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都市的压力和疲惫,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在中国台湾,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一直都是该地区发展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模式及其经验。
1.景区运作模式景区是中国台湾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景区运作中,通常会采用独立运作模式。
景区将建设、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包揽在一起,采用专业的团队负责景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环节,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等方式把景区、游客和社会进行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休闲农业模式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旅游中加入特色的农业体验和休闲娱乐元素,实现农业和旅游的结合,促进农业和乡村的发展。
台湾的休闲农业通常采用示范农场、休闲农庄和生态农场的模式,主要包括多种单项农业体验和多种休闲娱乐项目。
3.特色主题村落模式特色主题村落是以某一特殊主题为切入点,通过建设特色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设施,打造出一种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
特色主题村落是将乡村旅游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方式,也是乡村旅游以及地方经济的有力推动者。
1.发挥地方特色和文化台湾的乡村旅游离不开它独有的地理和人文背景。
通过发掘当地的文化和特色,深度挖掘其优势,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并通过精心的规划和管理,将其变成乡村旅游的竞争品牌。
如:茶园、樱花园、柿子湾等主题乡村旅游,都是通过深挖当地资源和文化而发展起来的。
2.利用扶贫资源优势台湾的一些贫困地区,利用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产业和旅游,实现了扶贫的目的,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台湾基层农业合作社以及乡村土地改革和农村公路建设等都是利用扶贫政策实现农村发展的例子。
3.创新营销手段在台湾的乡村旅游中,除了各种电子媒体广告,活动宣传、线上线下结合等也被广泛应用。
其中,最被人们称道的营销手段,是通过定制化服务,打动游客的心,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1. 应对环境压力的产业转型台湾是一个山岛国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物产资源。
但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破坏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台湾政府开始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以知识产业和创意产业为主的新经济,同时支持农业、渔业、林业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生产方式和产业价值的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农村地区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也可以通过旅游和休闲产业的发展,实现乡村经济的活力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台湾的乡村旅游多样性和创新性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政府鼓励农民和村民利用自己的土地和资源,开展旅游和文化活动,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也积极引导和支持民间组织和私营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发展,鼓励公私合作的模式,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质量。
台湾的乡村旅游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形式。
从自然观光、文化体验到生态保育和休闲度假,都有不同的主题和特色。
比如,南投县的鹿谷乡就是一个以休闲农业、温泉和自然观光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而苗栗县的西湖渔村则是一个以渔业和海鲜美食为主的旅游景点;金门岛则是一个以丰富的岛屿文化和历史遗迹为主的旅游胜地。
3. 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除了乡村旅游,台湾的休闲农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休闲农业就是利用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结合旅游和休闲产业开展农业生产和体验性旅游的一种新兴业态。
通过休闲农业,游客可以深度了解农村生产、采摘果蔬、参与农作业、品尝农产品等体验式的交流活动,既可以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又可以带动农业活力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台湾的休闲农业不仅仅是一个旅游产品,更是一个有机农业和生态保护的生产模式。
休闲农业项目一般采用天然、有机的种植方式,注重生态平衡和果蔬品质的提高。
比如,彰化县的勤美果园就以生态种植和园游会为特色;新竹县的千禧生态农庄则以精致的田园景观和田园生活体验为主要吸引。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在近几年来在中国大陆迅速发展,但是在中国台湾地区这个模式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发展历史,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随着近年来台湾政府对农村地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农业发展模式之一。
那么,中国台湾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是如何发展的呢?下面将会对此进行一些简要的介绍。
一、乡村旅游模式1、传统风景区模式传统风景区模式是乡村旅游模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模式,它的特点是以自然风景为基础,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升级改造来提升洁具的吸引力。
台湾地区以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等等风景区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种模式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某个地区,同时也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田园风光模式田园风光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发展的乡村旅游模式之一,其重点是利用农村的生态资源和人文氛围,提供各种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和度假农庄等服务,让游客在乡村体验自然、舒适、慢生活的感觉。
在这种模式中,游客可以到庄园或农场里参观、品尝、种植等等,以此来了解乡村文化和农村生活,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主义旅游模式是在传统风景区模式和田园风光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通过人性化、主题化、互动化等服装来吸引游客,为游客提供特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此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休闲农业模式休闲农业模式是一种融合了传统农业和休闲产业的新型业态,它以景观财产、游戏旅游、互动参与、健康生态为特色,注重与游客之间的互动与体验,以达到娱乐、休闲、宣传农业的效果。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将农业生产与农村休闲、文化、民俗等全面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另一种全新的体验。
休闲农业品种多样,包括生态种植、果园采摘、农家餐厅、烧烤、露营、农家乐、农家民宿等。
最新的模式是“工业观自然”,通过参观工业和品鉴生态食品相结合来实现一种充满农村情怀的休闲旅游方式。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是一种结合了农业资源和旅游服务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在中国台湾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积极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通过开展农业观光、农产品销售和农家乐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农村地区进行休闲旅游,同时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经验。
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注重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台湾各地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方向不同,但都以独特的农场或农村景观为特色,如茶园、花海、果园等。
还通过开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体验活动来丰富旅游产品,如制作茶叶、果酱、手工艺品等。
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注重与农民的合作。
农民作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主要参与者,他们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活方式,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核心力量。
台湾政府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帮助农民共同开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政府还积极推动农民参与农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重视与相关业态的配套发展。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离不开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支持。
台湾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开发中,政府积极引导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修建乡村道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提供农家乐住宿和餐饮设施等。
这样能够提升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吸引力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注重宣传和推广。
政府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旅游展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和推广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在推广中,突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独特性和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政府还加强与各地旅行社和旅游协会的合作,加大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宣传力度,提高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在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及经验主要包括特色化和个性化、与农民的合作、与相关业态的配套发展和宣传推广等方面。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在中国台湾地区兴起的一种特色旅游模式,它结合了农业、生态旅游和休闲体验的元素,通过开展各种农业活动和提供农村风光的观赏,吸引游客前往农村地区度假和休闲。
以下将介绍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多元化的活动内容和丰富多样的农村风光。
游客可以参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农作物的种植、养殖业的运营等。
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优美,拥有山水田园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游客可以进行徒步、自行车等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中,中国台湾地区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很多休闲农业场所都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通过展示传统手工艺、风味小吃等方式,使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国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还注重与农民的合作与互动。
许多休闲农业场所都建立了与当地农民的合作关系,使得农民可以通过将自家土地出租或者参与农业活动的方式,获得额外的收入。
游客也可以参与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与农民一起劳作、学习农业知识,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交流。
中国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还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许多休闲农业场所通过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一些休闲农业场所还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工作,为当地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中国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注重多元化的活动内容、传统文化传承、与农民的合作互动以及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些模式和经验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在中国台湾地区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产业,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农业的重视,乡村旅游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旅游形式。
台湾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经验丰富,多年来不断地革新、创新,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乡村旅游模式乡村旅游指的是游客通过旅游活动来了解、体验农村文化和生活方式。
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让游客放松身心,获得文化体验,享受自然风光。
台湾的乡村旅游模式多种多样,例如:1.骑行骑行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乡村旅游活动。
台湾的骑行路线很多,特别是在南部地区,因为土地和气候都适合骑行。
游客可以在乡村租车或者带自己的车前往,同时还可以欣赏到许多美景。
2.民宿民宿是乡村旅游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民宿可以让游客体验到乡间生活,尤其是台湾南部的民宿,很多都融合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同时提供了舒适的住宿条件。
3.自然保护区台湾许多地方都有自然保护区,例如,东北角的基隆山自然保护区、北投的阳明山自然保护区、台东的绿岛和兰屿等等。
这些自然保护区在乡村旅游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向游客展示台湾的自然美景和特殊文化,同时还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4.农村文化台湾的农村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包括传统美食、庙宇与宗教信仰、民间艺术等等。
因此,游客可以在乡村旅游中了解到这些文化的特点与历史。
二、休闲农业模式休闲农业是一种结合传统农业和现代休闲需求的业态。
休闲农业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放松和体验农村生活的场所,同时也可以让游客与农业产业互动,从而加深对农业的了解和认识。
台湾的休闲农业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例如:1.农场体验农场体验是休闲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台湾的许多农场都提供了游客亲自参与农业活动的机会,例如摘果子、耕地、种菜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游客近距离地了解农村生活,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种植、收获与生产的过程。
2.农村特产休闲农业还可以通过销售特产来增加收益。
台湾的许多乡村旅游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例如茶叶、水果、蜜饯等等。
游客可以在休闲农业园区购买这些特产,也可以在学习了相应的生产工艺和历史背景之后,对这些产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中国台湾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文深厚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繁华的都市,还有许多美丽的乡村景点和休闲农业项目。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台湾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中国台湾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包括了农家乐、农庄、特色小镇等多种形式。
这些形式相互衔接、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不少挑战,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
在乡村旅游方面,中国台湾非常重视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台湾的乡村地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这使得这里成为了人们出行的理想目的地。
政府部门加大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建立了一系列的乡村旅游示范区,致力于打造乡村休闲度假、自然观光、农事体验等新型旅游项目。
在乡村旅游资源整合方面,台湾通过整合当地的农业资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等,打造出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
农家乐则是乡村旅游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乡村的民俗风情和地方传统文化。
在中国台湾,农家乐更注重亲子亲情旅游、生态农业与农村文化、乡村园林园艺养生休闲等多元化的服务。
农家乐项目的成功,不仅使农村居民增收致富,也为城市人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地方。
台湾地区还发展出了一系列的休闲农业项目,如采摘园、草莓园、花海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些休闲农业项目不仅让城市游客亲近大自然,还为农民增加了新的收入渠道。
这些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的农产品生产,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中,中国台湾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些地方农产品的质量不过关,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政府加大了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力度,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乡村旅游,台湾的发展经验文|老茂乡村旅游近年方兴未艾,各地竞相投入,却存在诸多盲目。
台湾是国际上公认的乡村旅游发展较成功的地区,其乡村旅游侧重于兼具农业生产、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值得大陆许多山区县学习借鉴。
近年来,因工作关系,笔者受命多次赴台参访交流,对台湾休闲农业与民宿发展的先进与成熟程度感同身受。
现将个人的考察观感与理解整理成篇,以飨读者。
一、农旅一体的发展路径。
台湾乡村旅游脱胎于农业,是防范传统农业萎缩停滞升级换代而来。
休闲农场较原来传统农场,仍然生产同样的东西,只是将原来的农业生产流程转为吸引游客体验,将农产品从田头直接导上餐桌,将由销往超市经销商的产品直接卖给游客,将附属生产设施转变为游客接待服务设施,从而将单一农业生产链增加为两条甚至多条产业链,农产品大部分不出田间就消化,产值与效益倍增,使农业与观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随着观光业的兴起,台湾大部分农场的观光收益已经超过了农业收益,但很少见农场完全转型作纯休闲度假业态,可能有获得农业补贴的考量,但更多的是农业是观光农业的基础与根本,只有原产地、地理标志、有机农业等标签,休闲观光业态才有灵魂与立身之本。
例如,台一农场原来发端于苗圃,经过几十年发展,成为全台重要的生态休假区,但苗木、果蔬的土地仍然占据其经营面积的60%以上,游客的餐桌消费和绿植摆放全部自已生产。
这是台湾乡村旅游与国内大陆乡村旅游很大的区别,值得我们深思。
二、一品一业的产业模式。
台湾的农场庄园,往往以一产为基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拥有为旅游者提供吃住游购娱的完整要素系统,而且自我循环、自成体系、自产自销。
各个农场田地里的农作物,既是景观体系,也是餐桌食材,还是伴手礼、DIY制作的原料来源;一个农场庄园,往往集农业生产、科研、加工、观光、度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各个功能体之间构成共生互补的关系;休闲观光在产业收入中比重越来越高,且主导引领其他产业的发展。
例如,清境农场,原来仅仅是安置老兵的垦荒农场,但往观光转型后,形成了游览、演出、民宿、农产品加工销售的多功能产业综合体。
2019年12月下半月刊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张昌辉近年来,中国台湾的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历经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呈现出多元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无论是其独特的建筑景观或者是田园风貌,还是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农场,都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文回顾性分析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并对台湾乡村旅游景点模式种类、主要经验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4点启示。
引言中国台湾的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历经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呈现出多元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该行业目前在国际上走在前沿,是台湾经济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相比城市,台湾的乡村更具吸引力。
无论是其独特的建筑景观或者是田园风貌,还是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农场,都吸引了众多游客。
近期,笔者到台湾考察,亲自感受到了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特点和模式,认为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一、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台湾在早期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大陆一样,也是基于农业,积极发展工业,并且注重其他产业的发展。
但因为农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高,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农业生产经验规模过小,农民的收入偏低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这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一样。
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民所得,同时又能解决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化后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台湾省开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于是,以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为主要特点的乡村旅游产业,在台湾迅速兴起,并不断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期,台湾出现了观光农园。
之后,其他类型的农园如茶园、牧场、花园和渔场等业态相继面向游客开放。
20世纪80年代末,观光农园更向着内容异常丰富的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部分农户提供土地,以供市民参加农田耕种的市民农园也开始在台北等地出现。
1999年9月大地震后,台湾结合灾后的重建工程,以资金补贴方式,鼓励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形式,成为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的分水岭。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在中国台湾地区逐渐兴起的一种旅游模式,它将乡村的田园风光、农村生活和农业体验结合起来,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度假、观光与参与式体验的机会。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台湾的旅游业态,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乡村环境和传统文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以期为地方政府和农户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乡村旅游的特点与模式乡村旅游其实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城市旅游,更多地强调的是对农村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深度体验和参与。
乡村旅游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景观优美:乡村地区往往风景秀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生态环境,如山水、田园、红树林、湿地等,能够为游客带来一种清新、自然、悠闲的体验。
2. 农村生活体验:乡村旅游还强调对农村生活的亲身体验,游客可以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家风情、学习农村手工艺等,感受农民的朴实和勤劳。
3. 传统文化传承:乡村地区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展示平台,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和习俗。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上,中国台湾地区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 田园休闲度假村:这类度假村主要以乡村自然风光为主要卖点,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服务。
比如在台湾的日月潭地区,就建有一些以森林、湖泊、自然景观为背景的休闲农庄和度假村,吸引了大量游客。
2. 农业体验类:这类乡村旅游以农业体验和农事活动为主题,游客可以参与农田劳作、采摘水果、饲养动物等,感受农村生活的田园气息。
这种模式在台湾的南投、嘉义等地也比较常见。
3. 乡村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也可以围绕当地的传统文化、庙会、农耕文化等展开,为游客提供文化体验和民俗活动。
台湾的乡村文化旅游主要以深澳、宜兰等地为代表,这些地方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1. 农村民宿农村民宿是指农村地区将自家闲置的房屋或者闲置土地改建成旅游住宿设施,为游客提供农家饭菜和农村体验的一种旅游模式。
在台湾,农村民宿已经成为了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农村民宿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乡土风情和个性化特色,能够让游客体验到最地道的农村生活。
农村民宿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种增加收入的途径,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2. 乡村生态体验乡村生态体验是一种将自然环境、农业文化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方式。
在台湾,许多乡村地区通过开展乡土体验活动,如采摘水果、亲子DIY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通过这种方式,游客可以在乡村中尽情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了解农业文化的魅力。
3. 乡村文化游乡村文化游是一种通过走访乡村古迹、参观传统手工艺品等方式,了解乡村文化传统的旅游方式。
在台湾,许多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乡村地区,如金门、南投等,都是乡村文化游的好去处。
这种旅游模式不仅能够带给游客文化的震撼,也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定的推动力。
1. 农业观光农业观光是一种将农业生产、休闲旅游和食品品尝相结合的形式。
在台湾,农业观光通过开展种植园参观、农作物采摘、农产品直销等方式,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
农业观光的模式不仅能够让游客领略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也能够给游客带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享受。
2. 农业体验活动农业体验活动是指通过参与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活动,来亲身感受农业生产的乐趣。
在台湾,一些休闲农业庄园以此为主要经营方式,通过组织游客参与丰富多彩的农业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参与。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农业发展,也能够为游客提供一种愉悦的休闲方式。
农业旅游活动是一种将农业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综合性产品。
台湾的农业旅游活动丰富多样,如茶园观光、果园采摘、猪脚制作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通过这些活动,游客可以了解到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丰富了游客的休闲体验。
台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7条发展经验台湾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领先于大陆各省,在创意、文化、技术、品种等方面值得国内借鉴,现小编精选7条台湾休闲农业的先进经验如下,希望能够对从事这个领域的朋友有所帮助。
1定位准确,主题鲜明台湾休闲农庄主题鲜明、个性突出,这些主题包括水果采摘、竹、香草、茶叶、名花异草观赏、昆虫收藏、奶羊、奶牛、螃蟹、鳄鱼、鸵鸟等体验,创新不断,使游客始终充满新奇感。
比如位于桃园观音乡的“青林农场”,一年四季都栽种着向日葵,且免费开放参观,还有专门种植食虫植物的“波的农场”,种有猪笼草、捕蝇草、毛毯苔、瓶子草等。
很多农庄一看名字,就知道农庄的特色,如以香草为主的“熏之园”,以奶牛为主的“飞牛牧场”,以兰花为主的“宾朗蝴蝶兰观光农园”,“花开了农场”则栽植了大量珍贵的树林与奇花异草。
2持续创新,创意缤纷例如头城农场的传统项目叶拓T恤,不断有新的图案推出,时常有新意,固定的客源可以不断反复前来消费。
金勇DIY农场每年都会增加新的番茄品种,将来自各国的西红柿组合在一起的“联合国西红柿礼盒”,让游客在一个礼盒中就可以品尝到来自各国、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多种口味的西红柿。
桃米村在地震废墟上建了一个人工湖,在湖边立起几个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上面立一根桅杆,人站船上,能够体验地震的摇晃感觉,并将小船名之为“摇晃的记忆”。
3融入感情,彰显个性台湾休闲农庄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特别热爱乡村田园生活,建设休闲农庄的初衷,有的甚至是为了圆儿时的一个梦想,他们不追求短时间的暴利,而是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设与经营过程中,不断融于自己的创意,将农庄比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客人可以明显感受庄主的艺术风格和个性追求。
4深度体验,其乐融融台湾休闲农庒都设有可供多人同乐的设施,例如烤肉区、采果区、游戏区,农耕体验区等。
有的还设有充满台湾农村乐趣的烘烤区,提供游客享受土窑烤地瓜、烤土窑鸡的乐趣;有的不定期举办农业有关的教育活动、趣味比赛;有的提供与场内动物接触的机会,游客可以借喂养小牛、挤牛奶、喝生奶的过程,体会牧场农家的生活。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中国台湾的乡村地区,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理念的转变,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旅游发展模式。
在中国台湾的乡村地区,有着许多具有独特魅力的景点,如太鲁阁国家公园、阿里山、日月潭等等,这些地方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中国台湾的乡村地区还有着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美食,如台湾茶、台湾水果等等,这些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除了传统的乡村旅游外,休闲农业也成为了中国台湾乡村地区的一大特色。
在这里,游客可以去农家体验采摘水果、制作农产品等活动,不仅可以感受到田园风光的美丽,还可以与农民亲密接触,了解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这种与自然和农业亲密接触的方式,给了游客一种独特的体验,也成为了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一大特色。
中国台湾的乡村地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模式多种多样,但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自然景观型乡村旅游这是中国台湾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这种模式下,游客可以去欣赏太鲁阁国家公园的壮丽风光、畅游日月潭的碧水蓝天,体验自然与人的和谐。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自然景观为主要吸引点,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进行登山、徒步、摄影等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 传统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中国台湾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许多乡村地区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木雕、陶艺、手工艺品、传统节日等等。
游客可以选择到这些地方,去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参与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休闲农业体验型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模式,在中国台湾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游客可以选择到农家体验采摘水果、制作农产品,跟随农民一起耕种、养殖,参与农家餐饮等活动,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
中国台湾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1102018年7月下半月刊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雷 扬台湾地区乡村旅游起步早,成功案例多。
本文在休闲农业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台湾地区一些休闲农业发展成功的实际案例,分析其先进经验,总结其共同特征与规律,以期带动其他区域乡村旅游的加速发展。
一、台湾乡村旅游发展概况乡村旅游,在台湾称之为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农业,是指利用自然生态、农园景观、农业文化、设施农业等各类资源,结合农林牧渔产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为民众提供观光、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体验的一种新颖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一种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生产、生态与生活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
早在20世纪60年代,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就已逐步出现,开始萌芽。
迄今,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休闲农业经营类型以产业类型和功能为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种:休闲农场、休闲林场、休闲牧场、休闲渔场、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茶园、观光花园(圃)、市民农园、教育农园、度假民宿和农村文化活动等。
二、台湾乡村旅游先进经验(一)主题鲜明,特色创意台湾山多、地少、面积小,因而开发休闲农业项目,不刻意追求项目规模,更多的是因地制宜,做精做深。
在台湾,许多成功的休闲农业项目几乎都具备有极富个性的鲜明主题。
经营者们非常注重精细管理,有意识地培植特色,融入创意,提升品质。
为体现特色,不少休闲农业项目甚至选择单一主题,不一定非要开发多大的面积规模,种植多少作物,养殖多少动物,获得多高产量。
一看很多休闲农业项目的名字,就知道其所经营的主要项目内容。
如“飞牛牧场”,以奶牛为主的;“胜洋水草”,以水草为主;“养蜂人家蜂采馆”,以蜜蜂产业为主;“大湖草莓休闲酒庄”,以草莓为主的。
(二)就地取材,精深加工在台湾的乡村旅游开发中,将农业产品和观光、体验相结合,极大地延伸了产业链。
以前往休闲观光的旅游者为市场,对自有农副产品、特产进行开发设计,精深加工,从农作物产品鲜食、储存保鲜、制炼干果到深度提取有效成分生产护肤美容品等衍生产品,一系列的农业资源开发技术,一应俱全。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一、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是指以乡村资源为依托,以旅游和休闲活动为主导,将农村空间、资源、文化、民俗、旅游产品和服务进行整合和开发,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参与性与互动性的旅游活动,并满足游客对自然环境、农村风情、健康养生等方面的需求。
台湾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主要包括了田园风光游、生态农庄游、农家乐、林场游、慢旅行、农村康养等几种方式。
田园风光游是通过规划、开发、利用农村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资源为基础,打造具备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和文化体验等综合功能的风景区,推出各种农事体验、自然生态观赏、传统文化参与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生态农庄游则是以农场、园区、林场和湿地等自然生态要素为依托,提供生态农庄、林场旅游、农村生态体验和农庄生活体验等产品和服务。
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田园特色餐饮、农庄特色住宿、生态体验活动等,吸引游客来到农庄享受农业与自然生态的乐趣。
农家乐则是以农民家庭为依托,通过提供传统农家餐、住宿、体验、购物等产品和服务为游客提供农村休闲、康体养生、品质生活和农村特色旅游产品和服务。
林场游是指以林业资源和林业景观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包括森林旅游、林业生态体验、林业生态会议、林业科普教育等。
慢旅行则是以步行、自行车、观光车、船舶等慢速交通工具,在乡村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和人文历史进行深度游览和体验。
农村康养是指利用农村空旷天地和清新空气,提供农村康体养生、理疗调养、健身养生、食疗保健等产品和服务,让游客在农村享受健康、养生和康养。
二、发展状况在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得相对较早,已经初步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体系。
以台湾南投县为例,南投县是台湾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区之一,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是台湾著名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区。
南投县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
南投县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包括田园风光游、生态农庄游、农家乐、林场游、慢旅行、农村康养等多种方式,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从资料来看,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经验丰富,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
在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已经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带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一、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的基本特点1. 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注重多元化,不仅提供传统的农业观光服务,还结合了农家乐、民宿、手工艺品等多种元素,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2. 体验式的旅游模式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更注重体验式的旅游模式,游客可参与种植、采摘、制作农产品等活动,亲身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
3. 创新发展的理念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不断创新,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历史和特色,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1. 农家乐和民宿台湾的农家乐和民宿发展得相当成熟,许多农民将闲置的农房改造成为具有特色的农家乐和民宿,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让他们可以融入当地的生活,感受农村的宁静与美好。
2. 农产品采摘体验台湾的许多农场推出了农产品采摘体验活动,如草莓园、水果园等,游客可以亲自动手采摘新鲜的水果,体验农民的劳作乐趣。
3. 特色农产品展销台湾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还着重发展了特色农产品展销业,许多农场推出了自己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如茶叶、水果、蔬菜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购买。
4. 亲子农场体验台湾的一些农场推出了亲子农场体验项目,通过参与农事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农业知识,培养了他们对农业的兴趣和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经验总结1. 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台湾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成功之处在于充分挖掘了本地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以及农业特色,形成了独有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产品和服务。
3. 重视服务质量台湾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非常重视服务质量,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让游客感受到了真正的农村乐趣。
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
作者:雷扬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8年第07期
台湾地区乡村旅游起步早,成功案例多。
本文在休闲农业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台湾地区一些休闲农业发展成功的实际案例,分析其先进经验,总结其共同特征与规律,以期带动其他区域乡村旅游的加速发展。
一、台湾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乡村旅游,在台湾称之为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农业,是指利用自然生态、农园景观、农业文化、设施农业等各类资源,结合农林牧渔产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为民众提供观光、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体验的一种新颖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一种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生产、生态与生活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
早在20世纪60年代,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就已逐步出现,开始萌芽。
迄今,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休闲农业经营类型以产业类型和功能为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种:休闲农场、休闲林场、休闲牧场、休闲渔场、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茶园、观光花园(圃)、市民农园、教育农园、度假民宿和农村文化活动等。
二、台湾乡村旅游先进经验
(一)主题鲜明,特色创意
台湾山多、地少、面积小,因而开发休闲农业项目,不刻意追求项目规模,更多的是因地制宜,做精做深。
在台湾,许多成功的休闲农业项目几乎都具备有极富个性的鲜明主题。
经营者们非常注重精细管理,有意识地培植特色,融入创意,提升品质。
为体现特色,不少休闲农业项目甚至选择单一主题,不一定非要开发多大的面积规模,种植多少作物,养殖多少动物,获得多高产量。
一看很多休闲农业项目的名字,就知道其所经营的主要项目内容。
如“飞牛牧场”,以奶牛为主的;“胜洋水草”,以水草为主;“养蜂人家蜂采馆”,以蜜蜂产业为主;“大湖草莓休闲酒庄”,以草莓为主的。
(二)就地取材,精深加工
在台湾的乡村旅游开发中,将农业产品和观光、体验相结合,极大地延伸了产业链。
以前往休闲观光的旅游者为市场,对自有农副产品、特产进行开发设计,精深加工,从农作物产品鲜食、储存保鲜、制炼干果到深度提取有效成分生产护肤美容品等衍生产品,一系列的农业资源开发技术,一应俱全。
以苗栗县大湖草莓休闲酒庄为例。
大湖乡位于苗栗县南部,气候温和多雨,以草莓闻名,自1957年开始种植,至今60年,目前种植面积超过333.33公顷。
大湖草莓休闲酒庄依托大湖乡草莓种植,将小小一颗草莓延伸出了餐饮、购物、娱乐、游览、采摘等旅游体验。
酒庄目前推出6种酒品,成为台湾岛内第一家生产草莓水果酒的酒庄,也是亚洲唯一的草莓酒制酒产地(全世界仅大湖、加拿大、美国有酿制草莓酒)。
此外,还开发了各类以草莓为核心的加工及衍生产品,如草莓酱、草莓棒棒糖、草莓酥、草莓冰激凌、草莓香肠和草莓公仔等,以草莓为主线,打造出独特的草莓文化。
(三)全面体验,突出农趣
乡村旅游体验,理应是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体验。
台湾乡村旅游开发中,围绕以生产、生活、生态为核心的“三生一体”,在规划建设中,尤其突出对农业生产、生活传统的挖掘,让旅游者进行体验。
台湾休闲农业体验中,类型多样,内容丰富。
浓浓的农家风味,是吸引游客体验的首要因素。
许多休闲农庄中都进行分区、设有设施,如烤肉区、采果区、游戏区、农耕体验区等,供游客体验。
有的提供游客享受土窑烤地瓜、烤土窑鸡的乐趣;有的提供与场内动物接触的机会,游客可以喂养小牛、挤牛奶、剪羊毛,体会牧场农家生活。
休闲农庄不仅是休闲娱乐、游玩,且是实践、学习的好场所,平时还接待学校师生,用作毕业旅行或户外教学。
如苗栗县飞牛牧场,从任何一个可能想到的方面,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休闲体验。
牧场经营面积120公顷,现有服务设施面积50公顷,分为中心服务区、牧场生态区和DIY烤肉露营区。
中心服务区有餐饮、住宿、商品等服务设施。
DIY烤肉露营区有烤肉野炊区、露营区和多个体验教室等。
牧场生态区有飞牛广场、蝴蝶生态区、黑山羊生态区、绵羊生态区和小动物区等。
每个游人在这里都可以和大自然做亲密接触,亲身种植蔬菜,体验农场生活,了解动物们的生活状态,欣赏蝴蝶翩翩起舞,给小白兔、黑山羊喂食饲料,在DIY区用牧场所产的牛奶制作冰淇淋、刨冰、饼干。
在餐厅体验牛奶开发的菜肴,品尝新奇而有特色的牛奶火锅。
此外,飞牛牧场还接待学校师生前来进行户外教学。
(四)深挖文化,打造资源
台湾乡村旅游开发特别擅于发现本土传统、习俗、风情,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化普通为特色,打造优势资源。
台湾乡村旅游在发展中做到依托自身资源,不盲目照搬,从本区域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各方面提炼特色,体现出浓郁的本地特色和当地风情。
以新北市平溪区的天灯活动为例。
燃放纸笼灯祈福是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的节日习俗,但大多数地区并未加以关注,更没有深度开发。
大约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这种纸笼灯由大陆福建省惠安、安溪等县传入台湾。
随后,燃放天灯的习俗就在平溪等地区扎根下来,逐渐形成了每年元宵节举办的活动,近年来更是被打造为声名鹊起的民俗活动。
天灯燃放地平溪老街位在台北盆地外围的偏远山区中,每年天灯节期间,小小街道中要挤入15万人,而平常
时间前来,也可以进行天灯祈福。
老街上聚集了售卖天灯及其衍生品的众多商家,由此形成了平溪老街天灯文化现象。
在这里,每年放飞的天灯超过了30万盏,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作者单位:四川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