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之革命歌曲和初期音乐教育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62 MB
- 文档页数:77
第3章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3.1 复习笔记一、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1.意义(1)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群众音乐生活的特殊历史现象。
(2)不是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出现,而是伴随着群众革命斗争生活出现的政治现象。
(3)直接参与者主要是实际参与革命斗争的革命知识分子及中国工农劳动者自己,对当时处于上层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4)产生了一批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内容的工农革命歌曲,唤醒了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觉悟,推动了当时的实际革命斗争。
2.革命歌曲(1)中国的革命歌曲①代表作品a.《五一纪念歌》明确提出了“要把强权制度一扫净”、要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伟大革命目标。
b.《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歌》提出了“世界本是工农所创造”和“消灭阶级压迫”的要求。
c.《京汉罢工歌》表达了人们对“二七”惨案死难者的沉痛哀悼,并提出“打倒军阀方有幸福享”的口号。
d.《五色国旗当中飘》《国民革命歌》和《工农兵联合歌》鲜明地提出了“联合工农群众、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买办”的战斗号召。
②歌曲特点a.歌词语言朴素通俗,歌曲形式大多采取以群众熟悉的现成曲调加以填词编配的齐唱曲。
b.以我国自己的民歌,尤其是城市小调的曲调来填词,《工农兵联合歌》是以学堂乐歌《中国男儿》的曲调填词的。
(2)引进的外国革命歌曲《国际歌》《同志们勇敢前进》《你们已英勇牺牲》《华沙工人歌》《红旗》。
3.评价(1)当时对工农歌咏活动还不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事业去有组织地进行,而只是作为一种直接服务于各地斗争的宣传活动,因而它对当时的专业音乐界几乎完全没有影响。
(2)人们并未低估这些革命音乐的意义,这些歌曲“画出了全世界数千万被压迫民众的痛苦”,“宣示了他们数百年的沉冤和表现了他们全部所有的不可侮的力量与宏大的志愿”,后来即使在白色恐怖的重压下,这些革命歌曲始终铭刻在革命人民的心中,暗地里在群众中传播。
二、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及城市音乐活动1.新兴音乐社团的建立(1)背景①辛亥革命前后,新的教育发展出现迅速向前推进的势头,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提高迫切需要大量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音乐师资和符合新学制的音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