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水生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 格式:pptx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6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的利用方式、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展望。
一、水资源的利用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家庭用水等。
其中,农业用水占据了最大的比例,约占总用水量的70%。
农业灌溉既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
通过灌溉,农民可以调节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
然而,农业用水也面临着浪费和污染的问题。
传统的灌溉方式通常存在着用水不经济的现象,而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会被冲刷到水源中,造成水质污染。
工业用水是指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发电过程中的水。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然而,工业用水也存在着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的问题。
一些工业企业没有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水源中,造成水污染。
此外,工业生产中也存在着水的过度使用的情况,造成了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家庭用水包括个人生活和家庭清洁用水。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
节约家庭用水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比如减少用水量、修复漏水设备等措施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此外,家庭污水的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必须确保家庭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不对水源造成污染。
二、水资源利用面临的挑战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地区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一些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等原因,缺乏可用的水资源,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困难。
其次,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和河流干涸等现象,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污染也给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降水分布变化,进而影响水资源的可用性和分布。
第一章测试1.下列不属于侠义水资源范畴的是()A:雨水B:中水C:海水D:冰川水答案:CD2.水循环包括()A:社会循环B:小循环C:自然循环D:大循环答案:AC3.下列不属于水资源特性的是()A:储量的有限性B:水资源的厉害两重性C:水资源的循环性D:水资源的污染性答案:D4.关于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资源是可再生的B:水资源是可重复利用的C:水资源是一种矿产资源D:水资源是可无限开发的答案:D5.按污染途径来说,水资源的污染主要分为()多选A:人为污染B:物理性污染C:自然污染D:化学性污染E:细菌性污染答案:AC第二章测试1.下面哪些是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多选A:水质评价B:水量评价C:开发利用评价D:管理与保护评价答案:ABC2.影响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是()多选A:开发B:径流C:蒸发D:降水答案:BCD3.下列不属于河流径流的特征值的是()A:径流系数B:径流广度C:径流深度D:径流模数E:流量F:径流总量答案:B4.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多选A:固态水B:重力水C:毛细水D:结合水E:气态水答案:ABCDE5.多年的使用经验表明:哪一种频率曲线更适合我国多地区水文现象实际情况()A:耿贝尔频率曲线B:经验频率曲线C:修订后的经验频率曲线D:皮尔逊III频率曲线答案:D第三章测试1.1.下列那个指标属于不物理性水质指标()A:色度B:硬度C:悬浮固体SSD:电导率答案:B2.2.影响锅炉用水水质的三个作用()多选A:起泡作用B:吸附作用C:中和作用D:腐蚀作用E:成垢作用答案:ADE3.3.农业用水水质主要考虑以下那些评价指标()多选A:氮磷B:酸碱度C:有机污染物D:温度E:重金属离子答案:BCDE4.4. 下列属于氧平衡指标的是()A:溶解氧B:生化需氧量C:化学需氧量D:消耗氧E:总需氧量答案:ABCE5.5. 水质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三大类()A:物理性指标B:生物性指标C:化学性指标D:政策性指标答案:ABC第四章测试1.1. 我们常用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是()A:典型年法B:数理统计法C:系列法D:动态模型法答案:A2.2. 可供水量与以下那几个因素有关()多选A:水质条件B:工程条件C:用水条件D:来水条件答案:ABCD3.3. 关于生活供水保证率9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年供水过程中,供水得到保证的年数占总年数的95%B:多年供水过程中,供水量的95%用于生活供水C:多年供水过程中,95%的用户用水可以得到保证答案:C4.典型年中丰水年的设计频率是()A:20%B:50%C:10%D:80%E:75%F:25%答案:F5.下列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对区域可供水量进行计算,无需平衡校核,直接进行供水B:分别对区域可供水量和需水量进行计算,然后平衡校核,最后提出解决策略C:对区域用水量进行计算,无需平衡校核,直接进行供水答案:B第五章测试1.可供水量的来源有()。
水产微生物—水域微生物生态学第八章水域微生物生态学第一节水体中微生物的分布一、内陆水体中微生物的分布内陆水体的自然环境多靠近陆地。
内陆水体大多是淡水,淡水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空气、污水、人和动植物排泄物以及动植物尸体等。
特别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常随土壤被雨水冲刷进入江河湖泊。
因此,土壤中所有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大部分,在水体中几乎都能找到。
然而,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要比土壤中的少得多。
水域微生物的区系可分以下几类:(1)清水型水域微生物3在洁净的湖泊和水库蓄水中,因有机物含量低,故微生物数量很少(10,10/ml)。
典型的清水型微生物以化能自养微生物和光能自养微生物为主,如硫细菌、铁细菌和衣细菌等,以及含有光合色素的蓝细菌、绿硫细菌和紫细菌等。
(2)腐败型水域微生物上述清水型的微生物可认为是水体环境中“土生土长”的土居微生物。
流经城市的河水、港口附近的海水、滞留的池水以及下水道的沟水中,由于流入了大量的人畜排泄物、生活污物和工业废水等,因此有机物的含量大增,同时也夹入了大量外来的腐生细菌,使腐败78型水域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和原生动物大量繁殖,每毫升污水的微生物含量达到10,10个。
还有一类是随着人畜排泄物或病体污物而进入水体的动植物致病菌,通常因水体环境中的营养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长繁殖的要求,加上周围其它微生物的竞争和拮抗关系,一般难以长期生存,但由于水体的流动,也会造成病原菌的传播甚至疾病的流行。
二、海洋中微生物的分布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海水与淡水最大的差别在于其中的含盐量。
含盐量越高,则渗透压越大,反之则越小。
因此海洋微生物与淡水中的微生物在耐渗透压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海水中常见的细菌主要有假单胞菌属、枝动菌属(Mycoplana)、弧菌属、螺菌属、梭菌属、变形菌属、硫细菌、硝化细菌和蓝细菌的一些种类。
常见的酵母菌有色串孢属(Torula)和酵母菌属。
此外,还有噬菌体、霉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初二地理下册笔记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气候、地貌、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生活在地球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初二地理下册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笔记。
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人类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良好的环境,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严重。
- 污染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等。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减少污染:控制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
- 节约资源:推广循环经济,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 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二、地球的结构与地壳变动1.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几个不同层次。
- 地壳是我们所生活的地方,是地球上最外层的一层。
2. 地壳变动- 地壳变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壳运动等现象,是地球活动的表现。
-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的结果,会导致地表的振动和破坏。
三、气候与气象1. 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地区的平均气候状况,由温度、降水、湿度等要素组成。
- 气候受经纬度、地形、海洋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
2. 气象学的基本知识-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天气现象和气象变化规律的科学。
- 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湿度、气压和风速等。
四、水资源与利用1. 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也是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2.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 水资源保护:加强水污染治理,保护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
水生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是指生活在水体中的各类生物。
水生生物资源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不仅丰富了水域生态系统,还提供了人类所需的食物、药物、材料等重要物资。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等原因,水生生物资源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因此,可持续开发与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生生物资源的状况水生生物资源分布广泛,包括淡水和海洋两大类。
不同水域的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例如,淡水湖泊中存在着大量的鱼类、水生植物以及其他水生生物。
海洋中更是拥有丰富多样的鱼类、软体动物和海草等。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行为,这些资源正逐渐减少。
二、水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可持续开发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于水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首先要加强科学研究。
通过对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等深入了解,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
其次,加强监控和管理。
在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开发过程中,应设立合理的渔业管理机构,加强资源的监测和管控,严禁非法捕捞和超额捕捞。
此外,鼓励渔民采用合理的捕捞工具和技术,避免对水生生物资源造成过度损害。
三、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生生物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因此对水体的污染控制至关重要。
应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水体污染防治的法规和政策。
其次,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海洋公园的建设。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通过划定保护区的范围和进行管理,可以保护和恢复水生生物资源。
此外,鼓励公众参与保护水生生物资源。
通过开展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减少不负责任的捕捞和盗猎行为。
四、水生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水生生物资源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例如,渔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此外,海洋生物的药物价值也不可忽视。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水生生物中提取药物成分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活元素知识点总结高中一、空气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微量气体组成。
2. 空气的功能:提供氧气供人类和其他生物呼吸,调节地球的温度和保护地球表面。
3.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
4. 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减少工厂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和加强环保意识等。
二、水1. 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饱和溶解性和高比热等特点。
2. 水的循环:水通过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循环,保持了地球的水平衡。
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和保护水生生物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三、食物1. 食物的种类:食物主要分为五大类,包括谷类、蔬菜、水果、畜肉和水产品等。
2. 食物营养: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3. 食物的安全: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要求食物新鲜、清洁、加工合理、卫生安全。
四、能源1. 能源的种类:能源主要分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两大类,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风能、太阳能和水力能等。
2. 能源开发与利用: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要注意减少碳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五、废弃物1. 废弃物的分类:废弃物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废弃物和其他生活垃圾三大类。
2. 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废弃物应根据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处理,如可回收物应加强回收再利用,有害废弃物需要妥善处置,其他生活垃圾应进行分类投放和处理。
3. 废弃物的危害:废弃物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如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六、气候1. 气候变化的趋势:由于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2.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水资源匮乏、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和生态系统失衡等。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讲义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从浩瀚的海洋到奔腾的江河,从静谧的湖泊到地下的暗流,水资源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如何合理地开发、有效利用并妥善保护水资源,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水资源的开发水资源的开发是指通过各种工程和技术手段,将潜在的水资源转化为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
这包括修建水库、大坝,开发地下水,以及进行跨流域调水等。
水库和大坝的建设是常见的水资源开发方式。
它们可以在雨季储存多余的雨水,在旱季放水以满足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的用水需求。
例如,我国的三峡大坝,不仅具有发电的功能,还能够有效地调节长江的水资源,减轻洪涝灾害,保障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
地下水的开发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地下水通常水质较好,且相对稳定。
但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
因此,在开发地下水时,必须进行科学的勘察和规划,确保开采量不超过地下水的补给量。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北方缺水地区,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二、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利用涵盖了生活、农业、工业等多个领域。
在生活方面,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
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因此,要加强对饮用水的净化和处理,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比如及时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农业是用水大户。
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选择耐旱的农作物品种,优化种植结构,也有助于减少农业用水。
工业用水在水资源利用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工业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例如,通过废水处理和回用系统,将处理后的废水再次用于生产过程,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能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含义: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不可替代性、水量的相互转化性。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
时间:夏多冬少;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4、简述中国水资源面临的挑战水旱灾害依然频繁并有加重趋势/农业用地减少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加重了水体污染第二章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3、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5、简述地表水资源的类型与形成河流、湖泊、沼泽、冰川、永久积雪。
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作用(江、河、湖、水库等蒸发)上升到大气中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表面形成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