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回音真好听(简谱)
- 格式:ppt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19
大班音乐活动《山谷回音真好听》王紫月老师
大班音乐活动:《山谷回音真好听》
设计意图
《山谷回音真好听》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歌曲。
它通过声音的强弱对比,提示了山谷中奇妙的回音,表现了少年儿童探求大自然奥秘的精神。
活动目标
(一)能控制声音的力度变化,用优美的声音形象地表现“人声”和“回声”。
(二)能分角色合作表现,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山谷回音真好听》音乐
活动重点
能控制声音的力度变化,用优美的声音形象地表现“人声”和“回声”。
活动过程
(一)爬山
今天我要带你们一起去爬山,到了山顶上你会做些什么事呢?
(二)山谷回声真好听
1.请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一遍,说说听到些什么,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再次欣赏歌曲,引导幼儿仔细分辨歌曲中哪几句是小朋友唱的,哪几句是大山公公唱的。
3.怎样唱才能让人一下子就听出来是谁唱的。
4.重点学唱回声句。
引导幼儿学习控制音量,表现回声由强变弱的过程。
5.山谷回声好听又奇特,真有趣!怪不得小朋友哈哈哈哈笑呢!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大山公公是怎么笑的。
(三)与大山对话
1.根据歌曲内容,师幼合作演唱。
2.幼儿按意愿分成两组,一组扮小朋友,一组扮大山公公。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山谷回声真好听含简谱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理解回声现象,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理解回声现象。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简谱、音响设备。
2.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画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谈谈他们对山谷的印象,引导幼儿说出山谷中的回声现象。
2.播放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二)学习歌曲1.分组学习: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小组长带领,按照简谱学习歌曲。
2.节奏练习:教师用手拍打节奏,幼儿跟随节奏拍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音准练习:教师弹奏钢琴,幼儿跟随钢琴演唱,提高音准。
4.合唱练习:将幼儿分为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练习。
(三)互动游戏1.“山谷回声”游戏:教师说一句话,幼儿模仿回声,要求声音大小、速度与教师一致。
2.“音乐传递”游戏:幼儿围成圈,将音乐传递给下一个幼儿,要求音乐传递过程中不中断。
(四)歌曲展示1.让幼儿分成两个声部,进行合唱展示。
2.邀请部分幼儿担任指挥,带领其他幼儿演唱。
2.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的学习兴趣。
2.检查幼儿对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的掌握程度,评价教学效果。
简谱:115566543211556654325533443211553344321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有了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并理解了回声现象。
在互动游戏中,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提高,节奏感和音准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在学习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遍完整的歌曲,然后和幼儿一起讨论:“你们听到歌曲里有什么特别的声音吗?”引导幼儿关注回声部分。
大班音乐活动:《山谷回音真好听》
设计意图
《山谷回音真好听》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歌曲。
它通过声音的强弱对比,提示了山谷中奇妙的回音,表现了少年儿童探求大自然奥秘的精神。
歌曲为C大调,2/4拍,是由五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
开始是两个变化重复的乐句,采用规整的节奏型,平进和大跳的旋律进行,叙述了山谷有回音这一奇妙现象。
接着是两个乐节性的扩充乐句,以上、下行的旋律进行,强弱的'力度对比,配以衬腔“啊”,形象地描绘了山谷美妙的回音。
结束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乐意得以完满结束。
活动目标
(一)能控制声音的力度变化,用优美的声音形象地表现“人声”和“回声”。
(二)能分角色合作表现,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山谷回音真好听》音乐
活动重点
能控制声音的力度变化,用优美的声音形象地表现“人声”和“回声”。
活动过程
(一)爬山
今天我要带你们一起去爬山,到了山顶上你会做些什么事呢?
(二)山谷回声真好听
1.请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一遍,说说听到些什么,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再次欣赏歌曲,引导幼儿仔细分辨歌曲中哪几句是小朋友唱的,哪几句是大山公公唱的。
3.怎样唱才能让人一下子就听出来是谁唱的。
4.重点学唱回声句。
引导幼儿学习控制音量,表现回声由强变弱的过程。
5.山谷回声好听又奇特,真有趣!怪不得小朋友哈哈哈哈笑呢!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大山公公是怎么笑的。
(三)与大山对话
1.根据歌曲内容,师幼合作演唱。
2.幼儿按意愿分成两组,一组扮小朋友,一组扮大山公公。
山谷回声真好听益阳市赫山区迎宾小学邓瑛教材分析湘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山谷回声真好听》是一首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的儿童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了他们去关注自然、热爱生活。
全曲短小精炼,由五个乐句构成一段体结构,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通过一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
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所以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加强学生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的训练。
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的声音有强弱对比,能在表现能力方面音乐活动中表现不同的力度。
2、能学会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并能用歌声表现声音的强弱。
3、能用声音模仿、表现“回声”这一自然现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充分体验声音的强弱,在表演与歌唱中运用不同的力度表现。
教学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他们演唱时很容易认为强等于用力,弱就是虚声,导致声音缺乏美感。
解决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注意聆听、比较。
如初步感受歌曲的环节中,设计了模仿回声的参与活动,学生可以从中感受除了“强”与“弱”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力度,并在活动中通过聆听和感受,培养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电子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排队拍手进教室。
(课件:播放《玩具进行曲》)孩子们,欢迎你们又来到音乐课堂。
二、聆听声音的强弱首先,观看两段视频。
(课件:大鼓表演、铃鼓表演)1.第一段视频是什么表演(说说并模仿)2.第二段视频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说说并模仿)3.比比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4.师生合作表演,老师表演大鼓,你们表演铃鼓。
总结:在音乐中,我们把大的、重的音叫强音,用f表示,把小的、轻的音叫弱音,用p表示。
(板书)5.我们再来听听下面的声音。
(课件:出示课本23页音效图)A. 聆听雷声、雨声。
人教版音乐课教案授课班级: 指导教师: 授课教师:学 校: 授课内容: 真好听》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唱歌《山谷回音第一单元唱歌《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四册第一单元《到郊外去》中第一课《山谷回音真好听》。
这首歌切实地根据这一学段要求,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以简洁、朴实而欢快的曲调,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1、感受歌曲的强弱,认识强弱音记号.2.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难点:引导学生用强、弱对比表现歌曲教法与学法1 .运用“引一一激一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2.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原则,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的发展,我精心组织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
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与创作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主要分为四个环节:1.情境导入让学生坐在座位上,双手搭在同学的肩上,随着歌声,边唱《火车开了》边律动,两遍以后回座位坐好。
学生们都显得兴奋而快乐。
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春天到了,让我们开着小火车去郊外踏青吧!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让我们听听这是什么地方?把学生引入课题。
2.视听结合、整体感知让学生完整地欣赏《山谷回音真好听》,使学生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对美丽而又稀奇的山谷有了深刻的印象。
视听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认识强弱符号。
3.回音游戏(1)体验回音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2)回音游戏让学生通过表演来了解这个有趣的自然现象,设计不同的情景去做回音游戏,(一个发出强音,一个用稍弱的声音模仿等)让学生感受回音,区别并掌握声音的强弱变化,从中感受大自然中回音的奇妙,从而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