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三个代表”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党建的伟大纲领我们党经过八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进入了二十一世纪。
面对着新世纪的新条件和新考验,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他又在深刻总结党的八十年历史经验基础上,展开地论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且进一步强调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以改革的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这是一篇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形成了新世纪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纲领。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论述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而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方向。
党的先进性问题,从来就是党能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从来就是党能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
试看,在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曾经成立过三百多个政党,但那些林立的党派的绝大多数,瞬息即逝。
到一九二一年,在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形成的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同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以来形成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这两大进步潮流相交汇的过程中,作为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我们这个最初只有五十多人的小党在革命斗争中迅猛发展,最终扭转乾坤,改变了近代中国之命运,把一个黑暗的中国变成了光明的中国。
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具有中国其他任何政党所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的先进性!所以,党的先进性问题,就成为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决定党的兴衰成败。
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鲜明特点,就是以高度精炼的表述,提纲挈领地集中论述了这个问题,集中概括了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这当然不是个别论断,而是从时代变化、形势发展和世界进步潮流出发,在总结我们党八十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以及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执政几十年的老党、大党先后失去政权、甚至走向衰亡的教训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新世纪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总纲。
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几个问题的理解(一)为什么“三个代表”中没有提到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既然它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概括,第一条就应该是党的阶级属性。
这是一种误解。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是要引导全党思考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怎样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
这里,党的阶级属性已经作为前提了。
而回答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问题,是不能简单地从党的阶级属性上说明的。
因为,即使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也并不自然地总是能够代表先进。
更重要的是,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先进性,是因为它们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
回答工人阶级政党能否代表先进这一问题,要从比阶级更“根本”的角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解释。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任务,本来是很清楚的,现在也没有改变。
如果说“三个代表”是新概括,那也只是对过去已有概括的重要补充,决不是否定和替代。
这种补充是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任务作出的,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主要任务,就由领导革命战争转到和平建设上来。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历史经验上看,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最为重要的中心工作。
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
当前的严重国际斗争,又明确告诉我们,能否把经济尽快发展上去,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同时,两个文明共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而同敌对势力的斗争也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尽管还存在发生战争的可能,但主要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这种斗争也是相当尖锐、复杂的。
人民群众的需要早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翻身解放,也不再处于粗茶淡饭的温饱阶段,而是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正日益和迫切地表现出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进一步的需求,这正是历史发展的真正的动力和源泉。
“三个代表”的概括,精辟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更好地体现了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使全党对当前和今后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更加明确。
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江泽民提出的重要思想,旨在解决新
时期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地,这一思想要求必须以服务人民
为中心,不断向前发展,坚持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实施改革创新,以促
进新时期发展。
首先,作为“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江泽民倡导要以服务
人民为中心。
只有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地实现社会发展的
好处,进而提高社会的经济水平、政治稳定安定。
因此,在当前社会,要努力做到服务人民,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的创造活力,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昌盛。
其次,“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必须不断向前发展。
在进入新时期
的社会发展中,必须坚持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实施改革创新,不断开拓
新的发展领域,尤其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信息技术发展、人文与社会
发展等方面,都要持续发力,以促进社会发展的新步伐。
最后,“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必须加强原则性和准确性,重视改
革落实。
在实施改革创新时,要注重社会实践和把握重点,把政策落
实到实际之中,使改革取得真正的成效,加强国家制度建设,以奠定
新时期发展的基础。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的核心内容,我们在实践
中才能充分理解此思想的重要性。
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以
服务人民、向前发展、加强原则性和准确性为指向,以建设幸福炎黄
为己任,勇于思考,大胆创新,以实现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内涵。
怎样理解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全面认识“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是贯彻“三个代表”的前提“三个代表”主要内容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个代表”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行动纲领,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因此,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思想,党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体现、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
二、学习好“三个代表”是贯彻“三个代表”的基础要落实好“三个代表”,首先应学习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应从以下三点要求来学习“三个代表”:首先,要真学真信,不能学归学,做归做。
一定要联系国内外形势发展,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及个人思想、工作实际,在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工夫,做到学用结合。
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取得的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实质和要求,必将对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要从“三个代表”的时代意义、“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上把握其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首先要着眼于时代大背景,联系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联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从它适应实践的需要、解决历史的课题的时代意义上去把握。
“三个代表”是着眼于解决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总纲领;“三个代表”是着眼于回答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出的重大战略性思考;“三个代表”是着眼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形成的新的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归宿。
“三个代表”不是几个观点的简单组合,而是由一系列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观点共同构成的有机的统一整体。
“三个代表”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方面,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从而形成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新的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体现了这个有机整体中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统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统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质的规定与时代发展新的要求的统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
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思想汇报一、引言尊敬的领导:我深感荣幸能有机会向您汇报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思考和认识。
今天,我想围绕这一主题,谈谈自己对它的本质的理解。
二、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它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其核心要义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我看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它所蕴含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体来说,它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道路。
同时,它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和发展,为我们党在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导。
四、如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潮流。
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这需要我们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积极投身实践锻炼;勇于担当作为,敢于啃硬骨头、打攻坚战。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这需要我们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化社会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等。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这需要我们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
五、结语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领会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9卷 第10期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2005年10月Vol.19 No.10Journal of Chongqing I nstitute of Technol ogy Oct.2005【逻辑学】从逻辑学角度整体上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3柴学友(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合肥 230022)摘要:全面准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和基础。
分析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5种表述,从逻辑学的角度,认为第5种表述更加准确、清楚和简洁。
关键词:“三个代表”;科学内涵;逻辑学中图分类号:B81;A8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24(2005)10-0066-04Underst and i n g the Sc i en ti f i c Connot a ti on s of the I m port an tThoughts of“Three Represen ts”a s a W hole from thePerspecti ve of L og i csCHA I Xue2you(Peop le’s Pr osecuti on Service,Anhui Pr ovince,Hefei230022,China)Abstract:Understanding fully and accurately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 ons of the i m portant thoughts of “Three Rep resents”is the p reconditi on and basis t o study and i m p le ment the m.This paper analyzes five ex p ressi ons of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 ons of the i m portant thoughts of“Three Rep resents”and holds,fr o m l ogic p r os pective,that the five exp ressi ons are more accurate,clear and concise.Key words:“Three Rep resents”;scientific connotati on;l ogics 全面准确理解其科学内涵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前提和基础。
从系统论的角度理解“三个代表”思想科学理论是人类长期进行社会实践的结晶,它是随着人们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而充实、丰富、提高的。
每当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总会伴随着理论的创新。
“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就是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创新。
“三个代表”思想适合中国国情、反映时代要求,在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文章试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对“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解。
(一)系统论要点简述作为方法论之一的系统论,是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
认为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一旦形成,也就具有了自己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系统论既强调事物的整体性,也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变性,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具有特定的联系。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可以分层次的,也即系统内部结构具有等级次序。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相对于环境存在的,开放的系统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交流。
系统论强调系统的发展性,认为随着时间或者环境的发展变化,系统中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联系乃至整个系统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二)“三个代表”思想的系统结构“三个代表”思想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主要领域,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和系统结构。
1.“三个代表”思想的整体和要素“三个代表”思想本身是一个整体。
从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党的建设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整体的三个要素。
其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系统的首要要素,起着基础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系统的指导要素,起着导向性作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系统的核心要素,起着动力作用。
对于“三个代表”内涵的理解一、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关于这个命题,我想首先应当回答的问题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含义是什么,或者说,其标志是什么。
我们知道,生产力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物质、技术等诸要素的总和,是一种既得的现实的力量。
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一般有三大基本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干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又合称为生产资料。
毛泽东把它简约为“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P319),即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
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劳动者;而其发展程度的标志便是生产工具。
我们经常说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械时代,或者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电子时代或者称之为后工业时代,均是如此,都是以生产工具为当时经济发展的根本代表。
进一步,我们仔细想一下会发现,上面谈到的那些生产工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有形之物,或者说,是实实在在的物。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感悟到,左右经济发展的根本代表将可能会是无形之物。
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在因特网上传递的信息;在手机上流动的声音;在旅游网点上走动的人群以及人们追逐的人文精神等等。
而恰恰是经营着这些无形之物的企业是现今世界上经济最为强大、最为强劲的企业。
而恰恰也是因为这些企业经营的是无形之物,就某一个企业而言,很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变为穷光蛋。
那么,这些企业发展的内在力量是什么呢?因此,在谈到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时候,应当涉及到上面谈到的无形的东西。
这些东西抽象出来就是两条: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
所以我想,小平同志做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在生产力发展的内核;而科学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生产的组织与管理、产品的营销、企业的人文精神等等。
可以想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形成,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将会显得愈来愈重要。
这是生产力系统内在机制的一种时代跃迁。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统一“三个代表”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每个“代表”都不是孤立的。
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三个代表”中占有根本地位。
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归根结底,党内所有同志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党的一切原则和政策都应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社会生产力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物质基础。
没有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相应的先进文化。
随着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它只能伴随着落后的文化。
社会生产力是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
没有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就无法满足,人民的利益就无法实现。
这是一个空洞的词,代表了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三个代表”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这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党的性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实质。
用“三个代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非常重要。
人类文明的进步体现了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
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是促进历史进步还是阻碍社会发展,取决于它代表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方向。
社会文化在发展的同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社会文化势必会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同时,它通过经济基础对生产力产生巨大的反应。
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吸收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就,不断创造和促进民族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如果我们释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能更好地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的领导下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基本特征,而且在促进经济政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是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这样的先进文化势必与先进生产力和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
浅谈大学生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摘要: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忠实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是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充分体现了党的建设的时代特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深化了当前对党的性质的认识。
正文部分:通过参加党校培训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生身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也学习了一些与党相关的基础知识,而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党员,我现在以及未来都需要加倍努力来向党组织靠拢。
今天,我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谈谈我的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衡量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
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用“三个代表”思想塑造当代大学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与科学总结。
同时,也是面对当今时代发展,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努力方向。
然而,什么叫先进生产力?第一,当今世界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等高新科技及其相关产业肯定是先进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我们应积极地引进、大胆利用、大力发展先进技术。
第二,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国家基础命脉工业中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凡是购买不到也根本不可能购买到的,我们必须下决心自主创新。
如何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实践基础、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一、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正是以我们党必须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必须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必须紧紧抓住“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的战略机遇。
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的十几年间,我们党所处的国际环境已经发生并还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又一显著特征。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并越来越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又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西方国家试图凭借经济实力的优势主导经济全球化。
作为一个领导着十三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有新的应对、新的思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谋求尽可能长久的国际和平环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科学内涵理论的内涵就是理论的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体现在江泽民同志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一系列重要著作和讲话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用十六个部分对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论述,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
这些内容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由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的。
在这些内容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句话是核心内容。
三个代表: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教新国:“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村民自治:就是让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村民通过民主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共同办理好本村的各项事务。
村民自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其中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关键,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证。
从操作的角度看,民主自治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制定村委会选举办法,保证民主选举;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保证民主决策;制定村民自治章程,保证民主管理。
四有公民:四有公民,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以便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
一般的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人才强国战略:在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才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怎样理解“三个代表”
※怎样理解“三个代表”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三个代表”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执政党建设问题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索的基础上,对执政党建设基本问题作出的进一步的回答。
领导革命斗争的党的建设,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的建设方面遇到的两个根本问题。
从马克思到列宁再到毛泽东,马克思主义政党比较好地解决了夺取政权斗争时期的党的建设问题。
取得政权以后,党的地位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党成了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了党的根本任务。
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建设党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但是从总体上看没有实现从领导革命暴动的党向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党的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中心逐步实现了向经济建设转移。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回答。
在这个基础上,邓小平并阐明了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带领全党把党的建设实践推向前进。
党在新时期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党的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党的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基本方向和内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制度建设问题,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党风问题等方面都做了重要阐述。
所有这些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党的建设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从而成功地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着这项新的伟大工程。
在党的十五大总结执政和改革开放20年的经验、确定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基础上,江泽民总书记2000年2月在谈到党的建设问题时,作出了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
这一论断,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问题的进一步回答。
这次把“三个代表”写进“七一”讲话中,体现了全党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深化。
※试述“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
《“七一”讲话》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这就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试述“三个代表”重要论述提出来的深刻历史背景。
“七一”讲话指出:“在新的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党要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胜利完成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
”这实际上就是“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的说明。
首先,是总结我们党的奋斗历程的历史经验提出来的。
199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20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年,1999年是建国50年,2000年是世纪百年。
纪念这些重大事件的活动,使我们党
一直在经常地总结历史经验,进行反思和前瞻。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说:“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指出:“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其次,是吸取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失败的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
苏联共产党执政74年失去政权,连续执政71年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去年大选中惨遭失败,台湾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选举中下台,等等。
其中的根本原因都是党的内部出了问题。
认真分析这些政党的兴衰,对我们加强党的建设意义很大。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在总结和吸取了世界上这些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体现了思考和解决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一种忧患意识。
第三,是面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变化作出的深刻思考。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大转折,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
在政治上,面临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的挑战;在经济上,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在文化上,面临着西方各种思想文化浸透和侵蚀的挑战。
从国内情况来看,从新世纪开始,我们将进入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
我们将要在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中进一步加快经济的发展,要继续完成工业化,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这些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战胜风险,战胜困难,归根到底取决于党的建设,取决于按照什么思路来建设党。
而“三个代表”思想,正是针对这些挑战和考验,对新世纪如何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作出的最集中概括的科学回答。
第四,是联系我们党的队伍的状况进行思考的。
当前,我们党正进人一个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所处的环境、党的队伍构成等,都同过去大不一样了。
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
“目前党的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还相当不少,党内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不符合甚至违背党的先进性和人民利益的问题也还相当不少。
”坚持从严治党,坚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是“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