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英语
- 格式:ppt
- 大小:513.54 KB
- 文档页数:120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2019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是根据我国环境保护部的《地表水监
测与评价报告》(GB17314-2008)和《污水排放监测与评价报告》(GB/T 16159-2013)制定的一套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地
表水和污水监测中常见指标的测量方法,采样程序、检查及校验要求,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要求等内容。
一、地表水检测:
1. 水体类别:根据地表水存在的自然环境和水域管理状况,测定水体
类别;
2. 水质指标:测定水中常见的水质指标,如水的温度、pH值、溶解氧、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磷,以及有机污染物,可根据地表水环境的特
殊性进行细化;
3. 物理特性:测定其它物理特性指标,如浊度、砷、放射性等;
4. 生物指标:测定常用的浮游植物、底栖动物、藻类氧化还原指标。
二、污水检测:
1. 危害水质指标:测定水中的有毒锈蚀性物质、有机废水、AOX、污染性有机污染物,以及类似废水处理结果的其他污染物;
2. 水的物理特性:测定水的pH值、水的温度、浑浊度以及COD;
3. 水的活性:测定阴离子表面张力、盐度、锂、硼、氨离子浓度等;
4. 生物指标:测定浮游微生物、藻类以及水中重金属等毒性物质;
5. 水与有机污染物的关系: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测量,以评估水的污染级别;
6. 污染物控制技术:针对污染物分析测定结果,综合考虑污染物控制技术及废水处理工艺。
本规范规定的检测指标、采样要求、仪器校验等内容,将为我国地表水和污水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我国环境监测水平的提高。
HJ 91.2—2023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1500字HJ 9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是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的要求制定的标准,目的是规范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维护公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该技术规范涵盖了地表水监测的重要内容,包括监测目标、监测区域、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等方面,以确保监测过程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首先,该技术规范明确了地表水监测的目标。
即通过监测地表水的水质指标,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状况,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该技术规范规定了监测区域的选择和划分。
监测区域的选择应考虑地域特点,包括山区、平原、湖泊、河流等不同类型的地表水环境,以覆盖不同地区和水域的监测需求。
在监测项目方面,该技术规范列举了一系列常用的地表水指标,包括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以及一些特定的污染物指标,如重金属、有机物等。
监测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指标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是技术规范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该技术规范详细描述了每个指标的监测方法,包括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处理和实验分析等各个环节。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监测区域,也提供了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也是该技术规范关注的重点。
对于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应遵循一定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同时,对于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技术规范也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和要求。
总体而言,HJ 9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为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且可操作的技术指南,为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遵循该技术规范,可以提高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人员基础知识考核试题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1)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00分)1、等时混合水样是指()。
A. 从污水中随机手工采集的单一水样。
B.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按等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
C. 在某一时段内,在不同采样点位按等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
D.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
2、以下关于全程序空白样品,表述错误的是()。
A. 将实验用水代替实际样品,置于样品容器中并按照与实际样品一致的程序进行测定。
B. 全程序空白样品从实验室运送到现场,再由现场运送到实验室。
C. 全程序空白样品不能暴露于现场环境。
D. 全程序空白样品所有的分析步骤与样品分析步骤一致。
3、以下哪一项不是编制污水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
()A.监测点位B.气象条件C.采样安全措施D. 质控和质保措施4、判断题:污水排放口应满足现场采样和流量测定的要求,原则上设在厂界内,或厂界外不超过10 m 的范围内。
()A.正确B.错误5、以下关于污水监测排放口的表述,错误的是()。
A.污水排放管道或渠道监测断面应为矩形、圆形、梯形等规则形状。
测流段水流应平直、稳定、有一定水位高度。
用暗管或暗渠排污的,须设置一段能满足采样条件和流量测量的明渠。
B.污水面在地面以下超过 1 m 的排放口,应配建取样台阶或梯架。
监测平台面积应不小于 1 m2,平台应设置不低于 1.2 m 的防护栏。
C.排放口应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并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监测人员的安全,经常进行排放口的清障、疏通工作;保证污水监测点位场所通风、照明正常;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场所应强制设置通风系统,并安装相应的气体浓度安全报警装置。
D. 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确认的排放口不得改动。
6、以下关于污水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点位的表述,错误的是()。
A.监控位置:应在厂界外设置监测点位。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1 试卷答案姓名所在检测机构、实验室2020-04-一、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代号中正确的,填在题尾的括号中;每小题3分)1、污水检测技术规范HJ91.1-2019中的HJ是指(1】)标准的代号。
【1】环保行业;【2】国家标标准;【3】地方标准;【4】部颁标准。
2、本标准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1】2】3】4】)。
【1】2019年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批准;【2】 2020年3月24日实施;【3】本标准在实施之日起, HJ/T91-2002中涉及到污水监测规范的部分废止;【4】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定;3、本标准主要修订的内容包括(1】2】3】4】)。
【1】增加了监测方案的制定的内容;【2】增加了附录A ;【3】删除了建设项目应急监测的内容;【4】修改了适用范围。
4、本标准主要修订的内容中,完善了(1】2】3】4】)质量保证和控制等相关内容。
【1】采样点位;【2】监测采样;【3】分析方法;【4】监测数据处理。
5、采样点排放口的设置规定包括(1】2】3】4】)【1】应满足现场采样和的要求;【2】应满足现场流量测定的要求;【3】原则上设在厂界内;【4】或厂界外不超过10 m的范围内。
6、污水采样器材主要是采样器具和样品容器,其主要规定包括(1】2】3】4】)。
【1】样品容器可选用硬质玻璃、聚乙烯等材质;【2】采样器具可选用聚乙烯、不锈钢、聚四氟乙烯等材质;【3】微生物检验的样品容器应能耐受高温灭菌;【4】污水监测应配置专用采样器材,不能与地表水、地下水等采样器材混用;7、关于部分监测项目,有特殊要求,包括(1】2】3】4】)。
【1】采样前不能荡洗采样器具和样品容器,如动植物油类、微生物,…等;【2】在不同时间采集的水样不能混合测定,如pH 值、生化需氧量、硫化物…等;【3】因保存方式不同,须单独采集储存,如动植物油类、石油类、挥发酚、…等【4】采集时须注满容器,不留顶上空间,如生化需氧量、挥发性有机物等。
HJ 91.1-2019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培训考核试卷考核人考核日期考核分数一、单选题(10分,每题1分)1、HJ 91.1-2019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标准的实施日期为 D 。
A、2019-01-01B、2019-12-24C、2020-01-01D、2020-03-242、排放口设置要求中,排放口应满足现场采样和流量测定的要求,原则上设在厂界内,或厂界外不超过 A m的范围内。
A、10B、20C、30D、403、如无明显生产周期、稳定、连续生产,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小于 B 小时。
A、3B、4C、5D、64、采样前先用水样荡涤采样容器和样品容器 C 次。
A、1~2B、1~3C、2~3D、2~45、采用明渠流量计测定流量时,排放口须有 D m的平直过流水段,且水位高度不小于0.1m。
A、1~2B、2~3C、2~4D、3~56、现场采样时,应至少 A 人同时在场。
A、两B、三C、四D、五7、如原始记录上数据有误需要改正时,应在错误的数据上划以 C ,再将正确的数字补写在齐上方,并在右下方前面(或盖章)。
A、横线B、竖线C、斜线D、双横线8、对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有效位数可以记录到最小分度值,最多保留 A 不确定数字(估计值)。
A、一位B、两位C、三位D、四位9、如分析方法中未明确,每批次水样均应采集全程序空白样品,与水样一起送实验室分析,以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掌握 B 操作步骤和环境条件对样品的影响。
A、采样环节B、全过程C、分析测试环节D、前处理过程10、每批次水样分析时,空白样品对被测项目有响应的,至少做 B 个实验室空白,测定结果应满足分析方法中的要求,一般应低于方法检出限。
A、1B、2C、3D、4二、多选题(30分,每题3分)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91.1-2019的标准起草单位包括:ABCD 。
A、中国环境监测总站B、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C、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下列哪些情况适用混合采样:ABCDA、计算一定时间的平均污染物浓度B、计算单位时间的污染物质量负荷C、污水特征变化大D、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等相关环境管理工作中规定可采集混合水样的情况3、采样完成后应在每个样品容器上贴上标签,标签内容包括ABD 等必要信息。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污水监测的相关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污水手工监测的监测方案制定,采样点位,监测采样,样品保存、运输和交接,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监测数据处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是对《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中污水监测技术规范部分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2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如下:——增加了监测方案制定的内容;——增加了附录A,给出常用污水监测项目的采样和水样保存要求;——删除了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设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应急监测、资料整编等内容;——修改了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中污水内容的相关表述;——完善了采样点位、监测采样、分析方法、监测数据处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中涉及到污水监测的部分废止。
本标准自2020年3月24日起实施。
附件: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1-2019部分代替HJ/T91-2002)污水监测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污水手工监测的监测方案制定,采样点位,监测采样,样品保存、运输和交接,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监测数据处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手工方法对排污单位污水进行监测的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concentrated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为两家及两家以上排污单位提供污水处理服务的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工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以及其他由两家及两家以上排污单位共用的污水处理设施等。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T 91-2002)的相关技术说明齐文启,连 军,孙宗光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 100029)摘 要:文章从概念名称、采样方式、样品保存、质量管理等多方面阐述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T 91-2002)的相关技术,对于贯彻执行该规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技术说明;技术规范;地表水和污水;监测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002(2006)01-0054-04Technical Explanations fo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Requirements for Monitoring of Surface Water and Waste Water 》(HJ T 91-2002)QI Wen -qi ,et al (Chin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 ,Beijing 100029,China )A bstract :(HJ T 91-2002)is an recommendatory standard for monitorin g of surface water and waste water .The paper discussed deepl y the nomenclature ,sampling ,storing ,transferring manner for sample and relevant to quality manager ,scientific treat of monitoring data abou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It has guiding and operating function in appl ying HJ T 91-2002.Key words :Technical explanation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Surface water and waste water ;Monitoring收稿日期:2005-12-02作者简介:齐文启(1945-),男,河北保定人,工学博士,研究员.1 规范名称 原“规范”(1986年)叫《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一册地表水和废水部分》,现改为《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T 91-2002)(以下简称本“规范”)。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91.1-2023)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91.1-2023)是由中国环境保护部颁布的一项技术规范,用于规范和指导污水监测工作。
该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规范了污水监测的目的、范围和应用领域。
2. 确定了污水监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分析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3. 详细描述了各类污水监测指标的测定方法。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规定了对有害物质、重金属、有机物、细菌等污染物的监测要求。
4. 对污水监测设备的选择和使用进行了规定,包括实验室设备、野外取样设备和监测仪器等。
5. 强调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包括标准品的选用、质控样品的设置和校准、质量控制指标的评估等。
6. 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和报告进行了规范,包括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法、结果的评价和报告编写等。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91.1-2023)的发布旨在提高污水监测的技术水平和数据质量,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它将对各类环境监测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监督,确保监测工作符合法规和标准要求,从而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91.1-2019)理论考核试题(复习题)(考试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单位:考核日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1、排放口应满足现场采样和流量测定的要求,原则上设在厂界内,或厂界外不超过 m的范围内。
( C )A.1B.5C.10D.502、当排污单位的生产工艺过程连续且稳定,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行,其污水能稳定排放的(浓度变化不超过 %),瞬时水样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用瞬时水样的浓度代表采样时间段内的采样浓度。
( B )A.5B.10C.15D.203、当污水流量变化小于平均流量的 %,污染物浓度基本稳定时,可采集等时混合水样。
( D )A.5B.10C.15D.204、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小于 h;生产周期大于8h,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小于 h;每个生产周期内采样频次应不少于次。
( B )A.1、2、3B.2、4、3C.1、2、4D.2、4、45、如无明显生产周期、稳定、连续生产,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小于h,每个生产日内采样频次应不少于次。
( B )A.2、3B.4、3C.2、4D.4、46、为确认自行监测的采样频次,排污单位也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的一个生产周期内进行加密监测:周期在8h以内的,每小时采次样;周期大于8h的,每 h采1次样;但每个生产周期采样次数不少于次;采样的同时测定流量。
( A )A.1、2、3B.2、4、3C.1、2、4D.2、4、47、采样前先用水样荡涤采样容器和样品容器次。
( C )A.1~2B.1~3C.2~3D.2~48、排污渠道的截面底部须硬质平滑,截面形状为规则几何形,排放口处须有 m的平直过流水段,且水位高度不小于 m。
( C )A.1~3,0.1B.2~4,0.1C.3~5,0.1D.4~6,0.19、分析结果有效数字所能达到的小数点后位数,应与分析方法检出限的保持一致;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一般不超过位。
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对江河、湖泊、水库和渠道的水质监测,包括向国家直接报送监测数据的国控网站、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市(地)级、县级控制断面(或垂线)的水质监测,以及污染源排放污水的监测。
2 引用标准以下标准和规范所含条文,在本规范中被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规范同效。
GB 6816—86 水质词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GB 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GB 12997—91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8—91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 12999—91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 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14581—93 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 50179—93 河流流量测量规范GB 15562.1—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HJ/T 15—1996 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卫生部卫法监发[2001]161 号文,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ISO 555—1:1973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一部分恒流注射法ISO 555—2:1987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二部分积分法ISO 555—3:1987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三部分恒流积分法和放射示踪剂积分法ISO 748:1979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速度面积法ISO 1070:1973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斜速面积法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定义3.1 潮汐河流指受潮汐影响的入海河流。
3.2 水质监测指为了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系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对水的各种特性指标取样、测定,并进行记录或发出讯号的程序化过程。
3.3 流域指江河湖库及其汇水来源各支流、干流和集水区域总称。
3.4 流域监测指全流域水质及向流域中排污的污染源监测。
3.5 水污染事故一般指污染物排入水体,给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以及环境带来紧急危害的事故。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91.2—2022)培训考核试题1、受潮汐影响的入海河流叫_____________。
2、河流汇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河段叫_____________。
3、潮汐河流河口中发生潮位变化的上界。
涨潮时潮波由河口沿河道上溯,潮波变幅等于零的分界点。
其位置并非固定不变,随河水流量大小与涨潮流强弱等因素的不同组合而上下移动叫_____________。
4、流量和水位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叫_____________。
5、为测量或采集水质样品,设置在江河或渠道上垂直于水流方向上的整个剖面叫_____________。
6、为测量或采集水质样品,设置的从水面垂直向下的直线叫_____________。
7、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水质状况,未受或很少受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能够反映水环境背景值的监测断面叫_____________。
8、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能够反映这一区域水环境本底值的监测断面叫_____________。
9、用来反映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监测断面叫_____________。
10、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受到稀释、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的断面叫_____________。
11、用来反映水系流入某行政区域时水质状况的监测断面叫_____________。
12、用来反映水系流出某行政区域时水质状况的监测断面叫_____________。
13、用来反映国与国、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共有河流水质状况的监测断面叫_____________。
14、河道各横断面表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叫_____________。
15、湖水温度随深度而变化,呈层状分布的现象,可包括湖上层、变温层、湖下层和永滞层等叫_____________。
16、在温暖季节,湖泊上层水温较高,下层水温较低,上下层之间水温急剧下降,形成的一个过渡层叫_____________。
环境监测人员基础知识考核试题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1)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00分)1、等时混合水样是指()。
A. 从污水中随机手工采集的单一水样。
B.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按等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
C. 在某一时段内,在不同采样点位按等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
D.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
2、以下关于全程序空白样品,表述错误的是()。
A. 将实验用水代替实际样品,置于样品容器中并按照与实际样品一致的程序进行测定。
B. 全程序空白样品从实验室运送到现场,再由现场运送到实验室。
C. 全程序空白样品不能暴露于现场环境。
D. 全程序空白样品所有的分析步骤与样品分析步骤一致。
3、以下哪一项不是编制污水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
()A.监测点位B.气象条件C.采样安全措施D. 质控和质保措施4、判断题:污水排放口应满足现场采样和流量测定的要求,原则上设在厂界内,或厂界外不超过10 m 的范围内。
()A.正确B.错误5、以下关于污水监测排放口的表述,错误的是()。
A.污水排放管道或渠道监测断面应为矩形、圆形、梯形等规则形状。
测流段水流应平直、稳定、有一定水位高度。
用暗管或暗渠排污的,须设置一段能满足采样条件和流量测量的明渠。
B.污水面在地面以下超过 1 m 的排放口,应配建取样台阶或梯架。
监测平台面积应不小于 1 m2,平台应设置不低于 1.2 m 的防护栏。
C.排放口应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并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监测人员的安全,经常进行排放口的清障、疏通工作;保证污水监测点位场所通风、照明正常;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场所应强制设置通风系统,并安装相应的气体浓度安全报警装置。
D. 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确认的排放口不得改动。
6、以下关于污水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点位的表述,错误的是()。
A.监控位置:应在厂界外设置监测点位。
山东省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2019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 915-2017)(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负责人就《技术规范》的制定目的、内容、意义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为什么要制定《技术规范》?答: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顶梁柱,为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随着环境管理需求和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监测已进入水环境质量监测领域,发挥了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监测的优势,弥补了手工监测的不足,在监测水质变化及变化趋势、实时掌握水质状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已成为我国地表水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尚属空白,亟须制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水质自动监测,截至目前,国控考核断面有近30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地方建设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已超过1000个。
为进一步完善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全国地表水水环境质量动态,我国将逐步建立以自动监测为主、手工监测为辅的监测模式,因此需制定地表水自动监测相关的技术规范。
二是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环境保护部于2017年6月制定了《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其中,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包括两部分:一是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二是城市地表水水质变化程度排名。
自动监测数据是城市排名重要考核依据,因此亟须制定地表水自动监测相关的技术规范。
三是随着自动监测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监测仪器由全部进口转变为进口组装、核心部件进口乃至实现了部分仪器全部国产化。
监测项目也由原来的7项增加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表1规定的24项。
但是,目前仅有针对单个监测仪器的技术要求,如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以及重金属等仪器标准十余项。
为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和自动预警水平,保证我国地表水自动监测工作的科学发展,亟须制定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选型、建设、验收、运行及管理等相关标准,保证水站建设和运行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