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观测太空
- 格式:ppt
- 大小:11.17 MB
- 文档页数:43
科学浙教初一上3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闻名星座和恒星技能目标2、把握观测星空的差不多方法和技能3、学会使用星图,了解当地的四季星空。
情感目标4、通过探究,实际感受天文观测研究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宇宙的爱好。
5、了解我国古代在天文观测上的奉献,为科学地认识宇宙打好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闻名的星座和恒星,如何找北极星;使用活动星图观测四季星空(难点)三、教学预备有关的图片、自制的活动星图及学生分组(8组)四、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软件辅助教育,模拟星空,让学生更形象的认识星座五、教学过程课间播放哈勃望远镜中的奇异星空。
引言:刚才我们观看了哈勃望远镜中的奇异星空。
是的,浩渺的太空,伟大而奇异,她制造了所有的奇迹,她赐予人类生存的空间,也在那个漂亮的空间里,留下了许多的谜……”太空中星星专门多,同学们的问题更多!我们一起带着问题,沿着前人的足迹去探究吧!——第四节观测太空。
强调:关于本节学习,我们将学习闻名星座和恒星,学习如何样观测星空,学会使用星图,了解当地的四季星空。
在那个地点,老师也有几个要求:1、发挥你的空间想象能力;2、加强各自小组的合作3、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同学们,大伙儿预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漂亮的太空世界吧!(一)感受星空小时候,每当晴朗的夜空,我们经常举头仰望星空,漫天的星星令人眼花缭亮乱,亮的、暗的、红的、蓝的。
那么,那时候你都会想到些什么呢?或者会有什么问题出现在脑海中呢?(出示图片)出示:南北星空图老师:什么缘故有两张星空图呢?我们把星空分成了两个,一个北天星空,一个是南天星空。
那么,我们是如何分的呢?演示:天球的动画我们地球只能看到半个星空。
我们规定,以地球上的赤道为界限,然后向星空无限延伸,就把整个星空分成了南北两个。
赤道以上的,叫北天星空,赤道以下的,叫做南天星空。
事实上星空就象一个西瓜一样,我们在中间一切,就变成了两个了。
板书:1、庞大的天空象一个球(天球),星星都看起来镶嵌在上面2、星星都在运动——东升西落——天球在绕一根轴转动3、有一颗星星的位置几乎不变——北极星4、在地球的不同地点,看到的星空不同,分北天半球和南天半球同学们在观看星星的时候,发觉亮度是不是都一样呢?在进行观星活动的时候, 看着满天的星斗, 能够发觉有些星星比较明亮, 有些星星则比较黯然.星星的亮度是如何表示的呢板书:星等表示星星的明暗程度(二)认识星空学生:把星星划分成一个个的星座老师:对,我们把星空分成专门多个星座,如此,就能更简单的去认识星空了。
1.引言太空,是人类永恒的梦想之地。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星河中的奇观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向往。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有幸目睹了太空中的壮丽景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太空之眼”。
2.太空之眼的诞生太空之眼,全称为“哈勃太空望远镜”,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空间局(ESA)合作研制的一款太空望远镜。
它于1990年4月24日发射升空,进入轨道后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太空之眼距离地球约600公里,因其极高的分辨率和灵敏的感应器而被誉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仪器之一”。
3.探索宇宙的奇观太空之眼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观测星系、行星和其他宇宙物体,帮助科学家们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以下是太空之眼探索到的一些宇宙奇观:3.1.星系碰撞太空之眼的观测结果揭示了许多星系碰撞的壮观景象。
例如,大麦哲伦星系与银河系之间的碰撞,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星系云雾,这种现象在宇宙中非常罕见。
此外,太空之眼还捕捉到了其他星系碰撞的画面,使科学家们对星系演化的理解更加深入。
3.2.行星诞生太空之眼观测到了许多行星诞生的过程。
通过对星云中的恒星形成区域进行观测,科学家们揭示了行星形成的奥秘。
他们发现,行星诞生于围绕恒星的尘埃盘中,这些尘埃随后聚集成行星。
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地球外生命的存在条件提供了重要线索。
3.3.黑洞活动太空之眼对黑洞的观测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它拍摄到了许多黑洞吞噬周围物质的画面,并发现了许多超大质量黑洞。
通过对黑洞的研究,科学家们对宇宙中的引力和时空弯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为人类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提供了重要参考。
3.4.星际云雾太空之眼还观测到了许多星际云雾的壮丽景象。
这些云雾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气体和尘埃,形成了美丽而神秘的图案。
科学家们通过对这些云雾的研究,揭示了宇宙中恒星形成和演化的规律,为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4.太空之眼的意义太空之眼的诞生和运行,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宇宙奇观的壮丽画面,更深化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暗淡蓝点:探寻人类的太空家园》阅读记录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作者介绍及写作目的 (2)三、内容梗概 (2)3.1 宇宙探索的历程 (3)3.2 地球的独特性与局限性 (5)3.3 人类太空探索的历程与现状 (6)3.4 对太空家园的设想与展望 (7)四、主题思想 (9)4.1 人类的渺小与宇宙的浩瀚 (9)4.2 地球家园的珍贵与保护 (10)4.3 太空探索与未来发展的关联 (12)五、精彩篇章及感悟 (13)5.1 精彩篇章概述及内容解析 (14)5.2 个人感悟与思考 (16)六、比较与评价 (17)6.1 与其他相关书籍的比较 (18)6.2 本书的优缺点评价 (20)七、启发与展望 (21)7.1 从本书得到的启示和收获 (23)7.2 对未来太空探索与发展的展望 (23)八、结语与读后感言 (25)8.1 总结书籍的主旨与要点 (26)8.2 个人读后感言及推荐理由 (27)一、内容描述《暗淡蓝点:探寻人类的太空家园》是作者斯蒂芬霍金的一部科普作品,旨在向读者介绍人类在太空探索中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本书从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开始,讲述了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太阳系各行星的特点、卫星的形成以及彗星等天文现象,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宏大的宇宙画卷。
作者还探讨了人类在太空中建立永久居住地的可能性和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太空垃圾、辐射等潜在问题。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目的《暗淡蓝点:探寻人类的太空家园》一书的作者为著名科普作家XXX,他是一位在航天科技和人类未来居住环境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
他长期从事航天科技的研究和科普工作,对于人类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
作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能够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复杂的科学理论普及给大众。
《人类最伟大的冒险:太空探索史》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太空探索的意义 (2)1.2 本书的目的和结构 (3)二、人类太空探索的起源 (5)2.1 古代观测和记录 (6)2.2 20世纪的太空竞赛 (7)2.3 当代的太空探索 (8)三、太空探索的重大事件 (9)3.1 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 (10)3.2 人类首次登月 (11)3.3 国际空间站的建立 (13)3.4 火星探测任务 (14)四、太空探索的技术进步 (15)4.1 火箭技术的发展 (16)4.2 太空舱的设计与生活 (17)4.3 太空探测器的研发与应用 (18)五、太空探索的影响 (20)5.1 对科学知识的贡献 (21)5.2 对技术的推动 (22)5.3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4)5.4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5)六、未来的太空探索展望 (26)6.1 太空旅游的潜力 (28)6.2 太空殖民的可能性 (29)6.3 对外星生命的寻找 (30)6.4 太空资源的开发 (31)七、结语 (32)7.1 人类太空探索的成就与挑战 (33)7.2 对未来太空探索的期待 (35)一、内容概括《人类最伟大的冒险:太空探索史》是一本深入探讨人类太空探索历程的著作,作者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叙述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太空探索画卷。
本书从地球人类的起源说起,讲述了古代文明对太空的好奇和向往,以及近现代科学家为实现人类登月、建立空间站等伟大目标所付出的努力。
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太空探索的技术发展和重要突破,还能感受到人类在面对未知挑战时的勇气和智慧。
作者还关注了太空探索对于人类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人类最伟大的冒险:太空探索史》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既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也能让我们更加敬畏宇宙的奥秘。
1.1 太空探索的意义太空探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1章科学入门读数材料1科学并不神秘1.1 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学问。
2观察与实验2.1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
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3.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千米=1000米;1米=103毫米=106微米=109纳米3.2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其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3.3①刻度尺零刻度已磨损的,可设某一完好的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减去“零”点的数字。
②刻度尺量程小于被测长度时,可将被测长度进行分段测量。
3.4测量长度时:①刻度尺的刻度应平贴着被测物体。
②刻度尺不要歪斜。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一贴二正三垂直)3.5当刻度尺不能贴近被测物体或不能沿着被测长度时,采用特殊测量方法,如化曲为直、化薄为厚等。
3.6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1米3=1000分米3=厘米3;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3.6体积的测量:(1)长方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刻度尺(长度法),体积=长×宽×高。
(2)液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量筒(容器法)。
(3)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量筒(排水法)3.7量筒的使用:测量前,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3.8排水法测小石块体积的步骤:①测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V1;②用细线拴住小石块缓缓加入量筒水中,并完全浸没,测出水面的刻度值(即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③V2—V1即为石块的体积。
4温度的测量4.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4.2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4.3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4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幼儿园星空主题介绍1. 引言幼儿园是一个孩子开始接触教育的地方,既要满足孩子自然成长的需求,也要培养其社交能力和学习兴趣。
为了创造一个梦幻的学习环境,我们提出了“星空主题”的概念。
这个主题将孩子们带入宇宙的奇妙世界,引发他们对科学、艺术和想象力的兴趣。
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儿园星空主题的设计理念、活动内容和教学效果,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灵感。
2. 设计理念2.1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星空主题的设计理念是以太空为背景,利用星星、行星和宇宙的元素来创造一个梦幻的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宇宙的神秘和广阔,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通过模拟太空探索,孩子们可以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学习天文知识,培养科学探索能力。
2.2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在星空主题的环境下,孩子们将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太空的浩瀚和神秘。
教室的墙壁可以用星空壁纸装饰,天花板可以安装星空灯,营造出仿佛置身宇宙的氛围。
同时,可以用卡纸、彩纸等材料制作星星、行星和宇宙飞船的手工作品,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 促进孩子的合作与分享在星空主题的教学中,我们注重促进孩子之间的合作与分享。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合作绘制星星地图、合作制作星球模型等,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可以定期举办星空主题展示活动,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所学到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活动内容3.1 欢迎仪式在星空主题的幼儿园中,我们为新生孩子们准备了一场特别的欢迎仪式。
孩子们穿上宇航员服装,从一个模拟太空舱中走出,同时播放宇宙的音乐,营造出激动人心的氛围。
这样的欢迎仪式不仅让孩子们有了一段难忘的经历,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期待。
3.2 星空观察活动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星空,我们组织了星空观察活动。
在晚上,我们带领孩子们到户外观察星星、行星和星座。
可以准备望远镜、星图和指导书,帮助孩子们辨认天空中的各种天体。
同时,还可以安排专业的天文学家去幼儿园给孩子们讲解宇宙的奥秘,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4认识月球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月球有许多不同于地球的特征,下列不属于月球特征的是()。
A.有环形山B.有河流、湖泊C.没有空气2.学习了月球的特征之后,我们认识到月球表面()。
A.有动、植物B.有引力C.有海洋3.()年,中国正式开展探测月球的“嫦娥工程”。
A.2000B.2004C.20054.在月球背面一定存在的是()。
A.微生物B.空气和水C.环形山5.人类在______年登上月球。
A.1968B.1969C.19706.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______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A.亚里士多德B.惠更斯C.伽利略7.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意大利的()。
A.牛顿B.伽利略C.亚里士多德8.月球引力是地球的()。
A.二分之一B.四分之一C.六分之一9.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探测月球的()。
A.“嫦娥工程”B.“探月工程”C.“神舟工程”10.2020年,将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并带回月球土壤的国家是()。
A.美国B.俄罗斯C.中国11.月球引力约是地球引力的()A.116B.160C.1612.下列哪一种地貌月球上没有()。
A.月陆B.大裂谷C.环形山13.月球是我们地球的卫星,根据你对月球的了解,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月球上轻轻一跳,就会跳得很高。
B.在月球上说话,不需要借助任何设备,彼此之间都听得清C.月球上的温度变化不大14.下列不能用来观测宇宙中的星体的设备是()。
A.天文望远镜B.显微镜C.中国天眼15.月球距离地球_______万多千米,我们可以用运载火箭把材料运到月球上。
月球上有环形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没有植物,也没有___________。
16.月球上广阔的平原被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