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3.94 KB
- 文档页数:2
2021年广西前汛期一次暴雨过程特征及模式预报偏差分析
梁依玲;刘国忠;赵金彪;刘晓梅;孙红梅
【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
【年(卷),期】2022(43)4
【摘要】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云图及数值模式
等资料,对2021年5月16—20日发生在广西北部、中部的一次较强暴雨过程的
特征和预报偏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本次暴雨过程受500hPa多波动、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2)地面冷空气移动速度是暴雨强度、雨带位置的
重要影响因素。
(3)东西向的中空急流(即垂直风切变大)有利于对流云团的加强发展并向东移动形成列车效应,造成东西向强降雨带;暴雨区分布与低层切变线、地面辐
合线的走向比较一致;(4)各家数值模式对暴雨落区的预报偏差主要是对地面冷空气、低层切变线以及偏南风急流等天气系统的预报偏差以及模式本身的性能造成的。
【总页数】5页(P104-108)
【作者】梁依玲;刘国忠;赵金彪;刘晓梅;孙红梅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1
【相关文献】
1.广西2016年前汛期一次暴雨落区预报失误分析
2.2013年广西一次前汛期暴雨过程分析
3.广西一次典型前汛期暴雨过程分析
4.福建前汛期一次强降水的集合预报检验和预报偏差分析
5.2020年广西南宁一次极端暴雨特征及预报偏差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8.6”广西特大强降水过程成因探讨及暴雨落区预报诊断杨望月;张诚忠
【期刊名称】《广西气象》
【年(卷),期】1999(020)001
【摘要】通过对“98.6”广西特大强降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分析,得出在中高纬度二脊一槽和稳定的南海高压组成的大环流形势满足产生持续性大范围暴寸的基本条件,结合T106产品的物理场资料分析,找出暴雨落区的诊断判据,用动力相似方法作暴雨落区预报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为业务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杨望月;张诚忠
【作者单位】广西气象台;广西气象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7.6
【相关文献】
1.6月29~30日广西沿海特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J], 梁宝荣;陈秋吉;马浩;贺发胜
2.6月29~30日广西沿海特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J], 梁宝荣;陈秋吉;马浩;贺发胜
3.6月29~30日广西沿海特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J], 梁宝荣;陈秋吉;马浩;贺发胜;
4.广西“98.6”暴雨过程的Q矢量分析及落区预报 [J], 李向红
5.广西特大暴雨过程中两类中尺度系统的模式预报能力研究 [J], 李昀英;曹芳;孙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3年12月广西一次暴雨落区变化原因分析黄翠银;陈剑飞【摘要】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2月13日~17日广西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的物理量场的分析得出:强降雨主要是由低层切变线和南支槽共同作用引起,各层天气系统对每天强降雨的贡献不尽相同,第一天高空南支槽还比较浅薄,强降雨主要由低层切变线和超低空东南急流引起;第二、第三天强降雨则是由加深东移的南支槽和北抬又南压的低层切变线共同作用引起;第四天降雨中低层转北风,只有500hPa南支槽和700hPa切变线共同影响.【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4(035)001【总页数】7页(P29-35)【关键词】强降雨落区;突跳;影响系统;涡度【作者】黄翠银;陈剑飞【作者单位】南宁市气象局,广西南宁530028;广西区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南宁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1 引言2013年12月13日08时至17日08时,受高空南支槽、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广西出现连续性强降雨天气。
对于本次强降雨,广西各台站对过程降雨预报把握较好,但对于具体时段即临近预报误差较大。
大家普遍认为强降雨应该出现在高空槽加深东移后的14日20时~15日20时,但实际强降雨出现在前一天高空槽还不是很深厚的13日20时~14日20时。
13日白天,降雨开始增强,桂东南和沿海出现中雨,局部大雨;13日20时~14日20时全区90个人工观测站共有26站暴雨、41站大雨,14日20时~15日20时有8站暴雨、51站大雨。
从08时的24h降雨量的分布可以看出,本次强降雨落区有很明显的变化过程:12月13日08时~14日08时(本文简称第一天强降雨),有9站暴雨、21站大雨,出现在桂东南即玉林及梧州南部,还有1站出现桂西南的大新县,桂林南部经河池南部至崇左一线及其以南地区为中到大雨,桂北小雨,强降雨主要出现在13日20时~14日08时;12月14日08时~15日08时(本文简称第二天强降雨),有9站暴雨、52站大雨,暴雨区突然转到桂西,即百色右江河谷及其附近地区;12月15日08时~16日08时(本文简称第三天强降雨),有14站暴雨、49站大雨,暴雨区又转移到桂东及桂东南一带,即贺州梧州及玉林地区,比第一天稍偏北;12月16日08时~17日08时(本文简称第四天降雨)仅有1站暴雨(涠洲岛)14站大雨,17日08时后全区降雨基本结束。
2010年广西“6.1”特大暴雨过程分析梁毅进;苏贵睦;陆洪波;梁玉春;陈向东【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1(032)A02【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6.1”广西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1)500hPa蒙古稳定闭合小高压及其南部切变线诱发出低层出现低涡切变,500hPa青藏高原短波槽发展东移,引导低涡迅速东南移影响广西;(2)850hPa低涡切变线在广西中部滞留近12小时,低涡切变线南侧西南气流的突然增强并出现急流以及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长时间维持,是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3)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850hPa辐合中心的南侧和上层上升运动中心南侧与湿舌重合区,暴雨中心落区的变化与辐合中心抬升的移动基本一致。
(4)连续发展的中-α尺度对流复合体(MCC)长时间维持以及MCC的再发展是此次特大暴雨过程发生的直接原因。
【总页数】4页(P102-105)【作者】梁毅进;苏贵睦;陆洪波;梁玉春;陈向东【作者单位】贵港市气象局,广西贵港5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7.8【相关文献】1.来宾市“6.1"特大暴雨对城市影响评估及应对探讨 [J], 刘春峰;刘武2.2010年广西"6.1"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J], 梁毅进;苏贵睦;陆洪波;梁玉春;陈向东3.2010年1月21—24日广西强降雨过程分析 [J], 赵林4.2019年5月26日广西东兴暖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J], 翟舒楠;陈见5.弱引导气流背景下广西西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陆小晓;农孟松;唐昌秀;屈梅芳;蒋亚平;李华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6卷第6期2016年12月水文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Vol.36 No.6Dec., 2016钦州市降雨及入海河流径流演变规律与趋势分析陈立华 '王焰 '易凯 '赖河涛u(1.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2.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4)摘要:依据钦州市58a平均降雨量和3条入海河流控制站径流量长序列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 归、Spearman、M-K及R/S法综合分析降雨径流的趋势性及突变特征。
结果表明,钦州市降雨量总体呈 弱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742mm/10a,而茅岭江、钦江、大风江流域径流量存在总体减少趋势,减少率分 别为0.2x l08m3/10a、l.l x l08mVl0a、0.4x l08mVl0a。
运用复M olet小波分析多时间尺度周期性,降雨量序 列存在5个时间尺度,22a和15a时间尺度分别为序列第一、三主周期;径流量序列存在3个时间尺度,其中22a和8a时间尺度分别为径流量序列第一、二主周期。
关键词:钦州市;降雨量曰径流量;趋势性;突变性;周期性中图分类号:TV124 文献标识码:A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一带一路”的开发建 设,钦州市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导致需 水量剧增。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区域内河流主 要为入海河流,导致非汛期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态 势变得更加严峻。
因此,分析该地区变化环境影响下 水文要素的演变特征将有利于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 化配置。
1水资源及水文站网概况钦州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64.5mm,而降雨多 集中于汛期4耀9月份,汛期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 80%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9.9x108m3。
根据钦州 市水利局、广西水文水资源钦州分局2008年共同编制 的《广西钦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可知,钦州市需 水量随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而持续增加,水资源总量 无明显变化且缺乏骨干蓄水工程,钦州市水资源供需 矛盾将越发突出。
2020年 3月下旬广西一次暴雨过程简析及影响摘要:本文以2020年3月23-25日广西的一次暴雨过程为例,首先从暴雨天气实况、天气形势等角度简述了本次暴雨天气过程,后重点针对暴雨对农业、居民生活及电力等行业产生的影响提出几点防涝减灾措施,以期能够为做好暴雨灾害的防御工作,进而确保民众日常生产生活安全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暴雨;南支槽;弱冷空气;影响;广西引言广西隶属于中国华南地区,位于东经104°26′~112°04′及北纬20°54′~26°24′之间,与广东、贵州、湖南、云南等省区相邻,并隔海与海南相望。
该地区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及两广丘陵的西部,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四周高原与山地较多,南部与中部地区多为平地,地势整体呈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的特点。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季节变化不明显、热量丰富、日照适中、降水充沛,各地区年降水量大于1070mm,且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汛期的4-9月份,这一阶段的降水量占到全年总降水量的70~85%,极易出现暴雨天气过程,进而引发洪涝灾害,对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等产生严重影响。
基于此,本文以2020年3月下旬发生在广西大部分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为例,重点探讨了本次暴雨天气过程及其影响,并提出几点防涝减灾措施,对于尽可能减少暴雨灾害的影响,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1暴雨天气实况图1 2020年3月23日20时至25日20时广西降雨量实况图2020年3月24-25日广西自北向南出现一次中到大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还出现暴雨,甚至大暴雨天气过程。
据广西区域自动气象站雨量统计,23日20时至25日20时,有100个站点的累计降雨量在100mm以上,其中宁明峙浪长桥的累计降雨量最大,为162.1mm;有632个站点的累计降雨量在50~100mm之间,还有659个站点的累计降雨量在25~50mm之间(图1)。
一次雷击事故的调查分析与启示胡定;陆晓丽【摘要】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lightning strike accident of a company, the causes were discussed.%对某公司发生雷击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查出雷击事故发生的原因,得到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1(032)003【总页数】3页(P108-110)【关键词】雷击事故;调查分析;启示【作者】胡定;陆晓丽【作者单位】钦州市气象局,广西钦州535000;钦州市气象局,广西钦州5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7.322009年9月17日上午,钦州市防雷中心接到钦州港某公司安全科电话,在电话中,安全科负责人报告其公司所在地遭受到了雷击,造成配电箱起火(已扑灭)及一些设备损坏。
接到雷击事故报告后,钦州市防雷中心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业防雷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雷电灾害事故调查。
钦州市防雷中心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业防雷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雷电灾害事故调查。
1.1 地理位置该公司位于钦州市钦州港区一小山头上,地势较高,距离海边约2km,周边一百米范围内无其他建(构)筑物,公司所在地土层较薄,下部为风化岩石。
公司共有两层临时性建筑3栋,建筑材料均为彩钢夹心板;一层饭堂1间,墙身为砖墙结构,屋顶为普通轻质金属屋面板,配电箱安装于饭堂内北面墙角上。
钦州市钦州港区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靠大陆、南临北部湾,东西有六万山、十万山两大山脉,地形抬升作用明显,水汽供应条件较好,所以该地区多雷雨天气。
据钦州市气象观测站资料记录,钦州港区年平均雷暴日为93.7d,年最高雷暴日高达131d。
1.2 当时气象条件情况根据气象观测资料显示:事故当地上空满天乌云,雷雨电交加,雷暴初始时间为08时19分、正南方向,雷暴终结时间为11时28分,在西南方向消失,历经3小时09分。
2017年广西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环境条件演变特征分析黄远盼;廖铭燕;陈华忠【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自动站降雨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1日至2日出现在广西的区域性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高层南压高压稳定维持为本次强降雨过程提供了稳定的环流背景,南压高压东北部辐散气流和高空急流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高空辐散条件,高空槽、西南风急流、低空切变线是本次降雨过程的低层辐合上升条件;边界层辐合作用对中尺度暴雨云团具有重要的触发作用,强降雨云团主要是在辐合线附近发展起来的;强烈的中低层水汽辐合上升,深厚的不稳定层结,为本次暴雨天气提供了良好的水汽和能量条件.【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8(039)002【总页数】6页(P14-19)【关键词】特大暴雨;环流背景;边界层触发;环境条件演变【作者】黄远盼;廖铭燕;陈华忠【作者单位】贺州市气象局,广西贺州5428002;贺州市气象局,广西贺州5428002;玉环市气象局,浙江玉环317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1 引言广西是暴雨灾害多发地区,每年都有暴雨天气过程造成江河水位上涨、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坍塌等次生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社会经济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严重影响。
广西地处华南沿海地区,是南海水汽向我国东部地区输送的重要通道,受南亚夏季风加强的影响,广西暴雨天气主要出现在汛期(4-9月份),其中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出现的高峰月份为 6、7 月份,峰值出现在 7 月[1]。
2017 年 7 月1日至2日广西出现一次严重致灾特大暴雨天气过程,50%的县(区)出现暴雨到特大暴雨,暴雨以上强降雨站数为1971年以来同期最多。
林市永福县罗锦镇13小时雨量达610mm,突破了1951年广西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降雨极值。
关于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国内气象工作者做了较多的研究。
谌芸[2]等对2012年7月21日大暴雨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发现,高层辐散、中低层低涡切变和地面辐合线的高低空系统耦合是本次极端降水过程的背景,来自副热带地区暖湿空气的持续输送,加上干空气的侵入,激发多个中小尺度对流组织发展,产生大暴雨天气。
特大暴雨反面案例剖析材料
一、案例概述
XXXX年XX月,某沿海城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引发洪涝灾害。
据气象部门数据,这场暴雨是该地区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全市平均降雨量超过XXX毫米,局部地区达到XXX毫米以上。
由于防汛设施不完善、预警不及时、应急响应不力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灾害损失严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案例分析
1. 防汛设施不完善
该城市防汛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排水系统老化,排涝能力不足。
在特大暴雨面前,城市排水系统无法承受过大的雨量,导致市区多处积水严重,影响交通和居民生活。
2. 预警不及时
气象部门在暴雨来临前未能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或者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不畅,导致政府部门和公众对灾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应对措施。
3. 应急响应不力
面对特大暴雨灾害,政府部门应急响应不力,缺乏有效的协调指挥机制。
抢险救灾工作中存在一定的混乱,影响了抢险救援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
三、案例教训
1. 加强防汛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防汛设施建设,特别是排水系统建设和维护,提高城市排涝能力。
同时,要加强农村地区的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抗洪能力。
2. 完善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气象预警机制,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工作。
加强与媒体的合作,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公众。
3. 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建设
加强政府部门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
加强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整合和利用。
气象研究与应用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第40卷增刊2019年12月Vol.40 S Dec. 2019文章编号:1673-8411( 2019) S-0013-032018年5月10日钦州东部暴雨过程分析韦美闹,冯克志(钦州市气象局,广西钦州535000)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钦州东部一次暴雨过程成因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
结 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前大气已经存在强烈热力不稳定层结,水汽凝结条件也很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东西路冷空气的共同补充使得锋区在桂南沿海长时间维持有了天气尺度的抬升条件,桂东南地面辐合线可触发对流的发生发 展,同时西南气流加强产生的脉动也加强辐合上升运动的发展;另外,罗阳山山脉和六万大山形成的喇叭口地形以及迎风坡前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都使降水得到增强。
关键词:暴雨;漏报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识码:A引言2018年5月8-9日受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影响,桂南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10日在低层切 变线减弱北抬的情况下浦北实况降雨量达大暴雨级别.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的经济损失。
10日广西上 空500hPa 没有低涡和明显高空槽,低层也没有明显的低涡切变和低空急流。
在广西北部上空有高原槽,但与历史上常见的高原槽型暴雨概念模型相比,副 热带高压偏强偏北,高原槽影响位置偏北偏东、振幅小,500hPa 上20-24°N 之间J10°E 以西区域为西 北气流和反气旋环流,这些因素按以往经验分析会不利于钦州出现强降雨,本文对该次大暴雨过程的 成因进行观测资料分析,以期为以后该类强降雨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1降水概况及灾害情况9日20时~10日20时雨量统计,钦州市降雨量大于100mm 的有4站,50-100mm 的有11站,其中最大雨量岀现在浦北县小江街道办龙头水库(209.7mm ),其最大小时雨强78mm (10日10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