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嘉峪关市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嘉峪关市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作者:侯晋刚

来源:《丝绸之路》2017年第20期

[摘要]嘉峪关有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黑山岩画、魏晋古墓群、七一冰川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并且是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因此,在如何发挥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方面,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本文具体分析了嘉峪关如何利用文化资源做好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嘉峪关市;旅游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0-0049-02

嘉峪關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明长城西端终点重关嘉峪关下。东临酒泉市,西接玉门市,南倚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北与金塔县和内蒙古额济纳旗自治县连接。总面积2935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人。地势由南北向中部倾斜,北大河(讨赖河)流经东南部,平均海拔1650千米。嘉峪关市是著名的西北钢城,1958年酒泉钢铁公司建成与此,嘉峪关市旅游资源丰富,有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黑山岩画、魏晋古墓群、七一冰川等。嘉峪关市“因企建市,以关取名”,是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如何发挥本地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其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源泉,为嘉峪关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一、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由两者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文化是人类在适应、征服自然并伴随社会的发展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无时无刻不在支配、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活动。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旅游活动源于不同地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差异性。

文化作为人文景观的核心内涵,在促使人们开展旅游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从本质上讲,旅游活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经济是一项体验经济,体验经济更注重过程,游客不仅追求对自然风光的游览观赏,也注重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体验。所以,无论是旅游消费,还是旅游经营,都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失去旅游推动的文化最终会失去发展繁荣的动力和活力。

如果把嘉峪关形象地比喻成一个雄壮的汉子,壮美的大漠戈壁风光是他的外形,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则是他的灵魂。文化不与旅游结合,就会“魂不附体”;旅游不与文化结合,就会“灵魂出窍”。

在建设丝绸之路精品旅游景区的过程中,嘉峪关市坚持把旅游作为文化的载体,旅游发展到哪里,文化就跟进到哪里。同时,始终坚持旅游的文化属性,依靠文化提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二、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文化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倾力支持。伴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文化对旅游的牵引、指导作用越来越突出。

对于游客来说,初级阶段看山水,中级阶段看文物,高级阶段看文化。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只会使绝大多数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较大满足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们正跨入旅游的中级阶段甚至高级阶段,文化日益成为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中外许多地方旅游发展的经验表明,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越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就越发达。

因此,只有树立“文化就是财富”的理念,坚持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形成赏景点、品文化的旅游发展格局,才能增强旅游吸引力。

三、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对于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嘉峪关市来说,推动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魏晋民俗文化以及钢城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是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富民强市”支柱产业的必然条件。

只有文化与旅游从深度和广度上紧密结合、互动发展,形成两个产业相互作用、良性循环的新模式,才能加快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发展优势转变。

第一,在融合原则上,要坚持以自然为本,以特色为根,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打造嘉峪关市独特的旅游产品,体现旅游产品的差异性,避免同质化;将旅游产品赋予文化内涵,使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魏晋民俗文化、钢城文化与大漠风光完美结合,彰显地域特色和魅力。

第二,在融合深度上,要着力将旅游产品开发成“真品” “精品”和“绝品”。所谓“真品”,首先看是不是真东西。嘉峪关独特的大漠风光和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魏晋民族文化、钢城文化是真实存在的,是经过历史洗礼和各民族融合渗透后保留下来的,具有旺盛的生

命力和巨大的价值,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美感。所谓“精品”,就是画龙点睛。经过保护性开发,把大漠风光和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魏晋民族文化、钢城文化中最美丽、最吸引人的东西展示出来,就成了“精品”。所谓“绝品”,就是从创意、规模、品质入手,突出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打造嘉峪关独一无二的旅游产品。

第三,在融合广度上,要从特色旅游资源出发,为文化提供新的载体,挖掘新的文化业态。要结合文化特点,使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魏晋民俗文化、钢城文化,在旅游活动中通过观看展览、舞台表现、影视特技等方式展现出来,通过书籍、绘画、雕刻等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在形式与内容、技术与艺术等方面达到有机结合。

第四,在融合机制上,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永续利用”的发展战略,突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的壁垒,建立议事协调机构和良性运行机制,找准“管理服务切入点” “产业发展交叉点” “产品开发交汇点”与“企业参与互动点”,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无缝链接。要在发展规划、投资项目、扶持政策、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指导,使之相互促进、健康发展。

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嘉峪关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嘉峪关市坚持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彰显地域文化,持续推进景城一体化和大景区建设,让文化旅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关城文化遗产保护、方特欢乐世界、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中华孔雀苑、觀礼古镇、紫轩葡萄酒庄园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的相继实施,有力带动了全市第三产业的强劲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嘉峪关市构建了大服务格局,为产业发展提供各类保障服务。整合国有存量资产,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成立了嘉峪关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嘉峪关市水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形成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投入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加快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投、融资及建设市场基础。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拓展文化空间,成立了嘉峪关市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研究会,培育了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工业旅游、冰川探险、文殊寺宗教文化观光等精品线路。大力发展会展经济,连续10余年承办国际铁人三项赛、四届国际短片电影展、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旅游节开幕式等品牌赛事节会,创作了音舞诗画情景剧《天下雄关》并在旅游旺季成功演出。优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环境,开通嘉峪关“方特号”动车、嘉峪关至敦煌城际旅游列车和“冰川号”观光旅游体验列车,建设景区联接旅游公路,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建设集资讯查询、电子商务、微博微信、电子导览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4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和其他主要游客活动场所无线免费网络全覆盖。

五、结语

嘉峪关市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坚持“大开放、大开发、大包容、大创新”的理念,以“打资源牌、走产业路”为抓手,立足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