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原文、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31.41 KB
- 文档页数:12
中华上古经典《诗经》中的上帝的真实含义在古老的《诗经》中,中华圣教以深情的笔触描绘出华夏祖先对上帝的敬畏与虔诚,以及他们与上帝的沟通之道。
上帝,这位华人的至上神祇,以皇天上帝、昊天上帝、太一等尊称,彰显着他的威严与智慧。
民间则更喜欢亲切地称他为天公、上天、老天爷。
上帝并非异教的虚构,而是我们华人的先祖,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血脉之中,他是我们的至上最高神。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以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引领我们前行。
我们应该怀揣着敬畏之心,感恩上帝的赐予,努力追求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瑰宝。
1. 皇天上帝被视为至善至美的化身。
在《君子偕老》这首诗中,描述了一个美丽的妇女,其中写道:“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是反复使用不同的字眼来表达同一意思,因此这里的“天”和“帝”指的是同一存在。
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这个妇女美丽得如同皇天上帝一样。
由此可见,皇天上帝被视为一个具体的、具有人形的、至善至美的存在。
此外,《生民》一诗中也写道:“履帝武敏”,意思是踩着了上帝的脚拇指印。
这里的至高者上帝被描绘为有形有体、有自由意志的存在。
这与甲文形式中“天”的表达方式相一致。
2. 皇天被视为父母和造物主根据《诗经》的描述,普通百姓将“天”视为父母,尽管有时“天”的行为会令人失望。
《柏舟》中写道:“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句话中的“只”是语气词,意思是:我的天,我的娘啊!您的心思不体谅我吗?《巧言》写道:“悠悠昊天,曰父母且。
”意思是:至高至大的皇天上帝,我称您为父母。
《烝民》中写道:“天生烝民,有物有别。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监有周,昭假于下。
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小弁》中写道:“天之生我,我辰安在?”3.皇天上帝是至高无上的神,他主宰着世间的一切,福祉与祸患均出自他的安排。
诗篇《北门》中写道:“天意如此,我无奈何!”表达了对于皇天上帝的敬畏与无奈。
而《黄鸟》篇则写道:“苍天在上,竟让良善之人死去!若能赎其性命,百人亦在所不惜!”表现了对于善良之人逝去的悲痛以及对皇天上帝的祈求。
诗经閟宫原文及鉴赏閟宫原文: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上帝是依,无灾无害。
弥月不迟,是生后稷。
降之百福。
黍稷重穋,稙稚菽麦。
奄有下国,俾民稼穑。
有稷有黍,有稻有秬。
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
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
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
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周公之孙,庄公之子。
龙旂承祀。
六辔耳耳。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
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
牺尊将将,毛炰胾羹。
笾豆大房,万舞洋洋。
孝孙有庆。
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
保彼东方,鲁邦是尝。
不亏不崩,不震不腾。
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
二矛重弓。
公徒三万,贝胄朱綅。
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
黄发台背,寿胥与试。
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
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奄有龟蒙,遂荒大东。
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
至于海邦,淮夷蛮貊。
及彼南夷,莫不率从。
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
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
鲁侯燕喜,令妻寿母。
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
既多受祉,黄发儿齿。
徂徠之松,新甫之柏。
是断是度,是寻是尺。
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
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閟宫注释1閟bì:闭。
侐xù:清静貌。
2实实:广大貌。
枚枚:细密貌。
3姜嫄:周始祖后稷之母。
4回:邪。
5依:助。
6弥月:满月,指怀胎十月。
7后稷:周之始祖,名弃。
后,帝;稷,农官之名,弃曾为尧农官,故曰后稷8百:言其多。
9黍:糜子。
稷:谷子。
重穋tóng lù:两种谷物,通“穜稑”,先种后熟曰“穜”,后种先熟曰“稑”。
10稙稺zhí zhì:,两种谷物,早种者曰“稙”,晚种者曰“稺”。
古诗閟宫翻译赏析《閟宫》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全文如下: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上帝是依,无灾无害。
弥月不迟,是生后稷。
降之百福。
黍稷重穋,稙稚菽麦。
奄有下国,俾民稼穑。
有稷有黍,有稻有秬。
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
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
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
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周公之孙,庄公之子。
龙旗承祀。
六辔耳耳。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
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
牺尊将将,毛炰胾羹。
笾豆大房,万舞洋洋。
孝孙有庆。
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
保彼东方,鲁邦是尝。
不亏不崩,不震不腾。
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
二矛重弓。
公徒三万,贝胄朱綅。
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
黄发台背,寿胥与试。
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
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奄有龟蒙,遂荒大东。
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
至于海邦,淮夷蛮貊。
及彼南夷,莫不率从。
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
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
鲁侯燕喜,令妻寿母。
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
既多受祉,黄发儿齿。
徂徕之松,新甫之柏。
是断是度,是寻是尺。
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
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前言】《鲁颂·閟宫》是先秦时代无名氏所写的一首诗歌,是《诗经·鲁颂》第四篇。
该诗歌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诗,共一百二十句。
全诗九章。
该诗以鲁僖公作閟宫为索材,广泛歌颂僖公的文治武功,表达诗人希望鲁国恢复其在周初时尊长地位的强烈愿望。
【注释】(1)閟:闭。
侐(xù):清静貌。
(2)实实:广大貌。
枚枚:细密貌。
诗经《閟宫》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閟宫》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閟宫有恤!①神秘之宫这样清净!实实枚枚。
《鲁颂·閟宫》原文及翻译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诗经中《鲁颂·閟宫》原文,《鲁颂·閟宫》原文翻译,诗经的来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一、《鲁颂·閟宫》原文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上帝是依,无灾无害。
弥月不迟,是生后稷。
降之百福。
黍稷重穋,稙稚菽麦。
奄有下国,俾民稼穑。
有稷有黍,有稻有秬。
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
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
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
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周公之孙,庄公之子。
龙旂承祀。
六辔耳耳。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
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
牺尊将将,毛炰胾羹。
笾豆大房,万舞洋洋。
孝孙有庆。
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
保彼东方,鲁邦是尝。
不亏不崩,不震不腾。
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
二矛重弓。
公徒三万,贝胄朱綅。
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
黄发台背,寿胥与试。
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
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奄有龟蒙,遂荒大东。
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
至于海邦,淮夷蛮貊。
及彼南夷,莫不率从。
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
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
鲁侯燕喜,令妻寿母。
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
既多受祉,黄发儿齿。
徂徠之松,新甫之柏。
是断是度,是寻是尺。
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
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二、《鲁颂·閟宫》原文翻译深闭的郊庙清静而又肃穆,它是那样坚固而又很密致。
怀念起伟大的始祖母姜源,她品德高尚既不邪也不僻。
受到上天太多太多的眷顾,从未得过病也没染过灾疫。
形容灾年没有收成的诗句摘抄1、《鲁颂·閟宫》先秦·佚名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上帝是依,无灾无害。
弥月不迟,是生后稷。
2、《述行赋》两汉·蔡邕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
是时梁翼新诛,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贵于其处。
又起显阳苑于城西,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
白马令李云以直言死,鸿胪陈君以救云抵罪。
3、《哭郎著作》唐·郑愔诗礼康成学,文章贾谊才。
巳年人得梦,庚日鸟为灾。
书草藏天阁,琴声入夜台。
荒阶罗驳藓,虚座网浮埃。
白马宾徒散,青乌陇隧开。
空怜门下客,怀旧几迟回。
4、《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劳》唐·元结至哉勤绩,不盈不延;谁能颂之,我请颂焉。
於戏劳王,勤亦何极;济尔九土,山川沟洫。
5、《和答诗十首·和古社》唐·白居易废村多年树,生在古社隈。
为作妖狐窟,心空身未摧。
妖狐变美女,社树成楼台。
黄昏行人过,见者心裴回。
6、《闲卧有所思二首》唐·白居易向夕搴帘卧枕琴,微凉入户起开襟。
偶因明月清风夜,忽想迁臣逐客心。
何处投荒初恐惧,谁人绕泽正悲吟。
7、《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唐·皮日休全吴临巨溟,百里到沪渎。
海物竞骈罗,水怪争渗漉。
狂蜃吐其气,千寻勃然蹙。
一刷半天墨,架为欹危屋。
8、《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唐·皮日休全吴临巨溟,百里到沪渎。
海物竞骈罗,水怪争渗漉。
狂蜃吐其气,千寻勃然蹙。
一刷半天墨,架为欹危屋。
9、《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唐·韦庄祸乱天心厌,流离客思伤。
有家抛上国,无罪谪遐方。
负笈将辞越,扬帆欲泛湘。
避时难驻足,感事易回肠。
10、《春秋战国门·韩昭侯》唐·周昙去年秦伐我宜阳,今岁天灾旱且荒。
对此不思人力困,楼门何可更高张。
11、《诗三百三首》唐·寒山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渭河诗词文化浅析9【内容提要】渭河水文化历史悠久,绚丽灿烂,博大精深。
纵古观今,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许多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诗词,吟颂渭河之势、之风、之俗,形成了渭河诗词文化。
本文阐述了渭河诗词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从农业、经济、交通等六个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并阐述了构建人水和谐等一些启示。
【关键词】渭河文化诗词渭河水文化历史悠久,绚丽灿烂,博大精深。
纵古观今,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许多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诗词,吟颂渭河之势、之风、之俗,形成了渭河诗词文化-构成渭河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初步进行了研究,供探讨交流。
1 造就渭河诗词文化的历史背景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渭河发源了我们民族各种元典文化。
神农氏生于渭河的姜水,黄帝与炎帝促成华夏族的形成。
后稷教民嫁穑,把历史推进农业文明时代。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渭河流域有3000多年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早在约4000多年前,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就在渭河流域立国建都。
西安自西周、秦汉乃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长达千年。
唐长安城因渭、泾、灞、浐等河流环绕而享有"八水绕长安"美誉。
历史上的渭河一直是一条水量丰沛、冲淤平衡、水环境良好的"生态型"河流,曾有"一泓清波、鸟欢鱼跃、百舸争流"的优美景象。
渭河流域山清水秀,水运繁荣,美丽富饶,人水和谐。
渭河的诗词文化起于周秦,兴盛于汉唐。
现存的文献典籍和历代诗词歌赋中,对于渭河及其两岸生产生活的记载很多,大都令人神往。
《诗经》描绘过这里良好的生态和纯朴的民风,《尚书》记载了这里的政治文明,《周易》流动着渭水的灵光,《周礼》则贯之以数千年礼仪之邦。
作为十三朝都城的古长安是文人名士常常聚集的地方,关于渭河的诗作颇多。
2 渭河诗词文化的研究类型渭河诗词文化内容涉及流域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主要有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哲学等方面。
后稷的传说后稷和夏禹是中国上古文献中最先出现的两个传说人物。
据《诗经·鲁颂·閟宫》的说法,后稷之“奄有下土,”是“缵禹之绪”,即“禹治洪水既平,后稷乃始播百谷。
”意指后稷是继承禹治理洪水造成的灾难以后,接下来领导农业生产 [1]。
在甲骨文中的“司”字,是人张开大口,指发号司令的人。
“司”是人在右旁,也可放在左旁,便是“后”字,所以“司”和“后”最初是同一个字的两种写法(以后词义增加,才分为两个字)。
后稷也好,司稷也好,都是指领导农业生产的领袖人物,这个人的名字称稷。
顾颉刚认为,“自西周以至春秋初年,那时人们对于古代原没有悠久的推测。
…他们只是把本族形成时的人作为始祖。
而并没有更远的各族共同公认的始祖。
”[2]至于更早的炎帝、黄帝、尧、舜、神农和伏羲等古史传说人物,则至春秋特别是战国以后的古籍中才出现。
西周时民间流传的后稷,《诗·大雅·生民》有这样的介绍:“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其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讦,厥其声载路。
…”《诗经》这段话较难理解,《史记·周本纪》有很通晓的阐述:“周后稷,名弃。
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通嫄)。
姜原为帝喾元妃。
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
践之而身动,如孕者。
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
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
姜原以为神,帝收养长之,因名曰弃。
”与《史记》类似的记述,在《列女传》卷一、《吴越春秋·吴太伯传》、《论衡·吉验篇》、《路史·余论四》等中皆有之,不俱引。
至今在山西闻喜一带仍保留着与《评理经》中这一段关于后稷的记载相类似的故事,并添加了一些无关的内容,如姜原是坐着骡子出走的,那是个大雪天,所以容易有脚印。
閟宫原文及翻译,閟宫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閟宫原文及翻译,閟宫赏析閟宫原文作者:佚名〔先秦〕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诗经颂【精品-doc】诗经——颂周颂?清庙之什清庙于穆清庙,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维天之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
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烈文烈文辟公,锡兹祉福。
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
於乎,前王不忘~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子孙保之。
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
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我将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文王,既右飨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时迈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
薄言震之,莫不震叠。
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载戢干戈,载橐弓矢。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执竞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钟鼓喤々,磬莞将将,降福穰穰。
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菲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
陈常于时夏。
周颂?臣工之什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王厘尔成,来咨来茹。
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于皇来牟,将受厥明。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
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在彼无恶,在此无斁。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丰年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有瞽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应田县鼓,鞉磬柷圉。
既备乃奏,箫管备举。
喤々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
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閟宮有恤.肃穆清静姜嫄庙實實枚枚.又高又大人希到赫赫姜嫄.姜嫄光明又高大其德不回.品德纯正无瑕疵上帝是依.上帝凭依在她身無災無害.无灾无害有妊娠彌月不遲.怀足十月没拖延是生后稷.后稷诞生她分娩降之百福.上天赐她百种福黍稷重穋.縻子高粱都丰足植稚菽麥.豆麦先后播下土奄有下國.后稷拥有普天下俾民稼穡.教会百姓种庄稼有稷有黍.高粱小米长得好有稻有秬.还种黑黍和香稻奄有下土.四海都归后稷有纘禹之緒.继承大禹功业守后稷之孫.说起后稷子孙旺實維大王.古公亶父謚太王居岐之陽.住在岐山向阳坡實始翦商.开始准备灭殷商至于文武.传到文王和武王纘大王之緒.太王事业更发扬致天之屆.替天行道灭商纣于牧之野.牧野一战商朝亡無貳無虞.莫怀二心莫欺诳上帝臨女.人人头上有上苍敦商之旅.集合商朝众俘虏克咸厥功.完成大业功辉煌王曰叔父.成王开口叫叔父建爾元子.立您长子为侯王俾侯于魯.封于鲁国守东方大啟爾宇.开疆拓土大发展為周室輔.辅助周室做屏障乃命魯公.于是成王命鲁公俾侯于東.东鲁为侯要慎重錫之山川.赐他山川和土地土田附庸.还有小国作附庸周公之孫.周公子孙鲁僖公莊公之子.庄公之子建殊功龍旂承祀.继承祭礼龙旗用六轡耳耳.四马六缰青丝鞚春秋匪解.四时致祭不懈怠享祀不忒.玉帛牺牲按时祭皇皇后帝.伟大光明的上帝皇祖后稷.先祖后稷神灵通享以騂犧.赤色牺牲敬献上是饗是宜.饗祭宜祭典礼隆降福既多.天降洪福千百种周公皇祖.伟大先祖周公旦亦其福女.将福赐你真光荣秋而載嘗.秋天尝祭庆丰收夏而楅衡.夏天设槛先养牛白牡騂剛.白猪赤牛养几头犧尊將將.牺杯相碰盛美酒毛炰胾羹.生烤乳猪肉汤稠籩豆大房.大盘大碗皆流油萬舞洋洋.场面盛大跳万舞孝孫有慶.子孙祭祀神保佑俾爾熾而昌.使你昌盛又兴旺俾爾壽而臧.使你长寿又安康保彼東方.愿你安抚定东方魯邦是嘗.守住国土保鲁邦不虧不崩.如山永固不崩溃不震不騰.如水长流不动荡三壽作朋.寿比三老百年长如岡如陵.犹如巍巍南山冈公車千乘.有车千辆鲁称雄朱英綠縢.红缨长矛丝缠弓二矛重弓.弓矛成双待备用公徒三萬.鲁公步卒三万众貝冑朱綅.盔上镶贝垂红绒烝徒增增.排山倒海向前冲戎狄是膺.痛击北狄和西戎荊舒是懲.严惩荆舒使知痛則莫我敢承.谁人胆敢撄我锋俾爾昌而熾.使你兴旺又繁荣俾爾壽而富.使你长寿又年丰黃髮台背.鬓发变黄背生纹壽胥與試.高寿无比人中龙俾爾昌而大.使你繁盛又兴隆俾爾耆而艾.使你寿如不老松萬有千歲.千秋万岁寿无疆眉壽無有害.长命百岁无病痛泰山巖巖.泰山高峻接苍穹魯邦所詹.鲁国对他最遵崇奄有龜蒙.龟山蒙山都属鲁遂荒大東.边境直到地极东至于海邦.沿海小国都附庸淮夷來同.淮夷带头来朝贡莫不率從.没人胆敢不服从魯侯之功.这是鲁侯建大功保有鳧繹.保有鳧繹两山头遂荒徐宅.又把徐国拿到手至于海邦.沿海小国都附庸淮夷蠻貊.东南淮夷齐俯首及彼南夷.势力达到荆楚地莫不率從.莫不顺服来相投莫敢不諾.个个唯唯又喏喏魯侯是若.人人都服贴尊鲁侯天錫公純嘏.天赐鲁公大吉祥眉壽保魯.高龄长寿保鲁邦居常與許.收回国土常和许復周公之宇.恢复周公旧封疆魯侯燕喜.鲁喉举办喜庆宴令妻壽母.贤妻良母受颂扬宜大夫庶士.大夫诸臣尽和睦邦國是有.国家始能保兴旺既多受祉.屡蒙上苍赐福禄黃髮兒齒.鬓发变黄新齿长徂來之松.徂徕山上千松栽新甫之柏.新甫岭头万棵柏是斷是度.砍下树木又劈开是尋是尺.锯成长短栋梁材松桷有舄.松树屋椽粗又大路寢孔碩.宫殿高敞好气派新廟奕奕.新庙和它紧相挨奚斯所作.颂歌一曲奚斯唱孔曼且碩.长篇巨制有文彩萬民是若.人人赞他好诗才。
“诗意”与“诗义”:欧阳修“诗本义”的现代阐释“诗意”与“诗义”:欧阳修“诗本义”的现代阐释2007年第2期No.22oo7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ich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总第149期SumNo.149?博士生论坛?“诗意”与”诗义”:欧阳修”诗本义”的现代阐释胡晓军(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以欧阳修《诗本义》阐释实践为依据,详细分析欧阳修《诗》学重要范畴之一”诗本义”的丰富内涵,指出其主要有二个意义层次:”诗意”与”诗义”.扼要地阐明欧阳修《诗经》阐释学的宗旨与特点及”诗本义”二层论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宋代《诗经》阐释学的意义.关键词:欧阳修;诗本义;诗意;诗义中图分类号:/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0766(2007)02-0140-05欧阳修《诗本义》在《诗经》学史上的地位,可谓是划时代的.其”诗本义”的概念是欧阳修《诗》学研究者感兴趣的重点.今天许多学者从《诗经》文学阐释的角度,对”诗本义”之一的”诗人之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忽略了欧阳修”诗本义”丰富的内涵,从而对”诗本义”的概念产生了有失偏颇的理解.笔者以为, 欧阳修”诗本义”有二重含义:诗文之意,即“诗意”,是指”言内之意”;引申之意,即”诗义”,是指”言外之意”.”诗义”虽立足于文本分析的”诗意”之上,但却在阐释者”以诗为教”的引申,衍绎中,或远离,或偏离甚至背离“诗意”.多层次地理解欧阳修”诗本义”的内涵,我们才可以清晰地审视欧阳修《诗经》阐释学思想及其《诗经》文学阐释的时代特点.欧阳修《诗本义》卷十四之”本末论”详细阐释了其心目中之”诗之本”,”诗之末”的内涵,为下文论述方便计,兹逢录于下:诗之作也,触事感物,文之以言,善者美之,恶者刺之,以发其揄扬怨愤于口,道其哀乐喜怒于心,此诗人之意也.古者国有采诗之官得而录之,以属太师,播之于乐,于是考其义类3,1之,以为《风》《雅》《颂》而次比之,以藏于有司,而用之宗庙朝廷,下至乡人聚会,此太师之职也.世久而失其传,乱其雅颂,亡其次序,又采者积多而无所择,孔子生于周末,方修礼乐之坏,于是正其雅颂,删其烦重,列于六经,着其善恶以为劝戒,此圣人之志也.周道既衰,学校废而异端起,及汉承秦焚书之后,诸儒讲说者,整齐残缺以为之义训,耻于不知,而人人各自为说,至或迁就其事以曲成其已学,其于圣人有得有失,此经师之业也.惟是诗人之意也,太师之职也,圣人之志也,经师之业也:今之学诗者不出于此四者,而罕有得焉者,何哉?劳其心而不知其要,逐其末而忘其本也.何谓本末,作此诗述此事,善则美,恶则刺,所谓诗人之意者,本也.正其名,别其类,或系于彼,或系于此,所谓太师之职者,末也.察其美刺,知其善恶,以为劝戒,所谓圣人之志者,本也.求诗人之意,达到圣人之志者,经师之本也.讲太师之职,因其失传而妄自为之说者,经师之末也.欧阳修把”诗人之意”列为诗之本义,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把”圣人之志”,亦即孔子”删诗”之旨并入诗之本义,以今人的视角来看,就不那么清晰缜密了?.”据文以求义”是?比如洪湛侯先生便不满欧阳修之”知诗人之志,则得圣人之意”把”《诗经》作者与圣人等量齐观”的观点,参见其《诗史学史》,中华书局2002年,第304页.收稿日期:2006-06.20作者简介:胡晓军(1974一),男,湖南郴州人,~lJll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140?胡晓军:”诗意”与”诗义”:欧阳修”诗本叉”的现代阐释2007年第2期欧阳修乃至宋人《诗经》阐释的重要原则与方法,当他们从本文人手阐释《诗经》时,所得“诗人之意”与”圣人之志”真能融合无间吗?欧阳修从传统”美刺论”的观点,给出了这个疑问的初步答案.诗人”触事感物,文之以言”的目的还是在于”善者美之,恶者刺之”,而圣人删诗编诗是”着其善恶以为劝戒”,于是,“圣人之志”与”诗人之意”殊途同归,也就有了同一性.但如果对这个问题只停留在这一表面的答案上的话,那就不能发现欧阳修《诗经》阐释学的精彩之处,也不能感受到其调和”据文求义”,”情理论诗”等方法论与”诗本义”本体论之间的矛盾的智慧.欧阳修论说”诗本义”时,在诗之意义层面上提到了几个极易混淆的概念:”序意”,“大义”,”本义”,”诗义”,”诗意”.这些概念在《诗本义》中,如”浑而言之”,则可以看作是同一个意思,即”诗本义”,也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诗篇主旨.但如果细细品味,他们之间还是有极细微的差别,尤其是”诗意”一词,与其他几个概念,可以做意义层次的区分.这些概念中,意义最为明显的是”序意”.“序意”指《诗序》所概括的诗旨.欧阳修在《诗本义》卷十四《序问》中断定《诗序》非子夏所作,认为《诗序》中的有些说法不是诗之本义,比如他并不认同《卷耳》诗序的观点, 还认为子夏是不会犯这种把《关雎》,《鹊巢》系之周公,召公的错误.所以,欧阳修认为此篇之诗序是不得”圣人之志”.但在《序问》中他又说:”今考《毛诗》诸序与《孟子》说《诗》多合,故吾于《诗》常以《序》为证也.”在论《麟之趾》中同样也说:”孟子去《诗》世近, 而最善言《诗》,推其所说诗义,与今序意多同,故后儒异说为诗害者,常赖序文以为证.” (《诗本义》卷一)宋人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在诗本义上,大都推崇孟子之说《诗》,因此,对孟子说《诗》的迷信,也导致了欧阳修对《诗序》矛盾的态度.所以,虽然据《本末论》的观点,《诗序》应该是列入”讲师之业”,属于“诗之末义”,充尽量是”于圣人有得有失”,但在解《诗》的实践中,欧阳修往往是相信《诗序》的.他批评毛,郑解《诗》不得诗义,一个理由便是其说”与序意不合”:草虫,阜螽异类而交合,诗人取以为戒,而毛,郑以为同类相求,取以自比.大夫妻实已嫁之妇,而毛郑以为在途之女,其于大义既乖,是以终篇而失也.盖由毛郑不以序意求诗义,既失其本,故枝辞衍说,文义散离,而与序意不合也.《毛传》谓”礼义,治国之柄”,又云“治国不以礼,则不安”.至于”所愿上下”等语,不惟简略l漫而已,考之诗序都无此意,……康成区区止说王迎之事,由是失诗之大旨也.(《诗本义》卷二)“夫序者,述作者本意”_3卷中,既然对《诗序》信以为真,那”序意”也即”诗大义”,”诗本义”了.据上可知,”大义”,”本义”,”序意”,“诗义”这几个概念是可以用”诗义”来代表的,但”诗意”这个概念,却有自己的内涵.其他几个概念其实质即”诗本义”,按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中心思想”,而”诗意”有时仅仅指诗篇字面的意思,是文字之义.如果”大义”,”本义”,”诗义”,”序意”是指”言外之意”的话,那”诗意”就是”言内之意”了,是阅读《诗经》文本所获得的最原初的意义.所以,在《诗本义》中,”诗意”常常与”文理”,”上下文”,”文本”等字眼联系在一起: 郑《笺》:”上帝乎者,想之也”,以谓诗人呼上帝而告之日:”幽王暴虐,甚使我中心悼病”,然则”上帝”与”甚蹈”当分为两句,岂成文理?考于诗意,亦岂得通.其诗日”赫赫姜螈,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毛谓”上帝是依”,”依其子孙”.郑谓”依其身也,天依凭而降精气”.郑之此说,是用”履帝武敏歆”之说也,其言怪妄,《生民》之论详之矣.而毛谓”依其子孙”者,亦非也,其上下文方言姜螈生后稷时事,与上帝“依其子孙”,文意不属.据诗意,”依”,犹”赖”也,谓上帝是赖者,言姜螈赖天帝之灵而生后稷,无灾害尔.“兄弟不知,呸其笑矣”,据文本,谓不知而笑,郑《笺》云:”若其知之,则笑?14】?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49期我”,与诗意正相反也.诗述女言:我为男子诱而奔也,兄弟不知我今被其酷暴,乃笑我尔,意谓使其知我今困于弃逐,则当哀我也,其意如此而已.(《诗本义》卷九)欧阳修在使用”诗义”与”诗意”二个概念时, 有意无意模糊二者的界线.而在解说实践中,也是分为”诗意”与”诗义”二个层次展开其《诗经》阐释流程.比如《邶风?静女》一诗, “据文义求之”,此诗是一首优美的情诗?,而欧阳修在解说《静女》时,就”诗意”而言,也是把它当作男女幽会,男女互赠信物的诗篇: 故其诗述卫人之言日:彼妹然静女,约我而俟我于城隅,与我相失而不相见,则踌躇而不能去.又日:彼安然静女,赠我以彤管,此管之色炜然甚盛,如女之美,可悦怿也.其卒章日:我自牧田而归,取彼茅之秀者,信美且异矣,然未足以比女之为美,聊贻美人以为报尔.(《诗本义》卷三)如果仅看这一段,我们会惊讶欧阳修审视《诗经》的视角与我们一样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解说”诗意”时,欧阳修可以读出其中男欢女爱的情愫,但在价值判断上,由于受《诗序》“《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的影响,他把这首诗目为”淫诗”.如果把上面这段话前面文字补上的话,那么我们便会看到”诗人之意”与”圣人之志”是如何”水乳交融” 的了:卫宣公既与二夫人系淫为鸟兽之行,卫俗化之.礼义坏而淫风大行,男女务以色相诱悦,务夸自道而不知为恶.虽幽静难诱之女,亦然举.静女犹如此,则其他可知原来,此诗是”刺诗”,是反话,诗人越是写静女如何美丽,如何专情,越是使读者觉得卫之风俗已经淫荡的不行了,连这样好的一个女孩子都被”同化”了.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欧阳修《诗经》阐释的思路与宗旨:首先,应该据文求义,立足于文本,不衍说臆断,更不能使”文意不属”,”文意散离,前后错乱”(《诗本义》卷六).说《诗》首先要文理通顺,”诗意”也应该是联属完整的.所以欧阳修反对毛,郑释“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为”正静之女,自防如城隅”之说的穿凿.其次,只懂”诗意”还不够,这不是解《诗》读《诗》的最终目标, 不然,宋人”据文义求之”所得诗义就与今人没有分别了,学诗者最终要得其”大义”,遵行当下社会共识的道德,伦理,政治等等准则.以《静女》为例,”诗意”是”静女”与情人幽会于城隅,情人赠以”彤管”.如果解诗者只停留于”文字”层面,把《静女》当作情诗看,在欧阳修看来,自然是未得诗之本义,解诗者还应结合圣人”劝戒”之志及《诗序》的”知人论世”的背景.最终知道此诗乃是表现卫国当时上行下效,淫风之盛,因而作此诗以”刺时” 也.观这首淫奔之诗,观诗者应该”思无邪”, “善为可法,恶为可戒”J,如此才算是得”诗人之意”,”圣人之志”,”以此求诗,则本义得矣”.所以,欧阳修《静女》一诗的”本义”说解中既有”文字之意”也有”言外之意”.上文说过,欧阳修的《本末论》把”诗人之意”与”圣人之志”等量齐观,总让人觉得并不那么丝丝入扣,但如果注意到”诗意”这一概念在欧阳修诗义层次中的意义,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诗意”是”诗人之意”与”圣人之志”的粘合剂.当《诗序》受到怀疑,并不能承担起诗本义的重担时,从文本切入,追寻诗本义便是可靠的方法.可是,当真弃《序》言《诗》,或以诗论《诗》时,便会发现”匹夫匹妇,羁臣贱隶悲忧愉佚之所为作”的”诗三百”与圣人大义常常大相径庭,如此一来,”诗三百”经的地位不就受到了质疑吗?如何调合这样的矛盾呢?笔者以为欧阳修拈出”诗意” 这一概念的意义便在于此:既顾及到新的阐释方法的运用,又维护了”诗三百”经典的地位.宋人把传统的关于诗三百内容纯正的”思无邪”观修正为观诗者应”无邪思”,这与欧阳修的做法在实质上殊途同归,目的也是试图解决文本与诗义不能”无缝对接”的问题,从而保持诗三?如陈子展就把《静女》当作一首爱情诗:”《静女》,诗人热爱卫宫女史之作.参见其《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126页.”?142?胡晓军:”诗意”与”诗义”:欧阳修”诗本义”的现代阐释2007年第2期百”诗教”的性质与地位.我们不妨比较”诗义”与”诗意”这二个只有一字之差的概念.《诗本义》中”诗义”与“诗意”二词,不总是指向同一意义层面,析而言之,”诗义”即诗之主旨,涵盖”诗意”,是“言外之意”与”言内之意”的融合,且”诗义”常和”序意”相关联:孟子去诗世近,而最善言诗,推其所说诗义,与今序意多同,故后儒异说为诗害者,常赖序文以为证.(《诗本义》卷一)郑氏于诗其失非一,或不取序文,致乖诗义;或远弃诗义,专泥序文;或序与诗,皆所无者,时时自为之说.(《诗本义》卷三)诗文虽简易,然能曲尽人事,而古今人情,一也,求诗义者,以人情求之,则不远矣.然学者常至于迂远,遂失其本义.(《诗本义》卷六)“诗义”与”诗意”在《诗本义》中,如浑而言之,则是同一意义,这样的用例在《诗本义》中更多,兹不赘述.从字源上来说,《说文解字》释”意”为”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5J.而”义”在宋代普遍释为”理”,”天理”,”义理”-6.从这二个义项来说,”意”与“义”实质上没有区别.但”意”有”文字之义”的义项,这是二者的区别之所在?.无独有偶,南北宋之间的黄樵在讲解《南陔》《白华》《华黍》三首佚诗时,也把”意” 与”义”作了区分:此三篇诗已经秦火煨烬而亡其辞,辞虽亡而义不可亡,则三篇亦可想而见也.《南陔》:”孝子相戒以养”,则见其风俗之美,而孝子皆相率以养其父母也.《白华》:.”孝子之洁白”,则见君子之爱其亲,而思全其身,惟恐有所玷污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则见王者之治,至于位天地,育万物,而中和之极致也.即其义,可以悟其意;即其意,可以知其辞,然束皙之《补亡诗》则过矣’】卷20.我们只以《南陔》为例,来看”意”,”义”各自不同的含义.《南陔》之《序》说”孝子相戒以养”,此是”序意”,是”义”,也是涛之主旨.”见其风俗之美,而孝子皆相率以养其父母也”,则是”意”,是”诗意”,是诗之文辞描绘表现的内容.”即其义,可以悟其意;即其意, 可以知其辞”,因有”义”在,”辞”是可以想见的.从诗之本义,可以想见诗之文辞的内容, 所以,黄檩以为束皙之作补亡诗,则是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了.四综上所述,欧阳修之”诗本义”既发扬了《诗经》”诗教”的功效,又”还原”了《诗经》文学特质.如果我们只注意到欧阳修《诗本义》中的”诗人之意”,则有”厚誉古人”之嫌.宋人《诗》学”据文求义”的阐释方法, 被有的学者称为具有”新批评”的精神,然而从文本人手的方法,在宋人这里却没有结出“新”的硕果.宋人《诗经》阐释轻视汉唐注疏,但往往是以一种新的穿凿代替另一种旧的附会,”笑奔车之覆而疾驱以追之”的故事在宋人《诗》学着作中数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因为宋人追求的”诗本义”,最终不是”诗意”,而是“诗义”,是”圣人之志”,是站在自己的历史视野,继续发挥”诗三百”作为经典,于社会,人生,政治的功效.如此,宋学与汉学又有什么区别呢?同理,我们在考察《诗经》文学阐释时,也要顾及到宋人”诗本义”多重的内涵,那种希望从宋人《诗经》阐释中剥离出”纯文学”观点的做法,无疑是缘木求鱼,其结果也不会符合历史事实.钱钟书先生以为清阮葵生《茶余客话》中”余谓三百篇不必作经读,只以读古诗乐府之法读之,真足陶冶性灵,益人风趣不少”,这一段议论是”盖不知此正宋,明以来旧主张也”-8J踟.《四库全书提要》之《诗本义》提要在评价林光朝不满欧阳修《诗本义》时说:“盖文士之说诗,多求其意;讲学者之说诗,务求其理.各得一偏,互相掊击,其势则然,然不必尽为定论也.”四库馆臣对《诗经》阐释里的?许慎释”香”为”意内而言外也”,清段玉裁注:”意者,文字之义也,言者,文字之声也,词者,文字形声之合也”.见《说文解字段注》第455页.?143?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49期文学因素颇不以为然?,对欧阳修”文士说诗”起来,在”诗意”与”诗义”之间找到了一个倒显得宽宏大量,但他们对文学色彩深厚的明代平衡点,既感悟到了《诗经》的文学美,又没《诗经》学几无美词?,其中原因正是宋人把自有泯灭诗之”大义”.己那个时代的《诗经》学与文学思潮紧密联系参考文献:[1]欧阳修.诗本义[G]//四部丛刊三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范摅.云溪友议[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03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3]黎靖德.朱子语类: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539.[4]苏轼.苏轼文集?诗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6:55.[5]说文解字段注[M].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1:532.[6]宗福邦,等.故训汇纂[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806[7]李樗,黄樵.毛诗集解[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7l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8]钱钟书.管锥篇?毛诗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6:80.TheContemporaneityInterpretationonOuyangXiu’SEssenceofShijingHUXiao-jun(CollegeofLiteratureandJournalism,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 10064,China)Abstract:BasedonthehermeneuticpracticeinOuyangXiu’STheEssenceofShi j ing,thearticleex-poundstherichconnotationofit,andpointsoutthattheoriginalmeaningonShi jinginOuyangXiu’Sinter—pretationincludestwoaspects:t}lepoem’Sliteralmeanings(诗意)andthewriter’Soriginalintention(诗义).Itbrieflyexplainsthatthehermeneuticobjectiveandfeatures,andthetw olayersofmeaningscouldwellhelppeoplebetterunderstandShijing’ShermeneuticsinSongDynasty.Keywords:OuyangXiu;TheEssenceofSh~iing;thepoem’Sliteralmeanings;the writer’8originalin—tention(责任编辑:龙石)?比如对唐成伯玛《毛诗指说》《四库全书提要》日:”书凡四篇,一日兴述……四日文体,凡三百篇中句法之长短,篇章之多寡,措辞之异同,用字之体例,皆胪举而详之,颇似刘氏《文心雕龙》之体,盖说经之余论也.”?参见(台湾)龚鹏程2004年”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会”所提交的论文《以诗论诗:文学诗经学导论》.?144?。
诗经:《颂·鲁颂·駉之什·閟宫》原文注释《颂·鲁颂·駉之什·閟宫》原文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旂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牺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常.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寿胥与试.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徂徠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颂·鲁颂·駉之什·閟宫》拼音bìɡōnɡyǒuxù,shíshíméiméi.閟宫有侐,实实枚枚.hèhèjiānɡyuán,qídébùhuí.赫赫姜嫄,其德不回.shànɡdìshìyī,wúzāiwúhài.上帝是依,无灾无害.míyuèbùchí,shìshēnɡhòujì.jiànɡzhībǎifú.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shǔjìzhònɡlù,zhízhìshūmài.黍稷重穋,稙稚菽麦.yǎnyǒuxiàɡuó,bǐmínjiàsè.奄有下国,俾民稼穑.yǒujìyǒushǔ,yǒudàoyǒujù.有稷有黍,有稻有秬.yǎnyǒuxiàtǔ,zuǎnyǔzhīxù.奄有下土,缵禹之绪.hòujìzhīsūn,shíwéidàiwɑnɡ.后稷之孙,实维大王.jūqízhīyánɡ,shíshǐjiǎnshānɡ.居岐之阳,实始翦商.zhìyúwénwǔ,zuǎndàiwɑnɡzhīxù,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zhìtiānzhījiè,yúmùzhīyě.致天之届,于牧之野.wúèrwúyú,shànɡdìlínnǚ.无贰无虞,上帝临女.dūnshānɡzhīlǚ,kèxiánjuéɡōnɡ.敦商之旅,克咸厥功.wánɡyuē:shūfù!jiàněryuánzǐ,bǐhóuyúlǔ.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dàqǐěryǔ,wéizhōushìfǔ.大启尔宇,为周室辅.nǎimìnɡlǔɡōnɡ,bǐhóuyúdōnɡ.乃命鲁公,俾侯于东.xīzhīshānchuān,tǔtiánfùyōnɡ.锡之山川,土田附庸.zhōuɡōnɡzhīsūn,zhuānɡɡōnɡzhīzǐ.周公之孙,庄公之子.lónɡqíchénɡsì.liùpèiěrěr.龙旂承祀.六辔耳耳.chūnqiūfěijiě,xiǎnɡsìbútè:春秋匪解,享祀不忒:huánɡhuánɡhòudì,huánɡzǔhòujì.皇皇后帝,皇祖后稷.xiǎnɡyǐxīnɡxī,shìxiǎnɡshìyí.享以骍牺,是飨是宜.jiànɡfújìduō,zhōuɡōnɡhuánɡzǔ,yìqífúnǚ.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qiūérzǎichánɡ,xiàérbīhénɡ.秋而载尝,夏而楅衡.báimǔxīnɡɡānɡ,xīzūnjiānɡjiānɡ.白牡骍刚,牺尊将将.máopáozìɡēnɡ,biāndòudàfánɡ.毛炰胾羹,笾豆大房.wànwǔyánɡyánɡ,xiàosūnyǒuqìnɡ.万舞洋洋,孝孙有庆.bǐěrchìérchānɡ,bǐěrshòuérzānɡ.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bǎobǐdōnɡfānɡ,lǔbānɡshìchánɡ.保彼东方,鲁邦是常.bùkuībùbēnɡ,búzhènbùténɡ.不亏不崩,不震不腾.sānshòuzuòpénɡ,rúɡānɡrúlínɡ.三寿作朋,如冈如陵.ɡōnɡchēqiānshènɡ,zhūyīnɡlǜténɡ.公车千乘,朱英绿縢.èrmáozhònɡɡōnɡ.ɡōnɡtúsānwàn,bèizhòuzhūxiān.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綅.zhēnɡtúzēnɡzēnɡ,rónɡdíshìyīnɡ,烝徒增增,戎狄是膺,jīnɡshūshìchénɡ,zémòwǒɡǎnchénɡ.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bǐěrchānɡérchì,bǐěrshòuérfù.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huánɡfātáibèi,shòuxūyǔshì.黄发台背,寿胥与试.bǐěrchānɡérdà,bǐěrqíérài.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wànyǒuqiānsuì,méishòuwúyǒuhài!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tàishānyányán,lǔbānɡsuǒzhān.泰山岩岩,鲁邦所詹.yǎnyǒuɡuīménɡ,suíhuānɡdàdōnɡ.奄有龟蒙,遂荒大东.zhìyúhǎibānɡ,huáiyíláitónɡ.至于海邦,淮夷来同.mòbúlǜcónɡ,lǔhóuzhīɡōnɡ!莫不率从,鲁侯之功!bǎoyǒufúyì,suíhuānɡxúzhái.保有凫绎,遂荒徐宅.zhìyúhǎibānɡ,huáiyímánmò.至于海邦,淮夷蛮貊.jíbǐnányí,mòbúlǜcónɡ.及彼南夷,莫不率从.mòɡǎnbúnuò,lǔhóushìruò!莫敢不诺,鲁侯是若!tiānxīɡōnɡchúnɡǔ,méishòubǎolǔ.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jūchánɡyǔxǔ,fùzhōuɡōnɡzhīyǔ.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lǔhóuyànxǐ,lìnɡqīshòumǔ.鲁侯燕喜,令妻寿母.yídàifushùshì,bānɡɡuóshìyǒu.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jìduōshòuzhǐ,huánɡfàérchǐ.既多受祉,黄发儿齿.cúláizhīsōnɡ,xīnfǔzhībǎi.徂徠之松,新甫之柏.shìduànshìdù,shìxúnshìchǐ.是断是度,是寻是尺.sōnɡjuéyǒuxì,lùqǐnkǒnɡshuò,xīnmiàoyìyì.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xīsīsuǒzuò,kǒnɡmànqiěshuò,wànmínshìruò!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注释】1、閟(必bì)、侐(续xù):《郑笺》:“閟,神也。
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出自先秦的《鲁颂·閟宫》
原文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上帝是依,无灾无害。
弥月不迟,是生后稷。
降之百福。
黍稷重穋,稙稚菽麦。
奄有下国,俾民稼穑。
有稷有黍,有稻有秬。
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
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
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
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周公之孙,庄公之子。
龙旂承祀。
六辔耳耳。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
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
牺尊将将,毛炰胾羹。
笾豆大房,万舞洋洋。
孝孙有庆。
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
保彼东方,鲁邦是尝。
不亏不崩,不震不腾。
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
二矛重弓。
公徒三万,贝胄朱綅。
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
黄发台背,寿胥与试。
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
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不亏不崩,不震不腾。
出自先秦的《鲁颂·閟宫》
原文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上帝是依,无灾无害。
弥月不迟,是生后稷。
降之百福。
黍稷重穋,稙稚菽麦。
奄有下国,俾民稼穑。
有稷有黍,有稻有秬。
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
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
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
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周公之孙,庄公之子。
龙旂承祀。
六辔耳耳。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
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
牺尊将将,毛炰胾羹。
笾豆大房,万舞洋洋。
孝孙有庆。
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
保彼东方,鲁邦是尝。
不亏不崩,不震不腾。
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
二矛重弓。
公徒三万,贝胄朱綅。
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
黄发台背,寿胥与试。
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
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上帝是依,无灾无害。
出自先秦的《鲁颂·閟宫》
原文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上帝是依,无灾无害。
弥月不迟,是生后稷。
降之百福。
黍稷重穋,稙稚菽麦。
奄有下国,俾民稼穑。
有稷有黍,有稻有秬。
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
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
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
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周公之孙,庄公之子。
龙旂承祀。
六辔耳耳。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
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
牺尊将将,毛炰胾羹。
笾豆大房,万舞洋洋。
孝孙有庆。
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
保彼东方,鲁邦是尝。
不亏不崩,不震不腾。
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
二矛重弓。
公徒三万,贝胄朱綅。
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
黄发台背,寿胥与试。
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
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