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者为本——读者服务的永恒话题
- 格式:pdf
- 大小:200.36 KB
- 文档页数:2
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利用指南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编2013年目录一、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简介二、图书馆基本服务三、图书分类四、图书馆网页五、书目检索系统六、数据库介绍七、借阅随书光盘的流程八、图书馆读者规则九、结束语前言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是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创新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基础。
作为大学生,知识的积累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过程和图书馆阅读活动。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书刊典籍和品类繁多的现代化载体文献,被喻为“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殿堂”。
她有助于同学们从传统的封闭式学习中解脱出来,延深和强化课堂学习,把课堂知识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在充实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陶冶文化情操、提高全面素质。
图书馆所藏文献卷帙浩繁,各门学科领域的书刊资料按类别有序排列,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
图书馆对馆藏文献进行科学的分类、有序的组织、合理的布局,实行了现代化管理。
读者想获得有关文献信息,就必须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掌握利用图书馆和获取信息的科学方法。
德国柏林图书馆大门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这里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它的钥匙的话,那么全部知识都是你的”。
我们编辑的这本《利用指南》,将本馆的藏书布局、管理制度、服务方式、借阅书刊资料的检索方法以及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方式等奉献到同学们面前,就是希望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到同学们的手里。
一、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简介淮阴师范学院是为江苏乃至全国各地培养师资和造就各行各业人才的基地。
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言,始终在激励着这里的莘莘学子,图书馆是同学们读书学习的场所,是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担负着为全院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职能。
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由王营校区图书馆(总馆)和交通路校区图书馆(分馆)组成,总建筑面积4万㎡,阅览座位5000余个。
王营校区主馆2005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3.2万㎡,配置智能化消防、安保、门禁、广播、无线网络系统等先进设施,集借阅、查询、研修、休闲及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形成开放型、综合性、人性化、多功能的现代化服务格局。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图书馆【内容摘要】图书馆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
在网络知识日益丰富的今天,以人为本,实施个性化服务,创建和谐的图书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图书馆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的哺育与支持。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应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和谐的典范。
构建和谐图书馆要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实行人本管理,提供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一、以读者为本,构建服务与需求间的和谐关系图书馆的主体是读者,而不是书。
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前提,没有读者的需求,就没有图书馆的事业,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
在图书馆中,读者是图书馆的真正“消费者”,“以人为本”第一要义就是以读者为本,必须明确图书馆业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人”而展开,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图书馆中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素,弘扬人文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要了解读者、尊重读者、爱护读者,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对读者坦诚相助,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诸如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上照顾读者的需求,为读者营造更为人性化的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等。
图书馆员必须改变“以书为本”的传统服务理念,将读者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努力营造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建立服务与需求的和谐关系。
1、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馆员是连接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对于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图书馆要在全体馆员中树立以人为中心、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已任,尊重读者、理解读者、关心读者,主动热情为读者服务。
其次,设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方便读者随时反馈意见,及时解决问题,消除矛盾,把不和谐的因素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