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年版)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4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政治制度。
20世纪初,中国各地起义爆发,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参与其中,特别是民族地区的起义更是从未停息。
为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统一全国,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成立后,采取和平手段解决了中国少数民族问题,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重要方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并推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进步。
各少数民族应当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扬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全面平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并共同维护祖国的统一;•民族自治原则:民族自治是具有完全的行政、财政和司法等权力的自治地方;•发展原则:国家积极支持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以增强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自我管理;•同化抗拒原则:政府同化民族的行为是被严禁的,各少数民族地区应该自主发展和推广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管辖的范围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海南黎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有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差异,将少数民族较多的区县划为自治县,并配备自治机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为少数民族保障了权利,还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发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存在一些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充分、不完善的情况。
•面临的问题:一些民族自治地方成为了封闭的“福利地”和“专利地”,地方政府治理和资源配置效率偏低;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投入还不够公平,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定困难等。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6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的第二单元第6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六课讲授“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分三框展开:第一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这三框的内容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框的逻辑关系是:先阐明我国的政党制度,再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后阐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通过本框的教学,引导学生明白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优势,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本框题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2.3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二、教材分析。
本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优势。
包括两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第一目阐述五层意思: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形成的共同体;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第二目阐述七层意思:我国民族人口数量情况;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历程;我国坚持的民族工作方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自治权有哪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及优势;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目阐述两层意思: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我国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政策。
三、教学总目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一政治教学案2---19 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温故知新:XX年8月16日,《中国文化报》发表文章指出,每4年举办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令人眼花缭乱,无不显示着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国粹”的弥足珍贵,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必然会越来越明确,全国各族兄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信心必定会越来越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也会更加充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试分析我国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学习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自治权。
尽量联系实际,结合教材基本知识,全面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在全面理解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自觉拥护这一制度。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了解:法律内容1949年 1954年 1984年 XX年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2)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地方:注意: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不能把“聚居”理解为“居住”。
(3)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既是地方的国家机关,又是自治机关,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1)必要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年级:高三学科:政治授课教师:高三政治组授课时间: 2024.9.26 授课题目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型新授教具PPT课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能力正确阐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明确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
情感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性义务,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教学重点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原则);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3.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难点 1.我国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要求。
板书设计手写,拍照后将图像插入到附件中。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思议展评检其他时间(分钟) 3 12 6 8 8 3一、导以提问的方式回顾上节课的重难点知识:1.政党制度的基本方针2.新型政党制度新在哪里3.政协的职能二、思通过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内容。
(一)基础感知1.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2.民族关系、方针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4.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如何坚持和完善?5.我国处理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二)探究未知1.(2023·广东·高考真题)某民族自治县围绕本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部署,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使该县各方面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攀升。
由此可见( A )①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③该县积极利用相关政策促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④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状况取决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优惠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24年西藏自治区迎来民主改革65周年。
6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从1959年的1.74亿元到2023年的2392.67亿元的跃升,2023年西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83元。
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祖国的统一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原则。
2、保证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充分实行自治权的原则。
3、保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予以保障。
《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对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做出了明确规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20年最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一、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纲领》,其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6年2月18日更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