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汉坦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93.93 KB
- 文档页数:4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王凯;刘洪艳;牟玲【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1(31)6【摘要】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继噬菌体展示技术发展而来的一项基因抗体工程新技术.它可将含不同物种全部抗体可变区基因的基因库转化成展示在噬菌体表面的蛋白库,不仅使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更方便、快速、高效地在体外进行,还开辟了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的新途径,促进了人类单克隆抗体生产的发展.就近年来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基因来源、发展关键及抗体应用的研究作一综述.%Phage antibody library is a new gene engineering antibody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phage display technology invented in 1990s. It converts all antibody variable genes of different species into populations of variant proteins displayed on the phage surface, which not only makes the gener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y more convenient, rapid, efficient, but also sets up a new way of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studies on source of genes, key of development, and antibody applications are reviewed.【总页数】4页(P80-83)【作者】王凯;刘洪艳;牟玲【作者单位】沈阳市传染病院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06;沈阳市传染病院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06;沈阳市传染病院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48【相关文献】1.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J], 蔡家利;孙加燕;扈国达;王亮;丁森;刘勇2.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 [J], 潘阳;王露楠3.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J], 蔡家利;孙加燕;扈国达;王亮;丁森;刘勇4.噬菌体抗体库构建和筛选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J], 王志文5.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J], 潘博;童贻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汉坦病毒研究中的应用杨栋强【摘要】Phage display is a new technique for the research of protein-protein or antigen-antibody interactions, new drug development, diagnosis of disease, vaccine design and virus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n Hantaan virus research.%噬菌体展示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抗原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新药开发、疾病诊断、疫苗研制以及病毒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文中就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汉坦病毒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2(025)007【总页数】4页(P767-770)【关键词】噬菌体展示技术;汉坦病毒;多肽【作者】杨栋强【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48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ology)始创于1985年。
Smith等[1]首次将外源基因插入丝状噬菌体f1的基因Ⅲ,使目的基因编码的多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展示在噬菌体表面,创建了该技术。
自1990年Scott等[2]将噬菌体随机多肽库应用于筛选抗原表位以来,已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有力地推动了病毒抗原表位的研究进程。
1994年McCaffery等[3]最先构建了噬菌体多肽和抗体展示文库,开始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广泛应用的新时代。
20余年来,噬菌体展示技术已应用于抗体的制备、多肽及蛋白质和酶的制备等多个生物医学领域。
汉坦病毒(Hantavirus)感染可引起2种人类急性传染病,即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4]。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引言: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基因工程手段,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通过利用噬菌体作为载体,将目标蛋白质展示在噬菌体表面,从而实现了某种特定蛋白的高效筛选和研究。
本文将从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核心在于将目标蛋白质与噬菌体连接并展示在噬菌体表面。
这一步骤通常通过融合目标蛋白和噬菌体外壳蛋白的方式实现。
噬菌体外壳蛋白通常包括毒素结合蛋白(pIII)和胶原结合蛋白(pVIII)两种类型。
首先,将目标蛋白的编码序列与噬菌体外壳蛋白的编码序列相连,形成融合蛋白序列。
然后,将融合蛋白序列插入噬菌体基因组中,使其能够在噬菌体感染细胞后被表达。
最后,经过一系列筛选步骤,选择能够正确展示目标蛋白的噬菌体克隆,得到可以继续研究的目标蛋白样品。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其实比较简单,但是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噬菌体展示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在药物研发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通过这一技术,可以筛选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抗体或蛋白,用于研发新药。
例如,通过对癌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进行展示,可以筛选出能够靶向癌细胞的药物。
这种药物在治疗癌症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此外,噬菌体展示技术还可以用于筛选其他类型的药物靶点。
例如,许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表面都存在特定的蛋白结构。
通过将这些蛋白展示在噬菌体表面,可以通过筛选获得能够靶向这些病原体的药物靶点,为抗感染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第三部分: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除了在药物研发领域,噬菌体展示技术还在生物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生物工程中,噬菌体展示技术可以用于筛选和改造特定酶。
通过将目标酶展示在噬菌体表面,可以利用大规模筛选技术快速获得具有特定催化性能的酶。
此外,噬菌体展示技术还可以用于疫苗研发和抗体工程。
通过将疫苗候选抗原或抗体展示在噬菌体表面,可以大大提高其免疫原性和特异性。
噬菌体展示技术第一篇:噬菌体展示技术的概述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利用噬菌体作为载体表达外源蛋白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将融合在噬菌体表面的蛋白质作为抗原进行展示,进而用于自然免疫、细胞免疫和免疫调节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噬菌体展示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可以快速表达大量外源蛋白质,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手段来筛选出重点抗原,这一点使它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技术的重要工具。
在噬菌体展示技术中,重要的一步是将外源蛋白质与噬菌体上的某一蛋白质产生融合。
常用的是将外源蛋白质与噬菌体表面的载体蛋白pIII或pV融合,也可以与尾部蛋白pIX或pVIII融合。
这些载体蛋白具有比较好的保护性和表面特性,能够承载各种规模的外源蛋白质。
外源蛋白质与载体蛋白融合后,可以通过感染细菌,进而在细菌表面上进行展示。
最终获得的噬菌体颗粒则是一种由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
噬菌体展示技术还具有高通量的特点。
通过局部基因组插入法、基因组随机突变法等手段可以大规模地生产融合蛋白,并且可以通过与细胞膜蛋白、细胞因子等其他生物大分子互作的方法来筛选出具有较高亲和力或是特定崩解多肽的抗原,从而大规模生产对应的抗体或者疫苗。
此外,由于噬菌体展示技术使用的是细菌作为表达系统,因此可以通过筛选细菌获得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大大拓展了科研和产业的应用领域。
总的来说,噬菌体展示技术具有表达方便、高通量、多功能、低成本等优点,在疫苗和药物开发、新食品的生产、生物技术的发展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二篇: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主要是利用噬菌体的表面蛋白质,在噬菌体上展示目标蛋白质达到对抗原识别效果的增强作用的一种基因工程技术。
它是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构建蛋白质库和筛选识别活性蛋白质的策略。
噬菌体表面的载体蛋白pIII和pV常用于展示小分子抗原和多肽,而尾部蛋白pIX和pVIII则用于展示大分子蛋白和抗毒素抗体。
噬菌体展示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可以快速表达大量外源蛋白质,能够用相对简单的方式来筛选重点抗原等。
人源性汉坦病毒噬菌体抗体基因的筛选、测序和表达人源性汉坦病毒噬菌体抗体基因的筛选、测序和表达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99年第1期第19卷出血热作者:侯颖春杨为松白雪帆许国双李光玉单位:侯颖春(710032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老年病科);杨为松白雪帆许国双李光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关键词:噬菌体;抗体;汉坦病毒;DNA;单链;免疫球蛋白可变区【摘要】目的为了获取人源性HFRS基因工程抗体。
方法直接从人体PBL构建人全套ScFv、VH噬菌体表面呈现文库,以panning方法筛至四级文库,以ELISA方法鉴定各克隆抗汉坦病毒活性。
结果获得了14个ScFv阳性克隆和11个VH阳性克隆。
其中ScFv最高阳性克隆A410值为0.44, VH最高阳性克隆A410值为0.50。
对最高阳性克隆进行了测序分析,证明连接和克隆正确,获得了抗HTV人源性ScFv和VH抗体的基因片段。
克隆再转化于HB2151 菌株,成功地进行了分泌型抗体片段的表达。
结论采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直接从人体克隆人源性汉坦病毒噬菌体抗体可行,对HFRS的防治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Selecting, sequencing and expressing of the human phage antibody fragments against HTV HOU Yingchun*, YANG Weisong, BAI Xuefan, et al.*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Xijing Hospital, Xi'an 71003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tain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 against HFRS virus.Methods Repertoires of human ScFv and VH displayed on pHEN1 have been generated directly from human PBL. The two repertoires were panned into grade-4 repertoires. The activity of each clone to bind HTV was examined by using ELISA.Results 14 positive ScFv clones and 11 positive VH clones have been found . The highest value of A410 in positive ScFv clones was 0.44, and in positive VH clones was 0.50. The two clones were sequenced, and the sequencing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genes of ScFv and VH were the human antibody genes, and the gene ligating, cloning and screening were correct and successful. The secretory expression of ScFv and VH were also carried out.Conclus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kills used in the paper are good to obtain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edy against HFRS.And the antibody could be used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FRS.【 Subject words 】Phage antibody Hantavirus Single chain Fv Variable region of antibody有关汉坦病毒(Hantavirus, HV)的抗体曾有较多报道,但都为鼠源性抗体或者非真正意义上的基因工程抗体(即没有绕过杂交瘤和人工免疫技术而制备的基因工程抗体)。
噬菌体研究与应用的前沿成果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噬菌体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生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关于噬菌体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破和成就,这些进展不仅对于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介绍噬菌体研究与应用的前沿成果,以期能够让读者了解噬菌体的神奇之处,并在未来的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噬菌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噬菌体是一种能够感染和破坏细菌的病毒,属于噬菌体科,是一种特殊的病原体。
噬菌体最早被发现于1915年,当时被称为“微生物病原体”,随后又被称为“细菌噬咬器”和“噬菌体”等。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噬菌体的研究逐渐深入,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研究和应用体系。
目前,噬菌体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研究。
基础研究主要关注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进化历史、感染机理等方面;应用研究主要关注噬菌体在各种领域中的应用,例如医学、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工程研究则主要关注如何通过人工手段改变噬菌体的性质,优化其应用效果。
二、噬菌体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噬菌体作为一种可以选择性灭菌的生物,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围绕着噬菌体的应用在医学领域中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1.临床应用在临床应用方面,噬菌体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抗菌药物针对细菌感染进行治疗。
相比于传统的抗生素,噬菌体有以下几个优势:(1)选择性强:噬菌体只针对特定的细菌进行感染和杀灭,而不会对其他微生物和宿主产生影响。
(2)生物安全性高:噬菌体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对人体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3)适应性强:由于细菌的变异和抵抗,传统抗生素出现耐药性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而噬菌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不会因为细菌的变异而失去杀灭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是采用噬菌体针对难治性细菌感染进行治疗,例如病毒性感冒病毒、肺炎链球菌等。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利用噬菌体作为载体来展示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噬菌体是一种只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的病毒,它具有高度的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因此成为了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噬菌体展示技术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目标蛋白的编码序列与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基因连接,从而使得噬菌体表面展示目标蛋白,进而实现其在生物学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应用。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构建融合基因、转化宿主细胞、筛选目标蛋白、验证和表征目标蛋白。
首先,需要将目标蛋白的编码序列与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基因连接,形成融合基因。
这一步可以通过PCR技术、DNA重组技术或化学合成等方法完成。
然后,将构建好的融合基因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出融合蛋白。
这一步通常通过将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实现。
接下来,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筛选出表达目标蛋白的噬菌体颗粒。
最后,对得到的目标蛋白进行验证和表征,确认其正确展示在噬菌体表面。
噬菌体展示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蛋白质功能研究方面,噬菌体展示技术可以用来筛选和鉴定蛋白质的结合配体、寻找蛋白质的受体等。
其次,在疫苗研制和药物研发方面,噬菌体展示技术可用于筛选具有特定抗原性的肽段和蛋白质,寻找一些新的抗菌药物和肿瘤治疗靶点。
此外,噬菌体展示技术还能用于表位鉴定、抗体库构建、酶工程等领域。
噬菌体展示技术相对于其他展示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噬菌体是一种非常安全的病毒,不会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细胞,具有很高的生物安全性。
其次,噬菌体展示技术可以在宿主细胞内直接进行筛选,与体外筛选相比较省时间和成本,并且能够获得更多的样本选择,增加筛选成功率。
此外,噬菌体展示技术还具有高度的遗传稳定性,可以在不同的生理条件下保持构建好的目标蛋白的稳定表达。
总之,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展示技术,通过利用噬菌体作为载体,可以实现目标蛋白在噬菌体表面的展示,并在生物学研究和药物研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噬菌体展示的原理及应用1. 噬菌体展示技术简介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利用噬菌体病毒颗粒表面展示特定外源蛋白或肽段的方法。
噬菌体是一种寄生细菌的病毒,可以将外源蛋白或肽段插入噬菌体基因组,使其在噬菌体颗粒表面展示出来。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蛋白质工程、药物研发和抗体库筛选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噬菌体展示的原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基于噬菌体病毒的寄生特性和其基因组的可重组性:•插入外源基因:在噬菌体基因组中,利用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插入噬菌体感染机器中的特定位置。
外源基因可以是编码特定蛋白或肽段的DNA序列。
•融合外源蛋白:插入外源基因后,在噬菌体感染机器中可以进行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生融合蛋白。
融合蛋白包括外源蛋白或肽段以及噬菌体封套蛋白。
这样,外源蛋白或肽段就与噬菌体病毒颗粒连接在一起。
•展示在颗粒表面:融合蛋白随后会组装成为完整的噬菌体病毒颗粒。
外源蛋白或肽段以及噬菌体封套蛋白都会以面向外界的方式展示在病毒颗粒的表面。
3.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由于其独特的原理和特点,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噬菌体展示技术在一些领域的应用示例:•蛋白质工程:可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蛋白质工程研究,通过插入外源基因,并在噬菌体表面展示融合蛋白,可以实现对蛋白质的功能、稳定性和抗原性等方面的优化。
•药物研发:噬菌体展示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研发中的靶标筛选和药物设计。
通过在噬菌体表面展示特定的蛋白,可以高通量地筛选出与该蛋白相互作用的潜在药物分子,并进一步优化和开发。
•抗体库筛选: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抗体库筛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将外源抗体基因插入噬菌体基因组,并将融合抗体展示在噬菌体表面,可以实现对大规模抗体库的高通量筛选,从而寻找到具有特定亲和力和特异性的抗体。
•疫苗研究:噬菌体展示技术可以用于疫苗研究中的抗原筛选和疫苗设计。
通过插入外源抗原基因,并将融合抗原展示在噬菌体表面,可以实现对抗原结构和免疫原性的调控,从而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