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通论之三代简述
- 格式:ppt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16
赋:平铺直述,采用铺陈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叙述;比:即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05篇,还有6篇笙诗。
又称《诗三百》。
按音乐性质分为《风》《雅》《颂》《风》:民歌,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
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反压迫的怨叹和愤怒。
常用手法:复沓。
共160篇《雅》:多为贵族祭祀的诗歌,宫廷宴会,朝会等。
105篇《大雅》:贵族文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部分民歌《颂》:宗庙祭祀的诗歌。
40篇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政治美刺诗:作者多为贵族,对国家的兴亡之所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美刺:古代对诗歌社会功能的一种说法。
燕飨诗:直接反映周礼中宴请宾客时进行礼仪活动的诗。
根据不同的礼仪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
诗经的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反映了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奠定了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真率地表达情感。
3、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和谐的韵律,语言结构采用四言,二言至八言,常用叠章的形式。
4、复沓的手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
春秋笔法: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在文章中委婉而微妙的表达作者的看法,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吕氏春秋》:吕不韦及其门客所编订。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共160篇,文风平实畅达。
十二纪:按月令编写,春生、夏长、秋杀、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
八览:以人为中心,围绕以人的价值观点,人际关系,个人修养展开。
六论:以人的行为事理为主题,主要是人的行为尺度,处事准则,情境条件,地利。
《吕氏春秋》的文学价值:我国第一部有组织有计划集体编撰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大著,体式新颖,诸子散文从语录体到对话体到独立成篇,发展到《吕氏春秋》的系统化专著,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
导论1、四大文化系统:中华文化系统、印度文化系统、阿拉伯文化系统、西方文化系统。
2、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易经系辞下》、程颐、宋濂、刘向《说苑指武篇》。
3、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4、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传统文化产生于农业时代,主要是指封建社会的文化。
现代文化产生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
首先,民族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在长期的共同地域、语言、心理等基础上所形成的民族创造精神。
其次,传统文化并非静止不变,传统文化一经形成,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更,其形式和内容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最后我们要知道中国文化也有负面,我们认识和弘扬优秀的,同时不回避了解其拙劣的并加以摒弃,避免被某种优秀所征服,避免被简单的道理说服。
5、地理环境 P56、农耕经济:考古发掘证明,在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已见谷类遗痕或稻谷遗迹,发现了石镰、石锄等。
在南方的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立国的基础,也是传统文化赖以发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在中国北方则生活着游牧民族,发展着游牧经济。
7、传统农业模式风格特征:农民大多聚族而居、自给自足、安土重迁。
8、中国文化的基本有四大特征:人文性、包容性、伦理型、和谐型。
(务实精神)第一编制度文化第一章经济制度1、经济结构特点:1、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在经济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手工业只是维持生计的补充手段。
2、中国古代除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结构外,又存在城市经济结构。
3、出现游牧经济结构,占第二主导地位。
2、商品经济难发展的原因:1商品经济不能摆脱农业社会经济结构和牧业社会经济结构的制约2,官商盛行;3,城镇中形成的手工业行会制度,具有很强的封建性、家族性。
4商人经商致富后,往往喜好置田产、开当铺、或放高利贷使利润增值。
3、中国传统经济思想:重本抑末、重义轻利。
绪论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区别、内涵。
4361.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
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2.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3.广义文化与侠义文化涉及范围大小有别,侠义文化在逻辑上从属于广义文化,即广义文化第四层次——心态文化层。
第一章【地理环境】:A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
B地理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严格区分越来越难。
了解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3531.A中国地理位置优越,大部分地区雨热同季,为发展农业提供适宜条件。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原因,黄河中下游最早形成大片农业区。
B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随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C中国疆域辽阔,跨纬度大,自然条件变化的幅度有限,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性提供稳定物质基础。
广开《中国文化通论》“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化”的本意有三个方面:一是变化,二是生成,三是造化。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中国”的内涵从未改变过。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中国文化没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的特色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新石器时代,开始于公元前7000年。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在原始先民宗教崇拜的对象方面,大致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上古文化分布为两个集团:华夏文化集团、苗蛮文化集团。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8周朝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9战国“四君子”即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对错题目10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玄学在魏晋南北朝时大为兴盛。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北朝的农学家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西晋太医王叔和著《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唐代的文学被称为“魏晋风骨”。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洛神赋图》乃顾恺之所作。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朱熹是清代人.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7《窦娥冤》是王实甫的代表作。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8《永乐大典》,保存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对错题目9汉代人们所采用的记事方法主要有结绳、木刻、图画、以及在器物上划刻。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0甲骨文不是最古老的汉字,但却是现存的最可识的文字。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金文是周代的代表文字。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篆文起源于周代末年,流行于秦国,到汉武帝时达到鼎盛。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3隶书在秦代是民间创造的一种篆书的简化体.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收稿日期] 2004-03-16[作者简介] 李心峰(1958 ),男,安徽宿州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有 元艺术学! 现代艺术学导论!,主编 艺术类型学! 国外现代艺术学新视界! 中华艺术通史夏商周卷!等。
中国三代艺术光辉成就略述李心峰(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摘 要] 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艺术,以其多方面的辉煌成就,形成中华艺术发展史上第一个古典高峰,为后来艺术的发展确立了基调,奠定了基础。
其中,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舞#艺术和青铜器艺术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
诗经! 楚辞!作为三代语言艺术最重要的收获,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不朽经典和范本。
建筑、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虽然尚未迎来它们各自的最为辉煌的时代,但它们在三代所取得的成就仍十分重要,为其以后走向成熟与高度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三代除了上述一些主要艺术门类之外,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工艺艺术门类,这些工艺门类,大多在原始社会已经存在,在三代时期,又有新的发展。
在艺术思想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的艺术思想是中国古代艺术思想史上最为灿烂的篇章之一。
由孔子开创、由孟子、荀子从不同方面予以充实、发展的儒家艺术思想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思想,成为中国古代艺术思想的两个根本支柱。
[关键词] 夏商周时期;三代艺术;乐舞青铜;诗经;楚辞;诸子百家艺术思想[中图分类号] J 120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4917(2004)02 0033 05 在长达18个世纪左右的夏商周即中国古史上的所谓∀三代#时期,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得到空前的发挥,在物质文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开拓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道路,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历史辉煌。
在艺术创造方面,三代人民更是以饱满充沛的激情、丰富瑰丽的想像,在艺术的许多领域,创作了无数辉耀千古的经典杰作。
最能代表三代艺术突出成就的是这样两个领域:时间艺术方面的乐舞艺术和空间造型艺术方面的青铜礼器。
从三代礼乐文化中探寻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源头中国古史上的夏商周三代时期,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意义和重要地位,今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这三个时期产生的礼乐文化是三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中,甚至在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据着一定地位、拥有着独特意义。
如果中国古代美学探寻源头,三代礼乐文化可视作其文化发源与萌芽。
一、礼乐的阐释何谓礼乐?《说文解字》解释: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从示从?。
乐,五声音总。
象鼓鼙。
关于礼乐的产生,已知的文献中有各种说法,如《大戴礼记》、《左传》、《性自命出》、《礼记》、《史记》等,大致可分为礼乐本于神说,礼根于人类自身繁衍的欲望说,礼乐生于人情说等。
1、关于“礼”所谓“礼”,原本是远古时期人类的习俗系统,包括生产、生活、习惯、信仰、经验、知识的积累。
在延续与发展后,逐渐演变为文明社会系统的制度。
王国维《观堂集林》:礼为奉神人之事。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无文字的信条,谓之习惯。
习惯之合理者,儒家命之礼。
关于“礼”或可从三个维度去理解:其中源于早期社会的风俗习惯,可称之为“礼俗”;“礼制”即周代之礼,有政治制度、社会秩序的含义;现传礼书经典――“三礼”,即《仪礼》、《周礼》和《礼记》三书。
“礼”的特征是恭敬、庄敬。
《礼记?礼器》:经礼三百,曲礼三千。
《左传?僖公十一年》: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
《管子?五辅》: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尊让然后少长贵贱不相逾越。
2、关于“乐”古代的“乐”,包含音乐、诗歌、舞蹈,及说唱相结合的样式,是祀教的重要内容,乃古礼的重要组成之一。
《乐记?乐化篇》: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
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勿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
“乐”的其基本特征是“和”。
“和”本指音素上的和谐关系。
《老子?第二章》:音声相和。
《荀子?乐论》、《礼记?乐记》都曾说明了这点: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老也;乐者,审一以定和也。
中国文化通论资料整理一、填空(15×1’):1.元代从民间脱颖而出的纺织技术专家是________。
2.佛教建筑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我国现知最早的佛寺为______________ ,建于_____________。
4.唐代首都长安的布局是棋盘形封闭式的___________。
5.________是当今是世界上最高、最古老、体型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世界上唯一存世的千年全木古塔。
6.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有北京的________、________和河北承德的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被称为“万园之园”。
7.明清园林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中国古代三大船型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9.在近代形成公路系统以前,中国古代由国家构建的陆路交通网,即是以首都为中心啊、辐射全国的___________。
10.宗法制源于___________时代,于______逐渐形成,到______逐渐完备。
11.乡试取中者为______,第一名称______。
会试取中者为______,第一名称______。
殿试的前三名通称_______,一甲第一名称_______,第二名称______,第三名称______。
二甲第一名称_______。
12.汉代专门学习书画辞赋的具有专科性质的是____________。
13.由__________发展到________是古代社会由蒙昧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
14.古代男______岁,女______岁即行成人礼,可以婚嫁。
15.___________的产生,是继董仲舒之后对孔孟儒学所作的第二次改造,它标志着儒学哲学化和思辨神学体系的完成。
《中国文化通论(上)》课后习题1总分:100及格分数:60考试结果相关信息:未合格,您的总分为:25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2、婚姻关系从属并受制于()。
正确答案:D、血缘关系3、唐代形成品色衣,即以色彩区别品秩的高低:三品以上官员服色为()。
正确答案:C、紫4、()字永叔,号醉翁,别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正确答案:D、欧阳修5、()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正确答案:C、孟德斯鸠6、封建宗法制具有()的作用。
答案:A、维护封建等级正确答案:C、维护封建等级、界定尊卑贵贱7、()特征也体现在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正确答案:B、人文性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饮食讲究包括()。
正确答案:A、色、香、味、形B、美名C、美的氛围(音乐)D、美的器皿2、关于文化的基础关系是()。
正确答案:A、广义与侠义的关系B、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C、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D、内隐文化与外显文化3、伦理型的表现有()。
正确答案:A、历代统治者视道德感化为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统治稳固、社会有序的道德规范去“教化”民众,以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B、强调个人的伦理义务,要求个人服从整体C、强调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视“修身”为立命之根本D、中国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内容宏富,良莠并存,在建构现代人格的今天,有必要加以批判、改造和更新4、唐代实行科举制的背景包括()。
正确答案:A、国家统一B、打破门阀制度C、新王朝客观上需要储备官员力量D、造纸印刷术超越前代5、定居式农业劳动的特征包括()。
正确答案:A、固守土地B、每一个家庭或家族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单位C、任何一个家族必须由一个人作为家庭主宰6、深衣形制的特点有()。
正确答案:A、上衣下裳连为一体B、无男女式样区别C、上窄下宽,与后世的筒状袍不同D、系腰带,上不及肋,下不及髋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2、人的一生包括诞生礼、婚礼、葬礼。
①试述儒家所提倡的“礼”中华五千年的社会,是礼乐社会,儒家治国的方式就是礼制。
礼的本体是真心,儒家讲诚意、正心,应用在生活上待人接物,这个就叫做礼。
所以礼有体有用,就是礼之作用是待人接物,用至诚心待人接物,因此他要从敬开始,要从敬做起。
在礼经,中国礼经通常指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我们讲对社会有贡献,要对社会怀感恩的心,父母、师长、国家,以及一切众生对我们都有恩德。
你要想真正讲到报恩,必须要从自己本身,从礼敬做起,这是真正的报恩。
别人不守礼,我要守礼,所以儒家著重在礼敬。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
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
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
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
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PS:试述儒家的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应该是“有教无类”。
孔子从三十岁左右开始,便打破历史的陈规,创办私学,明确提出“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思想。
他认为,凡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而从善,应该一视同仁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不能被贵族所垄断。
这一教育思想地提出,开创了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地新道路,是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革命创举,也是人类教育史上一项很有革命意义的突破。
孔子所创设的私学,也成了中国教育史上与“学在官府”相对的“学移民间”的划时代的标志。
2、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教育教学方面,孔子有许多发明创造。
其中有些创见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仍不失其真理的意义。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