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kins]上海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66页)
- 格式:pdf
- 大小:11.15 MB
- 文档页数:66
松江古城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精神,我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得到区四套班子领导的充分重视,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
感奋之余,抒发一孔之见。
一、划定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意义在本区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蕴含着上海之根特有的精神财富;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文化遗产,是千秋万代松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
作为城市记忆、城市生命符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功能,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
韩正市长指出,建设是发展,保护也是发展。
这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上海城市规划局对来上海的外国友人作过调查,外国朋友对上海记忆犹新的地方有三处:一是豫园,二是外滩,三是新天地。
上海数以万计的高楼没有给人留下深刻记忆,而这三处作为城市文化的生命符号,谱写出史诗般的城市经典乐章。
在大拆大建之后,划定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意义显而易见。
二、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基本概况2005年10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上海市郊区及浦东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其中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共有三处:一是占地面积66公顷的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二是占地面积30.7公顷的松江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三是占地面积13.2公顷的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三处共计占地面积为109.9公顷,1648.5亩土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
从目前情形来看,上述三处,以松江仓城和泗泾古镇二处相对原汁原味;以历史的、文化的、原始风貌的标准来考量,又以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地理位置、文化积淀、文物资源、社会影响为先,该区域之中的文物古建筑数量占据松江半壁江山,有一百多处,其中不可移动文物登记保护单位81处,标志性的古建筑有颐园、三、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定位原则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风貌区面积25万平方米,占地约375亩。
上海国际化大都市郊野地区风貌设计导则导言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快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给郊野地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保障郊野地区的自然风貌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导则旨在提供有关设计和规划指导,以保护郊野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升空间品质,并促进公众的可持续休闲和体验。
1.风貌设计的背景和意义现代城市发展对郊野地区提出了更新亦或是更高的要求。
市民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对休闲和文化体验的需求逐渐上升。
因此,郊野地区的风貌设计不仅关系到环境的改善和保护,还直接关乎到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2.风貌设计的原则和理念2.1自然环境保护与修复在风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根据地区的自然特征和生态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
同时,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发展,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手段,保护和修复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2.2地域文化融合与传承郊野地区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底蕴,风貌设计应该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注重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升地域文化的价值和吸引力,让市民和游客在郊野地区体验到独特的文化魅力。
2.3可持续发展与利益平衡在风貌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保持生态平衡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策略,平衡不同利益方的需求,确保郊野地区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不损害生态环境和资源。
3.风貌设计的实施与推进3.1设计方案的制定根据郊野地区的发展定位和需求,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风貌设计方案。
方案应该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提供全面且可行的设计方案。
3.2规划与建设的监管在实施风貌设计方案时,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履行规划和建设的全程监管责任。
通过规范的监管体系,确保设计方案得到有效实施,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
3.3社会参与与共享风貌设计是一个涉及广泛利益相关者的过程,因此,应鼓励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共享,提供透明和开放的决策机制。
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二一年三月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导则AND目录1 总则 (1)OVERVIEW1.1适用范围 (2)1.2目标定位 (2)1.3...工作原则 (2)2 新城:迈向最现代的未来之城 (4)NEW TOWN: TOWARDS MODERN FUTURE CITY3 汇聚共享的城市 (10)VIBRANT AND SHARING CITY3.1打造功能聚核、宜业宜居的繁荣都市 (11)3.2推进功能融合、空间复合的产城格局 (14)3.3塑造人性化高品质空间,打造活力街区 (18)3.4整体性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城市 (24)4 高效智能的城市 (26)EFFICIENT AND INTELLIGENT CITY4.1强化对外便捷、对内便利,营造更方便优质的出行体验 (27)4.2做优街坊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打造未来社区 (35)4.3系统推进实施新基建,加快数字化转型 (48)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导则5 低碳韧性的城市 (42)LOW-CARBON AND RESILIENT ECOLOGICAL CITY5.1构建优于中心城的蓝绿交织、开放贯通的“大生态”格局 (43)5.2...构建安全韧性、弹性适应的空间新模式 (55)5.3...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样板 (60)6 个性魅力的城市 (62)CHARACTERIZED AND CHARMING CITY6.1形成中心紧凑密实、外围疏密有致的总体空间形态 (66)6.2构建视景丰富、视点可达、视廊通透的眺望系统 (76)6.3突出历史保护,彰显文化特色 (79)7 实施保障 (86)IMPLEMENTATION AND GUARANTEE7.1优化细化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87)7.2创新完善空间管理政策机制 (87)7.3形成多方参与的空间治理格局 (87)7.4强化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支撑和智慧管理 (88)61 总 则11.1适用范围1.2目标定位1.3工作原则第一章总 则OVERVIEW1.1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奉贤新城、南汇新城五大新城。
84上海城市规划 | 2011 | 5小城镇规划《松江新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The Revision on the Overall Planningof Songjiang New City 2010-2020松江新城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确定的重点新城之一,也是上海市“十五”时期确定的“一城九镇”中的试点新城。
为继续发挥松江新城在上海新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促进新城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2011年完成了《松江新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编制工作。
规划围绕“创新驱动、包容发展”的理念,确立建设“人文松江、宜居新城”的发展目标。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从长三角区域联动和上海城市整体战略出发项目巡礼PROJECT REVIEW松江新城土地使用规划图设计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5小城镇规划探寻松江新城的发展路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完善城区综合功能,建设生态宜居、多元创新的现代化新城,构筑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城市格局。
在延续原总体规划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松江新城总体规划修改》着重在四方面开展研究:一是增强规模能级,塑造有序的空间形态;二是提升环境品质,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三是强化产城融合,坚持服务经济主导和多元化发展;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系统服务水平。
1、城乡总体布局按照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原则,以交通走廊和生态廊道锚固区域空间格局,松江全区形成“一轴、两带、六廊、八片”的布局结构。
2、新城发展规模松江新城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预测至2020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将达到110万人。
3、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经济,推进松江新城产业结构调整。
新城生活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泰晤士小镇街景云间学林(松江大学城)86小城镇规划上海城市规划 | 2011 | 5东华大学(松江大学园区内)区域空间结构规划图87小城镇规划服务业,提升商业贸易、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职住均衡;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积极推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背景研究 / 01 Background Study松江新城高铁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Conceptual Plan for high speed rail area of Songjiang New City层级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层面松江新城高铁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Conceptual Plan for high speed rail area of Songjiang New City3松江新城高铁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Conceptual Plan for high speed rail area of Songjiang New City层级分析松江新城层面9#松江已经从功能单一的卫星城迈向综合性新城。
松江是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教育基地、现代休闲旅游度假基地、都市型农业发展基地。
当前,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一城二翼三片”的区域空间结构已经初步确立。
松江新城沿轨道交通9号线形成了南北向发展主轴线,松江整体规划定位将南北发展轴线向南延伸,在高铁松江南站周边地区打造站前商务中心,同时通过设立大型居住社区和一定规模的城市级公建将新城的人气引入南部区域。
松江南部区域的发展应融入整体城市发展构架之中,充分考虑南部区域与松江新城、松江工业园区、松江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片区的相互协作。
4松江新城高铁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Conceptual Plan for high speed rail area of Songjiang New City要素分析交通要素——水陆轨交,四通八达根据铁道部和上海市铁路枢纽规划,沪杭高铁松江南站是上海市铁路枢纽“四主三辅”的次枢纽站,并预计在2010年10月沪杭铁路客运专线通车。
规划建设中的铁路金山支线在规划区东侧的车墩社区设置了铁路客站。
轨道交通9号线将由松江新城站向南建设延伸至高铁松江南站,并在车站广场内实行零换乘,实现高铁和轨道交通的无缝链接。
在松江新城高铁片区规划区内,高速公路A15线已经建成通车,是中国西部地区和江浙两省经松江进入上海浦东的大通道,在松江李塔汇社区和松卫公路(本规划区东西两侧)分别设置出入口;高速公路A15与A30、A5实现立体互通并都在松江高铁片区设置出入口。
编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促进松江新城建设发展.2001.08.09 (1)松江新城特色风貌区规划解读.2002.12.23 (4)松江新城规划新蓝图,好规划贵在交通网络发达.2004.08.09 (7)松江新城:新规划新利好.2006.10.24 (7)松江新城VS九亭整体规划“叫板”成熟度.2007.12.14 (10)松江新城VS九亭短时间内难现“针锋相对”.2007.12.14 (12)“1523+X”松江新城推商贸五年规划.2008.02.21 (15)松江新城未来规划全搜索(新城商业,向左走向右走之三)2008.06.03 (18)松江新城——安家置业的新选择.2008.06.12 (21)编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促进松江新城建设发展.2001.08.09来源:筑龙网[2001年8月9日]/dongtai/read9115.htm一、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促进松江新城发展的保证加快城市化进程、实施城市化战略,是21世纪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目标之一。
松江新城在上海城市规划体系中处于新城建设试点地位,又是上海三大城镇发展轴之一的沪杭发展轴中的重要城镇。
因此,建设松江新城是实施上海“十五”计划重要任务。
随着建设标准和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规划(特别是对城市发展规划)的作用和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为使松江新城以暂新的面貌出现,还采取了国际招标的形式进行特色风貌规划设计并取得了成功。
松江新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城市规划编制一样,得到了松江区委、区府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但是有人觉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好象是个“框框”,会束缚手脚,限制建设和发展;也有人认为,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不能批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种被动行为:甚至有人还存在“编制归编制、用地归用地”的不正确思想;等等。
这是松江新城建设发展中的思想障碍。
我们知道,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土地。
在实施松江新城建设的战略目标过程中,土地是最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利用涉及到贯彻执行国家的土地利用法律、法规,其合理性、充分性直接关系到新城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松江古城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精神,我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得到区四套班子领导的充分重视,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
感奋之余,抒发一孔之见。
一、划定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意义在本区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蕴含着上海之根特有的精神财富;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文化遗产,是千秋万代松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
作为城市记忆、城市生命符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功能,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
韩正市长指出,建设是发展,保护也是发展。
这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上海城市规划局对来上海的外国友人作过调查,外国朋友对上海记忆犹新的地方有三处:一是豫园,二是外滩,三是新天地。
上海数以万计的高楼没有给人留下深刻记忆,而这三处作为城市文化的生命符号,谱写出史诗般的城市经典乐章。
在大拆大建之后,划定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意义显而易见。
二、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基本概况2005年10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上海市郊区及浦东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其中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共有三处:一是占地面积66公顷的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二是占地面积30.7公顷的松江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三是占地面积13.2公顷的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三处共计占地面积为109.9公顷,1648.5亩土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
从目前情形来看,上述三处,以松江仓城和泗泾古镇二处相对原汁原味;以历史的、文化的、原始风貌的标准来考量,又以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地理位置、文化积淀、文物资源、社会影响为先,该区域之中的文物古建筑数量占据松江半壁江山,有一百多处,其中不可移动文物登记保护单位81处,标志性的古建筑有颐园、杜氏宗祠、葆素堂、费骅宅、大仓桥、云间第一桥等。
根据本区实施保护财力的实际情况,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亮点的工作目标,区级层面拟着重抓好松江古城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以及后续推进工作。
前言PREFACE松江区地处上海西南,历史悠久、文化兴盛、经济富庶,素有“上海之根、浦江之首、沪上之巅”的美誉。
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
行政辖区面积604.6平方公里,下辖6个街道、11个镇,境内有国家级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松江出口加工区和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松江历来是上海重点建设的郊区新城之一,也是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16年底,松江区常住人口176.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040.4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7:52.0:47.3,税收收入386.99亿元,财政收入415.59亿元,主要发展指标均居全市郊区前列。
2015年11月27日,松江被列为国家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自2006年以来,《松江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6-2020年)》和《松江新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年)》等规划的批准和实施,有效指导了松江区的城乡建设和城镇发展,规划确定的2020年部分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当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
规划提出上海市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规划思路、理念和方法都有了很大转变和提升,也对松江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松江区委、区政府立足于松江新的发展阶段,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确定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目标定位和奋斗纲领,并把G60科创走廊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三大举措。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启动本次松江区总体规划的编制,既是落实全市统一部署和区县规划编制计划,更是对松江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思考和全面探索。
上海市松江区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区域环境及绿化现状第一节区域环境概况一、自然条件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西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图1)。
区境南北长约24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总面积604.8平方公里。
该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适宜于各种温带、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常年平均气温15.6℃,无霜期230天,年平均日照1817小时,年降水量1213mm,极端最高温度37.6℃,极端最低温度-8.9℃。
松江区有大小河道3904条段,总长2604.5公里。
水位较高,属高度渍水。
土壤系青紫泥,一般土层较厚,结构及耕作性较好。
二、社会条件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
据考古发现,距今约6000年,有崧泽和良渚等古文化。
古称华亭,别称云间、茸城、谷水,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综观历史,松江硕士名人灿若星汉,有陆机、陆云、赵孟頫、张弼、莫是龙、董其昌等一大批名人雅士。
松江区将建成上海城市的四个基地:制造业和出口创汇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都市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松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03年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均属市郊排名之首。
全区常住人口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49万人,城市化水平达59%。
松江区是上海市中心城西部的重要门户,在全市及长三角区域中亦处于绿色通道的重要位臵。
(图2、3)第二节区域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一、绿化现状:1、松江区绿地现状(图4)‚十五‛期间,在区委、区府的直接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与改善。
按照创造优美和谐,方便舒适的环境要求,进一步加大绿化建设投资,在新城全面规划建绿的同时,提高了老城区拆房增绿的力度;重点建设黄浦江水源涵养林、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环境绿化和通往市区及淀山湖的绿色通道。
全区绿化面貌有较大提高,展现了松江的地域特征‚古韵、新城、青山、绿水‛。
松江区曾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城区、上海市园林城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2005年又取得‚国际花园城市‛桂冠,并通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专家组的考评。
松江环城路建筑规划
江环已成为许多城市重要交通要道,针对于上海松江环城路建筑规划也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于是,松江环路建筑规划选用高等架构设计,满足人们的快捷、安全和景观的需求。
建筑设计以“凝聚,宽敞”为特点,上海松江环城路建筑规划中结合凝聚是指精致设计,能够让每一个建筑清晰明显,完美诠释了建筑、自然及城市的联通。
宽敞则以对象建筑空间设计思想为准则,又避免了繁复复杂的空间构成性,有效给人以开阔舒适的感觉。
针对上海松江环城路建筑规划,还采用“多层空间体系”的设计思想。
底层采取公路、河道及绿地等设计,以达到完美的人行流动空间;空间连接采用优雅的艺术设计,用几何的构图来提升建筑的形象;人行屋顶设计则充分考虑特定天气情况,如雨季防风雨,空气不流通时设计一定空间备风机,以营造一个自然高效的半室外空间。
除景观空间外,上海松江环城路建筑规划还引入非常多的安全常规,如严格控制车流量、设计防护门等,可以确保行人和车辆良好的分流和谦让,为人们提供安全感。
同时,松江环城路建筑规划也安装了许多的智慧照明系统,从而实现松江环城路的夜间通行,给人们创造更多的便利性。
通过上海松江环城路建筑规划所展示的许多独特个性化设计,从而保护城市景观,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全面改善整个城市的发展现状,满足人们实际的需求,同时也提升城市的整体通行性,从而达到完美的城市整体美学风貌。
对松江新城总体规划编制的思考
张全林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该文对历次松江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作了回顾,对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张全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
【相关文献】
1.松江新城发展经验借鉴与战略规划思考 [J], 曹宗旺
2.高铁枢纽带动的新城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思考——以上海市松江新城为例 [J], 马士江
3.松江新城发展模式的思考 [J], 王昕;董华
4.杜英在松江新城区作为行道树种植的思考 [J], 陈菊丽
5.上海市新城现代有轨电车发展思考——以松江新城为例 [J], 马士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SONGJIANG NEW TOWN
CITY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 PROPOSALS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引言
Introduction
z 一个特别为松江而设计的方案
A scheme which is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the Songjiang New Town.
z 一个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环境的方案
A scheme which makes maximum use of existing natural environment.
z 一个使松江成为具有英国花园城市特征的中等城市
A scheme which makes Songjiang a medium size garden city with English character.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规划目标
Aims of Planning
z 制定一套城市发展指导原则
To provide a set of development principles
z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To establish a sustainable physical environment z 提供合理的用地分区和配套设施
To provide a full range of land uses and facilities to support the new population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英国式风格
The English Style
z 市镇和乡村的风俗传统
The traditions of the market town and the village z 有机生长的规划结构
Organic planning forms
z 大都市的花园卫星城
Garden towns as satellites to large cities
z 基本的城镇规划手法
Fundamental town planning approach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1
z独特的风格
Local identity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2
z
公共空间(公园、广场)Character in public open spaces (parks, squares )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3
z 分级设置市级、区级及小区中心
Coherent pattern of
centres (central, district and local )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4
z
建筑外部空间(街道宽度、设计手法)Space between buildings (street widths, treatment )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5
z 高度、形态、材料和色彩
Height, form, materials and colour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6
z 交通流线组织(步行、车行及运输)
Linkages and connections (footpaths, cycleways, roads and transportation )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7
z
灯光照明(分级、夜景)Lighting (hierarchy, nighttime )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8
z 焦点(中心商业区、体育公园、文化区和标志性建筑)
Points of focus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sports park, cultural quarter and landmarks)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地点Site Location
Background Situation
z老城区——上海历史文化名镇
传统明清民居
The Old Town is a noted historic and
cultural community of
Shanghai.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Background Situation z新区New Town District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Background Situation z新区New Town District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Background Situation z新区New Town District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现状风貌分析Analysis of Current Style and Features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范围
Planning Zones
z 老城区Old Town
18 km 2
z 新区New Town District
22 km 2
z 建设敏感区Expansion
20 km 2
z 规划人口规模
Overall Target Population = 450,000~500,000 inhabitants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松江新城总体规划The Master Plan for Songjiang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现状城市发展可能性Opportunities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新城总体风貌规划Overall Layout Plan z 主要特点
Key Features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鸟瞰Aerial View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居住区
Residential Districts z 八个居住区
8 Residential Districts z 居住区人口规模District Population :
15,000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主要功能分区Quarters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中央片区Central Sector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标志性塔楼Landmark Tower in CBD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Landmark Tower in CBD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Landmark Tower in CBD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中央广场
Civic Plaza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Botanic Gardens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Botanic Gardens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Botanic Gardens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Cultural Quarter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Cultural Quarter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European Style Street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European Style Street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South
-West Sector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South
-West Sector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South -West Sector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South
-West Sector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South -East District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交通枢纽Transport Interchange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Central Park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Central Park z 中心商业区广场/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Park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Central Park
上海市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Central 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