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
- 格式:ppt
- 大小:300.00 KB
- 文档页数:45
养殖水域生态学贝类增养殖学考研参考书目养殖水域生态学与贝类增养殖学——为考研助你一臂之力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增长,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其中,贝类作为重要的水产品之一,其养殖与生态学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养殖水域生态学和贝类增养殖学的研究,旨在建立可持续的养殖系统,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并提高贝类的养殖效益。
本文将深入探讨养殖水域生态学和贝类增养殖学的相关知识,为考研学子提供参考书目和个人理解,助力考研复习。
一、养殖水域生态学1. 养殖水域生态学概述养殖水域生态学是研究水域生态系统在贝类养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和生态学特征的学科。
它包括了养殖环境中的水质、底质、温度、光照等要素对贝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以及养殖过程中人为因素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2. 水质监测与调控水质是贝类养殖的重要环境因子,直接影响贝类的生长和生存。
通过水质监测,可以了解水质的变化,及时调控水质参数,保证贝类的健康生长。
水质调控需要关注溶解氧、温度、盐度、pH值等指标,并合理调整养殖环境,以提高贝类的养殖效益。
3. 水域底质管理水域底质是贝类生长和繁殖的基础,底质的质量直接影响贝类的生活质量。
合理管理水域底质包括定期清理底质、定期补充养分和底质物质等,以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供贝类生长。
4. 生物多样性保护贝类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在贝类养殖过程中,要保护周围生物多样性,避免养殖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
保护自然环境中的野生贝类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贝类遗传资源也是养殖水域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5. 垂直结构与水体层次养殖水域生态学研究中,要关注水域的垂直结构和水体层次这两个重要概念。
垂直结构涉及到贝类在不同水深和不同养殖方式下的生长和繁殖特点,而水体层次则关系到贝类对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能量利用效率。
二、贝类增养殖学1. 贝类增养殖学概述贝类增养殖学是研究贝类增殖、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学科。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养殖水域生态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是研究养殖水域中水生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3.限制因子:在众多环境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性限制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素4.耐受性定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耐受限度的法则5.浮游昼夜垂直移动:无论是海洋或淡水水体中,都可以见到浮游生物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在水层上下往返游动的情况6.范霍夫定律:体温决定有机体的代谢强度,一般温度每升高10℃,化学过程的速率加快2-3倍。
即Q10=2-37.积温:生物特别是植物生长发育时也需要一定的温度总量,才能完成其某一发育期或整个生活周期8.周期性变性(季节变异):是指同一种浮游生物在一年不同的季节或经过若干个世代以后在形态上发生的变化9.贝格曼定律:低温可以延缓恒温动物的生长,由于性成熟的延缓,动物可以活得更久些,故同类的恒温动物,在较寒冷地区的个体要比温热地区的个体,个体大有利于保存体温,个体小便于散热10.随渗生物(变渗生物):体液的化学成分和渗透压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海水的盐度高而稳定,并且各种离子的比例稳定且和生物体液相近,不需要复杂的调节机制和额外的能量消耗即可保持正常的体液浓度11.呼吸系数(呼吸熵、RQ):有机体呼吸时排出的二氧化碳量和所消耗的氧气量之比1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内有机体的量13.阿利氏规律:每一物种都存在着最适的种群密度,并按照环境的具体条件而改变其最适密度,也就是说种群密度也是物种的适应特征之一14.r-选择:这类生物的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很少达到环境所能负载的最高负荷量–K值。
一般保持在S型生长曲线的上升段。
这类生物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常常缺乏保护后代机制,子代死亡率高,但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15.K-选择:它们的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k值周围,这类生物通常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低,但一般扩散能力也较低16.生殖对策(繁殖策略):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保证种群延续的策略,是生态对策的一部分17.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彼此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18.竞争:指两个或多个种群当所需的环境资源或某种必需的环境条件受到限制时所发生的相互关系19.物种多样性:指群落是哪些动植物组成的、组成群落的物种名录及各物种种群大小或数量,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衡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20.红树林生态系统:以红树林为主的生物群落与生境组成的统一体称为红树林生态系统21.鱼产力(鱼产潜力):指在水域中不投饵、不施肥的条件下,完全依赖水域中天然饵料生物、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可以转化为鱼产品的能力22.渔获量:单位时间内从水域中捕获鱼类的总重量,又称鱼类捕捞量23.水华(水花、藻花):是指一定的营养、气候、水文条件和生物环境下,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多,导致某些藻类异常增殖,使水体呈现明显藻色,并形成肉眼可见的藻类聚集体的现象24.赤潮:是海洋或近岸海水养殖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而引起海水变色并使海洋动物受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25.生物入侵(生态入侵、生物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引入历史上该区域尚未出现过的物种,从而可能造成入侵地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巨大变化二、名词解释或填空1.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2.饱和光强(饱和照度):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不再增大甚至减弱而至于停止时的光照强度,称为饱和光强3.最适光强(最适照度):饱和光强的起点就是最适光强4.光补偿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时的光照强度叫该种植物的光补偿点5.窒息点(氧阈):动物在环境含氧量降低到较临界氧量更低的某个界限时开始死亡,这个界限为动物的窒息点6.群落演替:这种在一个区域内,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7.高斯原理:由于竞争的结果,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群不能永久共存8.共生现象:两个物种在一起生活,之间关系密切程度不同,有的是对双方无害,更多的情况是对双方或其中一方有利,这种两个不同生物钟之间的关系总称为共生现象9.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不断的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的统一体10.生态演替: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改变。
养殖水域生态学第一章绪论一. 生态学的内容、对象和目的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彼此关系的科学。
而水域生态学(Aquatic Ecology)确实是研究水域中水生生物与环境彼此关系的科学。
“Ecology”来自希腊文“Oikos”(居处,栖息地)和“Logos”(学问,研究),亦即生态学在创建之初就表达为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场所之间彼此关系的科学。
上述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Haeckel,1866)第一次提出的。
这是生态学至今最为全面的概念。
可是第一利用“Ecology”一词学者是亨利?索瑞(Henry Thoreau,1858)。
随着生态学的进展,一些生态学家以为上述概念过于普遍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要紧有:(1) 科学的自然史-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Charles Elton, 1927)。
(2)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性的科学—前苏联-克什卡洛夫(Кашкаров,1945)。
(3)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散布和多度的科学—澳大利亚-安德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
(4) 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散布与多度的彼此作用的科学-加拿大克雷伯斯(Krebs,1972,1978,1985).(5)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美国-奥德姆(Odum, E., 1959,1971)。
(生态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Ecology,1971)(6)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彼此关系的科学—中国-马世骏。
可是,当前人类面临三大难题,对生态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环境污染:如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农药和放射形物质污染,从登上月球后拍照的照片看,地球上已无处不被污染。
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海平面升高。
人类环境的前途如何?真是令人不堪假想。
(2)人口爆炸: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现实的。
养殖水域生态学04讲解养殖水域生态学是研究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养殖业的发展中,养殖水域生态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养殖水域生态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首先,养殖水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养殖水域中的生物群落和其生态环境。
养殖水域往往是人工构筑的水域,其水质和生物群落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源、养殖方式、饲料投喂、水质处理等。
因此,养殖水域生态学的研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其次,养殖水域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养殖水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养殖水域中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系,其中包含多种生物,如养殖物种、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等。
这些生物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能量流动方面,养殖水域中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能量传递和转化。
养殖水域中的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为有机物,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鱼类则通过摄食浮游动物或其他鱼类获得能量。
养殖水域中能量的流动关系密切相关着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物质循环是指养殖水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
养殖业会产生大量的养殖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氨氮、硝酸盐等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利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生长等问题。
因此,养殖水域生态学的研究需要考虑如何降低废水中营养物质的排放,实现水体的资源化利用。
同时,养殖水域生态学还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增强。
养殖水域中的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
养殖水域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养殖方式和管理措施,减少对水生生物的生境破坏和影响,保护和增强养殖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最后,养殖水域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观察、实验室分析和数学模型等。
野外观察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养殖水域中的生物群落和环境变化情况。
实验室分析可以通过对水样、底泥和生物组织等的化学和生物学分析,来研究养殖水域的水质和生物群落的变化。
【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第一篇:【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Aquatic Ecology for Aquaculture 课程编码:课程要求:必修课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学时数:48 学分:3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养殖水域生态学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在原先的淡水生态学和海洋生态学基础上整合并加强针对性而设立的一门水生生物学系列课程。
通过理论教学、研究设计性实验与自学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水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养殖水域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养殖生产中发生的技术和理论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采用课堂讲授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养殖水域非生物环境的特点;掌握水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初步具备用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养殖生产中出现的理论和技术问题的能力。
3.了解国内外在水域生态学方面研究的动态和进展,掌握有关文献的检索和查询的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水生生物学是同一系列课程,与水产养殖其他课程,如水产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鱼类学、贝类学和水产动物增养殖学等关系密切。
(四)新大纲的改革说明(新大纲在教学内容、时数,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主要改革)本大纲主要依据高等农林院校培养二十一世纪水产养殖人才的需要和我校水产养殖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而成。
本大纲本着避免重复、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便于自学的原则,根据当代生态学从个体生态向群体生态发展的总趋势,本课程将以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重点。
本大纲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缩减和优化,理论教学时数由50或60学时减到48学时。
养殖水域生态学(Aquatic Ecology for Aquaculture)绪论一、生态学内容、任务(一)生态学(ecology)泄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生物)和其环境之间互有关系科学。
它属于生物学。
生物学研究向着微观和左观两个方向发展:1、个体一系统一器官一组织一细胞一细胞器一亚细胞器一分子……:2、个体一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一生物圈一太阳系(宇观世界)……。
(二)生态学分类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重要研究生物个体发冇和系统发育与环境互有关系。
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ecology):重要研究同种个体构成种群与环境互有关系。
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重要研究由各种种群构成群落构造与功能、形成和发展等方而与环境间互有关系。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重要研究由群落与英周边理化环境构成生态系统构造与功能、系统平衡与调控机制等。
生态学也可按研究生物类别分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藻类生态学、鱼类生态学……: 按栖息地特点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此外可分为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经济生态学、进化生态学、资源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放射生态学……等等。
(三)水域生态学基本概念1、水域生态学泄义水域生态学作为生态学重要分支学科之一,重要是研究内陆水中生物与苴环境之间互有关系科学。
研究对象涉及个体、种群、群落和系统。
2、养殖水域生态学任务通过对内陆水体生态系统构造和功能研究,阐明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特点及生态系统演替和平衡规律,为合理开发和运用内陆水生生物资源、挖掘生物生产潜力以及加强水质管理防止水质污染等方面提供科学根据。
二、水域生态学产生、发展和现状20世纪以来,水生生物学从形态分类逐渐向生态方向发展。
20世纪50年代更注重生态系统研%. 1964年成立“淡水群落生物生产力组”重要研究淡水生态系统中生产力现状、潜力和展望以及人类对环境变化适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