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解剖
- 格式:pdf
- 大小:513.99 KB
- 文档页数:16
大脑分叶的影像学解剖大脑分叶的影像学解剖概述:大脑是人类神经系统的中枢器官,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
每个大脑半球由数个分层的脑皮层组成,每一层都具有特定的功能。
大脑皮层在解剖上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分叶,每个分叶对应不同的功能区域,这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大脑的功能和结构。
一、额叶:额叶位于大脑的前部,两侧分别在颞叶和中央顶叶之间。
额叶包含了运动控制、认知功能与人的个性等重要功能区域,包括额叶皮层和额下回等。
1.1 额叶皮层:额叶皮层可分为额上回、额下回和额基底回等,这些区域在认知、计划、决策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2 额下回:额下回位于额叶皮层的下方,包括海马回和杏仁核等结构,这些结构与记忆、情感和情绪等密切相关。
二、顶叶:顶叶位于大脑的上部,位置和形状各异。
顶叶对空间感知、感觉信息处理和注意力调节等起着关键作用。
2.1 顶叶皮层:顶叶皮层包括顶叶上回、顶叶后回和顶叶下回等区域,它们参与了大脑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信息的处理。
2.2 扣带回:扣带回是顶叶特有的结构,位于顶叶皮层和额、颞叶之间。
扣带回在注意力、空间感知和意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颞叶:颞叶位于大脑的底部,两侧位于额叶和枕叶之间。
颞叶参与了听觉、语言理解和记忆等重要功能。
3.1 颞叶皮层:颞叶皮层包括颞上回、颞下回和颞中回等区域,这些区域与语言理解、听觉和视觉信息的处理等相关。
3.2 杏仁核:杏仁核是颞叶重要的结构之一,参与了情感的处理和记忆的编码。
四、枕叶:枕叶位于大脑的后部,后极位于颞叶和顶叶之间。
枕叶在视觉信息的处理和空间定位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4.1 枕叶皮层:枕叶皮层包括枕上回、枕下回和枕内沟等区域,这些区域负责处理视觉信息和空间定位。
4.2 腹内侧前额回:腹内侧前额回位于枕叶和额叶之间,参与了大脑的学习和记忆等功能。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和图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1.大脑皮层:大脑的表面神经组织,负责感知、认知和控制等功能。
额叶解剖Frontal lobe
•最大的脑叶
•占半球表面积1/3•外形如鸟喙状
•从中央沟向前至额极•下界是大脑外侧沟•中央前沟
•中央前回
构成旁中央小叶前部
•额上沟
•额下沟
•以此两沟分界
额上回分出额中回
额下回
为眶回
中央前回及旁中央小叶前部(4、6区)
•运动中枢(第I躯体运动区)管理人体骨骼肌随意运动。
特点:
1、左侧运动中枢与身体右半侧相联系,反之,右侧与左半身相联系。
因为主要发自运动中枢皮质的锥体束纤维在脑干交叉至对侧
但躯干、咽喉肌和面肌上不受双侧运动中枢支配。
2、人体各部在运动中枢投影宛如一倒置人像,姑中央前回上不和旁中央
小叶前部受损出现下肢瘫,而下部受损出现上肢瘫或面、舌瘫。
•运动中枢受损:
1、破坏症状为病灶对侧上运动神经元瘫
病灶不大,则多位单瘫
病灶较大,出现以单瘫为主的偏瘫
2、刺激症状为病灶对侧局限性癫痫
面部痉挛发作
上肢痉挛发作
下肢痉挛发作
对侧半身痉挛发作或局限性癫痫发展为大发作
额中回后部(8区)
•在优势半球——书写中枢与中央前回支配手的区域相邻
损伤——失写症
•左右半球额中回后部——注视中枢
一侧注视中枢支配两侧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及头颈向对侧转动破坏——双眼向患侧注视
刺激——向对侧注视
额下回后部
•优势半球——说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
与支配唇、舌、喉肌运动的中央前回下部相邻
破坏——运动性失语
语言表达障碍,虽能发音,但说话不利落,只能说简单的字句,甚至根本不能说话,但能理解别人的话意
前额叶皮质(9、10、12、46、11、47区)
•与人的思维、记忆、精神活动有关
•两侧广泛损伤——思维障碍,健忘,情感淡漠或欣快,缺乏自知力。
•强握反射和摸索动作
额叶病变的临床表现
•运动体征:单瘫、偏瘫。
少数病例一侧运动去病变拖过大脑镰压迫,或经大脑镰下方侵及对侧运动区,出现双侧病变的体征。
•摸索反射:患者上肢在空中不自觉摸索。
在侧卧是,上侧的肢体最易出现。
用叩诊锤接触一下手掌,常诱发此现象。
这是运动前区皮质病变的表现,
•强握反射:由于病变对随意运动失去控制能力。
以物轻触患肢手掌,紧握接触物。
•运动性失语:
•书写不能:
•刺激性运动体征:
•精神症状:记忆力丧失、计算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智能低下、情感和人格改变。
一般发展缓慢。
•额叶病变之小脑体征:
额、顶、颞叶均有皮质与小脑联系,但额叶与小脑联系最大。
皮质——小脑——皮质回路,功能是调整运动的速度和范围。
两侧额叶病损时,不太摇曳蹒跚
一侧病损时,病变对侧下肢动作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