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温度、紫外线、化学药剂、生物因素 )
- 格式:ppt
- 大小:361.50 KB
- 文档页数:25
实验六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了解化学药剂的杀菌和消毒作用。
2、掌握常用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一些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或杀死作用。
因此,在实验室内和生产上常利用某些化学药剂进行杀菌或消毒。
不同的药剂或同一药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能力不同。
此外,药剂浓度、作用时间及环境条件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
使用前需进行试验,灵活选择。
三、器材1、菌种:培养24~48h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培养基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75%酒精,新洁而灭,50%来苏儿,3、仪器与其他用具:恒温培养箱,无菌平皿,无菌水,无菌吸管(1mL),镊子,直径0.6cm的无菌圆形滤纸片。
四、实验方法1.制平板:取无菌平皿三套,将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按无菌操作法倒入平皿中,使冷凝成平板。
2.制备菌悬液:取无菌水3支,用接种环分别取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环接入无菌水中,充分混匀,制成菌悬液。
3.接种:用无菌吸管分别吸取已制好的菌悬液0.1mL接种于平板上,用无菌玻璃涂布棒涂匀。
注意做好标记。
4.浸药:将灭菌滤纸片分别浸入四种供试药剂中。
5.加药剂:用无菌镊子夹取浸药滤纸片(注意把药液沥干),分别平铺于同一含菌平板上,注意药剂之间勿互相沾染。
并在平皿背面做好标记。
6.培养:将平皿置于28℃下培养48~72h后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取出培养平皿,观察滤纸片周围有无抑菌圈产生,并测量抑菌圈的大小,将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不同化学药剂对细菌的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cm)化学药剂抑菌圈直径(cm)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75%酒精新洁而灭50%来苏儿链霉素空白对照思考:哪种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的生长影响较大。
实验日期:2017.11.8 实验班级:生物技术指导教师:张建丽姓名:高熹学号:1120152430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紫外诱变一、实验目的了解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自然界,微生物广泛分布、无处不在,其生长发育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如温度、渗透压、紫外线、pH、氧气、某些化学药品及拮抗菌等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生理生化过程产生影响。
有的环境因素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条件,有的环境因素则表现出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抑制或者杀灭作用。
1.紫外线杀菌实验UV的波长范围为136~390nm,其中200~300nm波长范围的紫外线具有杀菌效应;波长254nm的UV最易被嘌呤和嘧啶碱基吸收,因而杀菌效果最强;紫外线杀菌主要是形成嘧啶二聚体,最常见的是胸腺嘧啶二聚体,相邻碱基间引起DNA螺旋的扭曲畸变,导致细菌的死亡。
实验中常用波长为254nm的15W紫外灯管,照射距离不超过3m。
照射时间为 15-30min。
2.化学消毒剂、抗生素抑菌实验化学消毒剂是通过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是与酶的-SH结合使酶失活而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
2.5%碘液的作用是碘不可逆地与菌体蛋白络氨酸结合;5%苯酚使蛋白质变性;75%乙醇使蛋白质脱水变性;0.05%龙胆紫中带正电荷基团与蛋白质的羧基结合;新洁尔灭作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在菌体细胞表面使其损伤;37%-40%甲醛水溶液与蛋白质氨基结合。
3.生物因素影响用接种环将产黄青霉的孢子划一直线接种于肉汤蛋白胨固体平板,置28℃培养48-72 h。
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是普遍存在的。
许多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能产生某种特殊的代谢产物,具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作用,例如抗生素。
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是不同的,某些抗生素只对少数细菌有抗菌作用,例如青霉素一般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多粘菌素只对革兰氏阴性菌有作用,这类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而另一些抗生素则对多种细菌有作用,例如四环素、土霉素等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作用,这类抗生素称为广谱抗生素。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紫外诱变效应生05 边晔 2010030026周四班同组成员:徐竞实验时间 2012年11月22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2.了解紫外线诱变原理,并初步掌握紫外线诱变育种的方法。
3.练习单菌落划线分离微生物。
二、实验原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极其广泛,几乎无处不在,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受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不同的微生物及微生物不同的生理状态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不同,有的环境因素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条件,有的表现为抑制作用,有的表现为杀菌作用。
温度通过影响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结构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
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为其最适生长温度,但它并不等于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
粘质沙雷氏菌能产生红色或紫红色色素,菌落表面颜色随着色素量的增加呈现出由橙黄到深红色逐渐加深的变化趋势。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主要包括重金属及其盐类、有机溶剂(酚、醇、醛等)、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等。
根据是杀死还是抑制微生物,可分为致死剂和抑制剂。
常用的3个指标:最低抑制浓度(MIC)、半致死剂量和最低致死剂量。
许多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能产生某种特殊代谢产物如抗生素,具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作用。
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是不同的,某些抗生素只对少数细菌有抗菌作用。
产黄青霉分泌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主要抗G+细菌。
链霉素作用于核糖核酸30S亚基,所以链霉素只作用原核生物。
链霉素以抗G-细菌为主。
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主要是因为它诱导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来破坏DNA的结构,使其不能正常行使功能。
另外,空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臭氧(O3),也有一定杀菌作用。
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是226-256nm部分。
紫外线透过物质能力很差,所以只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它距离照射物以不超过1.2米为宜。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在不同环境因素下微生物菌落的生长情况。
实验原理:微生物菌落的生长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氧气含量、营养物质等。
本实验选取了温度和营养物质两个因素作为实验因素,通过对不同温度和添加不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微生物的菌落生长情况进行观察,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步骤:1.准备培养基和微生物。
选取含有相对较多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和经过消毒处理的微生物培养物。
2.将琼脂培养基分别装入4个试管中,并分别标注为A、B、C、D。
3.在试管A和B中分别加入5ml蔗糖水,制成含糖的培养基;将试管C和D作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物质。
4.将4个试管分别放入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分别为4℃、22℃、30℃和37℃。
5.将准备好的微生物培养物分别接种到4个试管中的琼脂培养基中。
接种后适当摇晃培养基,使微生物均匀分布。
6.观察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每隔12小时记录一次,直至观察时间达到48小时。
实验结果:经过48小时的培养,观察到微生物菌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如下:1.不同温度环境下微生物菌落生长情况:(1)在4℃条件下,微生物生长速度较慢,菌落数量较少。
(2)在22℃条件下,微生物生长速度适中,菌落数量较多。
(3)在30℃条件下,微生物生长速度较快,菌落数量较多。
(4)在37℃条件下,微生物生长速度迅速,菌落数量较多。
2.添加不同营养物质所得到的微生物菌落生长情况:(1)在添加蔗糖水的培养基中,微生物生长状况较好,菌落数量较多。
(2)在对照组中,微生物生长状况较差,菌落数量较少。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温度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不同温度环境下微生物生长速度不同。
2.营养物质对微生物生长也有重要的影响,营养物质充足的环境下微生物生长状况较好。
3.不同微生物对环境因素的敏感度不同,不同微生物在相同环境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生长现象。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实验人类对环境的了解和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研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成为近年来科学界的热门话题。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成分等等,这些因素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温度是环境因素中最为明显和普遍的影响因素之一。
人们常常通过实验来研究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以植物为例,科学家可以将不同温度下种植的相同品种的植物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其生长速率、叶片大小和形状等指标的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植物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最为良好,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或受损。
二、湿度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湿度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尤其对水生生物影响巨大。
科学家通过调节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实验环境,观察生物的生长和适应能力。
例如,在蜗牛生态箱中设置不同湿度的实验组,发现湿度过高会导致蜗牛滋生过多,湿度过低则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这些实验结果揭示了湿度对生物的阈值效应,提醒人们保持适宜的湿度条件以维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三、光照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光照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环境因素之一。
科学家常常利用光照的差异开展实验,探究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以鸟类为例,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设置不同亮度和周期的灯光,模拟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观察鸟类的活动、繁殖行为和迁徙模式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是鸟类行为和生理适应的重要因素,对其生物钟和生理周期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
四、土壤成分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土壤成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不同土壤成分对植物的影响。
以豆类植物为例,科学家可以分别种植在贫瘠土壤和富饶土壤中,并观察其生长情况和产量的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富饶土壤中的植物更加茂盛,叶片更绿、果实更大。
这些实验成果提示人们注意土壤养分的合理补给,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综上所述,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可以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物理因素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姓名:班级:学号:摘要:大肠杆菌分布在自然界,大多数是不致病的,主要附生在人或动物的肠道里,为正常菌群,少数的大肠杆菌具有毒性,可引起疾病。
影响大肠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当环境因素发生改变,一定限度内,可引起大肠杆菌形态、生长等特征的改变。
当它的变化超过一定的极限时,会导致大肠杆菌的死亡。
本次实验为自主设计实验,我们小组主要研究的是温度、紫外线、pH这三个物理因素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
通过将菌种接种在不同PH值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不同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后进行培养以及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培养,观察大肠杆菌的生长状况[1]。
关键词:大肠杆菌;温度;紫外线;PH值正文:1.环境因素对大肠杆菌的影响温度通过影响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结构入细胞膜的流动性及完整性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
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为其最适生长温度;紫外线破坏及改变微生物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结构,使细菌当即死亡或不能繁殖后代;培养基中的 H+ 影响菌体细胞质膜上电荷性质,微生物吸收物质变化,影响代谢,高浓度H+或引起菌体表而蛋白质和核酸水解以及影响酶和活性[2]。
2.实验材料2.1 菌种:大肠杆菌2.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2.3 试剂:蒸馏水、盐酸、氢氧化钠2.4 仪器及设备:锥形瓶、烧杯、玻璃棒、电炉、电子天平、培养皿、涂布棒、试管、酒精灯、火柴、10ml移液管、洗耳球、微量移液管、微波灭菌机、高压灭菌锅、恒温培养箱、紫外灯、分光光度计3.实验方法3.1 温度对大肠杆菌的影响①培养基的配置:称取3.5g营养琼脂培养基于1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
分装至6支试管内,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为宜,灭菌备用。
②接种:将经过高压蒸汽灭菌的试管进行冷却,然后无菌操作用微量移液器移取0.1ml大肠杆菌菌液(使用前振荡均匀),接种于6支试管中,震荡均匀。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紫外诱变效应姓名:王韬班级:生76组号:7-2组同组人:袁堂谧实验日期:2009-11-26一、实验目的:1.了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2.了解紫外诱变的原理和紫外诱变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3.练习单菌落划线分离微生物。
二、实验原理:1.微生物对微生物的影响:温度通过影响酶活力、蛋白质和核酸的活性来影响细胞新陈代谢。
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是微生物生存的最适温度。
但不一定是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
黏质赛氏杆菌能产生红色或紫红色色素,菌落表面颜色随着色素量的增加呈现出由橙黄到深红色逐渐加深的变化趋势。
2.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多种化学物质通过不同原理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例如重金属离子可以与菌体蛋白质结合而使之变形。
有机溶剂可以使蛋白质和核酸变性或溶解细胞膜。
3.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许多细菌在生命过程中产生某些特殊的代谢产物如抗生素。
这些物质可以影响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强于阴性菌。
链霉素作用于原核生物。
4.紫外线对微生物的影响:1)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主要因为它诱导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来破坏DNA的结构,使其不能行使正常功能。
另外,空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臭氧,也有一定杀菌作用。
紫外线杀菌最强的波长是226-256nm。
可见光能激活生物体中的光复活酶,使形成的二聚体拆开复原,部分或全部消除紫外线的作用,所以杀菌或诱变后的微生物应避光。
2)紫外线对细菌生长的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个体经紫外线照射后的遗传特性会发生改变这种特性来进行灭菌或菌种选育工作。
紫外线诱变最有效的波长仅仅是253-265nm,一般紫外线杀菌灯所发出的紫外线波长大约有80%为254nm。
三、实验材料:菌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18h)、粘质赛氏杆菌平板、一侧成线的产黄青霉,灰色链霉菌平板各1个培养基:淀粉培养基平板实验试剂:0.5%碘液,1%甲醛,1%过氧化氢,75%乙醇,95%乙醇,1%稀释的84消毒液实验仪器:25 ℃、30 ℃、37 ℃培养箱等,紫外照射箱四、实验步骤:(一)温度对黏质赛氏杆菌菌落色素形成的影响1.用接种环取培养好的粘质赛氏杆菌单菌落,在三个肉汤蛋白胨平板上分区划线接种,要保证能得到单一菌落。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随着人类对环境的不断破坏,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一项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
本实验使用的微生物是大肠杆菌,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酸碱度和营养物质,分别控制这些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微生物培养,并将其放置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记录,对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首先,我们探究了不同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我们在实验中设置了三个不同的温度条件,分别为室温、37度和60度。
实验结果表明,在37度的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最为迅速,而在60度的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则受到了显著的抑制。
这表明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温度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存在显著的差异。
其次,我们考察了酸碱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我们将培养基分别调整为pH值为5.5、7.0和9.0的三种不同的酸碱度条件。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pH值为7.0的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最为迅速,而在酸性条件下(pH值为5.5)和碱性条件下(pH值为9.0),微生物生长速度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这表明酸碱度对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也存在着显著的影响。
最后,我们研究了营养物质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我们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上分别添加了不同的营养物质,并对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在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如牛肉汤培养基),微生物的生长最为迅速;而在无机盐类含量较高的培养基(如无菌纯水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生长则受到了显著的抑制。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未来的生物技术研究中,我们应当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实验六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的原理。
[实验原理]除营养条件因素外,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很多,如许多物理因子(如温度、渗透压、紫外线、酸碱度、氧气等)、一些化学因子(如各类药品和抗生素等)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生理生化过程均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之,一切不良的环境条件均能使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导致菌体死亡。
但是,一些能形成芽孢的微生物在不良环境下形成休眠体,它对恶劣环境有较强的耐受力和抵抗力。
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使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甚至将其彻底杀死;而对有益微生物的利用则可促使其更快地生长繁殖。
在这些环境因子中物理因素中的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最为明显。
不同的微生物生长的繁殖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不同,根据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可分为高温菌、中温菌和低温菌。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都属于中温菌。
不同的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同,芽孢对高温有强的抵抗能力。
化学药品中的抑菌剂和杀菌剂,有抑菌和杀菌作用。
有些菌类能产生抗生素或细菌素,它们的抗菌机制不同;有些干扰微生物细胞膜的功能,有些阻碍细胞壁合成,有些影响蛋白质或核酸的合成等。
有些植物或中药含有杀菌成分,称为植物抑菌素。
如大蒜、姜、葱、黄芪、金银花、板蓝根等。
[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普通肉汤、普通平板。
3、仪器和其他物品恒温培养箱、接种环、酒精灯、高压锅、水浴锅、三种消毒剂、圆滤纸片、镊子、药敏纸片等。
[实验内容]1、温度对细菌的影响湿热灭菌实验:通过煮沸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验证高温对细菌的影响无菌勾取两种细菌,分别接种3支普通肉汤,做好标记。
做以下处理后,37℃18-24h 培养后观察结果。
(1)60℃15min(2)煮沸15min(3)15P 15min2、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密集接种法接种细菌取两块无菌平板,用无菌接种环分别勾取81010和葡萄球菌(编号为8213)培养物少许,先在平板琼脂表面中央划一条线,垂直该线作平行密集划线,划满平板。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六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掌握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的原理。
(2)掌握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其细胞内外一系列物化环境系统统一体所构成的,除营养条件外,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生理生化过程均能产生很大影响,总之一切不良的环境条件均能使微生物的生长受抑制,甚至导致菌体死亡。
物理因素如温度,渗透压,紫外线等,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新陈代谢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导致菌体的死亡。
不同的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不同,根据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的范围,分为高温菌,中温菌和低温菌。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微生物中属于中温菌。
不同的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同,芽孢杆菌的芽孢对高温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渗透压对微生物的生长有重大的影响。
等渗溶液适合微生物的生长,高渗溶液可使微生物细胞脱水发生质壁分离,而低渗溶液则会使细胞吸水膨胀,甚至可能使细胞破裂。
紫外线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DNA,使同一条链的DNA相邻嘧啶间形成的腺嘧啶二聚体。
引起双链结构的扭曲变形,阻碍剪辑的正常配对,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轻则使微生物发生突变,重则造成微生物的死亡。
紫外线照射的量与所用紫外灯光的功率、照射距离和照射时间有关。
紫外线光灯照射距离固定、照射的时间越长,则照射剂量越高。
紫外线透过物质的能力弱,一层纸足以挡住紫外线的透过。
环境因素中的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如化学药品、PH、氧、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和噬菌体,对微生物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化学药品中的抑菌剂或杀菌剂,有抑菌作用或杀菌作用。
本实验选数种常用的药物,以实验其抑菌效能和同一药物对不同的抑制效力。
微生物作为一个群体,其生长的PH范围很广,但绝大多数种类都在PH5~9之间,而每种微生物都有生长的最高、最低和最适PH。
根据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可把微生物分为需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量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