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电气装置电击防护
- 格式:doc
- 大小:176.50 KB
- 文档页数:18
建筑工地现场防电击措施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建筑工地现场防电击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在电源设备附近的安全。
电击事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甚至死亡,因此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2. 防电击措施2.1. 工作人员培训所有进入工地的工作人员都应接受有关电击防护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电击事故的风险和影响;- 安全操作标准和程序;- 与电源设备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2.2. 防护设备的使用工作人员应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来减少电击事故的风险。
这些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绝缘手套:在接触电源设备时使用绝缘手套,以防止电流通过人体;- 绝缘靴:穿戴绝缘靴可以减少电流对地的传导;- 安全帽:戴上符合标准的安全帽,以保护头部免受可能掉落的物体或电力设备造成的伤害。
2.3. 区域标识和警示在工地现场必须明确标识电源设备以及相关的危险区域。
以下措施应采取:- 在电源设备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工作人员注意电击风险;- 在危险区域的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2.4. 定期检查和维护工地现场的电源设备及相关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以下任务应定期执行:- 对电源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包括电线、插座、线缆等;- 处理任何发现的问题和故障及时修复;- 每次使用前检查防护设备的状况,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3. 紧急情况处置在发生电击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工作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断开电源:通过关闭主电源开关或拔掉插头来断开电源,以避免进一步的电击风险;- 寻求医疗救助:对伤者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并及时报告相关管理人员;- 保护现场:保护事故现场以避免其他人员受到意外伤害,封锁危险区域;- 进行调查和记录:对事故进行调查,并记录事故过程和相关细节,以便日后进行分析和改进。
4. 结论通过采取适当的防电击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建筑工地现场的电击风险。
建筑工地安全规范防止电击事故的预防措施电击事故是建筑工地常见的一种安全隐患,造成了许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预防这类事故的发生,严格的安全规范和预防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地安全防范电击事故的预防措施。
1. 装置接地系统建筑工地的电气设备应设置良好的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并由专业的电气工程师进行操作。
接地系统能够将电流引导到地下,降低电击事故的发生概率。
2. 使用绝缘工具在进行与电气相关的工作时,建筑工人应使用绝缘工具,例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脚手架等。
这些工具能够有效地隔离人体与电流之间的接触,避免发生电击事故。
3. 安全培训和教育建筑工地的所有工人都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他们需要了解电气安全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电气设备。
建筑公司应组织定期的安全培训课程,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 定期维护和检查电气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建筑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并配备专业的维修人员。
同时,工地现场监督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接地状况、绝缘情况等,并及时处理问题。
5. 使用安全开关和电气保护装置建筑工地的电气系统应配备安全开关和电气保护装置,以及可靠的漏电保护装置。
安全开关能够在发生异常情况时自动切断电源,保护人员免受电击伤害。
漏电保护装置能够检测电流的泄漏情况,一旦出现漏电现象,即刻切断电源。
6. 指定专人负责电气管理为了确保建筑工地电气安全工作的有效执行,建议指定专人负责电气管理工作。
该专人要具备一定的电气知识和工作经验,负责工地电气设备的管理、维护和检查。
7. 积极应用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为防止电击事故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例如,安全感知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在发生异常时自动报警。
建筑公司应积极采用这些新技术,提升电气安全的水平。
总结:建筑工地安全规范防止电击事故的预防措施是确保工地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2卷第4期2006年8月赤峰学院学报Journal o f Ch ifeng C olleg eV ol.22N o.4Aug.2006电气装置接地与电击防护周启树(赤峰市设计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接地装置所采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有型钢,其规格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接地装置的安装通常应采用搭接焊.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超过4欧姆.电击防护的首要基本措施是将带电体绝缘;其次是电气隔离;再次是自动断开电源.关键词:接地极;接地电阻;绝缘;电气隔离中图分类号:T M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06)04-0092-02 为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转移电位引起的危害,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规范要求,而且电气设备也应采取良好的电击防护措施.1 对建筑物电气装置供电的配电变压器安装在该建筑物内、外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1.1 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当该变压器的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符合式R≤50/I要求且不超过4Ω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可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1.2 当建筑物内未作总等电位联结,且建筑物距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的距离超过50m时,低压电缆和架空线路在引入建筑物处,保护线(PE)或保护中性线(PE N)应重复接地,接电阻不宜超过10Ω.1.3 向低压系统供电的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工作于低电阻接地系统时,低压系统不得与电源配电变压器的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应在距该配电变压器适当的地点设置,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4Ω.1.4 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工作于低电阻接地系统时,为该变压器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符合式R≤2000/I要求,且建筑物内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可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1.5 低压系统由单独的低压电源供电时,其电源接点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宜超过4Ω.1.6 TT系统中,当系统接地点和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已进行总等电位联结,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不另设接地装置,否则,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应设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R≤50/Ia 式中:R -考虑到季节变化时接地装置的最大接地电阻,单位Ω. Ia-保证保护电器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单位A.1.7 TT系统的各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可共用同一接地装置,亦可个别地或成组地用单独的接地装置接地每个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R≤50/Ia 式中:R-考虑到季节变化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装置最大接地电阻,Ω.Ia-相线和外露导电部分间第一次短路故障的故障电流, A.1.8 低压电力网中,电源中性点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4Ω.在由单台容量不超100K VA或使用同一接地装置并联运行且总容量不超过100K VA的变压器或发电机供电的低压电力网中,电力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1.9 接户线的绝缘子铁脚宜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Ω.土壤电阻率200Ω,m及以下,地区的铁横担钢筋混凝土杆线路的接户线,当钢筋混凝土杆的自然接地电阻大于30Ω时,绝缘子铁脚应接地,并应设专用的接地装置.1.10 年平均雷电日数不超过30,低压线被建筑物等屏蔽的地区或接户线距低压线路接地点不超过50m的地方,绝缘子铁脚可不接地.2 电击防护的基本措施2.1 将带电体绝缘———带电部分完全用绝缘覆盖.该绝缘的类型必须符合相应电气设备的标准,且只能在遭到机械破坏后才能除去.屏护———外护物一般为电气设备的外壳,是在任何方向都能起直接接触保护作用的部件.遮栏则只对任何经常接近的方向起直接接触保护作用.例如用保护遮栏、栏杆或隔板等,最低的防护要求,在电气操作区内,防护等级为IP2X,顶部则为IP4X.遮栏或外护物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并可承受在正常使用中和能出现的应力和变力.开启和拆卸,必须使用钥匙或工具,并设置联锁装置.用阻挡物防护,阻挡物只能防护与带电部分无意识接触,但不能防护人们有意识接触,例如用保护遮栏、栏杆或隔板,可以防止人体无意识接近带电部分.又如用网罩或熔断器的保护手柄,可以防止在操作电气设备时无意识触及带电体,阻档物可不用钥匙或工具拆除,但必须固定,以免有意识地移开.安全距离———将带电部分置于伸臂范围以外,可以防止无意识地触及一般为5,用漏电保护器作补充保护———不能作为直接电..1.2m2 9击的唯一保护设备,只能作为附加保护,也就是作为其它保护失效或使用者疏忽时的附加电击保护.剩余电流动作整定值一般采用30mA,限制放电能量,24V及以下安全特低电压.2.2 双重绝缘结构———II级设备既有基本绝缘也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不考虑保护接地方法,设备内导电部分严禁与保护线连接.自动断开电源———该保护方式,以防止发生接地故障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持续带有危险电压而产生电击的危险,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必须按系统接地制式与保护线相连,同时还宜进行总等电位联结.自动断开电源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过电流保护设备,且方法简单,投资最省,是一种常用的措施.电气隔离———将回路进行电气隔离是为了防止触及绝缘破坏的外露导电部分产生电击电流,措施如下:(1)由隔离变压器供电.(2)回路电压不能超过500V,其带电部分严禁与其它回路或大地相连,并须注意与大地之间的绝缘.(3)不同回路应分开布线.这些电缆或导线的额定电压不低于可能出现的最高电压,且每条回路有过电流保护.(4)被隔离回路的外露导电部分必须采用绝缘的不接地等电位联结,该联结线严禁与其它回路的保护线或外露导电部分相连接,也不与外部导电部分连接.(5)如出现影响两个外露导电部分的故障,而这两部分又接至不同相的导线时,则必须有一个保护装置能满足自动切断电源的要求.2.3 采用非导场所,在非导电场所内,严禁有保护线,也不采取接地措施,因此可采用0级设备(这种设备只有基本绝缘,没有保护接地手段),非电电场所应具有绝缘的地板和墙(用于标称电压不超过500V的设备,其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0KΩ,如标称电压超过500V,则为100KΩ).其防护措施如下:(1)外露导电部分之间,外露导电部分与外部导电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m;如在伸臂范围以外,则为1.25m.(2)如达不到上述距离,则在两导电部分之间设置绝缘阻挡物,使越过阻挡物的距离不小于2m.(3)将外部导电部分绝缘起来,绝缘物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能承受2000V电压,且在正常情况下,泄漏电流不大于1mA.上述布置必须是永久的,即使使用手携式或移动式设备也必须满足上述要求;另外,还应采取措施,使墙和地板不因受潮而失去原有电阻值,同时外部导电部分也不能从外部引入电位.2.4 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联结,凡是能同时触及的外露导电部分和外部导电部分采用不与大地相连的等电位连接,使其电位近似相等,以免发生电击.局部等电位联结系统严禁通过外露导电部分与大地接触,如不能满足,必须采用自动切断电源措施.为了防止进入等电位场所的人遭受危险的电位差,在和大地绝缘的导电地板与不接地的等电位系统连接的地方,必须采取措施减少电位差.2.5 兼有防止直接和间接电击的保护,也称为正常工作及故障情况下两者的电击保护,可采取以下措施:(1)如果引出中性线,中性线的绝缘与相线相同,安全电压采用的标称电压下不超过安全电压交流50V,直流120V.(2)由安全电源供电,安全隔离变压器;电化电源,如蓄电池、柴油发电机;按标准制造的电子装置,保证内部故障时,端子电压不超过50V,或端子电压可能超过50V,但电能量很小,人一接触端子,电压立即降到50V以下.(3)SE LV回路配置:安全较低电压(SE LV)定义:用安全隔离变压器或具有独立绕组的交流变压器与供电干线隔离开的电路中,导体之间或任何一个导体与地之间有效值不超过50V的安全电压.回路具体配置如下:a、安全电压的带电部分严禁与大地其它回路的带电部分或保护线相连.b、安全压回路的导线与其它回路导线隔离,该隔离不低于安全变压器输入和输出线圈间的绝缘强度.如无法隔离,安全电压回路的导线必须在基本绝缘外附加一个密封的非金属护套,电压不同的回路导线必须用接地的金属屏藏或金属护套分开.如果安全电压回路的导线与其它电压回路的导线在同一电缆或组合导线内,则安全电压回路的导线必须单独或集中按最高电压绝缘处理.2.6 安全电压的插头不能插入其它电压的插座内,安全电压的插座也不能被其它电源的插头插入,且必须有保护触头.2.7 当标准电压超过交流25V,直流60V时,正常工作的电击保护须采用IP2X的遮栏或外护物,或采用包以耐压50V,历时1分钟不击穿的绝缘.(责任编辑 白海龙)39。
电气装置的电击防护5电气装置的电击防护5.1直接接触防护措施(Ⅰ)将带电部分绝缘5.1.1带电部分应全部用绝缘层覆盖,其绝缘层应能长期承受在运行中遇到的机械、化学、电气及热的各种不利影响。
(Ⅱ)采用遮栏或外护物5.1.2标称电压超过交流方均根值25V容易被触及的裸带电体,应设置遮栏或防护物。
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规定的IP××B级或IP2×级。
为更换灯头、插座或熔断器之类部件,或为实现设备的正常功能所需的开孔,在采取了下列两项措施后可除外:1设置防止人、畜意外触及带电部分的防护设施;2在可能触及带电部分的开孔处,设置“禁止触及”的标志。
5.1.3可触及的遮栏或外护物的顶面,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规定的IP××D级或IP4×级。
5.1.4遮栏或外护物应稳定、耐久、可靠地固定。
5.1.5需要移动的遮栏以及需要打开或拆下部件的外护物,应采用下列防护措施之一:1只有使用钥匙或其他工具才能移动、打开、拆下遮栏或外护物;2将遮栏或外护物所保护的带电部分的电源切断后,只有在重新放回或重新关闭遮栏或外护物后才能恢复供电;3设置防护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规定的IP××B级或IP2×级的中间遮栏,并应能防止触及带电部分且只有使用钥匙或工具才能移开。
5.1.6按本规范第5.1.2条设置的遮栏或外护物与裸带电体之间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网状遮栏或外护物时,不应小于100mm;2采用板状遮栏或外护物时,不应小于50mm。
(Ⅲ)采用阻挡物5.1.7当裸带电体采用遮栏或外护物防护有困难时,在电气专用房间或区域宜采用栏杆或网状屏障等阻挡物进行防护。
阻挡物应能防止人体无意识地接近裸带电体和在操作设备过程中人体无意识地触及裸带电体。
施工现场预防电器火灾触电急救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施工工地日益增多。
在施工现场,电器设备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然而,电器设备的不当使用会引起火灾和电击等安全事故,给施工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预防电器火灾和电击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施工现场预防电器火灾触电和急救措施。
电器火灾预防措施1. 检查电器设备在使用电器设备前,应该对其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线缆与插头牢固可靠。
如果发现设备存在磨损、变形、插头不良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此外,应注意电器设备的功率是否符合所需电力负载大小,以免超过电器设备的承载能力而引发火灾。
2. 防止过载在使用电器设备时,应避免过度使用。
如果设备长时间工作,过载会导致电气线路温度升高、电线老化,以及火灾发生的风险增加。
因此,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的负载情况非常重要。
在保障装修施工进度的同时合理安排、调配电力资源能够更好的避免过载情况。
3. 经常清洁电器设备经常维护电器设备的清洁十分重要。
灰尘和杂物可能堵塞设备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导致电气线路过热,火灾发生的风险大大增加。
因此,经常清洁电器设备和放置电器设备的环境尤为重要。
4. 防止漏电施工现场经常有水或湿气存在,若反應的不及时适当,会增加电器漏电的风险,进而引发火灾。
因此,应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漏电情况,并使用符合标准的电气线路,以减少电器设备漏电的风险。
5. 禁止乱拉线如果线路被过度拉紧或曲折,电线的安装必然会有缺陷。
因此,禁止在施工现场乱拉电线,确保线路平直。
电器触电急救措施电器触电事故发生后,被电击人员应及时接受救治,以减少伤害。
下面是电器触电时常用的急救措施。
1. 立即切断电源在发生电器触电事故后,应立即切断电源。
根据事故情况,可选择使用电源开关或其他安全撤离方式,以确保被电击人员的生命安全。
2. 进行心肺复苏术如果被电击人员停止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第一步是确定成年人脉搏,然后在适当时刻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电击防护GB国信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电击防护GB国信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电击防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效果。
中国电工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发布的《建筑物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57-2010)中关于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电击防护的内容被称作“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电击防护GB国信”。
该标准规定了建筑物电气装置的电击防护措施、设备选型、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是建筑电气工程领域中必须遵守的重要标准。
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电击防护GB国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电气装置的电击防护措施为确保建筑物电气装置的安全,应采用适当的电击防护措施,如接地、绝缘、间歇操作、额定电压、保险等。
其中,接地是最基本的电击防护措施,它可以将电流流至地面,从而保证人体不会形成电路;绝缘是将有电体与人体或其他物体隔开的措施,应根据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确定绝缘强度;间歇操作是指设备在工作前后应断开电源,以避免意外触电;额定电压是指设备按照国际标准分级、标识的电压等级;保险则是在异常电流流入时保护电气设备和人员安全的措施。
2.设备选型电气设备的选型应当符合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要求,并应当具有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等特点。
同时,设备的安装应当与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相符,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易于维护和管理。
3.施工验收建筑物电气装置的施工应当按照施工图纸、规划方案和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当对设备进行合理的防护和处理,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安全。
同时,在施工完成后应当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符合质量及安全要求。
4.运行管理建筑物电气装置的日常运行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更换和更新等方面的内容。
设备管理应当做到有计划、有序、安全、经济、高效,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年限和安全可控性。
总体来说,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电击防护GB国信是保证建筑物电气安全的重要工具。
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人和家畜对来自装置和设备的电击防护。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下列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l2113—1996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eqv IEC 990:1990)GB/T 12501—90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nqv IEC 536:1976)GB/T 14821.1—93建筑物电气装置电击防护(eqv IEC 364—4—41:1992)GB/T 16499—1996编制电气安全标准的导则(idt IEC导则104:1984)IEC 50(131):1978国际电工辞典(IEV)第131章:电路和磁路IEC 50(826):1982国际电工辞典(1EV)第826章:建筑物电气装置IEC 536—2;1992电工电子设备电击防护分类第2部分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3 电击防护基本准则GB 14821.1和GB/T 12501中的基本准则如下: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易触及的可导电部分均应是无危险的1):——在正常情况(正常操作和无故障情况下),或——在单故障情况下2)。
注:“易触及性”的规定对普通人员和对熟练人员或受过培训人员来说可以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产品和安装场所也可以不一样。
3.1 正常情况为符合上述基本准则,需要有基本电击防护,它可由一种防护措施来提供。
这样的防护措施例子有:——基本绝缘;——限制稳态接触电流;——限制电压;——外护物。
注:基本绝缘在IEC 364和CB/T 12501中被作为直接接触防护。
3.2 单故障情况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就需考虑是某种单故障:——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易触及的可导电部分变为危险的带电部分(例如,加到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基本绝缘失效时);或——易触及的无危险的带电部分变为危险的带电部分(例如,稳态接触电流的限制失效);或——正常不易触及的危险的带电部分变为易触及的(例如,外壳的机械性损坏)。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防电击保护措施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装配式建筑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
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环保的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许多优点。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关注和采取必要的防电击保护措施,以确保工人和居住者的安全。
本文将就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防电击保护措施进行探讨。
一、了解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潜在的电击危险在提出具体的防电击保护措施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潜在的电击危险来源。
常见的源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电力设备:包括用于供电和维护设备的发电机、变压器等;2. 电气系统:包括用于分配和传送电力的布线、插座等;3. 施工材料:例如使用不合格或损坏电缆、导线等;4. 建筑结构:例如未正确接地或存在漏电的建筑构件。
二、合理规划施工区域的电力设备摆放位置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合理规划电力设备的摆放位置至关重要。
首先,应尽量将电力设备远离常用通行道路和施工人员的活动区域,以减少因误触或操作不当引起意外的风险。
其次,为了避免水分和灰尘侵入设备内部而导致短路或漏电问题,应选择安全的、干燥且通风良好的环境进行摆放。
三、正确使用电气系统并进行定期检测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使用电气系统时的安全问题。
首先,必须确保所有供电线路以及插座都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且没有损坏或老化现象。
其次,在安装和维护插座时,务必遵循正确操作流程,并确保它们能够牢固地与墙面连接。
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电缆过度拉伸和弯曲,以防止线缆磨损导致漏电等问题。
定期检测是确保电气系统正常运行及及时发现潜在问题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业人员对电气系统进行定期巡检,并及时修复或更换出现问题的部件。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漏电保护器测试以确保其可靠性。
四、注意使用质量合格的施工材料为了降低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电击风险,我们需要特别关注所使用的施工材料的质量。
首先,在选择电缆、导线等电气材料时,应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证明,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验证。
b.设备正常运行中无意识地触及带电部分。
6.3.2 阻挡物可以不用钥匙或工具拆除,但必须固定得不致被无意识移动。
6.4 置于伸臂范围以外的防护
置于伸臂范围以外的防护只用于避免无意地触及带电部分。
6.4.1 严禁在伸臂范围以内存在可同时触及的电位不同的部分。
如果两个带电部分相距不超过2.5m,则可以认为是能同时触及的(见图1)。
图1 伸臂范围
6.4.2 如果用一个防护等级低于IPXXB的阻挡物(如:栏杆、网筛)在水平方向对通常有人的位置进行限制,伸臂范围须从阻挡物算起。
在头顶上方,不考虑防护等级低于IPXXB的中间阻挡物,伸臂范围2.5m应从S算起。
注:伸臂范围指赤手直接接触的活动范围(无工具或梯子)。
6.4.3 在需手持大或长的导电物件的地方,计算6.4.1条和6.4.2条所涉及的伸臂范围时必须计及导电物件的尺寸。
6.5 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作为附加防护
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为了加强直接接触防护所采取的附加措施。
注:①括号中的电压值为IEC38规定的值。
②IEC38所述电压偏差范围内的电压其切断时间按标称电压考虑选用。
③对二级之间的电压,使用表中相应较高一级电压对应的切断时间。
7.1.3.5 下列回路的切断时间允许超过表1的规定,但不得超过5s:
a.配电回路;
b.只给固定设备供电的末端回路,在给该回路供电的配电盘上没有第7.1.3.4条所述的末端回路;
c.只给固定设备供电的末端回路,在给该回路供电的配电盘上接有按表1规定的切断时间进行切断的第7.1.3.4条所述的末端回路,但已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注:见7.1.3.9条注。
7.1.3.6 如果采用过电流保护器不能满足第7.1.3.3、7.1.3.4和7.1.3.5条时,可按第7.1.2.2和7.1.6条实行辅助等电位联结,也可以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实行保护。
7.1.3.7 在可能发生相线与地直接短接时(例如架空线系统),为使保护导体及与之相连接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对地电压不超过50V的约定电压极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式中:R B——所有接地极的并联接地电阻,Ω;
R E——没有与保护导体连接的外部可导电部分(相对地故障可能通过它发生)的最小对地接触电阻值,Ω;
U0——对地标称电压,V。
7.1.3.8 TN系统可采用如下保护电器:
a.过电流动作保护器;
b.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在TN-C系统中,不得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TN-C-S系统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时,PEN导体不得用在其负荷端,保护导体与PEN导体
I d——相线与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出现阻抗可忽略不计的第一次故障时的故障电流,A。
I d值考虑了电气装置的泄漏电流和总接地电阻的影响。
7.1.5.4 如果装设绝缘监示器用于监测带电部分与外露可导电部分或大地间的第一次故障,该设备必须能发出声和(或)光信号。
注:①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消除第一次故障。
②除间接接触防护外,由于其它理由也可能设置绝缘监示器。
7.1.5.5 在发生第一次故障后又发生第二次故障时的切断供电的保护条件取决于下述外露可导电部分与保护导体的连接情况:
a.当外露可导电部分单独或成组地接地时,应按7.1.4条TT系统确定,但7.1.4.1第二段除外。
b.当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导体互相连接在一起,并集中地接地时,保护条件按TN系统确定,并应执行第7.1.5.6条的规定。
7.1.5.6 当IT系统未配出中性导体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当配出中性导体时,则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式(5)和(6)中:U0——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的标称电压交流值,V;
Z s——包括相导体和保护导体在内的故障回路阻抗,Ω;
Z′s——包括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在内的故障回路阻抗,Ω;
I a——切断时间符合表2规定所需要的保护电器动作电流。
对于其它回路,允许在5s内切断(见7.1.3.5条)。
表2 IT系统在第二次故障时的最长切断时间
注:①括号中的电压值为IEC38规定的值。
②IEC38所述电压偏差范围内的电压,其切断时间按标称电压考虑选用。
③对两级之间的电压,使用表中相应较高一级电压对应的切断时间。
7.1.5.7 IT系统可以采用以下监示器和保护电器:
a.绝缘监示器;
b.过电流动作保护器;
c.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7.1.6 辅助等电位联结
7.1.6.1 辅助等电位联结应包括所有可同时触及的固定式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外部可导电部分。
如果可能,还应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主钢筋。
等电位联结系统必须与包括插座的保护导体在内的所有保护导体相连接。
7.1.6.2 如对辅助等电位联结的有效性有怀疑,必须证实同时可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外部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阻R满足如下条件:
式中:I a——保护电器的动作电流。
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来说是额定剩余动作电流I△n;对过电流动作保护器来说为5s以内动作的电流。
7.2 用Ⅱ类设备或用与之等效的绝缘的防护
本措施用以防止电气设备的可触及部分在基本绝缘发生故障时出现危险电压。
7.2.1 必须按第7.2.1.1条至7.2.1.3条之一的规定实现防护。
7.2.1.1 选用按有关标准进行了型式试验和标记的下列电气设备:
a.具有双重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Ⅱ类设备);
b.工厂组装的具有总体绝缘的成套电气设备(见IEC439)。
7.2.2 准备投入运行的电气设备中,只用基本绝缘与带电部分隔开的所有可导电部分都必须置于绝缘外护物内,其防护等级至少要达到IPXXB。
7.2.3 绝缘外护物必须能承受可能发生的机械,电动或热应力。
油漆、瓷漆、普通纸、棉织物及类似材料的覆盖层不能作为外护物的保护性绝缘层。
如果有关标准允许使用,且按有关试验条件进行了试验的绝缘覆盖层,当通过了外护物型式试验时,不排除将该覆盖层用作绝缘外护物。
注:对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见IEC664。
7.2.4 如果绝缘外护物未经预先试验,且对其有效性有疑问时,则必须按有关标准的规定作电气强度试验。
7.2.5 绝缘外护物不得被可能引入电位的可导电部分穿越。
绝缘外护物上带的任何绝缘材料制成的螺栓,如用金属件替代会损害外护物所提供的绝缘,则该绝缘材料螺栓不得使用。
图A1 交流预期接触电压与最长切断时间的关系
表A1 交流预期接触电压U c-最长切断时间t的关系
附录B
地板和墙的电阻测量
(参考件)
本附录引自IEC364-6-61(1986)《建筑物电气装置检验初验》。
B1 为符合7.3条对地板和墙的电阻限值要求,在同一场所必须至少进行三次测量,其中之一是距该场所任何够得着的外部可导电部分约1m处。
其它二次测量必须在较远距离处进行。
上述一系列测量必须在该场所的每一有关表面重复进行。
B2 地板和墙的电阻可采用如下方法测量:
B2.1 测量仪器
采用能提供约500V(设施标称电压大于500V时为1000V)空载电压的永磁式欧姆表或蓄电池的绝缘测试器作直流电源。
B2.2 测试电极
测试电极可为下列二种型式的任一种,有争议时,建议采用测试电极1。
测试电极1
此电极包括一边长250mm的正方形金属板和一挤去水分但仍潮湿的边长约270mm的正方形吸水纸或吸水布,此纸或布置于金属板和被测表面之间。
测量时,施加于金属板上的力对于地板和墙分别约为750N和250N。
测试电级2(参见图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