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跨文化交际的中韩两国婚俗异同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5.63 KB
- 文档页数:2
中韩婚俗的对比研究报告中韩婚俗的对比研究报告1. 引言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婚姻制度和婚俗风情有所不同。
中韩两个亚洲国家虽然在文化上存在着亲密的联系,但婚俗却有着许多差异。
本报告旨在对比中韩两国的婚俗风情,并探讨其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
2. 婚俗仪式2.1 中国婚俗在中国,婚俗仪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订婚、婚礼和婚后。
2.1.1 订婚中国传统的婚姻模式是父母之间进行的媒人牵线搭桥。
订婚仪式上,男方的家人会赠送彩礼给女方的家人,以示诚意和尊重。
2.1.2 婚礼中国传统婚礼一般包括迎亲、拜堂和敬茶等环节。
迎亲时,新郎的家人会去接新娘,通常由新郎父亲领头,伴着锣鼓喧天。
拜堂时,新郎和新娘会在堂屋正中合掌拜堂,表示祈求幸福美满。
敬茶仪式是新娘向长辈敬茶,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和敬意。
2.1.3 婚后中国传统婚礼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婚姻生活的开始,而是需要新娘回到新郎家中,称作入洞房。
2.2 韩国婚俗在韩国,婚俗的仪式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求婚、结婚仪式和婚后。
2.2.1 求婚在韩国,求婚是由男方进行的。
男方会向女方的家人送上婚戒,表示自己的真心和承诺。
女方会接受求婚,表示愿意与男方共度一生。
2.2.2 结婚仪式韩国传统结婚仪式中,新娘会穿上韩服,并戴上传统的头饰。
新郎也会穿上传统的韩服。
仪式上,夫妻双方会互相交换一碗鸳鸯锅底米饭,在韩国文化中,这代表着夫妻关系的牢固和幸福。
2.2.3 婚后在婚后期间,韩国有一个独特的传统活动,即“活人相机”。
在这个活动中,夫妻双方会亲朋好友一起拍摄照片,以留念这个重要的时刻。
3. 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3.1 中韩婚俗的文化背景中韩婚俗的不同可以追溯到两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传统观念上。
中华文化注重尊老爱幼、重视家族和谐,因此在中国的婚礼上会强调对长辈的尊重和敬意,以及家族之间的联姻。
而韩国文化则强调礼节和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因此在韩国婚礼上会有更多的亲子和友情活动。
关于中韩跨文化交际异同问题的思考作者:张倩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03期摘要:中韩两国的文化历史有着深厚的渊源,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但由于两国的地理条件、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不同,两国的文化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在一种文化背景中包含着多种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在这些文化因素的表现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本文分析了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对中韩两国跨文化交际过程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中韩文化跨文化交际异同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21-02中国与韩国是两个在地理上十分靠近的国家,相应的,在文化和传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就不免会相互影响。
中韩两国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两国的人民能够更好的找到文化的契合点,从而增进相互的沟通和了解。
随着交往的深入,逐渐发现两国的文化背景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在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内涵和核心价值观念上已经有了不同的分化。
因此,研究中韩两国交际中文化因素的异同点是十分必要的。
1 跨文化交际的概述1.1跨文化交际的概念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
从这一概念的定义中可以发现,跨文化交际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跨文化交际的主体必须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其次,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
最后,双方的交流形式是直接的语言交流。
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从中韩的跨文化交际来看,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分别为中国文化和韩国文化。
虽然这两种文化都属于东方文化的范畴,但在具体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异。
中韩两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都较大,但是由于生活环境、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差异,两国的当代文化差异较大。
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语言进行交流,这是实现有效交际的前提。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有其各自熟悉掌握的语言,但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才能实现信息的传达与沟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韩婚礼仪式的差异篇一:中韩婚礼文化对比龙源期刊网.cn中韩婚礼文化对比作者:秦富燕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XX年第06期摘要:婚礼习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传统婚礼流程习俗的研究,总结出中韩婚礼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韩;婚礼;习俗;流程结婚是漫漫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一个成功的婚礼更是完美人生不可或缺的。
当今社会,人们结婚不仅局限于西式婚礼,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传统婚礼。
随着这股复古风的兴起,传统婚礼越来越受青睐。
下面就介绍一下中、韩古代婚礼的流程习俗。
一、中国传统婚礼流程和习俗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由于汉族人数居多,在此仅介绍汉族传统婚礼的一般流程习俗。
中国的传统婚礼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最初的婚礼仪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伏羲时代的订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又经过几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婚礼仪式更加繁缛。
但从整个古代社会来说,传统婚礼主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和三朝回门几个流程。
1.纳采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人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
礼品是丝绸、衣服、日常生活用品等。
2.问名男方托媒人询问女方姓名和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占卜,合八字。
如男女的时辰八字不相冲,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
男方派媒人送给女方食物、衣服;女方的父母和叔伯去男方家拜访。
3.纳吉。
中国韩国结婚文化中国和韩国同属东亚文化圈,都具有上千年悠久的历史,都曾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生活习俗和意识形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和社会变革等原因,两国的婚礼文化存在很多差异。
一.中韩婚礼文化的相同点1.都受西方文化影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交往日益密切。
中韩两国文化都不同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影响。
表现在婚礼上,就是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
中国和韩国都曾经沦为过殖民地,一些西方的文化因素也或多或少地融入中韩两国的传统文化中,西方的宗教婚礼在教堂举行婚礼,他们认为在神父面前为彼此许下承诺能够为爱情增添一份神圣感和忠诚度。
一些中国人循着这份神圣的含义也开始接受西方教堂婚礼,在中国香港就有不少道教徒和佛教徒就对西方教堂婚礼进行了接纳融合。
香港公民在“一国两制”的政策指导下可以到指定庙宇举行婚礼。
韩国的教堂婚礼也很受新人欢迎,如今基督教天主教在韩国迅速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韩国人选择在教堂里举行婚礼。
教堂给人十分浪漫的感觉,因为是宗教圣地,因此在教堂举办的婚礼对婚姻双方都有一种庄重而认真的感觉。
在神圣的教堂里郑重地许下承诺,在神父的见证下说“我愿意”,隆重而美好。
现代中国人婚礼仪式就融和了西方的一些元素。
例如拍婚纱照,交换戒指,但中国不信上帝,所以在教堂举行婚礼的还占少数。
韩国婚礼是在一段西式的婚礼上再加上一段传统的婚礼。
虽然婚礼仪式已经简化,但仍保留韩国传统礼节程序,比如韩国的币帛礼。
韩国的“币帛”仪式,至今仍然保留:在举行完教堂婚礼后,新娘新郎换上传统服装到另一个房间举行传统的“币帛礼”,旁人把从新娘家准备的婚庆币帛糕点摆在公婆面前,儿媳向公公婆婆敬酒,叩头四次。
公婆相对而坐喝酒,并互喂大枣,之后公婆手捧大枣轻轻地扔向新郎新娘,新郎新娘用喜帕接着大枣,寓意是早生贵子,多子多孙。
这个仪式是韩国保留下来的传统婚礼习俗。
2.都比传统的婚礼程序要简单中国古代的婚礼流程是非常繁琐的,古代中式婚礼有“婚嫁六礼”之说,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亲迎。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韩禁忌对比作者:梁天祎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6期摘要:中韩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同属于汉文化圈,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文化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但是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不同,在文化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
禁忌是人类社会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现象,它影响着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往,以韩国为例,对中韩两国禁忌进行对比,了解文化禁忌,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有助于我们进行对外汉语的教学。
关键词:中国;韩国;禁忌;对比;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会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出现很多的问题和冲突。
而禁忌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影响着我们的交际。
中韩两国由于同属汉文化圈,文化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越是相似越是要注意一些差异。
了解中韩两国的禁忌,有助于我们对韩的交际,避免文化冲突,从而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一、理论依据(一)跨文化交际理论交际一词在《辞源》中解释为:“际,接也。
交际谓人以礼仪币帛相交接也。
”[1]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需要处理的是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解决的是跨文化语境中的问题,是在观念和信号系统不同的人群之间的交际,文化差异会导致交际信息的失落、误解、甚至是文化冲突。
此有彼无和此无彼有的信息就会很容易失落。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规则、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同的信息就会容易产生文化误解,甚至是冲突。
同时跨文化交际学对第二语言教学也有着独特的指导作用。
[2](二)弗洛伊德“禁忌”理论发生说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一书在对澳洲土著部落的社会学与精神分析学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禁忌的发生及原因。
弗洛伊德把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成果运用到了图腾与禁忌研究中,融入了人类学和精神分析学的思想,并将禁忌视为一种社会存在,探讨研究其生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3]二、中韩禁忌(一)禁忌的概念“禁忌”概念最早出自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汤加岛,表示“神圣和不可接触”,当地人称之为“Taboo”。
跨文化交际下中韩文化的异同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韩文化;比较引言中韩两国历来有着良好的跨文化交际传统,交际活动涵盖多个方面,两国文化领域存在着较明显的共性,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彼此了解,增进两国间的民族感情。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韩跨文化交流,我们不仅需要充分利用两种文化的契合点,还需要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差异和民族性格差异,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实效。
一、跨文化交际简述1.跨文化交际的解释我们将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背景的主体放在特定的交际场景,使用同一语言从事的口语交际活动称为跨文化交际。
需要强调的是,交际主体的异文化背景、各主体使用同一语言以及口语交际模式是跨文化交际的三个重要特点。
首先,跨文化交际主体的异文化背景,表现在中韩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上,分别为华夏文化背景、韩文化背景,两者都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有着明显的儒家文化基因,但在细节上,如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以及生活习性、风土人情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其次,由于异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语言,为跨文化交际形成语言障碍,使用同语种交际要求是基于信息传达和理解的需要。
如中韩文化交流中可采用汉语、韩语以及第三方语言为交流语种。
此外,跨文化交际还包括物化形式、传媒形式、书面形式交际方式,面对面的口语交际最具实效性。
2.跨文化中的文化因素影响文化因素产生于文化背景,延伸到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表现为价值观和社会规范以及民族性格等方面。
影响跨文化交际实效的因素主要包括价值观差异、民族性格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造就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性,如中韩两国在传统节日上,都有春节、元宵、端午和中秋四大传统节日,但中国人更重视春节,韩国人更重视中秋节;在传统节日习俗上如节庆方式、饮食、重视程度以及情感寄托各不相同。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这些都是影响交际活动的文化因素,需要交际双方加以重视。
二、中韩民族性格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1.中国民族性格特点民族性格是社会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透过意识层面的外在表现,表现为行为习惯和心理反应的总和,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具有较高概括性和辨识度,如美国人大方、日本人守礼、德国人一丝不苟、中国人热情、犹太人富足等,都是在共性基础上提取的民族性格特点。
中韩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案例1.故事发生在中国大学中韩同学之间。
有一个韩国男留学生,经常喜欢带帽子上课。
中国同学们说他帽子很好看。
这位韩国学生放假回国时,给中国男同学们买各种各样的颜色的帽子,作为礼物想送他们。
开学后,把帽子带到教室让同学们选。
同学们有选红色的、蓝色的、黑色的,最有剩下绿色的帽子。
他把最后没有人选择的绿帽子,非常热情地送给了晚来的同学。
这时,中国同学们都笑他说“让他带绿帽子!”。
这位韩国学生很莫名奇妙。
觉得绿色的帽子很罕见颜色也鲜艳好看,同学们为什么讽刺他?分析:本案例中,韩国朋友不知道“戴绿帽子”中国有别的含义。
在韩国很多年轻男孩们喜欢带休闲帽子。
颜色也有各种各样的,很时尚,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但是在中国,以前为了区分妓女家的家族,给这些女性的丈夫戴绿色的帽子。
现在如果丈夫在外边有别的女人也会说“戴绿帽子”所以中国男性送绿色的帽子是失礼了。
案例2.故事发生在国际婚姻的两口子。
丈夫是韩国人,妻子是中国人。
结婚不久,这位妻子怀孕了,在家里养身。
有一天,妻子跟丈夫要了一杯水,丈夫匆匆忙忙从冰箱里拿出来水瓶,倒满杯子送给妻子。
妻子一看很不高兴。
说他“你怎么会给我冰水?”丈夫不明白妻子为什么反映这么大?分析:本案例中,韩国丈夫不知道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在韩国很多人喜欢喝凉水,觉得热水不解渴。
从小就有喝凉水的习惯,所以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习惯性把水放在冰箱里。
中国比较讲究中医文化,觉得喝凉水对胃有刺激。
虽然现在很多年轻中国人也喜欢喝凉水,但是从养身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来看,怀孕时更应该注意。
本案例是因为不同生活习惯造成了小小的纠结。
案例3.有一个中国人曾经在韩国留学,在韩国有很多朋友。
现在已经回中国工作。
清明节放假,他带几个中国的好朋友,想一起去韩国看看他的韩国朋友。
有一个韩国朋友听到消息之后,说好了去机场接他们。
这位韩国朋友,为了给他们惊喜,宣纸上用毛笔亲自写了汉字“欢迎中国朋友来韩国,想念马某某,二零一二年四月一日”。
中韩婚礼文化中结婚仪式的比较作者:许雅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03期摘要:中韩文化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在婚礼文化方面也表现出很多的共同点,比如说结婚仪式方面。
本文是基于传统的中韩婚礼仪式的基础之上,做了关于现代中韩婚礼相关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关于现代中韩婚礼中结婚仪式的比较。
关键词:结婚仪式;中韩习俗作者简介:许雅楠,女,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学、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2一、传统中韩婚礼仪式的比较所谓“婚礼”,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昏礼”。
由《礼记·昏义》中记载可知,古代的婚礼主要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环节,简称“六礼”。
“六礼”中,首先是“纳采”,据《仪礼·士昏礼》载:“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即谓纳采择之礼也”(《礼记·婚仪》疏)。
是指由男方送礼(用雁)至女家,表示求婚之意,又称“莫雁礼”;第二是“问名”,求婚后托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及生年月日准备合婚的仪式,占卜婚礼吉凶,如果占卜为吉就可以实行纳吉礼;第三“纳吉”,是现代婚礼当中的订婚仪式,男方会再备礼到女方家去;第四“纳征”,又称纳币,订盟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方,进入成婚阶段重要的仪礼。
按古礼,礼物主要是三类:一是“玄纁”,就是深红和浅红两种颜色组成的衣物;二是“束帛”,当时五匹为一束,就是送去五匹长的帛;三是“俪皮”,就是成双的鹿皮。
后来逐渐由皮帛发展成为聘金;第五“请期”,送完聘礼要定好结婚日期,古代也用雁为礼,现代礼品从简;第六“亲迎”,新婿親往女家迎娶新娘,是最重要也是最繁杂的仪式。
[1]包括“哭嫁、拜天地、撒帐、合卺礼、闹洞房等”一系列婚俗。
而在韩国的传统婚礼中,婚礼是非常简朴的。
一般是结婚的男女双方在一起“祝宴”和“共食”,而真正复杂的婚礼仪式的盛行,是由于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六礼”传入韩国。
面向跨文化交际的中韩两国婚俗异同分析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
(一)婚俗。
(二)婚姻制度。
(三)婚礼仪式。
三、研究现状。
(一)中国婚俗研究。
(二)韩国婚俗研究。
(三)中韩婚俗对比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田野调查法。
五、创新之处。
第二章当代中韩婚姻制度与婚礼仪式。
一、当代中韩婚姻制度对比。
二、当代中韩婚礼仪式对比。
(一)中国“六礼。
(二)韩国”四礼。
第三章中韩特色婚俗文化对比分析。
一、中韩婚礼服饰。
(一)中国婚礼服饰。
(二)韩国传统婚礼服饰。
二、饮食。
(一)中国婚礼饮食。
(二)韩国传统婚礼饮食。
三、用品布置。
(一)中国婚礼用品布置。
(二)韩国婚礼用品布置。
四、趋利避祸行为。
(一)中国婚礼趋利避祸行为。
(二)韩国婚礼趋利避祸行为。
第四章当代中韩婚礼实例与分析。
一、当代传统中式婚礼。
二、当代传统韩式婚礼。
三、中韩当代婚礼异同对比分析。
(一)当代中韩婚俗相同点。
(二)当代中韩婚俗相同点原因。
(三)当代中韩婚俗不同点。
(四)当代中韩婚俗不同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