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与自我驱动_美国人的自我观
- 格式:pdf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8
美国人的逻辑原理美国人的逻辑原理是指美国人民通常在思考和决策时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思维方式。
这些原理是在美国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背景下形成的,对于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美国人逻辑原理的一些重要特点:1. 自由主义:美国人的逻辑原理基于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强调个人权利、自主决策和自由竞争。
美国人普遍认为个人应该享有追求幸福和繁荣的自由,政府的职责是保护这些权利。
2.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美国人逻辑原理的核心之一。
他们相信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追求个人利益是社会繁荣和进步的关键。
在思考和决策时,美国人通常会优先考虑个人的需要和目标。
3. 市场经济:美国人普遍相信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和积极影响。
他们认为自由市场可以提供最佳的资源分配和经济增长,并且强调竞争的重要性。
因此,在日常思维和决策中,美国人倾向于考虑市场力量和经济因素。
4. 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美国逻辑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人普遍相信民主政府最能保护个人权利,实施公正和平等。
他们认为通过选举和公共参与可以实现政府的有效性和代表性。
5.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美国人逻辑原理的显著特点之一。
他们倾向于以实际和实证的方式思考问题,侧重于可行性和结果。
美国人通常注重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而不是理论抽象。
6. 科学和技术导向:科学和技术在美国文化和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影响着美国人的逻辑原理。
他们普遍认为科学是获取真实知识和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推动力。
7. 平等和社会正义:美国人普遍关注平等和社会正义的问题。
虽然个体主义是美国逻辑原理的核心,但也存在不少关注社会公平和个体权益平衡的声音。
在决策和行动中,美国人通常会考虑到社会群体的利益和权益。
8. 多元文化: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不同种族、宗教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这个国家共存。
因此,美国人的逻辑原理经常体现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他们倾向于考虑不同观点和经验,追求和谐共处和平等对待。
个人主义与自我驱动美国人的自我观李其荣内容提要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主体,美国人信奉个人主义有其历史传统。
美国个人主义的基本内容是自主动机,自主抉择,通过自力更生达到自我实现。
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我们对待美国个人主义既不能简单地批判和否定,也不能盲目地迷信和追从,而应当采取扬弃的态度,并坚持集体主义不动摇。
关键词 美国 个人主义 自我驱动对美国文化模式的研究,离不开对美国个人主义的探讨,因为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取得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对于我们分析美国个人主义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也为美国个人主义的研究留下了发挥余地。
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是:个人主义的思想渊源是什么?美国人是如何认识自我的?美国个人主义是如何变迁的?中国人如何在坚持集体主义的前提下,吸收美国个人主义中的合理成分?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美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
个人主义的思想渊源美国人的个体观念 根植于以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为代表的哲学传统。
洛克断言生物的个人是自然的基本单位。
洛克从人的自然状态出发,推定一切个人都是为自我利益而生存、奋斗的。
社会乃是这样的一群人以自愿的契约形式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其目的乃是维护组成该共同体的个人的利益。
他在 政府论 中指出: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
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惟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
很显然,洛克强调了个人的权力,个人组成共同体,目的还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尽管17世纪的英国思想传统被认为是个人主义概念的起源,但这个名称的创立者却是托克维尔。
欧美人的价值观欧美人的价值观欧美人的价值观深受其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形成了以个体主义为核心,强调自由、平等、竞争和法治的多元价值观体系。
这些价值观不仅塑造了欧美人的个人行为模式,也深刻影响了其社会结构和政策制定。
欧美价值观的核心要素个体自由与自力更生●自力更生:自力更生被视为享受自由的必要条件。
欧美人普遍认为,每个人都应依靠自己,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自我提升和成功,而非依赖家庭或社会关系。
这种观念在美国的“美国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许多人相信通过努力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奋斗,可以实现从贫穷到富裕的转变。
自力更生的价值观也反映在欧美的教育体系中,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机会平等与竞争意识●竞争意识:竞争被视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动力。
在欧美文化中,竞争不仅是个人成功的手段,也是一种合作与理解的方式。
人们通过竞争激发潜能,不断挑战自我,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进步。
这种竞争意识在商业领域尤为明显,企业通过创新和效率提升来争夺市场份额。
同时,体育运动中的竞争精神也被视为培养团队合作和个人毅力的重要途径。
追求财富与敬业进取●●追求财富:在欧美文化中,追求财富被视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这种追求不仅限于金钱财富,还包括时间、健康、知识等多方面的价值。
财富的积累被视为个人能力和努力的体现,许多人通过创业和投资来实现财务自由。
欧美社会普遍认为,财富不仅是个人成功的标志,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因为财富的创造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敬业进取:敬业进取是实现财富和成功的重要途径。
许多欧美人将工作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乐趣,通过努力工作实现个人目标和社会贡献。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进取精神,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精神在欧美的职业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员工被鼓励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欧美价值观的社会影响法律框架与权利保护欧美价值观深刻影响了其法律框架的制定和实施。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1000字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价值观中的核心价值之一,表现为强调个人自由、独立和自主。
这种价值观源于美国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也是美
国社会成功和繁荣的根本原因之一。
下面我将从历史、政治和社会
文化等方面分析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历史起源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建国初期,来自欧洲的移民带来了自由主
义和启蒙思想。
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宪法明确规定了个人重要性,保护了人民的言论、崇拜、自由和权利等基本自由,成为现代民主
制度的标志。
彼时,个人自由和自主,成为了美国的基本价值观。
政治保障
美国历来强调政府的有限作用和自由市场环境,鼓励民间企业和人
民性格的发挥,这为美国的经济和人民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美国的财富和发展主要依赖于个人和企业的多元化勇气以及变革精神,政府的角色仅仅在提供必要的保护和保障。
社会文化
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呈现,也极富代表性。
比如,美国人在学
校和职场中获得的竞争教育,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独立的定位和影响力,唯有通晓多项技艺、各自跑快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此外,美国文化中还强调个人自我表达和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例如众
所周知的时装和音乐。
总之,个人主义是美国民族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美国政
治和文化领域的影响。
在美国,每个人都被视为独立的个体,有权
利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
这些共同的信念让美国成
为一个享有自由和发展的文明国家,并激励着美国人民不断前行。
九种美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美国史坦福大学国际咨询研究所的社会学家阿诺德·米歇尔,通过大量的资料,将当代美国人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归纳为九种,即:1.苟活者型;2.维持者型;3.附属者型;4.竞争者型;5.成就者型;6.自我型;7.经验者型;8.社会意识型;9.整合型。
以上九种生活方式若按群体类型划分,则可分成四大类:需要驱动型(1.2);外向型(3.4.5.);内向型(6.7.8.);内外向联合型(9)。
下面,简略描述美国人的这九种生活方式。
一、苟活者型:美国有600万苟活者,他们带有极端贫困的特点,倾向于绝望、压抑、退缩、怀疑。
他们对自己的处境不满,并反对保守主义。
绝大部分人教育水平低下,多病和衰老。
在所有美国人中,他们认为环境变化得最快。
二、维持者型:美国有1,100万维持者,这些人具有愤怒、怀疑和反叛的倾向,被认为是不考虑事情后果而好斗的人们。
他们不象苟活者那样已经丧失了希望,仍力图在经济上取得进展。
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为贫困所迫,经常参与地下经济活动,如走私贩毒。
三、附属者型:这是各种生活方式类型中最大的部分,大约有6,000万人。
美国的附属者一般被看作中等阶层,是传统的、一致的、保守的、有道德的、非经验的和家庭导向的、爱国的--最古老样式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群体。
他们的主要驱动力是适应,而不是表现。
四、竞争者型:这些人有强烈的进取心、抱负、竞争力和浮夸作风,他们努力工作,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比附属者有着更多的欲望和要求。
大约有1300万美国人属于此类,这是一个由已经充满自我信心的附属者向成就者生活方式群体转换过程中的过渡性群体。
五、成就者型:大约有3,500万美国人,在外向群体中处于登峰造极的地位。
他们建立起这个“系统”,而且现在依然掌握着该系统的航向,这是一个已经建立具体的生活方式的群体,他们具有天赋,努力工作,自我依赖,事业上成功和生活幸福。
成就者型的人比较坚定地倾向于保守主义,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反对急剧的变革。
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表现。
什么是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呢?美国学者萨姆瓦有一个解释。
他说,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包括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层面。
我以为,美国个人主义在文化上的表现主要有:第一,个人隐私。
中国人见面习惯问年龄、婚姻、工作和收入,在美国则不然。
在美国人看来,这些都属于隐私,别人不得打听。
一个人要访问另一家,必须事先打招呼,未得主人允许不得跨进别人的家门。
私人信件别人不能拆阅,即便是子女的信件,父母也不能拆。
在美国快餐店里,美国人也只是各自端个盘子,各自吃各自的,不干扰他人。
我们中国人见面寒喧时常问:"你上哪里去呀?""吃饭了没有?"美国人会感到,我到哪里去,吃饭了没有,关你什么事?在美国,个人的隐私权是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的。
如果一个人出于获利、好奇或恶意的动机而侵犯别人的隐私权,要受到惩罚。
但公众有权知道公职人员的收入、财产和个人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这不叫侵犯别人的隐私权。
1974年美国颁布隐私法,规定:个人可以要求了解学校、雇主和政府保存的关于他个人的档案,而不允许保存者泄露档案的内容。
第二,个人自立。
美国孩子长到18岁,便离开父母,自立门户。
老人也不愿住在自己子女宽敞的家里。
父母与子女进餐馆,吃罢饭后,各自付饭钱。
1993年我在美国做合作研究时,一次,一对美国夫妇请我到中国餐馆吃饭,同时进餐的还有他们的来自加拿大的儿子和媳妇。
吃完饭,我特别留意看他们如何结账,结果是父母与子女分别付钱。
在美国家庭里,孩子有很大的自主性,一般很少听到父母对孩子说"别这样,别那样",孩子太调皮时,就说"回到自己的屋去吧"。
在美国,学生打工很普遍。
有些学生打工,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但相当多的美国学生打工,则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自立精神。
根据1993年的资料,美国中学生打工的有5∞万人;约有2/3的高中生每周打工5个多小时。
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摘要】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所在,它是制约着其他价值观的中心思想。
本文着重介绍了价值观的定义和特点,并探讨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发展及其表现。
【关键词】价值观美国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一、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许多的学者认为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Talcott Parsons认为,价值观是“社会中人们一直接受的象征系统(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因素。
它是社会里各种选择和行动目标的标准。
”价值观并不是行动的目的,而是存在于人脑中的一种判断是非、鉴赏审美、选择行动的标准。
概括来讲,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价值观是最深层的部分,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对于代表西方文化的美国,有一种价值观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根深蒂固,即个人主义。
二、个人主义(一)个人主义的定义个人主义符合人的天性。
人性中最基本的一方面总是先利己,再利他,先爱己,再爱人。
个人主义有利于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去创造更多的产品,既改善个人生活,也推进社会进步。
美国的个人主义正是如此,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前途的主人,鼓励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冒险,自我完善,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终达到个人成功并实现社会进步。
(二)个人主义的根源关于个人主义的根源问题, John Dewey有这样的观点,“个人主义的根基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信仰。
它阐明了个人灵魂的本质,使生活的起伏围绕着个人的命运而旋转。
”中世纪的教派纷争,但各种宗教都强调灵魂说,个人主义是同灵魂说有关。
了解个人主义的起源也要从宗教的角度考虑。
17世纪的清教对美国文化的影响是尤为深远的。
清教徒相信,人人生来有罪,同时人性决定人会不断地犯新罪,怎样从罪孽中解放出来,是清教徒个人灵魂深处不断思索反省的重要内容。
至于如何赎罪,就应该靠自己的能力。
辛勤工作、积累财富,做到事业上的成功就是通往天堂解放自己的途径。
美国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的基础:人的信仰和态度体系;价值观是一个人崇尚什么,鄙视什么,哪些是值得为之付出生命的信念。
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从个人主义引申: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和法制。
个人主义的核心是:我的一切由我做主,尊重别人的个人自由。
美国法律建立在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侵犯个人主义不可剥夺的权利的基础上。
关于个人主义,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说:美国的个人主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人主义,因为它包含有下列伟大理想,虽然美国社会建立在个人所获得的成就之上,但我们保证使每一个人有平等机会享有他的才智、性格、能力和愿望,使他有资格占有的社会地位;美国使社会问题的解决不依仗固定的社会阶层;美国鼓励每一个人努力取得成就;通过加强责任感和理解协助他实现这一目的;但与此同时他必须经受得住竞争这块金刚砂轮的磨炼。
胡佛说:美国人已明白,强者不一定是最适者,在强者受到约束时社会才顺利地发展。
但我们也很清楚,“人类进步的源泉之一”是个人有机会尽最大可能发挥个人的能力。
个人主义并不意味着手段的平等,而是机会的公平!在美国的制度下,我们通过全社会的免费教育训练了赛跑者,我们给他们一个相同的起点,我们的政府就是公平的裁判。
谁经过了最认真的训练,谁获得了最大的能力和最坚强的性格,谁就能成为胜利者。
胡佛说:美国的历史表明,个人主义兴盛之时就是国家发达之日。
没有个人就不会有思想和行动……如果消灭了个人主义还能保证社会的成功,那就无异是说消灭了太阳的光辉还能饮食生存”。
编辑:hiwei 2012-08-10。
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美国人眼里只有自己说起世界上其他国家,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美国。
美国梦、美国精神、美国价值观、美国模式……是我们很多人熟悉的字眼。
而美国在国际政治中假输出民主之名,行强权政治之实,自恃一强独大的霸主地位,穷兵黩武、横行霸道,又让我们看到它的多面性。
为什么自由民主的美国,同时又是霸权主义的美国,在意识形态和外交政策层面,具有十字军东征式的圣战特征?认识美国,首先要了解美国的独特性(the uniqueness of the United States)以及由此而生的文化政治。
核心提示:美国是一个极其意识形态化的国家,这种意识形态化的结果是正负两方面的。
它一方面强化了美国人的国家认同,赋予他们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同时也使得很多美国人忘乎所以,狂妄地认为,美国是世界的风范,甚至世界本身。
说起世界上其他国家,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美国。
美国梦、美国精神、美国价值观、美国模式……是我们很多人熟悉的字眼。
而美国在国际政治中假输出民主之名,行强权政治之实,自恃一强独大的霸主地位,穷兵黩武、横行霸道,又让我们看到它的多面性。
为什么自由民主的美国,同时又是霸权主义的美国,在意识形态和外交政策层面,具有十字军东征式的圣战特征?认识美国,首先要了解美国的独特性(the uniqueness of the United States)以及由此而生的文化政治。
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美国不同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是一个具有种族多样性(ethnic diversity)的移民国家。
除了本土的印第安人,所有美国人都来自世界其他国家--欧洲国家、非洲国家、亚洲国家、拉美国家。
这么多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信仰什么?有什么样的主流价值观、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答案就在美国的独特性。
美国的种族多样性是从十七世纪开始逐渐形成的。
从十七世纪到1776年宣布独立,美国的移民主要来自欧洲北方,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英格兰的殖民者。
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紧紧把握价值现这一核心来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是美国文化的灵魂所在。
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美国日常交际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体现。
关键词:个人主义价值观;跨文化交际;价值观;日常交际;美国文化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它们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
语言的使用脱离不了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环境。
不同的语言要素反映不同的文化属性,不了解语言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这门语言,也就无法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价值观的差异是中西文化差异的精髓所在,不理解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就不能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
价值观与交际是支配和反映的关系,价值观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交际反映出人们的价值观。
一、个人主义价值观与美国文化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是美国文化的灵魂所在。
美国社会遵循个体价值至上的原则,提倡个人利益为最高利益,强调主动进取,追求自由平等,自立自强,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并把它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
英语中有不少谚语很好地阐释了这种重视自我、依赖自我和强调个体独立的价值观。
“Every man is nearest himself”(每个人都最亲近自己)。
“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God helps them that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由此可见。
作为美国文化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深深植根于美国的民族语言中,且在日常交际、词汇、谚语、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体现。
二、个人主义价值观在日常交际中的体现1.称呼语在英语所有的人称代词中,“you”(你,你们),“she”(她),“he”(他),“we”(我们),“they”(他们),“it”(它),只有当它们位于句首时,才大写第一个字母。
美国文化的特点美国文化的特点爱书斋收藏一、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
美国人崇尚个人至上,自我奋斗,深信个人尊严,为自己而生活,讲究个人特色,追求自我表现。
因此,信奉个人主义的美国人把自己的年龄、婚姻状况、体重、收入、宗教信仰以及个人生活,都看作是个人隐私(privacy),贴上“旁人勿问”的封条。
二、“直率”与“委婉”美国人喜欢坦诚相待,直截了当。
朋友之间,同事之间,言必由衷,不喜欢阿谀奉承,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讨厌拐弯抹角。
例如,中国人见面总喜欢问“Have you eaten?”,就时常被他们理解成邀请一起吃饭的美意。
再则就是到美国人家中做客,当他们问你“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时,如果你想喝,就千万不要客气,否则你只好口渴着回去了。
但美国人说话时又很委婉,他们常把“thank you”,“sorry”,“please”挂在嘴边。
说话时尽量避免使用伤人的字眼,尊重他人,不强人所难。
师生之间,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都是积极的,即使学生真的不太令人满意,老师在说到这样的问题时也会尽量委婉。
如,老师想说学生比较stupid 时,他们会说“The student can do better work with help.”。
当某学生成绩差时,老师会讲:“He/She is working at his own level.”,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说他成绩差。
如果老师要说学生懒,他会用:“She/He is an under-achiever.”。
三、“独立”与“合作”美国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喜欢过分依赖他人。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信、自律,要不断地自我提高。
美国的父母从孩子很小时,就开始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孩子们从小就要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动手。
他们为自己而思考,下判断,做决定,父母的建议和看法只供参考,是否采纳最终取决于他们自己。
[精品]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是全世界所知的特征之一。
这种价值观反映了美国社会的
历史和文化,也影响了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和实践的角度探讨
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在文化上,美国人也更加强调个人的自主性和自我表达。
这种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美国强调“有权保持沉默”,并保护人们的言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这也反映出美
国个人主义和民主制度的紧密联系。
在实践上,美国人更愿意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他们更加重视竞争和市
场经济,也更愿意把自己看作是祖先的衣钵传人,追求个人独立和成就。
因此,美国人喜
欢冒险,也更愿意承担个人决策的风险。
虽然美国人强调个人主义,但这并不排斥集体主义。
在美国,集体主义不仅是公共部
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在社区和家庭方面也延续了很久。
由此可见,美国人敬重个
人自由和机会,同时也认识到群体的重要性,并且会努力和其他人建立联系和联系。
然而,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也有其不足之处。
因为个人主义可能会导致社会疏离,甚至
引起社会不公平和压迫。
例如,个人主义可能导致人们忽视了穷人和弱者的需要,未能意
识到自己的行动可能对他人造成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美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这种价值
观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但是在美国人心中,个人主义永远都是一种无价的财富。
美国人的价值观引言美国是一个多元化和自由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立的价值观。
美国人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本文将讨论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它们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1.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美国人相信个体的权利和自由是至高无上的。
这种价值观体现在美国宪法中,保障了人们的自由言论、宗教、结社和拥有枪支的权利。
自由主义还体现在美国的经济制度中,鼓励自由市场和竞争。
这种自由主义价值观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人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他们的出身或背景如何。
这种价值观促使美国人关注社会公正和个人自由,同时也使他们遵守法律和尊重他人的权利。
2.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中另一个重要的价值观。
美国人倾向于强调个人的责任和权益,而不是集体或家族的利益。
这种价值观反映在美国人的独立和自主精神中,他们鼓励个人发展和追求个人目标。
个人主义的影响贯穿于美国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经济领域,个人主义促进了创新和竞争,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发展。
在社会领域,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责任和自力更生的价值,鼓励人们通过努力和才能来实现成功。
3. 平等和多元化平等和多元化也是美国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人相信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无论他们的种族、性别、宗教或其他身份特征如何。
他们认为多元化是美国社会的力量之一,能够带来创新和发展。
这种平等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在美国的社会结构中得到体现。
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来保障各个群体的权利和福利,并鼓励不同群体之间的合作和理解。
在教育领域,美国的学校和大学鼓励学生欣赏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点。
4.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美国人的另一个重要价值观。
美国人更倾向于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实用的方法,而不是追求理论或抽象的思考。
这种实用主义的精神在美国的商业和创新领域得到了体现。
美国人注重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他们鼓励追求效率和实用性,强调实际经验和实践。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探析摘要:个人主义作为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在作为超级强国的美国不但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且逐渐成为美国民族文化的核心,成为美国精神领域的代表。
个人主义在美国的深入开展,更好的诠释了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本文阐述了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开展历程,重点针对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中所表达的自由、独立、平等、竞争、重视私权私利的行为,以及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给美国各方面造成的影响进展了客观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个人主义价值观;开展历史;表现形式;影响一、引言从1776年建国的美国,时至今日已经拥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短暂的两百多年中,美国不管是社会生活,还是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毕之后,美国一跃而起,成为了世界头号大国。
二战完毕的七十年来,即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存在的一个超级大国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
在外界环境的巨大冲击下,美国可以保持这种地位必然跟美国人民的特性有关,而个人主义价值观作为美国人民精神领域的代表对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的形成与开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含义个人主义是“包含政治、社会、道德的一门哲学,它信奉个人利益为最高利益,强调个人独立自由和权力的重要性。
从政治角度讲,个人主义认为国家应该保护个人自由,能够在不侵犯他人自由的同等情况下获得自己的自由。
从社会角度分析,个人主义是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或者获取一定的权利而去融入社会,无需在意社会的利益。
从经济角度讲,个人主义强调每个人应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做出经济决定,国家或者社会团体无权干预,同时个人应该有拥有私人财产的自由,国家或者团体无权安排〞。
1三、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开展历史〔一〕推崇楷模在十七世纪初期,掌管着英国国教的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期望能够独尊一教,将信仰国教以外的人称为异教徒,从而排挤其他教派。
这些异教徒在逃避迫害的过程中,产生了倚重精神的需求,在1620年冬,异教徒乘“五月花〞号帆船登陆了新英格兰,虽然疾病、饥饿、寒冷不断地夺走很多人的生命,但生存下来的人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在新的土地上建造家园,开垦土地,获取财富。
浅析个人主义在美国的体现在美国文化中,有一种早已形成的文化现象,那就是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内容。
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能真正表述美国思想。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灵魂所在,因此,对美国个人主义的正确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化。
个人主义,广义上是泛指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随着反封建压迫和神权统治的斗争而形成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
而狭义的个人主义,主要是指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出现以后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理论,它是一种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其主要内容是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强调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
个人主义在美国的盛行有着深刻的历史根基。
个人主义的来源,一是犹太一基督教传统,尤其是传统最终融入现代新教主义的方式。
犹太教和基督教把上帝看作是全能的、超然的立法者,对上帝的责任超过了对所有社会权威的责任,上帝的戒律是普遍的标准。
而基督教的良心运动则使个人主义有了积极的内涵。
后来的新教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个人主义的支持来源。
个人主义在美国是深深扎根于《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中基于权力的政治理论。
1776年7月4日,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宣布:“人人是生而平等的”,此后美国就使自己献身于这样一种理论。
人人平等就把人看成了单个有思想独立的人,把个性强调了出来,个人主义因而有了政治依据。
权力由此掌握在多数人即人民手中,这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鲜明特征。
由于确定政府应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人民的老爷,就使大多数州宪法都包含有一个人权法案。
个人权利进一步有了法律的保障,个人主义因而更加有了理直气壮的根据。
个人主义的是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的理论建立和政治实施。
美国发展健全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所以用权力来制约权力提上了日程。
相互制约并非不信任的体现,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个人权力可以在此平衡政府的权力,因为个人有了说话的场所和公正的听众,还有国家公正的法律来保障,个人主义的盛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浅谈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中能真正表述出美国思想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
最近正在上“世界近代史”这门课,正好讲到美国独立,我认为美国个人主义的来源是《独立宣言》和美国的宪法。
1776年7月4日,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宣布“人人是生而平等的”,此后美国就一直践行着这样一种理论。
“平等”把人们的个性强调出来,个人主义因而有了政治依据。
权力由此掌握在多数人即人民手中,这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鲜明特征。
由于确定政府应是人民的公仆,大多数州宪法都包含有一个人权法案。
个人权利进一步有了法律的保障 ,个人主义因而更加有了理直气壮的根据。
接着来谈一谈美国个人主义的体现:一、体现在美国人的日常行为中个人主义让人重视个性,强调每个人的权利、平等和自由。
在美国,个人的隐私权是受到尊重和保护的,年龄、婚恋、信仰、经济等有关方面的问题,美国人通常都是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是我们很早就知道的。
美国人的穿着打扮也很随意,认为衣服不是用来显示生活水平的东西,而是展现个性的方式。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连办公室也掀起了“穿着自由”的风潮,白领们,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工作人员都脱下拘谨的制服换上便装投入到紧张严肃的工作中去。
美国人似乎把个人主义看成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首先,美国的孩子的独立受到社会的普遍鼓励:他们从摇篮里就已经独立了。
孩子们从出生起就开始单独睡觉,不仅独睡一床(即便是婴儿床),而且要睡在有自己单独的房间。
当他们与成人交流时,也往往被看作是平等的。
老年人也维护着独立自强的一面,很多老人不愿接受帮助,受人照顾的往往被视为弱者。
在公共场所经常可以看到步履蹒跚的老人,若有人上前帮他们提东西或去搀扶,他们大多会不太高兴。
二、体现在美国的语言文化中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往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
谚语或许是与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的,美国有谚语说:“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个人主义与自我驱动美国人的自我观李其荣内容提要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主体,美国人信奉个人主义有其历史传统。
美国个人主义的基本内容是自主动机,自主抉择,通过自力更生达到自我实现。
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我们对待美国个人主义既不能简单地批判和否定,也不能盲目地迷信和追从,而应当采取扬弃的态度,并坚持集体主义不动摇。
关键词 美国 个人主义 自我驱动对美国文化模式的研究,离不开对美国个人主义的探讨,因为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取得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对于我们分析美国个人主义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也为美国个人主义的研究留下了发挥余地。
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是:个人主义的思想渊源是什么?美国人是如何认识自我的?美国个人主义是如何变迁的?中国人如何在坚持集体主义的前提下,吸收美国个人主义中的合理成分?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美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
个人主义的思想渊源美国人的个体观念 根植于以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为代表的哲学传统。
洛克断言生物的个人是自然的基本单位。
洛克从人的自然状态出发,推定一切个人都是为自我利益而生存、奋斗的。
社会乃是这样的一群人以自愿的契约形式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其目的乃是维护组成该共同体的个人的利益。
他在 政府论 中指出: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
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惟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
很显然,洛克强调了个人的权力,个人组成共同体,目的还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尽管17世纪的英国思想传统被认为是个人主义概念的起源,但这个名称的创立者却是托克维尔。
他在对美国进行亲历考察后,于1835年发表了 论美国的民主 一文,首次使用了 个人主义 一词。
他认为, 个体的存在先于社会的秩序,自身利益即是个体的行为目的,而社会制度则起源于个体间的互动之中。
托克维尔阐述了关于民主国家中的个人主义,并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做了区分。
他说: 个人主义是一种新的观念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
我们的祖先只知道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是对自己的一种偏激的过分的爱,它使人们只关心自己和爱自己甚于一切。
个人主义是一种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个公民同其同胞大众隔离,同亲属和朋友疏远。
因此,当每个公民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小社会后,他们就不管大社会而任其自行发展了。
他得出结论说: 利己主义是跟世界同样古老的一种恶习 。
他认为, 个人主义是民主主义的产物,并随着身份平等的扩大而发展。
随着身份日趋平等,大量的个人便出现了。
这些人的财富和权力虽然不足以对其同胞的命运发生重大影响,但他们拥有或保有的知识和财力,却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些人无所负于人,也可以说无所求于人。
他们习惯于独立思考,认为自己的整个命运只操于自己手里。
托克维尔回答了 个人主义为什么在民主革命后比在其他时期强烈 这个问题: 当民主社会在贵族制度的废墟上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人们的彼此孤立和随之而来的利己主义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民主社会不仅有大批早已独立的公民,而且每天还有一些昨天刚刚获得独立并陶醉于新得到的权力的人充实进来。
这些新人自负,相信自己的力量,认为今后无须求助别人。
他们的一言一行,不难证明他们只知有己。
亚当 斯密是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
在他看来,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而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就是 经济人 。
人类的经济行为,无不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而分工之必要,乃是为了利己的目的而进行交换。
此种看法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即人们的分工与交换都是出于利己的需要。
他有一段话经常被后世学者所引用: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
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斯密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经济领域的干预。
他认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决非靠政府的指导所能实现;它的原动力不是来自国家,而是来自人们的利己之心。
真正代表早期美国个人主义思想的是富兰克林,他提出了 自助者天助 的观点。
我们知道,美国人是赞同个人主义的。
在美国现代史上,政治学家们几乎一直认为路易斯 哈茨提出了关于美国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的 个人主义特征 这个词。
许多学者都赞同哈茨1955年提出的 个人主义是美国政治的基石 的说法,如塞缪尔 亨廷顿、萨万 伯克维奇和戴维 格林斯通等都非常赞同哈茨的观点。
总之,美国人信奉个人主义有其历史传统,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权力,强调自己掌握自己,它的基础是民主、平等的思想,因而完全不同于利己主义。
美国人对自我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是美国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观念。
在美国人看来, 每个人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而且还作为具有独特心理的生命及单个的社会成员而存在。
美国人的自我观在美国人的思想中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它以个人主义的形态渗透在人们的行动之中,并影响到了每一个活动的领域。
美国个人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自主动机,自主抉择,通过自力更生达到自我实现。
与它联系最紧密的是平等、自由和竞争的观念。
机会均等和个人自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保障,而竞争则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途径。
美国人对自我的认识,有一个自我的范围,其自我观念具有主观性。
斯图尔特举了一个例子。
他说 在一个人的四周画一个圈,将自我与他人相分离,我们便可对个人主义有所辨认。
处于分界线之内的就是美国人的自我,在有关知觉的分析中我们将它称为隐含动因,它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个人动源,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独立个体,也是一个能够控制其环境的理性人。
自我是主观性的,它基本上无法觉察和体认,同时也很难被外人所了解。
自我的个人主观性在文化上把自我与他者区别开来。
自我保持着自己的主观性,他者的行为带有他们自己主观的属性。
美国人意识到自我具有主观性,它赋予个体独特的认识能力,因此个人的爱好、意见、选择及创造力被放到了一个优先的位置。
美国是一个求实的民族,康马学海2005.3杰说美国人 对很多问题都是讲实际的,虽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
美国人对商务往往带有浪漫色彩,但对政治、宗教、文化和科学却讲求实际。
美国人的独立自我意识是建立在实干的基础上的,他们的自我实现不是通过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来实现,而是用成就、业绩反映个体的能力,所以美国人较少群体观念。
例如在美国,父母子女在一起生活是有其时间范围的。
一般来说,他们对其父母及孩子的行为并不认同。
美国人很强调个性,对待任何事情有自主和自我选择的权力。
美国人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个性,鼓励和激发孩子自立。
譬如说, 清晨,母亲将不满周岁的女儿放进婴儿高腿椅中,然后去给孩子准备早餐。
母亲挑选了两种不同的婴儿麦片,每一种麦片的包装盒颜色都有明显的区别,母亲两手各拿一盒麦片,把麦片举在小孩面前让小女孩挑选她喜欢的颜色。
不到一岁的小孩,至少在食物方面,已经开始学着表达她个人的爱好并做出自己的选择。
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是美国人教育孩子、培养个性的独特方法。
孩子长到18岁,便离开父母,自立门户。
美国人在穿着、家庭摆设方面,都很讲究个性,不愿随大流的个性鲜明地反映出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
他们的自立精神还表现在爱自己动手上。
交流 杂志刊载了一篇文章,说美国人 从一件细小的无关紧要的工作到一项需要复杂技术的重大工程,都愿意自己动手:十几岁的孩子喜欢折腾已经有些破烂的旧汽车;拿高薪的经理人员喜欢动手给住房添加用纱窗拦起来的门廊;家庭主妇会自己修理漏水的龙头而不愿求助于水暖工;某些家庭会制定计划,边干边学,全家动手修建房屋。
美国人不大相信权威,不论是家庭的还是传统的或是某些机构的,一句话,他们喜欢以 自我 为中心。
比如,他们对待艺术的态度集中地体现了表现自我的个人自然主义倾向。
他们对美学的标准不以为然,不喜欢别人告诉他们什么是优秀的绘画或文学,他们乐意采取的态度是 你喜欢的就是好的 。
从欣赏绘画或阅读中获得了乐趣,艺术的功能就得到了实现。
自我观及其自我驱动,直接对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在他们看来,出生地和家庭的好坏并不重要,自我的意义主要 取决于个体的成就 。
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前进目标,所以美国人大多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
成功欲望驱动着美国人在各个领域上下求索,不断进取。
同时,频繁的升迁机会和各种成功的例子又反过来刺激起更大的成功欲望,开始另一新目标的追求。
这种奋斗 成功 再奋斗模式的周而复始,使美国社会充满了活力,也充满了争斗。
美国人特别反感握有权力的人 以命令、强制或恐吓的形式来驱动他们 , 也不喜欢自己被他人的动机所左右 。
但是,他们也能接受某种权力的指挥,如国家对自然资源、商品、服务及金钱的控制被认为是合情合理的。
在他们看来,对事物进行合理的控制,有益于人民,这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虽有矛盾,但能为他们争取更大成功提供便利。
同样,他们对某人的才能不一定完全认同,对他人的政治观点、个人爱好或个人的生活圈子也未必能完全接受。
但是, 美国人将人的个性视为一个由不同可割裂的部分组成的整体,正是这个观点以及追求成功的愿望,使美国人产生了合作的动力。
总而言之,美国人以 自我 、 个性 和 追求成功 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美国人的思想中占有主导地位,根深蒂固。
美国个人主义的变迁美国个人主义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关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演变,学术界有不同的提法。
王锦瑭教授在 美国社会文化 一书中将这种演变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以 自由 、 平等 为中心内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二是 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反对外来干预 为特征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三是所谓集体个人主义价值观;四是以 自我表现 、 自我完善 为核心内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端木义万 美国社会文化透视 一书中在阐述美国个人主义的变迁时作了这样的区分,即早期个人主义,边疆个人主义,工业化时期的个人主义,集体个人主义,失控的个人主义。
朱平副教授在 美国个人主义析论 一文中将个人主义的演变过程确定为四个阶段:一是拓荒时期冒险的个人主义;二是繁荣时期公司化的经济个人主义;三是60-70年代自由的个人主义;四是冷战结束后反思的个人主义。
这些提法虽各有千秋,个人主义与自我驱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都承认美国个人主义随着社会的变化其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