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4.09 MB
- 文档页数:38
1遗传的细胞学基础3.如果在一个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的个体中,其中三条&、B、C)来自父本;另外三条&‘、B'、 C')来自母本,那么,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够产生多少种配子?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
4.在玉米中,①5个小抱子母细胞可以产生多少配子?②5个大抱子母细胞可以产生多少配子?③5-个花粉细胞可以产生多少配子?④5个胚囊可以产生多少配子?答:①20②5③5④55.写出下列情形分别属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①染色体在赤道面上排列;②核膜重新形成,发生细胞质分裂;③染色体可见,开始形成纺锤体;④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的两极。
①中期②末期③前期④后期6.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的花粉给基因型为aaBb的雌穗授粉。
所得到子粒,其胚乳的基因型有哪几种?2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名词解释等位基因一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支配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基因型一生物体全部遗传基础的总和(如RR、Rr、rr),称为基因型(或遗传型),是性状发育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是肉眼看不到的,要通过杂交试验才能检定。
表现型一生物体所有性状的总和(如红花、白花)称为表现型(或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下最终表现出来的,可以观察到的具体性状。
二、问答1.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什么?等位基因分离。
2.用两个不同性状的纯合体杂交,为什么果性状表现一致?全部为杂合体。
F2性状表现不一致?分离3.怎样验证分离定律?测交。
5.测交在遗传学上有什么意义?隐性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在形成合子时,它不会掩盖*配子中基因的作用,能使吃的掩盖基因完全表现出来,这样,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就能反映出吃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
16.为什么会出现不完全连锁?交换8.在性状连锁遗传的研究中,用的最多的植物实验材料是什么?玉米9.基因互作为几种类型,各出现什么比例?10.在杂交试验中,如果F2的分离比例不符合9:3:3:1,而是亲组合的实得数大于理论数;而重组合的实得际数少于理论数:这是什么遗传?连锁遗传11.在连锁遗传的情况下,吃不表现独立遗传的典型比例,原因是什么?基因不在同源染色体上12.如何根据重组值判断是自由组合还是连锁互换? <50连锁13.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中,为什么有的表现出自由组合而有的表现为连锁互换?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自由组合,两对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出现连锁互换。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总分:199.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11,分数:39.00)1.叶绿体基因组含有大约 1个基因。
(分数:1.5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00多)解析:2.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为______S,其大亚基为______S,小亚基为______S;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为______S,其大亚基为______S,小亚基为______S。
(分数:9.0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70 50 30 80 60 40)解析:3.一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2n=10,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一个细胞含有______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含有______条染色体。
(分数:3.0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0 5)解析:4.在真核生物细胞器中,只有______和______携带有遗传物质。
(分数:3.0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线粒体叶绿体)解析:5.人类有23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可形成 1种遗传组成不同的配子。
(分数:1.5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223)解析: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是指______的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是______的分裂。
(分数:3.0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解析:7.某些染色体具有______,它把短臂分成两部分,外端部分称为______,具有组成______的特殊功能。
(分数:4.5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次缢痕随体核仁)解析:8.无籽西瓜有______个染色体组,______个同源组,每个同源组含______条染色体。
(分数:4.5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3 11 3)解析:9.染色体是由______在______上绕1.75圈组成核小体,再经复杂的螺旋化而形成的。
第三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掌握染色体一般结构与超微结构;2、理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区别与遗传学意义;3、掌握高等动植物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4、了解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主要内容:染色体与细胞分裂,染色体周史,染色体与基因之间的平行现象。
重难点:染色体的超微结构,减数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周史。
学时分配:4授课内容:第一节细胞与染色体一、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线粒体核糖体溶酶体细胞质高尔基体中心粒内质网白色体质体有色体核膜叶绿体细胞核核液:核内不能染色或染色很浅的基质,含RNA,蛋白质、酶等。
核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RNA和DNA,主要功能是合成rRNA。
染色质:是指核内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无定形物质,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复合体,以纤丝状存在于核膜内面。
根据着色程度的不同,常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
又分为异染色质: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
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
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如人类女性细胞中的两个X染色体,其中一个处于常染色质状态,另一个在胚胎发生的第16-18天发生收缩,失去遗传活性,变成惰性的兼性异染色质,在间期核中形成光镜下可见的X染色质,又称巴氏小体,后来发现无论细胞中有多少X染色体,只有一个X染色体保留常染色质状态,其余X染色体均失活变成巴氏小体,并在该个体整个生命中,永远如此,但在生殖细胞中又可变成不收缩,在受精时,仍起着正常X染色体的作用。
二、染色体是哈佛迈特在研究紫鸭趾草花粉母细胞时(1848)发现并加以描绘的。
1888年瓦尔德尔将它命名为染色体,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凝集成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结束进入间期时,染色体又逐渐松散回复成染色质。
由此可见,染色体和染色质实际上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表现的不同形态。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细胞:染色体→DNA/RNA细胞核→染色质:DNA2、真核细胞叶绿体:DNA细胞器线粒体:DNA核糖体:40% propro合成场所60% RNA二、染色质/染色体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质/染色体上染色质:在细胞尚未进行分裂的核中,可看到许多用碱性染料染色较深的纤细网状物染色体:细胞分裂时,核内出现的用碱性染料染色较深的结构,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异染色质(区):染色很深的区段常染色质(区):染色很浅的区段,转录活跃(核酸的紧缩程度及含量不同,异染色质的复制时间总是迟于常染色质)异固缩现象染色体的形态:染色体的形态表现形式(臂比):中间着丝点染色体(等臂):V近中着丝点染色体:L近端着丝点染色体:近似棒状端着丝点染色体:棒状颗粒状染色体:颗粒状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非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不同染色体组型分析(核型分析):根据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有无等特点,对各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分类、编号,研究一个细胞的整套染色体1、染色体分子结构(1)原核生物染色体:与真核生物相比,原核生物的染色体要简单得多,其染色体通常只有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2)真核生物染色体2、染色质的基本结构DNA: 30%(重量)染色质RNA: 少量组蛋白:1H1、2H2A、2H2B、2H3和2H4 (重量相当于DNA)非组蛋白:少量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2H2A、2H2B、2H3、2H4 --- 八聚体连接丝:串联两个核小体1H1:结合于连接丝与核小体的接合部位3、染色体的高级结构染色体→染色单体—1DNA+pro —染色质线是单线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线到底是怎样卷缩成为一定形态结构的染色体?现在认为至少存在三个层次的卷缩:核小体→螺旋管→超螺旋管→染色体卷缩机理不清楚4、染色体数目就一物种,其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表1-3 (P15) :熟记主要生物的染色体数A染色体:正常染色体B染色体:额外染色体、超数染色体、副染色体三、细胞的分裂与细胞周期间期:G1, S, G21、细胞周期分裂期M:核分裂、胞质分裂第一类基因主要控制细胞周期中的关键蛋白质或酶合成细胞周期基因控制第二类基因直接控制细胞进入各个时期(控制点-失控-肿瘤)2、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直接)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时期的主要特点,特别是DNA量的变化染色体计数时期,举例说明有丝分裂遗传学意义:形成的二子细胞与母细胞的遗传组成、染色体数量与质量完全相同,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多核细胞:核分裂、质不分裂特殊有多倍染色体:染色体分裂,核不分裂(核内有丝分裂)丝分裂多线染色体:染色线连续复制,染色体不分裂3、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成熟分裂)主要特点:1)前期I 联会2)两次分裂:第一次减数,第二次等数减数分裂遗传学意义:1)精子(n) +卵细胞(n)= 2n,保证染色体数目恒定性、物种相对稳定性2)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后期I 同源染色体随机分离,创造变异、生物进化四、配子的形成和受精无性生殖(繁殖),1、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繁殖)2、雌雄配子的形成重点说明高等动植物雌雄配子形成性母细胞与配子数目的关系,雌雄配子体及性细胞3、植物授粉与受精自花授粉:同一花朵或同株异花授粉方式异花授粉:不同植株间受精:雄配子+雌配子→合子精核(n)+卵细胞(n) →胚(2n) 双受精精核(n)+2极核(n) →胚乳(3n)4、直感现象花粉直感(胚乳直感):3n胚乳果实直感:种皮、果皮(由母体发育而来)5、无融合生殖营养的无融合生殖单倍配子体:孤雌生殖,孤雄生殖无融合结子二倍配子体不定胚单性结实:子房不经受精发育成果实(无籽果实)作用:创造单倍体、固定杂种优势五、生活周期生活周期:生物个体发育的全过程世代交替:有性世代/无性世代,配子体世代/孢子体世代低等植物(红色面包霉),注意单倍体世代与二倍体世代高等植物(种子植物)高等动物(果蝇)。
1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大小、形态、结构及功能相同的染色称体为同源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性细胞中所有成单的染色体相互间大小、形态、结构及功能都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细胞分裂周期:细胞从前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所经历的过程。
合成前期→合成期→合成后期→分裂期(G1→S→G2→M)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来实现的,而个体细胞数目的增加又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来完成的。
减数分裂:复制一次,分裂两次。
(前期I [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中期I后期I末期I前期II中期II后期II末期II)粗线期体现连锁互换规律,中期I体现独立分配规律,后期I分离定律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减数分裂是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机制之一 1.减数分裂保证了有性生殖的世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2.减数分裂是生物产生形状变异的一条重要途径(①后期I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进入同一子细胞,使子细胞遗传组成具有多样性,做中岛之后带个体的形状表现发生差异②前期I的粗线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增加了子细胞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表现出更加丰富的变异)二价体:联会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二价体包含四条染色单体,称四合体或四联体二分体和四分体:末期I和末期II分别形成二分体和四分体同配生殖:指两种相互结合的配子在形态、结构、大小、运动能力等方面相同异配生殖:个体产生的两种配子,形态结构相同、但大小不同卵式生殖:个体产生的两性配子有着明显的分化,在形态、大小、结构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双受精:被子植物中,一个精核与卵细胞融合为合子,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结合为胚乳核,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乳直感现象:种子的胚乳由于受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出父本的某些形状,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种子的果皮或种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出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果实直感或种皮直感。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姊妹染色单体与非姊妹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mitosis and meiosis):mitosis称有丝分裂:主要指体细胞的繁殖方式,DNA分子及相关的蛋白经过复制后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meiosis: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因为它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称减数分裂。
(07A)交叉与联会:减数分裂的前期Ⅰ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紧靠在一起,形成联会复合体,粗线期联会复合体分开,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出现交叉。
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同一朵花内或同株上花朵间的授粉。
异花授粉(cross pollination):不同株的花朵间授粉。
受精(fertilization):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一个合子。
胚乳直感(xenia)或花粉直感:如果在3n胚乳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一些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常出现这种胚乳直感现象。
例如:以玉米黄粒的植株花粉给白粒的植株授粉,当代所结种子即表现父本的黄粒性状。
果实直感(metaxenia):如果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例如:棉花纤维是由种皮细胞延伸的。
在一些杂交试验中,当代棉籽的发育常因父本花粉的影响,而使纤维长度、纤维着生密度表现出一定的果实直感现象。
无融合生殖(apomixis):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可分为两大类:营养的无融合生殖(vegetative apomixis):指能代替有性生殖的营养生殖类型。
例如:大蒜的总状花序上常形成近似种子的气生小鳞茎,可代替种子而生殖。
无融合结子(agamospermy):指能产生种子的无融合生殖。
概念辨析(重点)绪论1.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因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
染色体: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2.常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纤细处于伸展状态,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浅的染色质,其分子组成为单序列DNA或中度重复序列DNA,是具有转录活性、富含基因的染色质。
异染色质:间期核内聚缩程度较高,并对碱性染料着色较深的染色质。
3.中间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两臂长度相等或大致相等,在细胞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时呈V形。
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两臂不等长,有明显的长、短臂区别,细胞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时呈L形。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一条臂很长,另一条臂很短,细胞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时呈棒形(或称I形)。
顶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一端,由着丝粒处断裂形成,在细胞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时也呈棒形(或称I形)。
4.同源染色体:来自生物双亲,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和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5.姊妹染色单体:位于同一染色体在着丝粒处结合在一起的两条染色单体。
非姊妹染色单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无着丝粒相联结的两条染色单体。
6.无丝分裂(直接分裂):分裂细胞的染色体复制,细胞增大,当细胞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细胞核拉长,溢裂成两部分,同时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有丝分裂(间接分裂):高等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包含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紧密的过程,特点是具有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形成具有与母细胞相同数目染色体的2个子细胞。
减数分裂(成熟分裂):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比母细胞减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