-淀粉酶溶液与生活实际相对较远。
改进后使用酶直接来自学生的口腔,是直接来自于时间的是学生对本实验的结果信度大大的提高。
而且取用方便又可大大地降低教学成本和克服山区学校缺少试剂的不足。
3,过程比较原实验步骤2中反应要保温在60℃与环境温差较大,由于一般中学无恒温设备,需要不时地加热来维持恒温。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等四个生物实验的注意事项等作者:赵晓梅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年第10期高中新课改将生物课程提到了较重要的位置上,而实验是掌握这门学科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成就感,针对几个高中生物实验效果不理想的状况,在经过大量实验之后,将实验注意事项及实验材料改进建议提出如下:一、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1.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
(1)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之前应先检验一下蔗糖的纯度。
原因:蔗糖是非还原性糖。
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2)在实验中,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要现配现用。
原因:如果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过长,蔗糖溶液会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
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3)材料选用:普通的细粒蔗糖往往由于部分水解而具有一些还原糖。
可用市售大块冰糖水洗去其表面葡萄糖,得到纯净的蔗糖。
2.实验之前应将试管用清水再清洗一次,确保试管干净。
实验过程中,滴管不能混用。
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洋葱根的培养和剪取。
(1)根不宜培养太长,长到3cm即可。
(原因:这时的根生长较快,细胞有丝分裂比较旺盛)。
如果根生长速度过快,可将其放入恒温箱(温度为1—2℃)中培养。
(2)剪取根尖材料,应该在根尖细胞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
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是根尖细胞分裂旺盛期,11:30最活跃,所以可选择11:30剪根。
取材时剪取根尖2~3mm。
(原因:能进行细胞分裂的分生区处于此部位)(3)如果是当年收获的新洋葱可能处于休眠期,一定要用赤霉素处理解除休眠后,才会生根。
2.染色:用龙胆紫染色时间不能过长,3分钟即可。
(原因:时间过长,会使染色体与周围的其他结构均被着色,这样就无法形成颜色上的反差,不便于观察)3.材料选用:实验材料可用大蒜代替。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的作用》实验要点导析1、实验成败的关键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及蔗糖溶液的新鲜程度。
蔗糖是非还原糖,如果不纯,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放置时间过长,容易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糖,这样与斐林试剂共热时也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因此,实验中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要现用现配(以免细菌污染变质)。
2、两支试管均产生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本实验鉴定的原理是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淀粉和蔗糖没有还原性,淀粉分解的产物是麦芽糖和葡萄糖,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都有还原性。
如果2号试管(注入蔗糖但未注入淀粉)也产生也砖红色沉淀,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试管不干净,残留有还原糖。
(2)蔗糖纯度不高,里面混杂有果糖、葡萄糖等。
(3)蔗糖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被溶液中的微生物分解成还原糖。
3、本实验的特点及本实验的重要启示本实验是探索类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分解是否都具有催化作用,探索酶催化化学反应的特点。
本实验给我们重要启示是:设计实验时,确定好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实验变量:淀粉酶。
因变量:淀粉、蔗糖水解的产物、水解的速率等的变化为变化的结果,即因变量。
从因变量入手推知自变量(实验变量)对其影响程度或它们之间的关系。
控制变量:淀粉、蔗糖在实验过程中的浓度和用量,淀粉酶的浓度和用量,水解过程中的温度等都为控制变量,需遵循同时等量原则,以排除控制变量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4、本实验设置1号试管的必要性本实验设置1号试管,可以进一步确认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并且对2号试管起到对照作用。
4、本实验检测底物是否水解的试剂斐林试剂可以换成碘液?由于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遇碘都不变蓝,无法判断蔗糖是否被水解。
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1)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
这是因为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之前应先检验一下蔗糖的纯度。
普通的细粒蔗糖往往由于部分水解而具有一些还原糖。
可用市售大块冰糖,水洗去其表面葡萄糖得到纯净的蔗糖。
(2)实验中要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37℃的温水中,因为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3)在实验中,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要现配现用(以免被细菌污染变质),取唾液时一定要用清水漱口,以免食物残渣进入唾液中。
(4)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因为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催化能力。
(5)实验中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的原因是: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过长,蔗糖溶液中的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这时应临时配制蔗糖溶液。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试管不干净,所以实验之前应将试管用清水再清洗一次,试管编号要醒目。
(6)实验步骤一定要按要求的程序进行,不可随意改变。
(7)如果实验中,自己的实验结果与理论上的预期结果不一致,应再设计实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或找出问题所在。
Ⅲ实验理论本实验是探索类实验。
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是否都具有催化作用,探索酶催化化学反应的特点。
本实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设计实验时,首先要从已知人手,确定何为实验变量(自变量),何为因变量,何为控制变量。
本实验的已知条件为题目,即“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从题目可知:①淀粉、蔗糖水解的产物,水解的速率等变化的结果,即因变量。
从因变量入手我们将推知自变量(实验变量)对其的影响程度或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淀粉、蔗糖在实验过程中的浓度、用量、淀粉酶的浓度、用量、水解过程的温度等都为控制变量,需遵循同时等量原则,以排除控制变量对2个水解反应的影响。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改进创新设计
一、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
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
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反应,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证明酶的专一性。
二、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
研钵,试管,大烧杯,量筒,移液管,洗耳球,胶头滴管,温度计,解剖刀,解剖针,试管夹,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水浴锅。
冰糖,土豆,淀粉,多酶片,斐林试剂,热水等。
四、实验步骤
1、收集唾液后,取lml注入小烧杯中,加入2mL蒸馏水。
振荡小烧杯使之混合均匀,制成稀释的唾液,即淀粉酶溶液①;
【改进:实验材料由书上所说化学试剂店出售的淀粉酶改为使用自己的唾液稀释液,因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且取材方便,所以选择使用唾液淀粉酶溶液】
2、取2-3粒多酶片,用刀片切成两半,再用针挑出多酶片内的酶粉于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后用玻璃棒搅拌均匀,配成淀粉酶溶液②;
【改进:把化学药剂店出售的淀粉酶改为一般药店都能买到的多酶片,因为多酶片内部主要成分有胰淀粉酶,且多酶片价格便宜取用也方便】
3、把冰糖外层被氧化还原了的部分用水洗去后,称取3g研细放入1 00ml热水中配成蔗糖溶液;
【注意:冰糖外层可能被氧化成还原糖,干扰实验结果,所以使用前一定要冲洗去冰糖的表层杂质】
4、称取15g土豆剪成小块,研磨后将液体过滤到小烧杯中并加入热水配成100ml淀粉液①;
【改进:把书上所说化学试剂店出售的淀粉改为使用土豆现制淀粉液,因为土豆淀粉含量高且更好买到】
【注意:土豆在空气中易氧化变黑,淀粉变性或生成其他物质,影响实验结果,所以配置淀粉液时应迅速研磨和过滤,且现配现用】
5、称取3g淀粉,先用少量蒸馏水调匀,再加入热水配成100ml淀粉液②;
【改进:普通淀粉购买方便且普通淀粉也是可溶的】
【注意:淀粉不溶于冷水,但开水会破坏淀粉结构,所以用淀粉制淀粉液时,先用少量蒸馏水混合成悬浊液,再加入热水配制成淀粉溶液,可保证淀粉绝大部分溶解】
6、取8只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下面要求进行操作:
A:淀粉液① 2ml+淀粉酶溶液① 2ml
B:淀粉液① 2ml+淀粉酶溶液② 2ml
C:淀粉液② 2ml+淀粉酶溶液① 2ml
D:淀粉液② 2ml+淀粉酶溶液② 2ml
E:蔗糖溶液 2ml+淀粉酶溶液① 2ml
F:蔗糖溶液 2ml+淀粉酶溶液② 2ml
G:淀粉液① 2ml+蒸馏水 2ml
H:淀粉液② 2ml+蒸馏水 2ml;
【改进:增设了G、H对照组,以证明淀粉确实是为淀粉酶所分解】
7、轻轻振荡几只试管,使试管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37℃左右的热水中,保温10min;
【改进:书上所说60℃是针对化学试剂店的α-淀粉酶所言,但是我们所取的两种淀粉酶溶液中淀粉酶最适温度均为37℃左右。
保温时间延长到10min则是为了使反应充分】
8、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斐林试剂边轻轻振荡这些试管,以便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
【注意:斐林试剂应提前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切勿分别加入!】
9、将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1min。
五、预期结果
A、B、C、D号试管内溶液变为砖红色(上图左侧试管),E、F、G、H号不变色(上图右侧试管)
六、指导方法与指导流程
基本原理讲解指导
↓
基本步骤演示和指导(集中指导)
↓
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自主实验(此时教师在实验室内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操作问题,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单独指导)
↓
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