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唐大明宫内的几处建筑物的方位与职能——以殿中内省、翰林院、学士院、金吾仗院、望仙观为中心
- 格式:pdf
- 大小:825.10 KB
- 文档页数:21
唐朝时期皇宫的宿卫机构介绍唐朝前期的中央宿卫机构有所谓十六卫,分别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等。
除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外,其余十二卫皆分别领有府兵,是全国府兵的统领管理机关,均负有宿卫京城、皇城的职责。
但是从宿卫宫廷的角度看,有着直接关系的还是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与左右千牛卫。
(一)左右金吾卫秦朝置有中尉,掌管京师巡警。
汉武帝时改名为执金吾。
曹魏时复称中尉,此后历代或置或废。
隋朝置有左右武候府,隋炀帝时改为左右候卫。
唐初沿袭隋制,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为左右金吾卫。
左右金吾卫各置大将军一人,正三品;将军二人,从三品,为正副长官。
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增置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
在他们之下,各置有长史一人,录事参军一人,仓曹参军二人,兵曹参军二人,骑曹参军一人,胄曹参军一人,左右街使各一人。
在诸曹参军之下,各置有府、史等吏职若干人。
其中长史掌判诸曹,相当于内务总长。
录事参军掌钩稽诸曹,负责内部的审计监察事务。
其余诸曹的分工是:仓曹掌管文职军官的勋考、俸禄、医药及过所,兵曹掌管武官宿卫番第,骑曹掌管马匹杂畜簿账,胄曹掌管兵械与营缮,左右街使分察京师六街徼巡。
十六卫皆置有司阶,正六品上;中候,正七品下;司戈,正八品下;执戟,正九品下,各若干人,号称四色官。
左右金吾卫共掌管五十一个军府,其中内府一个,即翊府一,外府五十个,外府即折冲府。
其中内府置于京师,其长官称中郎将,正四品下;左右郎将各一人,正五品上,因而也称为中郎将府。
其下置有录事一人,兵曹参军一人,府一人,史二人,校尉五人,旅帅十人,队正二十人,副队正二十人。
其中校尉、旅帅、队正、副队正等皆为一级领兵军官,分别是团(二百人)、旅(一百人)、队(五十人)等军队编制的统兵军官。
左右金吾卫的主要职能是:“掌宫中及京城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
”(《唐六典》卷25《左右金吾卫》)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职能:1.宫中巡警及充当仗卫。
唐长安大明宫内机构考论唐长安大明宫不仅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是帝国的统治中心之所在,因此有不少机构亦设在宫中。
其中-命妇院、少阳院、客省、史馆等在大明宫中的地理方位,或由于失于记载,或记载错误,以至于长期以来以讹传讹。
至于这些机构的职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澄清。
故有必要针对以上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
【关键词】大明宫;命妇院;少阳院;客省;史馆杜文玉,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陕西西安710119)唐大明宫内的命妇院、少阳院、客省、史馆等机构,除命妇院外,大都是大明宫建成后陆续兴建的,其中史馆的位置还发生过变化,再加上史籍记载较少,所以极少有人进行过研究。
其中学术界对唐代史馆制度研究较多,但对史馆的具体方位却无人问津;其余三个机构无论是地理方位还是职能均极少研究,故有必要把这些问题搞清楚。
一、命妇院的方位与功能唐朝宫廷中共有两处命妇院,一处在西内东宫的宜春宫门外,一处在东内大明宫内。
关于大明宫内命妇院的地理方位,宋敏求的《长安志》卷六《大明宫》载:“中书省省北日殿中内省,西有命妇院,北有亲王待制院。
”徐松之书记载与此相同,其注文日:“命妇朝于光顺门,故置院于此。
”《唐会要》卷六四《集贤院》载:“西京在光顺门大衢之西,命妇院北,本命妇院之地。
开元十一年分置。
北院全取命妇院旧屋。
”说明命妇院位光顺门大街的西面,中书省之北,殿中内省之西的位置上。
命妇院又分为内、外命妇两院,《唐会要》卷五三《杂录》载:“(元和)十三年九月,宰臣皇甫镈奏:旧例,平章事判度支,并中书省借阙官厅置院,臣以为事体非便。
今请权借外命妇院内舍十数间,隔截置官典院。
”既然有外命妇院,则一定还有内命妇院。
《唐会要》卷二六《命妇朝皇后》载:“诸亲及外命妇朝贺辞见见参谢人内,从听依前件,至内命妇朝堂。
”所谓“内命妇朝堂”,即内命妇院朝堂。
从这条记载看,命妇院内还建有朝堂,作为内外命妇朝拜皇后、举行礼仪的场所。
大明宫主要建筑及其特点大明宫(太明宫)位于今天的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座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大明宫是唐朝(618-907年)的皇宫,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大明宫的主要建筑及其特点。
1.文明门:“文明门”位于大明宫的东侧,为大明宫的正门。
这座门高约9米,宽约14米。
门上有三个牌楼,其中最上方的那个称为“文明门楼”,两侧的牌楼分别称为“文德门楼”和“文明门房”。
文明门建于唐代,现今的文明门是1988年重建的。
门楼上方有刻有楷书铁质匾额,匾额上书“大明门”。
2.太和殿:“太和殿”是大明宫的主要建筑之一,位于大明宫的中央轴线上。
太和殿是唐朝的正殿,是皇帝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
太和殿原是一座庞大的木结构建筑,主体建筑为单层,绿色琉璃瓦覆盖在屋顶上。
太和殿内部宽约54米,深约33米,设有许多大厅和殿堂。
3.宣政殿:“宣政殿”位于太和殿的后方,规模稍小。
宣政殿也是一座重要的殿堂,是皇帝会见重要官员和外国使节的地方。
宣政殿与太和殿的建筑风格相似,也是一座木结构建筑,殿内有许多装饰华丽的屏风和屏风绘画。
4.会同殿:“会同殿”位于宣政殿的北侧,是一座独立的建筑物。
会同殿是唐朝重要的行政办公场所,皇帝在这里接见臣子和处理政务。
会同殿的平面呈长方形,面积较大。
会同殿的建筑风格也与太和殿相似,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瓦,殿内布置豪华,堂上有彩绘天花板和壁画。
5.餐殿:“餐殿”位于太和殿的西侧,是唐代皇帝的用餐场所。
餐殿是一座独立建筑,规模较小。
餐殿的建筑风格与其他主要殿宇相似,都是木结构建筑,屋顶覆盖琉璃瓦。
餐殿内有供奉皇室神灵的神龛,壁上还有壁画和雕刻,展示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华丽和繁忙。
6.内廷建筑:除了以上所述的主要建筑外,大明宫还有一些内廷建筑,如皇宫的后殿、花园、碑亭等。
这些建筑规模较小,但同样具有独特的设计和艺术价值,展示了唐代宫廷建筑的精美和富丽堂皇。
大明宫作为唐朝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以下特点:1.大规模:大明宫占地面积达到了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之一、大明宫内的建筑群林立,规模宏大,宫城内设有丹青、光华、真武、永宁、龙华、章华、德教、太极八门,门内有百余间宫殿和更多附属建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明宫的主要建筑大明宫里有哪些重要景点?
导语:丹凤门丹凤门是唐大明宫中轴线上的正南门,东西长达200米,其长度、质量、规格为隋唐城门之最,体现其千般尊严、万般气象的皇家气派。
它的
丹凤门
丹凤门是唐大明宫中轴线上的正南门,东西长达200米,其长度、质量、规格为隋唐城门之最,体现其千般尊严、万般气象的皇家气派。
它的规制之高、规模之大均创都城门阙之最,对研究唐长安城和中国都城考古均有重要价值,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
丹凤门沿用历史长达240余年,北面正对含元殿,两者之间为长600余米的御道。
丹凤门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是大规模营筑大明宫时,于大明宫南墙也即长安城北郭墙东段开辟修建的。
肃宗至德二年(757),曾改名“明凤门”,不久复名“丹凤门”。
自建成之日起,丹凤门就成为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在大明宫诸门中规格最高。
丹凤门上有高大的门楼,是唐朝皇帝举行登基、宣布大赦和改元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
丹凤门遗址位于西安市自强东路道北,2005年发掘时实测门阙墩台东西长74.5米、南北宽33米,共开五孔门道,门道各宽8.5米,道中设石门槛,与史籍中“凤门五开,十扇开闭”记载相符。
墩台两边宫城内侧各筑一条宽3.5米、长54米的马道用以登城。
2010年10月丹凤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内部设置为一楼是多媒体展示大明宫与丹凤门,二楼东边是大明宫文物展示区,西边是丹凤门遗址参观平台。
前朝三殿
含元殿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位于丹凤门以北约600米处、龙首原的南
生活常识分享。
大明宫主要建筑及其特点大明宫是唐朝的皇家宫殿,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
大明宫的主要建筑包括宫殿、寝宫、庙宇、园林等,每个建筑都有独特的特点。
下面将逐一介绍。
大明宫的主要建筑包括:1.宫殿:大明宫的宫殿共有600多间,主要分为内朝和外朝两部分。
内朝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主要有白华殿、九成宫等建筑。
外朝则是皇帝接见外国使节和举行盛大仪式的场所,主要有李世民殿、朝元殿等建筑。
宫殿建筑风格典雅华丽,宫殿的屋顶特点是典型的斗拱式石架木顶,屋顶上覆盖着彩绘琉璃瓦,非常壮观。
2.寝宫:大明宫有多个皇帝的寝宫,最著名的是太极殿和太极阁。
太极殿是皇帝举行宴会、观看戏曲和被朝臣朝拜的地方。
太极阁是皇帝休息和睡觉的地方,内部装饰豪华,有精美的玉石屏风和屏风画,体现了唐代皇宫建筑的豪华和讲究。
3.庙宇:大明宫有多座庙宇,主要用于皇帝祭祀神佛。
其中最著名的是昭陵观,是为了纪念唐太宗李世民而建。
观内的建筑格局独特,四周有护城河,正门上方有高大的牌楼,观内有建筑群和园林,形成了独特的宫殿庙宇景观。
4.园林:大明宫的园林主要是指华清宫和槐园,它们都是皇帝和后妃们游玩的场所。
华清宫是一座以温泉为特色的宫殿庭院,里面有美丽的温泉池和假山水景等。
槐园是一座以槐树为主题的园林,槐树成荫、藤蔓攀墙,给人一种清凉怡人的感觉。
总的来说,大明宫的建筑特点有以下几点:首先,大明宫是典型的古代宫殿建筑,其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点。
宫殿建筑气势庄严、雄浑壮观,屋顶多采用斗拱式石架木顶,有彩绘琉璃瓦等装饰,使建筑在光线的映衬下更加壮美。
其次,大明宫的建筑形式丰富多样,内外朝的宫殿、寝宫、庙宇和园林各有特色。
宫殿建筑以豪华和华丽为主,寝宫则注重舒适和典雅,庙宇建筑注重庄严和神圣,园林注重修身养性和自然美。
再者,大明宫的建筑考究精细,对细节有严格的要求。
宫殿的屋顶、门槛、墙壁等都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反映了建筑工艺的高超和美学的追求。
大明宫十大景点的介绍
大明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宫之一,位于今天的西安市中心。
大明宫的十大景点包括:
1.丹凤门。
大明宫的正南门,是唐代门阙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考古与文物价值。
2.含元殿。
大明宫的正殿,用于举行国家仪式和大典。
3.宣政殿。
大明宫中轴线上南起的第二座大殿,属于中朝正殿,是皇帝上朝和百官办事的
行政中心。
4.紫宸殿。
大明宫中轴线上三大殿中最北边的一座,是皇帝日常办公最主要的地方。
5.太液池。
位于大明宫的北部中央位置,是大唐王朝最重要的皇家池苑。
6.大明宫微缩景观。
以1:15的比例真实地还原了全盛时期的整个唐大明宫宫殿群。
7.麟德殿。
宫内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用于举行大典和接见外国使节。
8.三清殿。
宫中最为重要的道教建筑,用于皇帝祭祀天地神灵。
9.大福殿。
位于宫苑区内,是展示唐代建筑和文化的区域。
10.宫苑区内园林景观及雕塑。
展示了唐代的园林艺术和雕塑作品。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不仅展示了古代皇宫的宏伟壮丽,还向游客呈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些景点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唐朝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唐朝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氛围。
大明宫第四季盛世荣光知识点知识点一:长安城唐公元712年,大唐立国将近一百年,就在这一年,李隆基登上了帝位,他就是声名显赫的唐玄宗,在唐玄宗的统治下,大唐即将进入辉煌的顶峰。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影响深远,实行科举制以后,文人开始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唐玄宗励精图治,帝国的朝堂很快就人才济济,根据史书记载,在大唐的皇宫大明宫,唐玄宗经常和自己的官员们,举行马球比赛,这些饱读诗书的帝国官员,在马球场上同样能够叱咤风云,从史料统计来看,大唐为数不少的官员,坐于朝堂可以运筹帷幄,跨上战马就能威震边疆,这是非常罕见的一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大唐的官员拥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在大唐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们谈空论玄,多少有些病态,大唐之后的宋明王朝,官员们老成世故,多少有些偏狭,而大唐的文人,似乎更为刚健,更为豪爽,更具有开拓精神,在古代中国,马球恐怕是最危险最刺激的一种娱乐活动,伤筋断骨的事情经常发生,但是大唐的精英们却乐此不疲,或许,这种娱乐活动,非常契合唐人的性格。
无畏的冒险精神,强烈的竞争意识,为男人的荣誉而战,为骑手的尊严而战,在大明宫的马球场上,皇帝的官员,宰相和幕僚,所有人一律平等,进球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目标,唐玄宗热衷于马球比赛,经常不顾个人安危,高力士是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监,他多次劝阻皇帝不要参加马球比赛,但唐玄宗仍然一意孤行,年轻气盛的皇帝,智慧而充满朝气的朝堂,大唐的盛世已经到来。
这是一个难以用语言描绘的时代,就在这个时代,一个运用汉语语言的大师诞生了,他就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在盛唐的天空,李白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有学者考证,李白出生在天山以西的碎叶城。
知识点二:碎叶城遗址吉尔吉斯共和国公元679年,大将军裴行俭,第一次在碎叶城刻石记功,李白出生的时候,碎叶已经成为大唐西部边疆的军事重镇。
知识点三:大明宫金銮殿公元742年,已过四十岁的李白来到了长安城,与当时的文人一样,李白渴望报效朝廷,为大唐建功立业。
1、丹凤门遗址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它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沿用历史长达240余年,是唐朝皇帝进出宫城的主要通道。
丹凤门上部建有丹凤楼,是皇家颁布赦令,举行宴会等大典的重要活动场所。
丹凤门北对大明宫主殿含元殿,东西为顺城街,直南为长安城南北长1500米,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与唐大雁塔遥相呼应,构成了唐长安城的重要景观轴线,展示了盛唐皇室的无上威仪。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曾改“丹凤门”为“明凤门”,约四年后恢复旧称。
丹凤门作为皇帝宣赦的固定场所,每逢宣赦日,门前一侧立高杆,上悬金鸡,一侧臵鼓,百姓聚集门前广场,待皇帝登楼,囚犯在鼓声中被引至门前,赦令宣读完毕,当场释放,唐人杨巨源有诗为记:“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杆下鼓千声”。
现在的丹凤门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自强东路道北地区,2005年经考古发掘揭露,丹凤门规模之大、门道之宽、马道之长均为目前隋唐考古之最。
发掘出的残存门址由墩台、门道、隔墙、马道、城墙等部分组成,均为夯土结构。
实测门阙墩台东西总长74.5米、南北宽33米,共开五孔门道,门道均宽8.5米,道中设石门槛,与史籍中“凤门五开,十扇开闭”记载相符。
墩台两边宫城内侧各筑一条宽3.5米、长54米的马道用以登城。
丹凤门的考古发现对研究唐长安城和中国都城考古均有重要价值,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
唐李益曾有诗:《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龙负日升天门。
凤凰飞来衔帝箓,言我万代金皇孙。
灵鸡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
宸居穆清受天历,建中甲子合上元。
昊穹景命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
升中告成答玄贶,泥金检玉昭鸿恩。
云亭之事略可记,七十二君宁独尊。
小臣欲上封禅表,久而未就归文园。
2、含元殿遗址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南起第一座殿宇,属皇宫前朝三大正殿之首,规制宏伟,地位尊崇,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地位相当。
含元殿建成于唐高宗龙朔三年(663),自建成起,就成为都城长安的主要标志建筑,称著当时,传名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