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二十年综述(1999—2018)
- 格式:doc
- 大小:773.50 KB
- 文档页数:12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以及中外交往的不断增强,中文翻译已成为最为重
要的跨文化交流方式之一。
然而,在中文翻译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
法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翻译需求。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语料库翻译成为一种新的翻译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实用和高效的
翻译实践经验。
语料库翻译是指利用大规模的平行语料库来进行翻译学习,通过分析
语料库中的句子构造、单词搭配、语法结构等,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之间
的差异和奥秘,从而提高其翻译技能。
与传统的翻译方法相比,语料库翻
译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实用性强。
语料库翻译能够迅速提供学生所需的大量平行语料库,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翻译的实际应用情况,提高其翻译水平和适应能力。
2.掌握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对语料库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掌
握词语的搭配和使用规则,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翻译的精度和流畅度。
3.提高效率。
语料库翻译可以快速地进行批量翻译,并且能够自动检
测翻译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还能提供更详细的反馈和纠错建议,以帮
助学生快速修正错误。
由此可见,语料库翻译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技能,还可
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翻
译任务。
因此,未来中文翻译教学应该更多地融合语料库翻译的方法和技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潜力的翻译人才。
国内关于英语词汇中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近二十年的综述摘要:通过统计近20年来有关英语词汇层面母语负迁移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总结我国学者在此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发现我国学者详细研究了母语负迁移产生原因;系统归纳了母语负迁移的错误类型;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消除母语负迁移。
但是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研究对象多样性不够,研究方法单一。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英语词汇;文献综述引言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一直以来困扰着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及语言研究学者们。
近年来,关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也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关母语负迁移的文章和著作也越来越多。
本文通过阅读近二十年国内有关英语词汇层面母语负迁移的相关文献,得出了以下结论。
1、文献检索情况笔者在万方数据上以“英语词汇中的母语负迁移”为关键词在学位论文库中进行搜索,发现1999年至2018年有79篇关于英语词汇中母语负迁移的论文,其中有54篇期刊论文,33篇学位论文和1篇会议论文。
以此为研究英语词汇层面母语负迁移的有效资源。
统计了近20年国内有关英语词汇层面母语负迁移的变化趋势(见图1)。
如图示,2011-2018年文章数量达45篇,多于1999-2010年的34篇。
2012年之前,文章数量呈上升趋势,2012年以后,研究热度整体下降。
同时,关于英语词汇中的母语负迁移的研究多以非材料性研究为主(44篇,占56%),实证性研究有35篇;实证研究多以发放测试题为研究手段。
总体看来,国内关于英语词汇中的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越来越科学化。
2、国内关于英语词汇层面母语负迁移的研究现状2.1词汇层面母语负迁移的产生原因研究关于英语词汇层面母语负迁移的文章很多。
不少学者对英语词汇层面母语负迁移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从语言知识、学习方法和英汉思维差异这几个角度来进行阐释。
高丽艳(2012)将学生写作中出现词汇错误的原因归结为:第一,受汉语使用习惯的影响;第二,词汇学习片面孤立;第三,音形分离记忆词汇;第四,受母语负迁移影响。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研究方法综述一、绪论正如Sinclair所言:语料库所提供的海量语料使研究者系统地对大量文本语料进行审视,使我们有可能发现一些新的未发现的语言事实。
语料库在语言研究中能提供空前广泛的语言资料,使得对语言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成为可能。
本文以2000年以来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研究的文献为依托,深入分析文献中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并从借助的语料库类型进行具体综述,据此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二、借助的语料库类型语料库为语言描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在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中,语言学家利用机储数据库去描写语言的词汇和语法。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方便研究者统计数据,并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深化对某一类词群的研究。
然而,语料库种类众多,现代汉语研究方向也是多方面的,选择与研究内容相适应的语料库类型才能更好地提高研究效率,取得更佳的研究成果。
笔者通过归纳2000年以来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研究的文献,总结以下几种常用的语料库类型。
(一)基于标注语料库的研究标注就是使语料的某些单位(词、句、段等)和表示对这些单位的某种层次的理解的知识信息(标记符)相关联。
标记语料库即含有这些加工者添加其对语料的理解信息的语料库。
这样的语料库可以作为句法规律研究的重要参考。
孙建功等,基于标记语料库对单句句型句模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现代汉语单句句型和句模对应关系的主要特点。
杜婷借助《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平衡语料库》的标注语料库(在线提供免费检索的语料约2000万字),对现代汉语中小类词口部动词的频度进行了统计,进而发现其语法语用规律。
对语料库的标注工作,既是语料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丰富了语料库的利用价值,使其在句型、词汇等方面的研究中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基于静态语料库的研究静态语料库是收集某一固定时期的共时语言使用样本构成的语料库,属于共时语料库的一种。
现有的许多类型的词典,被众多语言研究者运用到语言学研究中,形成基于静态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研究范式。
国内语料库研究综述摘要本文旨在回顾国内语料库研究的发展历程、现状,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文章总结了国内语料库研究的主要成果、不足之处,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旨在为语料库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参考,以推动国内语料库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语料库、国内研究、发展历程、现状、未来研究方向引言语料库是指为语言研究而收集的、有一定规模的、有代表性的语言材料集合。
自20世纪中期以来,语料库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近年来,随着国内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语料库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重点探讨国内语料库研究的现状、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现状1.国内语料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开始出现一些小型语料库的建设和研究,如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词库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开始大力推进语料库的建设和研究,涉及的领域也日益广泛。
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语料库,如中国传媒大学的中国广播电视媒体语言语料库、上海交通大学的中文文本分类语料库等。
2.基于不同领域语料库的研究成果和不足语料库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语言教学、词典编纂、语言政策研究等。
在语言教学领域,语料库可以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和语境,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词典编纂领域,语料库可以提供大量的实例和用法,有助于提高词典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在语言政策研究领域,语料库可以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制定科学的语言政策和发展规划。
然而,国内基于不同领域语料库的研究成果尚不够丰富,且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着研究空白。
例如,针对特定领域的语料库建设和研究尚不够深入,部分领域的语料库仍存在着规模较小、代表性不足等问题。
此外,针对语料库在二语习得、语言演化等领域的研究尚不够充分。
3.国内语料库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语料库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典籍翻译二十年研究综述典籍翻译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中外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
近二十年来,典籍翻译研究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总结这一时期的成果和经验,本文将对典籍翻译二十年研究进行综述。
一、研究背景二十年来,中国的典籍翻译研究受到了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不断涌现出一批学术精英和翻译大家,他们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典籍翻译为世界各国的语言,以此为中华文化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成果典籍翻译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翻译理论研究:在翻译理论方面,学者们对传统文化翻译的方法和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丰富了翻译理论体系。
2. 翻译实践成果:在翻译实践方面,许多著名的典籍被翻译成了多种外语,比如《论语》、《道德经》、《孟子》等,这些翻译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读者的高度评价。
3. 研究成果的应用:典籍翻译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国际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出版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三、存在问题在典籍翻译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翻译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典籍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与原著思想相背的情况,这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誉。
2. 缺乏跨学科研究:典籍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和语言学领域,而缺乏与哲学、历史、宗教等跨学科的研究,不能真正挖掘典籍背后的丰富内涵。
3. 缺乏新的研究方法:典籍翻译研究缺乏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能适应当今信息化、全球化的趋势,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实用性。
四、展望未来在典籍翻译研究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向:1. 加强翻译技术研究:在典籍翻译研究中,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翻译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在一些特殊领域和语种的翻译方面,需要开发出更多先进的翻译工具和软件。
2. 加强跨学科研究:我们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比如哲学、历史、宗教等,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典籍内涵,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语料库研究》篇一一、引言语料库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语言数据集合,已成为语言学、语言学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热点研究对象。
它能够为语言分析、语言教学、翻译、词典编纂等多个领域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语料库研究的重要性,并就当前语料库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进而分析其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语料库研究的现状1. 语料库类型及建设随着技术的进步,语料库建设日趋成熟。
根据不同领域和用途,语料库可大致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
其中,通用型语料库如COCA、BNC等,涵盖了广泛的语言使用场景;专用型语料库则针对特定领域或主题进行收集,如法律、医学等。
此外,还有多媒体语料库和口语语料库等类型。
在建设过程中,研究者需考虑语料库的规模、代表性、时效性等因素。
2. 语料库应用领域语料库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语言学领域,语料库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在翻译领域,语料库可帮助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在词典编纂方面,语料库为词汇的收集和释义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在语言教学、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语料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当前挑战与问题尽管语料库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在语料库建设方面,如何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手段对语料库进行智能化处理和利用也是一大挑战。
其次,在应用方面,如何将语料库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应用效果也是一个难题。
此外,不同领域和行业对语料库的需求存在差异,如何满足这些不同需求也是一项挑战。
四、未来展望面对未来的发展,语料库研究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多样化与个性化: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未来的语料库将更加关注用户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的差异。
研究者需要设计更多类型的语料库来满足不同领域和行业的需求。
2. 智能化与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促进语料库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处理。
例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语料进行自动标注、分类和分析等操作,提高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语料库在国内英语词汇教学应用的二十年作者:彭娅丽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30期摘要: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1996—2015年核心期刊中有关语料库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的47篇论文为基础,从基于语料库的教学资源、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教学研究三个方面对论文进行梳理、研究和分析,从研究内容,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3个方面,总结出语料库应用于外语教学情况和问题,以启示未来基于语料库的词汇教学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语料库;英语词汇教学;国内研究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98-02一、引言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Harmer提出:“ 如果说语法结构是语言的骨骼的话,词汇则是语言的器官和血肉。
” 然而目前中国的英语课堂,采用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词汇教学法,先朗读,再介绍单词的意义和用法,简单列举几个例句,最后由学生造句进行练习。
这种方法只单纯追求词汇量增长,而忽视了词汇的质量和深度,轻视语义的运用。
学生记忆了很多单词,但在写作或说话时仍只能运用有限的词汇,并造成词汇误用、超用或少用。
词汇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Nation提出并扩展了多维词汇知识框架。
他从接受性和产出性两个维度指出词汇知识包括九方面:发音、拼写、词性、形意关联、概念指向、语义联想、语法形式、搭配、使用语境的制约等。
吴霞和王蔷也把词汇量的大小和对词义的了解深度看作衡量学生词汇能力的两个重要尺度。
词汇广度是指学习者所掌握的词的数量。
词汇深度指学习者对于词汇深层次知识的掌握,包括对一词多义语义网络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词汇搭配能力的了解和对词义之间细微差异的敏感性。
20世纪60年代后,语料库建设突飞猛进,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Tim Johns首次提出数据驱动学习(DDL)的观点,认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真实语言,掌握词汇意义和语法规则。
Renouf和Sinclair提倡以短语结构为纲的英语教学,专门利用大型语料库来研究英语词汇的搭配结构。
国内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2012—2022)作者:张芳芳李娜来源:《西部学刊》2024年第04期摘要:基于中國知网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数据分析技术,对近十年(2012—2022)的国内有关语料库译者风格学术论文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旨在系统掌握当前国内有关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
结果表明:国内的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呈现稳定型发展趋势;研究热点涵盖了翻译策略、语料库译者研究比较模式和多译本对比研究等内容。
建议应进一步扩大研究文本体裁、形成紧密的科研团队和积极探寻新的研究热点和内容。
关键词:语料库译者风格;可视化分析;CiteSpace;Vosviewer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4-0046-04A Study of Corpus-based Translator Styles in China (2012-2022)Zhang FangfangLi Na(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an 710048)Abstract: Based on the CNKI database, this paper conducts a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academic papers on corpus-based translator style in the past ten years (2012-2022) by using Citespace and Vosviewer visual data analysis technology, aiming at systematically grasping the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corpus-based translator style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tabl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rpus-based translator style research in China, and the research hotspots cove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comparative modes of corpus-based translator research and multiple translation versions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so on. It is recommended to further expand the research on text genres, form a close research team and actively explore new research topics and contents.Keywords: corpus-based translator style; visual analysis; Citespace; Vosviewer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的语料库语言学开始被应用于译者风格研究,贝克贝克(Mona Baker),一位备受推崇的翻译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