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寒假练题(15)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5
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语文是2018年浙江高考中的重要科目,相关的试卷及参考答案有哪些?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第一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煲汤(bāo) 恫吓(dòng) 脐带血(jì) 整齐划一(huà)B.古刹(chà) 衣钵(bō) 挑大梁(tiǎo) 言为心声(wèi)C.掣肘(chè) 卤味(lǔ) 处女座(chǔ) 寅吃卯粮(yín)D. 笃定(dǔ) 痤疮(cuó) 病恹恹(yāng) 血气方刚(xuè)【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燥,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搏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并不曾在这个飞扬拔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2018高考语文寒假练题(3)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现在很多大学生的阅读是以考试为目的的,脱离了阅读本身的目的。
人们更多的开始进入读图的时代,快速的信息流转让人们丢失了阅读的习惯。
B.公安部交管局正在建立健全查处“买分卖分”行为的工作任务,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将进一步完善核查程序。
C.由于采用网络在线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所以样本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本次调查数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小学生的阅读。
D.二氧化碳被视为全球变暖的“元凶”,但德国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一种金属催化剂的帮助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生成有工业用途的甲醇。
【参考答案】选A B项,动宾搭配不当,“建立健全”与“任务”不搭配,可将“任务”改为“机制”。
C项,“反映”缺少宾语中心词,可在“我国小学生的阅读”后面加上“状况”。
D项,句式杂糅,可将“通过”改为“在”或删去“下”。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玉箸.(zhù) 鼾.声(hān) 突兀.(wù)B.油渍.(zé) 踱.着(duó) 矫.健(jiǎo)C.斑斓.(lán) 蕴.藏(yùn) 怅惘.(wǎnɡ)D.淘汰.(tài) 宣泄.(xiè) 愕.然(è)【参考答案】选B B项,“渍”读zì。
3、下图是“合肥志愿者”徽标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及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①单个人形类似字母“F”,两个人形组成字母“H”,寓意“合肥”。
2018高考语文寒假练题(12)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可别小觑轻贱了这胡乱套,它________是豫剧的一大特点,________是迎合自己的“衣食父母”——掏农民腰包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________,我不是每场全都看完并记下,________我肯定看到并记住了一些什么……眼下,已是寒凝雪飘的深冬了,我的心仍是满满的、怅怅的,都是戏。
A.不但而且/虽然但B.不仅还/因为所以C.不但而且/尽管还D.不仅还/虽然但【答案】选D①“不仅/还”表递进,语意轻;②强调转折,非因果。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种寒碜地挂着“穷村陋闾”相儿,带着浓郁乡间俚俗味儿的“社戏”,在某些城里人的眼中,是“野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流杂艺。
B.我自己虽说还未浅薄到对此横眉冷对、不管不顾....的地步,但一开始对豫剧,对这种土掉牙的土梆子戏,也是不怀好意的。
C.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不瘟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
D.台面恁小且又恁不平,他要稍有闪失,一个筋斗岂不砸了大家?好在我此虑纯属杞人忧天....。
【答案】选B A项,大雅之堂:高雅的厅堂;比喻高的要求,完美的境界。
B项,不管不顾:①不照管;②指人莽撞。
不合语境,应改为“不屑一顾”。
C项,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D项,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荒谬的忧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西南首条江底下穿隧道的修建工程艰难异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中段的观音湖路段修建尤为关键,一旦渗水,则________。
②成功的第一步,无疑是要先拥有强烈的愿望,如果缺乏强烈的成功欲望,到最后关头,常常会出现________的现象。
③高三复习至此,大学已经在望,我们要善始善终,尽心尽力,这时如果无法不遗余力坚持到底,就可能________。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
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2018高考语文寒假练题(14)及答案一、读写综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打从记事的时候开始就害怕这个地方。
这首先应该归疚于它的名称。
B.我本来打算把牲口停留在山坡上,这不过是枉废心机,一瞬间牲口群便隐没在洼地里了。
C.母亲伫立在霞光里,周身通红,漂亮极了,犹如下凡的天仙。
D.慕地,恰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又重新迈开步子,穿过地头,径直向“地狱”走去。
【答案】选 C A项,疚—咎;B项,废—费;D项,慕—蓦。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那里惟一有生命的东西是一眼泉水,它从洼地底层布满青苔的山岩下________出来,经过一段不长的曲折流程,流到外边的广阔天地里,然后在那里________。
②________,我并没有________而得到怜悯。
我只好赶着牲口,尽量放慢脚步,一点点走近这个可怕的地方。
A.涌消失然而因此B.流消逝然而因此C.涌消逝但是为此D.流消失但是为此【答案】选 A A项,“涌”比“流”更有由下往上的动态美,更形象。
“消失”强调找不到了,而不是没有了;“然而”多用于句首转折,语气略轻,“因此”更强调因果关系。
3、下面为近年来我国国民不同阅读方式的调查统计表,阅读后请按要求答题。
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在线阅读电子书阅读纸质图书阅读年份2011年30.1% 29.0% 3.9% 37.0%2012年31.4% 31.8% 4.0% 32.8%2013年32.9% 33.6% 4.1% 29.4%2014年34.6% 36.1% 4.2% 27.1%(1)请概括出我国国民阅读方式的变化趋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一变化趋势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网络在线阅读、手机在线阅读、电子书阅读均呈上升趋势,纸质图书阅读则呈下降趋势。
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寒假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自然界的多种声音为喻描写音乐旋律的变化。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情。
(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__”代之。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有三条:一是在物质上,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二是在言行上,即“__________”;三是在目标上,即“__________”。
(2)《列子·汤问》中的“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极写音乐之美妙。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和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两句都是化用此句,写音乐感物至深,异曲同工。
(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品质,这里我们可以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警醒自己。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斥鴳认为自己腾跃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自己飞翔的极致,这就与大鹏的扶摇而上九万里形成了鲜明对比。
2018高考语文寒假练题(16)及答案一、语基知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海申鑫队在源深体育中心迎战北京国安,尽管保级前景几近令人绝望,但是,申鑫队没有________,仍以饱满的精神迎战北京国安队。
②中国政府处理南海问题证明了中国的实力,同时也表明我们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
我们既没有理由________,也没理由妄自尊大。
③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心理困境:________,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这是非常有害的。
A.自惭形秽妄自菲薄自暴自弃B.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自惭形秽C.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自惭形秽D.自暴自弃自惭形秽妄自菲薄【答案】1.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根据语境,①句由后面的“饱满的精神迎战”可知,意为“不甘落后”,因此选“自暴自弃”最恰当;②句由后面的“妄自尊大”可知前面应填相反的内容,因此选“妄自菲薄”最恰当;③句根据句中的“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可知,选“自惭形秽”最恰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现实世界里,人们无时无刻生活在一定的空间之内;同样,在小说里,无论作者是否直接交代,任何一个人物的活动,都离不开相应的空间背景。
B.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创生对古人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
C.王志泽是北京民办教育20年发展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他为中国民办教育国际化所付出的努力,很好地诠释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内涵。
D.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无锡秦氏寄畅园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从明代以来,该园作为私家园林的典范,深受世人所瞩目,而秦氏一族的藏书事迹却鲜为人知。
【参考答案】2.C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残缺,“无时无刻”后应加“不”;B.语序不当,应该是“古人对文字的创生”;D.搭配不当,“深受”和“所”不搭配,应去掉“所”。
2018高考语文寒假练题(1)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吹笙.(shēnɡ) 野蛮.(mán) 文绉.绉(zōu)B.摹.画(mó) 侮辱.(rǔ) 绰.号(chuò)C.庶.祖母(zhē) 舔.去(tiǎn) 眼翳.(yì)D.微菌.(jùn) 宽恕.(shù) 宽裕.(yù)【参考答案】1.选B A项,“绉”读zhōu;C项,“庶”读shù;D项,“菌”读jū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麇先生骄生惯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护身符食不裹腹重于泰山,轻于鸿毛C.发牢骚秋毫无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D.闭门羹一丘之貉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参考答案】2.选D A项,骄—娇;B项,裹—果;C项,予—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元旦前后,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纷纷出炉。
在北京和广东,考试资格将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和打工者的积分挂钩。
方案一出台,很多打工者大感失望。
随迁子女的高考资格需要与父母的居住证捆绑,不少网友认为这对于解决异地高考的核心问题不过是________。
相关专家表示,不同地域教育承载压力不同,改革自然不可能________,更不可能________,应允许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A.扬汤止沸并驾齐驱一蹴而就B.抱薪救火齐头并进一挥而就C.抱薪救火并驾齐驱一挥而就D.扬汤止沸齐头并进一蹴而就【参考答案】1.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扬汤止沸:指把锅里烧的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想叫它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
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
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2018高考语文寒假练题(10)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A.③②⑤④①⑥B.③⑥⑤①②④C.⑤①④③⑥② D.⑤④③②①⑥【答案】选C A项,否定失当,“提防不被念歪”应改为“提防被念歪”。
B项,搭配不当,“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应改为“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D项,成分残缺,应在“音像制品”后加上“的人或单位”。
【答案】选 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着眼于两个关键词“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第一处横线前的内容强调的是“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后面紧接着应说有哪些超越,所以第⑤句紧接其后;超越之后应是“改变了”什么,而第①句具体解说对文字和静态图像有哪些改变,故应在第⑤句后面;第④句中的“读、看、听”正对应了前句的内容,故应在第①句后面;第③句是对“网络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的优势的概括;第⑥句是除此之外的其他特点,要注意“还具有”三字,说明应接在第③句后面;第②句是对前面句子中“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好处的阐述。
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1卷)試卷及答案一、現代文閱讀。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の文字,完成1—3題。
諸子之學,興起於先秦,當時一大批富有創見の思想家噴湧而出,蔚為思想史之奇觀,在狹義上,諸子之學與先秦時代相聯系;在廣義上,諸子之學則不限於先秦而綿延於此後中國思想發展の整個過程,這一過程至今仍沒有終結.諸子之學の內在品格是曆史の承繼性以及思想の創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學”,即新時代の諸子之學,也應有同樣の品格。
這可以從“照著講”和“接著講”兩個方面來理解。
一般而言,“照著講",主要是從曆史角度對以往經典作具體の實證性研究,諸如訓話、校勘、文獻編纂,等等.這方面の研究涉及對以往思想の回顧、反思,即應把握曆史上の思想家實際說了些什麼,也應總結其中具有創造性和生命力內容,從而為今天の思想提供重要の思想資源。
與“照著講”相關の是“接著講”,從思想の發展與諸子之學の關聯看,“接著講”接近諸子之學所具有の思想突破性の內在品格,它意味著延續諸子注重思想創造の傳統,以近代以來中西思想の互動為背景,“接著講”無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間の關系。
在中西之學已相遇の背景下,“接著講”同時展開為中西之學の交融,從更深の層次看,這種交融具體展開為世界文化の建構與發展過程,中國思想傳統與西方の思想傳統都構成了世界文化の重要資源。
而世界文化の發展,則以二者の互動為其重要前提。
這一意義上の“新子學”,同時表現為世界文化發展過程中創造性の思想系統.相對於傳統の諸子之學,“新子學”無疑獲得了新の內涵與新の形態。
“照著講”與“接著講”二者無法分離.從邏輯上說,任何新思想の形成,都不能從“無”開始,它總是基於既有思想演進過程,並需要對既有思想範圍進行反思批判。
“照著講”の意義,在於梳理以往の發展過程,打開前人思想の豐富內容,由此為後繼の思想提供理論之源。
在此意義上,“照著講"是“接著講"の出發點。
2018高考语文寒假练题(15)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先生骑着摩托车以时速30千米的速度经过一座桥时,他的脖子突然被一根风筝线给勒住了,又长又深的伤口让人不寒而栗....。
B.走进血站时,我同很多初次参加献血的工友们一样,也情不自禁....地有些紧张,以至于第一针的针头扎进胳膊没能抽出血来。
C.公交车师傅向记者反映,私家车霸占公交场站,导致驾驶员开着公交车进出战战兢兢....。
D.一名男子醉醺醺地驾车被交警查获后,抱着如何脱罪的一丝幻想到处找水喝,但到头来还是枉费心...机.,最终被交警依法处理。
【答案】选B。
A项,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
B项,情不自禁: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此处属望文生义,应用“不由自主”。
C项,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D项,枉费心机:白费心思。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的好日子在不知不觉中临近了。
我觉得,我的心像一张新帆,其中每一个角落都被大风吹得那样饱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真的,我们这样平庸,我总觉得幸福应该给予那些比我们更优秀的人。
②星斗清而亮,每一颗都低低地俯下头来。
③我从来没有这样真切地感受到造物主的宠爱。
④我忽然感到一种幸福,那种浑浊而又陶然的幸福。
⑤溪水流着,把灯影和星光都流乱了。
⑥但这是真实的,第一张贺卡已经放在我的案子上。
A.①③②⑤④⑥B.②⑤④③①⑥C.④①⑥②⑤③ D.⑥②⑤③④①【答案】.选B 此文段按照由分到总,由景到情的逻辑顺序排列。
所以,就总体而言,②⑤写景在前,④③①⑥抒情在后;就局部而言,先有②的星斗,才有⑤的“灯影和星光都流乱了”,先有④“我忽然感到一种幸福”才有③“我从来没有这样亲切地感受到造物主的宠爱”,最后才会有①⑥“——真的”是对“造物主的宠爱”的解释和总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二十年前满是农田的城乡结合部,到如今五方杂处的“宇宙中心”,五道口的发展历程浓缩了当今时代的巨大变迁。
B.与一般智能机器人不同的是,情感机器人会更有目的地获取与情感相关的有效信息,如人的表情和动作,语音的高低、强弱等。
C.乾隆时期扬州知府伊秉绶曾用各种食材将扬州炒饭升级,而他发明伊面的故事,也就是现代方便面的前身,更为人熟知。
D.影片《美人鱼》不但表现了人类和人鱼之间一段单纯美好的爱情故事,同时也从“人鱼”这一特别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类自己。
【答案】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改头换面:比喻只更改形式,不变内容。
含贬义。
【答案】B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中途易辙,“城乡结合部”并不是句子的主语,“五道口”才是主语,可在句首加介词“从”。
C.搭配不当,“故事是前身”搭配不当,应该将“他发明伊面的故事”改成“他发明的伊面”。
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把“不但”改成“不仅”。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对原有的一些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进行了提升。
如人像水印清晰度明显提升,层次更加丰富,采用了横竖双号码,并改变了原有的冠字号码字形。
较之于老版纸币,________。
A.更符合公众识别习惯和机器读取要求,有利于防范变造货币,也有利于冠字号码的识别与记录B.更符合公众识别习惯和机器读取要求,有利于冠字号码的识别与记录,也有利于防范变造货币C.有利于冠字号码的识别与记录,也有利于防范变造货币,更符合公众识别习惯和机器读取要求D.有利于防范变造货币,也有利于冠字号码的识别与记录,更符合公众识别习惯和机器读取要求【答案】B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新版人民币所做的改进目的是方便人们生活和更好地防范变造货币。
因此,新版人民币与老版相比,首先应该表述的是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然后是在变造货币方面的影响。
由此可以得出正确的选项。
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正宫]醉太平·怀古张可久翩翩野舟,泛泛沙鸥。
登临不尽古今愁,白云去留。
凤凰台上青山旧,秋千墙里垂杨瘦,琵琶亭畔野花秋。
长江自流。
(1)这首元曲开头两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作者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元曲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比喻的手法。
作者把自己比喻为“野舟”和“沙鸥”。
这两句刻画了一个天涯羁旅、湖海飘零的作者形象。
(2)本曲通过凭吊往事,发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作者自负不凡的感情和积极用世的态度。
三、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章回小说的体裁惯例、叙事结构和美学典范在明代即已大备。
众所周知,在章回小说诞生之前,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尚不具备大型的长篇叙事虚构作品,这意味着明代作家没有现成的文学技巧和叙事结构可以借鉴。
在此关头,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艺术给了明代文人诸多启示和灵感。
而历史事实证明,明代文人大多具有独特而典雅的建筑趣味。
在结构上,中国古代建筑与明清章回小说都体现了一种组合艺术的特点,它们都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而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群”;而且,为了适应各种功能上的需要,它们还可以不断地重复这种组合而形成更大的结构性的“群”。
所以,从结构上来说,无论是作为“空间艺术”的中国古代建筑,还是作为“时间艺术”的明清章回小说,其实都是一种利用一定的结构“单元”而进行多重组合的艺术。
从整体上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院落式”结构与明清章回小说的那种特殊的组合结构,具有非常明显的相似之处。
为了满足人类对建筑空间的需求,经常需要扩大建筑规模,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建筑,其扩大规模的方式并不相同,但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两种,一种就是“量”的扩大,即以单座房屋为基础,在平面上以至高空中做最大限度的伸展。
西方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又高又大的建筑物,取得了巨大而变化丰富的建筑“体量”。
另一种就是“数”的增加,即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是采取这种方式,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包括座数极多的建筑群。
这种“组合式”院落建筑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而不变,到清代的故宫,可谓达到了“组合式”院落建筑的顶峰。
与西方建筑在单一围合空间中扩大体量一样,西方长篇小说也主要在一个情节框架内扩展篇幅;与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式”结构相对应的,则是明清长篇章回小说所采用的“缀段性”结构,即小说由一段一段的故事连缀而成。
正因为注重“组合”,所以中国古代建筑以“院”而不是以“间”作为意义单位。
在描述一个建筑群的规模时,中国古人一般不用“单座”的“座”,而是常用“几间几院”。
“间”往往用于计算“单座建筑”的大小,其实就是最小的房屋计量单位。
至于“院”,则是用来表示建筑群的概念,也是建筑最小的意义单位。
几个“单座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从东南西北四方进行围合,就形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建筑群——“院”,更大的建筑群则是多个“院”的组合和勾连。
一些大型建筑群,看上去非常复杂,但只要我们抓住“院”这个基本单位,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其组合原则和设计理念。
在明清章回小说中,与“间”对应的是“回”。
“回”在章回小说中,就像“间”在古典建筑中一样,仅仅是一个“计量单位”,其作用性并不明显。
在明清章回小说中,也存在一个类似“院”一样的意义单位。
多个“院”构成“院落式”结构,而这正是中国文学叙事传统有别于西方的典型特征。
(摘编自龙迪勇《建筑空间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明代以前,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还没有大型的长篇叙事虚构作品,长篇章回小说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B.明代文人具有独特而典雅的建筑趣味,他们从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艺术中得到诸多启示和灵感,使得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发展得更加成熟。
C.作为“空间艺术”的中国古代建筑和作为“时间艺术”的明清章回小说,在结构上都是一种利用一定的结构“单元”进行多重组合的艺术。
D.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扩大建筑规模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但因为各自的文化传统不同,其扩大规模的方式存在差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建筑强调“量”的扩大,在平面上以至高空中做最大限度的伸展;中国古典建筑注重“数”的增加,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座数极多的建筑群。
B.中国古典建筑的“组合式”院落建筑格局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到清代,出现了故宫这样的“组合式”院落建筑的巅峰之作。
C.中国古人常用“几间几院”来描述一个建筑群的规模,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就有这样的描写:“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D.“院”是用来表示建筑群的概念,是建筑最小的意义单位,也是理解一些看上去非常复杂的大型建筑群的组合原则和设计理念的基本单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文体,其概念虽然出现较早,但明代作家在章回小说创作过程中并没有现成的文学技巧和叙事结构可以借鉴。
B.西方长篇小说主要在一个情节框架内扩展篇幅,这种结构模式受到了西方建筑在单一围合空间中扩大体量的方式的影响。
C.《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章回小说的文本由一段一段的故事连缀而成,其叙事结构属于典型的“缀段性”结构。
D.中国古代建筑以“院”而不以“间”作为意义单位,因此,在明清章回小说中,与“间”相对应的“回”其实并无实际意义。
【参考答案】1.B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
以偏概全,原文说“明代文人大多具有独特而典雅的建筑趣味”。
2.B 本题考查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曲解文意,原文说“这种‘组合式’院落建筑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而不变,到清代的故宫,可谓达到了‘组合式’院落建筑的顶峰”,并不是说这种院落建筑“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
3.D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