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讲稿6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9
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一、技术指标要求:工作频率:26.5~40GHz输入/输出驻波比:<1.2插入损耗:<1.0dB二、理论分析:现在波导到微带的转换电路一般采用E面或H面插入探针的办法实现。
本设计做的是H面探针的模型仿真。
仿真模型如下图1所示:矩形波导的主模是TE模,电场在宽边的中心处达到最大值,所以将微带探针从10宽边中心插入波导,这样波导中的场将在探针上尽可能大的激励起电流。
探针附近被激励起的高次模存储无功功率的局部场,使接头具有电抗性质。
由于探针过渡具有容性电抗,一段具有感性电抗的高阻线被串联在探针过渡器后面,以消除容性电抗。
通过仿真发现对转换电路影响较大的参量有6个,分别是:探针长度L1,探针宽度W1,开口面大小(宽d,高h),高阻抗线长度L2,高阻抗线宽度W2,短路面离探针的距离D。
由于短路面为电壁,所以在短路面的四分之一波长处的电场有最大值,设计时将D取为四分之一波长。
三、设计过程:本设计中心频率取工作的两边界和的一半大约为33GHZ,工作频段为26.5GHz 到40GHz。
确定矩形波导尺寸、基板的材料和尺寸以及微带金属条带的初始尺寸并建立模型。
此处采用WR-28标准矩形波导,尺寸为7.112mm*3.556mm,基板材料选用Rogers5880型基片,厚度为0.254mm,相对介电常数为2.2,微带金属条带厚度为0.05mm,通过阻抗软件计算得出50欧姆微带线在33GHZ的宽度为0.75mm。
波导开口面的大小对电路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抑制高次模又较好的实现匹配这里取开口面宽边d为1.8mm高h为1mm。
探针的尺寸先设置初始值在通过HFSS仿真优化得出长度L1=1.79mm,宽度W1=0.8mm,厚度取0.05mm。
高阻抗线长度L2=0.5mm,宽度W2=0.3mm,厚度取0.05mm。
短路面至探针的距离经计算得D=2.28mm。
整个波导的长度取为13.28mm。
四、设计结果及存在问题分析:从下图S21的曲线图可以看出在26.5GHZ-40GHZ频段S21的大小都小于0.065Db,信号能很好的传输满足插损要求。
电路中的微波电路和射频电路当我们谈论电路时,通常会想到一些基础的组成部分,比如电源、电阻、电容和电感。
然而,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尤其是通信和雷达领域,微波电路和射频电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的设计和应用已经成为了电子工程领域中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
微波电路和射频电路都涉及到高频信号的处理。
微波电路通常处于更高频率的范围内(例如300 MHz至300 GHz),而射频电路则在微波电路的下限范围内(通常为1 MHz至3 GHz)。
这两个电路部分的主要目标是有效地传输和处理高频信号,以实现无线通信、雷达探测和传感器应用等。
在微波电路和射频电路中,最基本的元件是微带线、射频电感和射频电容。
微带线是一种平面传输线,由导体带和接地板组成。
它们可以在安装微波电路和射频电路的基板上进行制作。
通过巧妙设计微带线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实现不同的特性阻抗和传输模式。
微带线上的信号可以通过射频电感和射频电容进行处理。
射频电感主要用于限制高频信号的流动,而射频电容则用于在电路中存储和释放电能。
这些元件的精确设计和选择对于电路的性能至关重要。
在微波电路和射频电路中,还有一些其他常用的元件,比如微波导波管、射频集成电路和滤波器。
微波导波管可以在高频信号的传输中提供较低的损耗和较高的增益。
射频集成电路则是将不同的射频电路元件集成到单个芯片中,以提高电路的集成度和性能。
滤波器则用于在电路中选择性地过滤掉一些特定频率的信号。
除了元件的选择和设计外,微波电路和射频电路的布局和布线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高频信号对于布局和布线的要求非常高,电路设计师必须在尽量减少信号损失和干扰的同时,确保信号的正确传输和处理。
这需要仔细的电路设计和仿真工具的支持。
微波电路和射频电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无线通信是其中之一。
从手机到卫星通信系统,微波电路和射频电路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它们还在雷达和卫星导航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医学设备中也使用了微波电路和射频电路,比如磁共振成像和高频治疗。
无线应用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嘿,朋友们!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实验室里,灯光柔和而明亮,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摆放得整整齐齐。
我们的主角小李,一位年轻而充满激情的工程师,正站在实验台前,眉头微皱,目光专注地盯着面前的电脑屏幕,他正在进行一项神秘而又重要的工作——无线应用射频微波电路设计。
小李穿着一件整洁的白色实验服,手中拿着一支笔,不时地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
他嘴里还念念有词:“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到底怎样才能让这个电路的性能更优呢?”旁边的同事小王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别着急,咱们一起想想办法。
”你可能会问,这无线应用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到底是个啥?其实啊,它就像是一个无形的魔法通道,让我们的手机能够接收到千里之外的信号,让我们能在家里轻松地通过无线网络畅游互联网的世界。
就拿咱们日常用的手机来说吧,如果没有精心设计的射频微波电路,那你的手机可能就会变成一块只能看看时间的“板砖”,别说打电话、上网了,就连个短信都发不出去。
这不就好比你肚子饿了,面前有一桌美食,可就是没有筷子,只能干看着,多让人着急!再说这设计的过程,那可真是像走钢丝一样,得小心翼翼。
每一个零部件的选择,每一条线路的布局,都像是在完成一幅极其精细的拼图。
一个不小心,整个电路就可能出问题。
小李就曾经因为一个小小的电容参数选错,导致整个实验失败,那叫一个郁闷啊!他心里直嘀咕:“我怎么就这么粗心呢!”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测试和优化。
这就像是给一个刚刚学走路的孩子不断地纠正姿势,要有耐心,更要有技巧。
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个最佳的方案,小李他们得反复试验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而且,这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可不只是在实验室里闭门造车。
还得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各种情况,比如不同的环境温度、湿度,还有电磁干扰等等。
这就像是要让一个运动员在各种复杂的场地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小李他们终于成功设计出了一款性能卓越的无线应用射频微波电路。
电路设计中的射频与微波电路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射频(Radio Frequency)与微波(Microwave)电路技术在电子领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的技术,用于处理高频信号和微波信号的传输、接收和放大。
本文将介绍电路设计中的射频与微波电路技术,并探讨其在通信、雷达、卫星和无线电等领域的应用。
1. 射频与微波电路技术的基础概念射频与微波电路技术是电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分支,主要涉及到射频信号(3kHz-300GHz)以及微波信号(1GHz-300GHz)的处理。
这些信号常常具有较高的频率与较短的波长,因此对于电路的设计、布线和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射频与微波电路技术的基础概念包括:- S参数:用于描述电路元件或系统的传输特性,如增益、损耗和反射等。
常见的S参数有S11表示反射系数,S21表示传输系数等。
- 工作频段:描述电路中工作的频率范围,通常表示为中心频率加减一个带宽,如2.4GHz ± 100MHz。
- 正交匹配:射频电路设计中常用的一种匹配技术,用于提高信号与噪声的传输效率。
2. 射频与微波电路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射频与微波电路技术在通信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手机通信系统中,射频电路技术负责手机与基站之间的信号传输和接收。
通过设计高效的射频天线和功率放大器,可以实现更远距离的信号传输和更高的通信质量。
此外,射频与微波电路技术还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雷达系统和无线电系统等领域。
在卫星通信中,射频电路技术用于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信号传输和接收;在雷达系统中,射频电路技术用于发射和接收雷达脉冲信号;在无线电系统中,射频电路技术负责无线电信号的传输、接收和放大。
3. 射频与微波电路技术的设计挑战射频与微波电路技术的设计面临诸多挑战。
由于高频信号的损耗较大,电路设计中需要尽量减小损耗,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
此外,高频信号的传输还面临着信号干扰、匹配问题和功率耗散等方面的挑战。
射频微波电路设计.pdf射频(Radio Frequency,RF)和微波电路设计是一项专业领域,涉及设计和优化在射频和微波频段工作的电路。
这些频段通常包括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和其他高频应用。
以下是进行射频微波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1.需求分析:确定项目需求和规格,包括工作频率、带宽、增益、噪声等方面的要求。
2.电路拓扑设计: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如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等,以满足规格要求。
3.元件选型:选择适当的被动和主动元件,例如电感、电容、晶体管等。
确保元件的特性符合设计要求。
4.仿真和建模:使用电磁场仿真工具(如HFSS、ADS等)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设计在预期频率范围内的性能。
5.优化和调整:根据仿真结果对电路进行优化。
调整元件值、几何结构或布局,以实现更好的性能。
6.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如果设计的是集成电路(IC),则需要进行射频IC设计,包括电源、布局、传输线等方面的考虑。
7.电源和地网络设计:设计稳定的电源和地网络,确保电路在工作频率下具有足够的功率和抗干扰性。
8.PCB设计:在设计射频电路的同时,考虑PCB布局和设计。
射频PCB设计需要特别注意传输线、电磁屏蔽和地平面等。
9.原型制作:制作电路原型进行实验验证。
在此阶段,可能需要调整元件值或布局。
10.测试和验证:对原型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达到设计要求。
11.生产和集成:将设计转移到批量生产,如果是部分系统的一部分,则进行集成。
12.系统测试:进行整个系统的测试,确保它在真实环境中的性能达到预期。
在射频微波电路设计中,理论知识、仿真工具的熟练使用以及实验经验都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人员通常需要掌握电磁场理论、微波电路理论、射频系统知识等。
此外,密切关注射频和微波技术的发展也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电路中的射频电路和微波技术射频电路是电路中的一种重要部分,它在通信系统、雷达、无线电、电视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波技术则是射频电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于处理高频信号和微波信号。
本文将分析射频电路和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 射频电路的基本概念射频电路是指工作频率在几十千赫兹(kHz)到几百兆赫兹(MHz)之间的电路。
它主要用于信号的放大、调制、解调和滤波等功能。
射频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信号的频率、幅度、相位等参数,并且需要满足一定的信号传输要求,如带宽、增益、噪声等。
2. 射频电路的应用领域射频电路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雷达和无线电等领域。
在通信系统中,射频电路用于信号的发射、接收和处理。
在雷达系统中,射频电路用于信号的发射和回波信号的接收。
在无线电领域,射频电路用于信号的放大和调制解调。
射频电路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为人们的通信和无线连接提供了便利。
3. 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微波技术是一种处理高频信号和微波信号的技术。
微波信号具有特定的频率范围,通常在几百兆赫兹(MHz)到几十千兆赫兹(GHz)之间。
微波技术涉及电磁波的传输、放大、调制、解调和合成等方面的技术。
4. 微波技术的应用领域微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雷达系统、无线电系统以及医疗设备等领域。
在通信系统中,微波技术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和无线通信。
在雷达系统中,微波技术用于检测和跟踪目标。
在无线电系统中,微波技术用于信号传输和天线设计。
微波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和数据处理。
5. 射频电路和微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射频电路和微波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未来,随着5G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射频电路和微波技术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人们对于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广阔的频谱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需求将推动射频电路和微波技术的发展。
同时,新的材料、器件和设计方法的出现,也将为射频电路和微波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微波电路设计与射频集成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微波电路设计与射频集成技术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对通信系统和雷达等射频设备的性能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波电路设计是指设计率频率范围为300MHz至300GHz的电路,射频集成技术则是利用微纳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实现射频系统的集成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微波电路设计与射频集成技术的相关研究,包括当前的主要挑战、最新的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微波电路设计2.1 微波电路基础微波电路是指在射频范围内工作的电路。
它与低频电路相比,具有更高的频率、更严格的性能要求和更复杂的设计技巧。
本节将介绍微波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微波传输线的特性、S参数和功率传输。
2.2 微波滤波器设计微波滤波器是微波电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在特定频带内选择性地传递或屏蔽信号。
本节将介绍微波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常见的滤波器结构和设计方法,并讨论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
2.3 射频功放设计射频功放(RFPA)是将低功率射频信号转换为高功率射频信号的关键组件。
本节将介绍射频功放的基本原理、设计要求以及常见的功放拓扑结构。
此外,还将讨论射频功放设计中的线性性能和效率之间的权衡,并探讨一些常见的线性化技术。
第三章:射频集成技术3.1 射频集成电路简介射频集成电路(RFIC)是指在芯片上实现射频功能的集成电路。
与传统的离散射频电路相比,RFIC具有更小的尺寸、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可靠性。
本节将介绍RFIC的概念、特点以及基本设计流程。
3.2 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CMOS射频集成电路是目前射频集成技术的主流,具有成本低、功耗低和可扩展性好等优点。
本节将介绍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的关键问题,包括射频CMOS工艺、电路建模和设计技巧。
3.3 高频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高频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涉及更高的频率范围和更严格的性能要求。
本节将介绍高频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的挑战,包括噪声、失真和互模等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如频率合成器、低噪声放大器和混频器。
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讲稿6.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
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
本文由fyuanhappy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六讲低噪声放大器设计1放大器是射频与微波电路中最基本的有源电路模块。
常用的放大器有低噪声放大器、宽频带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
本课程只讨论低噪声放大器与功率放大器。
本讲座针对低噪声放大器。
放大器技术指标—放大器技术指标—噪声系数与噪声温度放大器的噪声系数 NF 可定义如下2S in / N in NF = S out / N out式中,NF 为微波部件的噪声系数; Sin,Nin 分别为输入端的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Sout,Nout 分别为输出端的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
噪声系数的物理含义是:信号通过放大器之后,由于放大器产生噪声,使信噪比变坏;信噪比下降的倍数就是噪声系数。
通常,噪声系数用分贝数表示,此时NF ( dB ) = 10 lg( NF )放大器技术指标—放大器技术指标—噪声系数与噪声温度3放大器自身产生的噪声常用等效噪声温度 T e 来表达。
噪声温度 T e 与噪声系数 NF 的关系是Te = T0 ? ( NF ? 1)式中,T 0 为环境温度,通常取为 293K。
根据公式(6-3),可以计算出常用的噪声系数和与之对应的噪声温度,如表 6-1 所示。
表 6-1 噪声系数和噪声温度关系 NF(dB) NF T e(K) NF(dB) NF T e(K)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1.023 1.047 1.072 1.096 1.122 1.148 1.175 1.202 1.230 1.259 6.825 13.81 20.96 28.27 35.75 43.41 51.24 59.26 67.47 75.87 1.52.0 2.53.0 3.54.0 4.55.06.0 10 1.413 1.585 1.778 1.995 2.239 2.512 2.818 3.162 3.981 10.00 120.9 171.3 228.1 291.6 362.9 442.9 532.8 633.5 873.5 2637放大器技术指标—放大器技术指标—功率增益4微波放大器功率增益有多种定义,比如资用增益、实际增益、共扼增益、单向化增益等。
对于实际的低噪音放大器,功率增益通常是指信源和负载都是 50Ω标准阻抗情况下实测的增益。
实际测量时,常用插入法,即用功率计先测信号源能给出的功率 P1;再把放大器接到信源上,用同一功率计测放大器输出功率 P2,功率增益就是P2 G= P1低噪声放大器都是按照噪声最佳匹配进行设计的。
噪声最佳匹配点并非最大增益点,因此增益 G 要下降。
噪声最佳匹配情况下的增益称为相关增益。
通常,相关增益比最大增益大概低 2-4dB。
功率增益与噪声系数5功率增益的大小还会影响整机噪声系数,下面给出简化的多级放大器噪声系数表达式: N f = N f1 +N f 2 ?1 G1+N f 3 ?1 G1G2+ ……其中: N f -放大器整机噪声系数;N f 1,N f 2,N f 3 -分别为第 1,2,3 级的噪声系数;G1,G2 -分别为第 1,2 级功率增益。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知道,当前级增益 G1 和 G2 足够大的时候,整机的噪声系数接近第一级的噪声系数。
因此多级放大器第一级噪音系数大小起决定作用。
作为成品微波低噪音放大器的功率增益,一般是20-50dB 范围。
放大器技术指标—放大器技术指标—增益平坦度6增益平坦度是指工作频带内功率增益的起伏,常用最高增益与最小增益之差,即△G(dB)表示,如下图所示。
放大器技术指标—放大器技术指标—工作频带考虑到噪音系数是主要指标,但是在宽频带情况下难于获得极低噪音,所以低噪音放大器的工作频带一般不大宽,较多为20%上下。
工作频带不仅是指功率增益满足平坦度要求的频带范围,而且还要求全频带内噪音要满足要求,并给出各频点的噪音系数。
7放大器技术指标—放大器技术指标—动态范围8动态范围是指低噪音放大器输入信号允许的最小功率和最大功率的范围。
动态范围的下限取决于噪声性能。
当放大器的噪声系数 Nf 给定时,输入信号功率允许最小值是:Pmin = N f ( kT0 ?f m ) M其中: ?f m -微波系统的通频带(例如中频放大器通频带); M-微波系统允许的信号噪声比,或信号识别系数; T0-环境温度,293K。
由公式可知,动态范围下限基本上取决于放大器噪声系数,但是也和整个系统的状态和要求有关。
例如,电视机信号微波中继每信道频带 ?f m = 40MHz,信号噪音比 M=10,放大器噪声系数 Nf=1.2(0.8dB)动态范围下限是 Pmin = 7.23 × 10 mW = ?81dB 。
动态范围的上限是受非线性指标限制,有时候要求更加严格些,则定义为放大器非线性特性达到指定三阶交调系数时的输入功率值。
9放大器技术指标—放大器技术指标—端口驻波比和反射损耗9低噪声放大器主要指标是噪声系数,所以输入匹配电路是按照噪声最佳来设计的,其结果会偏离驻波比最佳的共扼匹配状态,因此驻波比不会很好。
此外,由于微波场效应晶体或双极性晶体管,其增益特性大体上都是按每倍频程以6dB规律随频率升高而下降,为了获得工作频带内平坦增益特性,在输入匹配电路和输出匹配电路都是无耗电抗性电路情况下,只能采用低频段失配的方法来压低增益,以保持带内增益平坦,因此端口驻波比必然是随着频率降低而升高。
放大器的稳定性当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端的反射系数的模都小于 1(即10Γ1 < 1, Γ2 < 1 )时,不管源阻抗和负载阻抗如何,网络都是稳定的,称为绝对稳定;当输入端或输出端的反射系数的模大于 1 时,网络是不稳定的,称为条件稳定。
对条件稳定的放大器,其负载阻抗和源阻抗不能任意选择,而是有一定的范围,否则放大器不能稳定工作。
定义:suficient1 = 1 ? S11 ? S12 ? S 212suficient 2 = 1 ? S 22 ? S12 ? S 212necessary =1 ? S11 ? S 22 + S11 ? S 22 ? S12 ? S 212 222 S12 ? S 21放大器在гS 输入平面上绝对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为suficient1 > 0 necessary > 1放大器在гL 输入平面上绝对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为suficient 2 > 0 necessary > 1带有输入、输出匹配电路放大器的一般表示P3 Z0输入匹配电路11P1 a1 微波 b1 器件 b2 [S] Zs Zin Γ sΓ 1P2 a2输出匹配电路P4Z0Zout ZL Γ 2Γ L如果只关心放大器的外部特性,放大器可当作一个二端口网络,其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b1 ? ? S11 ?b ? = ? S ? 2 ? ? 21 S12 ? ? a1 ? ? ? ?a ? S22 ? ? 2 ?式中a1 、b1 分别为输入端口P1面上的归一化入射波、反射波电压;a2、 b2分别为输出端口P2面的归一化入射波、反射波电压。
在圆图上表示噪声和增益——等噪声圆和等增益圆在圆图上表示噪声和增益——等噪声圆和等增益圆 1、增益与负载有关,输入输出匹配时输出最大12如果输入匹配电路和输出匹配电路使微波器件的输入阻抗Zin和输出阻抗Zout都转换到标准系统阻抗Z0,即Zin = Z0, Zout = Z0(或ΓS = Γ1*,ΓL = Γ2*)就可使器件的传输增益最高。
P3 Z0输入匹配电路P1 a1 微波 b1 器件 b2 [S] Zs Zin Γ sΓ 1P2 a2输出匹配电路P4Z0Zout ZL Γ 2Γ L在圆图上表示噪声和增益——等噪声圆和等增益圆在圆图上表示噪声和增益——等噪声圆和等增益圆132、输入、输出匹配时,噪声并非最佳。
相反有一定失配,才能实现噪声最佳。
对于MES FET(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来说,其内部噪声源包括热噪声、闪烁噪声和沟道噪声。
这几类噪声是相互影响的,综合结果可归纳为本征FET栅极端口的栅极感应噪声和漏极端口的漏极哭声两个等效噪声源。
这两个等效噪声源也是相关的,如果FET输入口(即P1 面)有一定的失配,这样就可以调整栅极感应噪声和漏极噪声之间的相位关系,使它们在输出端口上相互抵消,从而降低了噪声系数。
对于双极型晶体管也存在同样机理。
根据分析,为获得最小的FET本征噪声,从FET输入口P1面向信源方向视入的反射系数有一个最佳值,用Γ out 表示。
当改变输入匹配电路使呈现ΓS = Γout 此时,放大器具有最小噪声系数Nfmin,称为最佳噪声匹配状态。
在圆图上表示噪声和增益——等噪声圆和等增益圆在圆图上表示噪声和增益——等噪声圆和等增益圆14输入、输出不匹配时,增益将下降。
因为负载是复数,有可能在不同的负载下得到相同的输出,经分析在圆图上,等增益线为一圆,这个圆叫等增益圆。
当输入匹配电路不能使信源反射系数ΓS和最佳反射系数Γopt(噪声系数最小时的反射系数)相等时,放大器噪声将增大。
由于ΓS是复数,不同的ΓS值有可能得到相同的噪声系数,在圆图上噪声系数等值线为一圆,叫等噪声圆。
在圆图上表示噪声和增益——等噪声圆和等增益圆在圆图上表示噪声和增益——等噪声圆和等增益圆15等噪声源、等增益圆是我们设计输入输出匹配电路,尤其输入匹配电路的依据。
低噪声放大器设计的依据与步骤 16依据: 1. 满足规定的技术指标噪声系数(或噪声温度);功率增益;增益平坦度;工作频带;动态范围 2. 1. 2. 3. 4. 5. 输入、输出为标准微带线,其特征阻抗均为50? 放大器级数晶体管选择电路拓朴结构电路初步设计用CAD软件进行设计、优化、仿真模拟步骤:电路设计原则171. 在优先满足噪声小的前提下,提高电路增益,即根据输入等增益圆、等噪声圆,选取合适的ΓS ,作为输入匹配电路设计依据。
2. 输出匹配电路设计以提高放大器增益为主,Γout = Z0 (ΓL = Γ2*)3. 满足稳定性条件4. 结构工艺上易实现电路设计——基本电路模块电路设计——基本电路模块输入匹配电路模块P3 Z0输入匹配电路18输出匹配电路模块P1 a1 b1 微波器件 b2 [S] Zs Zin Γ sΓ 1 Zout ZL Γ 2Γ L P2 a2 输出匹配电路P4Z0低噪声放大器一般不止一级,还有级间匹配电路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