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疫情普查结果汇总表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
思茅街道农业站开展红火蚁的调查报告一、调查原因:红火蚁是近年来入侵的生物种,是我国禁止入境及国内植物检疫有害生物之一。
思茅街道部分村(社区)发现红火蚁,不但危害农业生产、公共设施等,还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掌握植物检疫性病虫害的疫情,防止其传播扩散,思茅区植保植检站安排思茅街道农业站在辖区内认真开展一次红火蚁实地调查工作,现将调查报告总结如下:二、调查对象:外来入侵生物种——红火蚁。
三、调查时间:思茅街道农业站于2016年4月18日一2016年4月30日,在思茅街道辖区内开展红火蚁实地调查工作。
四、调查范围:根据红火蚁易发生区域划分为城镇环境和农业环境。
1、城镇环境:北部湿地公园绿地,八号路、振兴北路、永平路、滨河路两边的人行道、绿化带,单位:老街社区、过街楼社区、滇运社区、五一路社区、西园路社区、通商南路社区、北郊社区、平原社区、曼窝社区、三家村社区、福源社区共十一个社区居委会绿地、草坪、荒地等。
2、农业环境:莲花村、箐门口村两个村民委员会辖区内村庄的房前屋后、生产生活道路边、水田、玉米地、蔬菜地、茶地、咖啡地、烟地、竹子地、养殖场等。
3、调查时随带的专治红火蚁农药,由广东省惠州市南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南天红火蚁克星,通用名:(Spinosad)多杀霉素;有效成份及含量:0.02%多杀霉素;剂型为Ⅳ型:饵剂,毒性:低毒。
登记作物范围:环境卫生,防治对象:红火蚁,使用时间:气温在20~32℃,无雨,地面干燥时使用,使用剂量:5~10克/巢(1~1.5kg/亩),施药方法:撒施。
五、调查方法分为:询问调查和实地调查两部份,1、询问调查:在深入城镇环境和农业环境调查之前,向村(社区)干部、村(居)民组长、村(居)民、卫生室医生、环卫工人、绿化工人、附近生活的熟人询问,生产生活过程中是否有过被蚂蚁叮咬后出现瘙痒、红肿、脓包等红火蚁危害症状的表现;是否看见隆起高于地面呈金字塔状的蚂蚁丘;是否有被蚂蚁叮咬后前来打针吃药的患者。
云南省文山州红火蚁疫情发生现状及防控建议摘要:红火蚁的拉丁名意指“无敌的”蚂蚁,是极具破坏力和危险性的入侵生物之一,难以防治而得名。
为全面摸清文山州红火蚁的分布和扩散情况,2021年12月和2022年3月采用云采集系统对文山州辖区范围红火蚁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文山州红火蚁发生面积委53915.80亩,总评发生程度为三级,摸清了文山州7个县(市)红火蚁分布和发生程度概况,本文分析了文山州红火蚁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关的防控建议,以期为红火蚁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侵生物;文山州;红火蚁疫情普查;疫情防控红火蚁(学名: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拉丁名意指“无敌的”蚂蚁发源于南美洲[1],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的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是一种农业及医学害虫。
该害虫食性杂、危害大、繁殖力旺、竞争力强、传播途径广、天敌少等特点[2],一旦进入新区由于缺少天敌种群数量会极度膨胀,对人民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威胁。
2004年4月我国台湾嘉义发现红火蚁,并于当年9月在广东吴川发现[4],之后蔓延到广东省的多个市县[2],于2010年1月列入我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近年来已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暴发成灾,造成农田弃耕、咬伤家禽、蜇咬攻击群众等多方面危害,对农林业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及生态平衡构成巨大威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3°43′-104°27′、北纬23°06′-23°44′之间,属于低纬度高原,东与广西百色市接壤,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界,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北与曲靖市相连,来自东西海湾的水蒸汽带来丰沛降雨,北回归线横穿全境,是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阳辐射较强,全年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为红火蚁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气候条件[5]。
目前在多处发现红火蚁,且部分地点红火蚁发生危害严重,将对文山州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018 年第 8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41科研◎农业科学红火蚁是一种社会性生活昆虫,极具破坏力,危害农业生产、公共安全、公共卫生,是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入侵生物之一,被列为我国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
1 红火蚁疫情调查2016年3月,我县在云霄经济开发区发现疑似红火蚁,经采样送检后确定为入侵红火蚁,4月随即召开全县疫情防控会议,迅速开展全县范围内的疫情普查。
1.1 调查方法1.1.1 访问调查全县共有9个乡镇1个开发区,由每个村的农技员负责,向当地的居民、农事操作人员、绿化植被维护人员等询问有关红火蚁发生地点、发生时间以及危害情况,并初步分析红火蚁传入来源及其传播扩散情况,每个村询问调查均超30人以上。
1.1.2 实地调查重点对公路间、两旁绿化带、新建的乡村公园、近年铺设的草坪、绿地、村道,以及庭院附近的垃圾堆、学校等场所做实地调查,拉网式查看。
每村不少于10个地块,每点调查面积大于50平方米,调查点具有代表性,覆盖整个村。
发现疑似蚁巢时,采用适当方式进行侵扰、观察,如有活工蚁则为活蚁巢,并进行标记。
调查结束后记录调查面积、活蚁巢数量,并用统计方法计算蚁巢密度,评定等级。
1.1.3 诱集调查将直径为2~3cm 的火腿肠切成约1cm 厚的薄片,放入广口瓶中,并将瓶口紧贴地面,诱集红火蚁工蚁,瓶旁插上明显标志。
诱饵放置在红火蚁传入的高风险区、发生区所在的村庄或社区。
每个村庄或社区每种类型的场所设置3个以上诱集点,每个点随机放置 10个以上诱饵,对条状区域如绿化带等则沿条状走向一线放置,相隔10米左右。
放置30分钟后检查、收集监测瓶中的蚂蚁,进行鉴定和计数,并计算工蚁密度(头/瓶),作为确定工蚁密度的指标。
1.2 调查结果经调查,全县有5个乡镇(含开发区)发现疫情。
从地域上看,5个乡镇既有沿海,又有内地;发生地点大部分位于公路边的绿化带、新建设的公园、绿化草皮、苗圃。
文山市红火蚁疫情普查作者:王国云程西杨铭李顺兰胡文兰吴小康黄新动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20期摘要 ; ;红火蚁是极具破坏力和危险性的入侵害虫。
为摸清文山市红火蚁的分布和扩散情况,研究人员于2018年4月和2020年1月对红火蚁扩散区域进行了调查和监测。
结果表明,文山市红火蚁发生面积累计新增3675.5 hm2,其中马塘镇新增发生面积最大且发生程度达到偏重等级。
关键词 ; ;红火蚁;疫情普查;发生特点;云南文山中图分类号 ; ;S433.89 ; ; ; ;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 1007-5739(2020)20-0108-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红火蚁发源于南美洲[1],具有入侵性强、繁殖快,危害大、天敌少等特点[2],是一种危害生态平衡、农业生产和公共卫生的外来入侵害虫[3]。
红火蚁于2004年4月首次在我国台湾嘉义发现,当年9月在广东吴川发现[4],之后蔓延到广东省多个市县[2],目前长江以南地区已经成为红火蚁入侵的重灾区。
文山市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地处东经103°43′~104°27′、北纬23°06′~23°44′之间,位于云南省东南部。
该地区属于低纬度高原,来自东西海湾的水汽带来丰沛的降雨,北回归线横穿全境,是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阳辐射较强,全年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为红火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5]。
2014年7月文山市首次发现红火蚁疫情,2015年确定发生面积为1236.1 hm2,大部分疫情集中在主城区的3个街道[5],并有疫情不断蔓延的趋势,给当地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
基于此,对文山市红火蚁疫情进行了持续的监测普查,摸清了红火蚁疫区外围的发生面积,总结了红火蚁的发生特点,以期为红火蚁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我国红火蚁的情况调查及防控措施红火蚁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存在巨大危害,自2003年起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这一物种,我国需高度重视红火蚁的危害及防治工作。
本文对红火蚁的特点、我国红火蚁的现状、目前的防治策略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红火蚁的具体防治措施。
1 红火蚁的特点据Vinson 1997年介绍,红火蚁是一种群居性昆虫,其具有两种社会类型,一种是单蚁后的单后型,另一种是多蚁后的多后型。
据邵敬国等2008年的研究,我国多后型与单后型共存,但以多后型为主,其中多后型与单后型的比例为4:1。
红火蚁可以有多个蚁后,它们可以活6~8年,一年生产250,000只工蚁(Kate & Jeff,2015)。
红火蚁耐受最低温度为3.6℃,最高温度为40.7℃。
在气温为11~42℃时,工蚁均可外出至地表觅食,而在20~36℃时达到觅食活跃温度,通常凉爽季节的白天,尤其是中午时间,以及炎热季节的早晨、傍晚、和夜间,工蚁除外觅食比较积极。
当春天的周平均土壤温度升高到10℃以上时,蚁后开始产卵;当温度达到22℃和22.5℃以上时,工蚁和繁殖蚁开始出现化蛹和羽化;当温度达到24℃及以上时,繁殖蚁可发生婚飞,而婚飞的基本条件是气温达到24~32℃,空气相对湿度约80%。
红火蚁的自然扩散主要依靠繁殖蚁的婚飞。
当气温、湿度等气候和环境条件合适时,繁殖蚁会从成熟蚁巢中出巢,飞到大约90~300m的空中进行交配。
当完成交尾后,大部分雌蚁可飞行数百米,极少数可飞行3~5km,降落后寻觅构筑新巢的合适地点。
如有风力的助力,则可扩散至更远,最远数据可达16km。
建巢后,一般1~2个月会迁移一次,迁移的距离约为1~10m,大部分迁移距离为3~5m,而迁移的方向是随机的。
而多后型经常采用分巢的方式建立新群体,也就是一部分蚁后带领一部分工蚁离开原来的巢穴,在附近寻觅合适的地址建立新巢。
随着国际及国内贸易的发展,红火蚁的人为传播扩散也在逐渐增多,主要依靠苗木、花卉、草皮等植物的调运,以及垃圾、土壤、堆肥、农耕机具设备、包装物、货柜等物品或工具的运输而进行远距离的传播。
红火蚁检查防控工作情况汇报【2016.04.22前上报道管处安全办】
九江进港路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于2016年4月21日汇报
了红火蚁检查防控工作情况。
根据XXX的通知,该项目部上
半年开展了普查与防控工作,并有效控制了红火蚁疫情的蔓延。
下面将对该项目部的防控措施进行介绍。
一、基本情况
该项目部上半年开展了普查与防控工作,涉及国道、进港路等多个红火蚁疫情可能发生的部位及死角。
项目部发放了5
箱防控药剂,防控面积达到了5亩,有效控制了红火蚁疫情的蔓延。
二、主要防控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项目部高度重视红火蚁防控工作,建立了健全的防控机构,并成立了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该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由农技中心具体抓落实,全面部署防控工作。
同时,项目部召开专题会议和下发相关文件,
督促防控方案的落实,并适时组织各部门开展普查与防控工作,最大限度控制红火蚁疫情蔓延。
二)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社会认识。
项目部采取多渠道宣传发动,通过网络、海报、宣传册、宣传栏等广泛宣传教育施工人员及周边群众认识与防控红火蚁,加大社会舆论,加强群防群控意识。
此外,项目部还结合其他农技培训活动,全面开展红火蚁防控技术培训,使项目部领导、现场施工人员及周边群众能熟悉掌握红火蚁防控的最佳时段、最佳方法等,为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积极开展现场观摩活动。
该项目部积极开展现场观摩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红火蚁防控意识,加强防控效果。
红火蚁风险分析报告1摘要红火蚁是我国新传入的一种危险性有害生物。
红火蚁可取食农林植物,破坏建筑物和农林基础设施,危及人类生命安全,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通过对红火蚁的定性和半定量的风险分析,表明红火蚁将会危害我国的生态环境,影响林业生产,其风险评估值r=1.563,在我国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应加强检疫管理,防止扩散蔓延。
建议列入我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名单,建议有关省份把红火蚁份列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补充名单进行管理。
2背景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家蚁亚科myrmicinae火家蚁属solenopsis,是杂食性土栖蚁类,可取食植物的种予、果实、幼芽、嫩茎与根系,严重影响植物的成长与收成;捕食土栖动物、破坏土壤微生态;叮咬家禽家畜,造成家畜的受伤与死亡;损坏灌溉系统,破坏户外和居家附近的电讯设施,对农林业和公共设施造成危害;攻击人类,危害公共卫生安全,是一种危害面广、危害程度严重的外来入侵性害虫。
该虫可随植物、土壤、货物包装和运输工具等入侵,且繁殖迅速、适应力极强。
自1999年入侵台湾以来,目前已扩散到香港、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地,直接威协着当地生态环境、居民生命安全以及农田和电网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建筑物等公共财产。
红火蚁在2005年1月27日被农业部列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管理。
广东省增城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3月9日2005年酋次从进口废纸中截获红火蚁。
红火蚁的严重危害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多个国家的不同行业的相关网站上设立专题进行宣传,如美国农业部火蚁生物防治网、澳洲昆士兰火蚁网站、纽西兰农业与森林部火蚁官方网站、台湾红火蚁防治中心等。
3风险评估3.1分布和管理3.1.1分布情况3.1.1.1国内分布情况国内分布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深圳市、珠海市、广州市、惠州市、佛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湖南省张家界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温州市瓯海区红火蚁疫情发生情况及防控措施近期,温州市瓯海区发生了一起红火蚁疫情,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关注和担忧。
红火蚁是一种有毒的昆虫,由于其数量庞大、攻击性强,容易造成人畜的伤害,给农作物和野生动植物造成严重损失。
为了有效控制红火蚁疫情,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瓯海区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一、疫情发生情况据了解,红火蚁疫情最早是在瓯海区的农田和郊野地带出现的。
由于红火蚁的繁殖速度极快,很快蔓延到了城区和农村居民区。
受到红火蚁困扰的居民纷纷向相关部门报告,请求政府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经过初步调查,瓯海区政府发现红火蚁疫情已经相当严重,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疫情调查和控制工作。
二、防控措施在疫情发生后,瓯海区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确保红火蚁疫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消灭。
主要的防控措施包括:1.成立专门工作组:瓯海区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组,由疾控中心、农业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组成,负责疫情调查、监测和防控工作。
2.排查疫情范围:政府组织人员对疫情范围进行了详细的排查和调查,确定了主要的疫情区域和疫情分布情况,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3.开展宣传教育: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对居民进行红火蚁疫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醒居民注意防范红火蚁侵袭,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4.灭杀工作:政府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严重的区域进行了灭杀工作,采用环保、无毒的方式对红火蚁进行杀灭,保障了农作物和野生动植物的安全。
5.加强监测:政府加强了对疫情区域的监测工作,对红火蚁的活动轨迹和繁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下一步的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6.组织协调:政府积极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和群众,共同参与红火蚁疫情的防控工作,形成了社会共治的局面,提高了红火蚁疫情的防控效果。
三、建议和呼吁在红火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瓯海区政府也提出了一些实际的建议和呼吁,希望广大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到红火蚁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共同守护家园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及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摘要】红火蚁是一种具有强烈攻击性和破坏性的有害生物,其疫情在近年来呈现出加剧的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旨在对红火蚁疫情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
在特点分析中,我们发现红火蚁具有繁殖速度快、攻击性强、隐蔽性强等特点。
而在疫情发生原因分析中,主要包括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人为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控对策,包括加强监测预警机制、提升防控技术水平、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建议。
红火蚁疫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性,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期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
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加强科研合作、促进政策制定,共同努力应对这一严峻挑战。
【关键词】关键词: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发生原因、防控对策、背景、研究目的、意义、重要性、未来工作方向1. 引言1.1 红火蚁疫情的背景红火蚁,又称火蚁、番薯蚁,是一种寄生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后传入北美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区。
由于其寄生生活方式和强烈侵略性,红火蚁在入侵地区迅速繁殖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红火蚁疫情是指红火蚁在某一地区大量繁殖,形成种群爆发,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负面影响的现象。
红火蚁疫情不仅对农业、园林、城市管理等领域造成严重危害,还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活造成威胁。
红火蚁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全球化交通的加剧,红火蚁疫情在许多地区频繁发生,给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红火蚁疫情的背景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红火蚁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红火蚁疫情特点的分析、疫情发生原因的探讨以及防控对策的提出,全面了解红火蚁疫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有效防控红火蚁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
具体而言,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分析红火蚁疫情的特点,揭示其传播规律和影响范围,为红火蚁疫情的监测和预防提供依据。
市火蚁普查调查总结Word 市火蚁普查调查总结背景近年来,市区居民关于火蚁的投诉逐渐增多,火蚁对生态环境和市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火蚁的分布情况及对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市环保部门进行了一次火蚁普查调查。
调查范围本次火蚁普查调查范围主要涵盖市内各个社区、花园和公园等绿化区域。
共计选取了20个样本点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调查工作采取了两种主要方法:实地勘察和问卷调查。
实地勘察调查人员在各个样本点进行实地勘察,通过观察和记录火蚁的活动情况来判断其分布范围和密度。
勘察中还特别关注了可能存在蚂蚁巢穴的地方,如树下、草坪边缘、花坛等。
问卷调查此外,为了了解市民的火蚁感知和投诉情况,调查人员还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问卷主要涵盖了火蚁的知识了解程度、火蚁见到情况及投诉反馈等内容。
调查结果根据实地勘察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1. 火蚁普遍分布于市区的花园、公园和绿化区域,主要集中在树下、草坪边缘以及花坛等地。
2. 火蚁的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个别样本点火蚁密度较高,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进行防治。
3. 调查发现,部分市民对火蚁的知识了解较为薄弱,对于火蚁的危害和对策掌握不够。
因此,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宣传,提高市民的火蚁防治意识。
4. 调查还发现,市民对火蚁的投诉较多,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被火蚁叮咬、火蚁进入居民区域等。
针对这些投诉,应及时给予解决和反馈。
对策建议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增加火蚁防治的专业人员和设备,针对密度较高的样本点采取积极的火蚁控制措施。
2. 加强火蚁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册、电子屏幕等形式向市民传递防治火蚁的知识和方法。
3. 加强社区和公园的清洁和整治工作,及时清除可能存在火蚁巢穴的地方,减少火蚁栖息的环境。
4. 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市民投诉,提高市民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
结论本次火蚁普查调查结果显示,市区内火蚁分布范围较广,密度存在差异,并且市民对火蚁的知识和防治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16卷第12期 南方农业2022年6月Vol.16 No.12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Jun. 202219鲁 勇,双有铭,彭李亚,等.深圳市不同生态环境红火蚁疫情发生规律[J].南方农业,2022,16(12):19-21.深圳市不同生态环境红火蚁疫情发生规律鲁 勇,双有铭,彭李亚,张 琛,叶 珂(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广东深圳 518101)摘 要 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对广东省深圳市某区域进行红火蚁发生情况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3个区域的平均工蚁指数1.15,百平方米活动蚁巢数为0.08,红火蚁疫情为轻度;绿地红火蚁发生率为17%,荒地发生率为25%,农地发生率为12%;荒地的疫情发生率较大,绿地疫情容易反复。
研究结果为深圳市科学精准防控红火蚁疫情提供了数据支撑。
关键词 红火蚁;发生率;土地类型;广东省深圳市中图分类号:S433.89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9415/ki.1673-890x.2022.12.007200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 )公布了《世界上最危险的100种入侵有害生物》名单,红火蚁就是其中之一[1]。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随着人类的商业物流传播,先后入侵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世纪初,先后在我国台湾、广东、香港等地发现红火蚁入侵,并造成局部危害[2]。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目前红火蚁已传播至我国12个省(区、市)435个县(市、区),近5年新增红火蚁发生县级行政区191个。
红火蚁扩散速度加快,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危害和贸易安全威胁逐步加大,必须引起高度警惕[3-4]。
红火蚁蜇咬人后会产生类似明火灼伤的疼痛感,可出现红肿、白色的小脓包,严重时会出现眩晕、恶心等反应,甚至休克死亡。
它不仅咬伤人类,也会破坏建筑、墙壁、车道、人行道及电机、线路、信号盒、变压器等各类设备,同时影响土地、植物、种子,造成豆类、玉米等农作物的减产,影响农业生产和效益。
惠州仲恺高新区红火蚁疫情调查及防控詹玉海;钟平生;张颂声;郭国汉【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2(024)009【摘要】采用红火蚁克星—Ⅳ型诱杀饵剂对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及其周边绿化区的红火蚁进行了疫情调查和防控,处理结果表明:2个小区红火蚁疫情达到Ⅴ级,属于严重危害区;另有5个小区红火蚁达到Ⅳ级,属于中度危害区.施药后5d,蚁丘周围开始出现死蚁,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防控效果愈高.施药后7d,红火蚁蚁丘的减退率为20.31%~33.33%,工蚁的诱集量减退率为46.28%~ 78.72%.15 d后,蚁丘减退率上升至49.41%~ 80.00%,工蚁诱集量减退率为79.55%~ 92.34%.药后30 d 的工蚁平均减退率、蚁巢平均减退率分别为93.08%、88.64%.施药后6个月,工蚁平均减退率为99.01%,蚁巢平均减退率为98.04%,显著地消除了红火蚁的蚁害威胁.【总页数】4页(P72-74,84)【作者】詹玉海;钟平生;张颂声;郭国汉【作者单位】惠州市南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惠州516001;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广东惠州516007;惠州市南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惠州516001;惠州市南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惠州5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1.30【相关文献】1.“恺启湾区,仲创未来”——惠州仲恺高新区第三届创客汇成功举办 [J], 陈小旋2.仲在参与恺创未来——首届惠州仲恺高新区创客汇成功举办 [J], 李琳3.人文仲恺幸福高新——惠州仲恺高新区推动实施“文化建设年”见闻 [J], 王芳;汪志生4.潮涌仲恺起宏图——对话惠州仲恺高新区区委书记钟一尔 [J], 李琳5.仲恺之乡惠通天下——对话惠州仲恺高新区区委书记钟一尔和区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鹏飞 [J], 李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 物 灾 害 科 学 2020,43(3): 274278 Biological Disaster Science,Vol. 43,No. 3,2020 DOI:10.3969/j.issn.20953704.2020.03.51 崔灿, 黄净轩, 李月红, 等. 金华市婺城区红火蚁疫情监测和根除防控[J]. 生物灾害科学, 2020, 43(3):274278.金华市婺城区红火蚁疫情监测和根除防控崔 灿 1 ,黄净轩 2 ,李月红 3 ,李艳敏 4 ,胡树良 2 ,李慎磊 1* (1. 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63;2.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浙江 金华 321000;3. 浙江省金华市植物保护站,浙江 金华 321017;4. 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浙江 杭州 310004)摘要:【目的】红火蚁是一种对农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极具危害性的重大入侵害虫,为 彻查金华市婺城区的红火蚁发生状况,有效遏制红火蚁的扩散和危害。
【方法】2017 年 4 月和 5 月通过询问、 可疑地点排查、地毯式踏查和诱饵法等多种方法对婺城区红火蚁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监测普查。
自 2017 年 4 月 至 2020 年 5 月以来,采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根除防控、跟踪监测和检疫措施,在红火蚁发生区、监测区及外 围区域共开展根除扑杀 17 次和跟踪监测 18 次,投入红火蚁专用药剂共 28 002.9 kg、专业技术人员 3 886 人次 和无人机 8 架次,共灭除蚁巢 9 626 个。
【结果】普查结果表明在婺城区 3 个乡镇 9 个村共发现了红火蚁疫情 面积为 138 hm 2 ,总体发生程度为中度(2 级),部分地区达到严重程度(5 级)。
在政府、专业化统防统治服 务组织和监理机构的紧密配合下,婺城区红火蚁疫情根除防控效果显著。
DOI:10.16498/ki.hnnykx.2018.006.016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危害很大的危险性害虫,原产于南美洲 [1],20世纪30年代从南美入侵美国[2],至今危害超过1亿英亩土地。
2001年红火蚁入侵新西兰和澳大利亚[3],2003年在台湾地区发现,2004年在广东发现,随后向内地蔓延至广西、湖南、福建等地区[4]。
红火蚁作为“世界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著名入侵生物”之一[5],于2005年被定位为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6]。
红火蚁食性杂、危害大,具有强大的繁殖力和竞争能力,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攻击人类,危害人类健康甚至生命,破坏生态平衡、危害农业生产,以及破坏公共设施等4个方面,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7-8]。
笔者对湖南省嘉禾县在红火蚁疫情发生后采取的普查封锁、疫情防控、药剂防治和效果监测等措施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为其他地区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疫情发生概况湖南省嘉禾县于2014年8月发现红火蚁,地点位于嘉禾县珠泉镇石丘村。
经过疫情访问调查、踏查和诱饵监测发现该疫情是随建筑木料从广东省东莞市传入,蚁巢主要分布在石丘村的农田、村居、道路两侧、学校、小河旁和荒地等场所。
红火蚁在石丘村呈中心辐射分布,疫情发生区面积约8.91 hm2,疫情潜在发生区36.20 hm2。
石丘村不同生境的蚁巢密度平均 湖南嘉禾县红火蚁疫情普查和防控监测 王丽艳1,曾艳花2,胡永生2,陈 鹏3,戚智勇4 (1. 郴州市农业局,湖南郴州 431000;2. 嘉禾县农业局,湖南嘉禾 424500;3.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农业部华中地区果树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南长沙 410125;4. 中南大学城市生态环境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75)摘 要:介绍了湖南省嘉禾县红火蚁疫情的发生概况,疫情普查和监测防控的主要措施,以及防控效果和开展此项工作的经验和不足。
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ICS 65.020.01B 16圆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3626--20xx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Guidelines for quarantine surveillance of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20xx-04-27发布20xx—10-01实施丰瞀鳃紫瓣訾辫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仅111GB/T 23626—20xx刖置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广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华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福祥、王琳、李小妮、曾玲、陆永跃、吴仕豪、朱景全。
GB/T 23626--20xx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红火蚁疫情监测准备、监测区域、监测地点类型、监测时期、监测用品、监测方法、标本鉴定、标本保存、疫情诊断、监测报告以及监测记录与档案保存。
本标准适用于红火蚁疫情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0477--20xx红火蚁检疫鉴定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诱饵bait对红火蚁具明显引诱作用的物质。
3.2蚁丘mound红火蚁所构筑并正在或曾经生活过的突起土堆或沙堆。
3.3蚁巢nest由蚁丘及其地下结构部分构成,是红火蚁繁殖、活动的场所。
3.4蚊群colony由红火蚁多个社会阶层构成的具有持续存在能力的团体。
3.5活蚁巢active nest受到扰动后60 S内有3头以上红火蚁爬出活动的蚁巢。
4监测准备收集当地与红火蚁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制定监测计划。
柑橘园红火蚁疫情调查郭洋洋1,2,毛润乾2,Ying-fang XIAO3,林少明2,刘奇4,郑基焕2,吴宏和2,陆丽美2(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广州510650;2.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60;3.佛罗里达大学中部科学与教育中心,佛罗里达阿波普卡32703;4.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要:2012年7月对广州市九龙镇柑橘园内红火蚁的发生密度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柑橘园内的平均蚁巢密度每100 m2为7个,红火蚁疫情处于中度危害阶段;地上诱集到红火蚁的诱饵占56.41%,柑橘树上诱集到红火蚁的诱饵占25.96%,红火蚁在柑橘树上的活动程度低于地面。
通过调查不仅对准确掌握疫情、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有实际意义,还为评估红火蚁对柑橘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红火蚁;柑橘园;诱饵;土著蚂蚁中图分类号:Q969.93;S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2)19-0075-02Survey on red imported fire ant in citrus orchardGUO Yang-yang1,2,MAO Run-qian2,Yingfang XIAO3,LIN Shao-ming2,LIU Qi4,ZHENG Ji-huan2,WU Hong-he2,LU Li-mei2(1.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510650,China;2.Guangdong Entomological Institute/Guangdong Provincial Public Laboratory on Wild Animal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Guangzhou510260,China;3.Mid-Florida REC,University of Florida,Apopka,FL32703,USA;4.College of Life Science,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infection of red imported fire ant,Solenopsis invicta Buren,in citrus orchard and control strategy formulation,field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July2012.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und density was7mounds per100m2.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 dominated56.41%of baits on ground and25.96%baits on trees.This study provided fundamental data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red imported fire ant on ecosystem in citrus orchard.Key words:red imported fire ant;citrus orchard;bait;native ants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入侵蚂蚁,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的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