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
- 格式:ppt
- 大小:763.00 KB
- 文档页数:48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0题一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
要求:句式及修辞手法与示例相同。
向往是思想的折射,灵魂的写照,行动的先导。
有的人向往成功,于是就孜孜不倦,默默耕耘;有的人向往奉献,于是就志存高远,兼济天下;有的人向往清高,于是就洁身自好,一尘不染。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老学庵笔记》乃陆游晚年所作,所记内容多为其亲历或亲见、亲闻之事。
难能可贵的是,此书迥异于仅记述事实或转抄他书的丛札性汇编,具有鲜明的识见。
除评判性的断语外,___________,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立“大节”、辩邪正的思想倾向。
A.并无透露出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哪怕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B.还有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无不透露着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C.处处透露着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包括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D.即使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也都透露着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实际上,文学鉴赏有一个公认的规律,那就是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面对同样一部作品,_____,一部分读者认为优秀,另一部分读者却认为不过如此,这是文学鉴赏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世界上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许多文学奖,每次公布得奖作品后都会在文坛上产生激烈争议,不像自然科学奖那样基本上可以一锤定音。
A.读者因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B.读者拥有不同的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因而阅读感受也会不一样C.读者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因为其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D.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的读者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感受4.将下面三个句子整合为一个长单句。
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①隋唐是我国造墨业空前兴盛的时代。
专题06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与修辞运用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基本相同。
(6分)示例:珍宝因包袱沙砾而愈益圆润,绿树因不惧骄阳而愈益葱郁,生命因直面困难而愈益绚丽,逆境与志气赐予人生的是磨砺与光明。
答:【答案】蜡烛因不怕成灰而愈益光明,落花因不拒化泥而愈益美丽,心灵因不惧牺牲而愈益通透,选择与奉献赐予人生的是淬炼与从容。
黄昏因多有云翳而愈益美丽,眼眸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灵因饱经忧患而愈益丰盈,忧患与悲悯赐予人生的是滋润与厚重。
2.仿照下列例句中妙解汉字的用语特点,再自选一个不同的例字并对其进行妙解。
(仿式可多样化,但必须要突出“妙解”二字)(6分)[例句1]愁:秋来了,叶落了,心烦了。
旱:烈日当空照,遍地水分干。
[例句2]思:耕耘心田,收获牵挂。
谤:不当面指责,只在一旁争论。
答:【答案】懑:怨多了,气满了,心沉了;冰:风起了,冬来了,水凉了;财:珍宝多,人才多,富贵来;蝶:由虫而来,飞于世间,落在草木之上;明:日月共升,普天同照;嫁:好女子找到好人家;沁:沐浴春雨,心有快意;泪:眼含玉露,满怀断肠苦;忍:立刃于心上,卧薪尝胆;守:将尺寸之地,保藏于心房之间。
【解析】此题考查对汉语中的“会意字”的意会——领悟其含义,要突出“妙”的特点,即说明得有新意。
3.请依据给出的中秋节、重阳节的对联的下联,用给出的词语分别组成两副对联的上联。
要求:语意连贯、符合节日特点,不重复运用词语。
(6分)池塘黄菊月静绮风桐叶村酒影熟中秋节上联:下联:风摇庭幕桂花香重阳节上联:下联:紫门临水稻花香【答案】中秋节:月静池塘桐叶影重阳节:黄菊绮风村酒熟4.请对下面这段文字供应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定义。
不超过70字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时代先进性。
②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使世界实现长久和平、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持续发展。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各方都能接受的思路设计,追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1.仿照下面的画线句,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
礁石,在海浪的拍击中,耸立成伟岸的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仿写和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本题必须完全扣住语境来仿写,并注意所仿造句子的语言组织形式和内容意向两个方面,同时要运用相关的修辞。
【答案】(示例)腊梅,在严寒的肆虐里,挺拔成芬芳的春意野草,在乱石的压制下,茁壮成蓬勃的绿洲胡杨,在干旱的威胁中,挺立成不死的神话2.围绕“雨”这个话题,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
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
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
诗中的人物+有+诗句及其意境。
【答案】(示例)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
3.仿照下面例句,另选话题,仿写一句,要求与例句格式一致。
例句: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地滴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例句的句式为“××终可××,不是由于它××,而是由于××”,通过对比表达了一种顽强或坚持的精神。
高考专题复习(修辞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2-5志远高补林若寒1.下列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句是()A.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的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想。
B.村前的小路紧贴着蜿蜒的小溪,路的两边长着鲜嫩的青草,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
这美丽的小路,就像铺在原野上的一条白练。
C.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相应,结构像神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
D.重庆之夜,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那好像是江上的渔火,又好像是天上的星星。
2.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渠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3.下面几句话,填入横线上最合适的一句是:()“利剑号”潜水艇正在碧波深处航行。
,也挡住了阳光。
潜水艇远航,一般都是在水下航行,一两个月见不到阳光,晒不到太阳,那是常有的事。
A.大海像一片乌云,阻碍了光线 B.大海像一道屏障,阻绝了空气C.大海像一床大棉被,挡住了视线 D.大海像水晶宫一样,五彩缤纷4.根据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官渡职业高中的一批毕业生被昆明无线电厂录用后,工厂把他们分配到技术性强的车间,让他们从事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挑起生产重担。
(1)从职业高中毕业生角度,用第一人称阐述这件事。
(2)从昆明无线厂角度,用第一人称阐述这件事。
(1)(2)5.小刚父亲在一件事上错怪了他,结果这天在家中大喊大叫,于是小刚说:“爸,您这样大喊大叫的,对身体可没有好处,要急出病来,您可别后悔!”小刚的父亲身体健康,这样的说法不够妥当,请你替小刚设计一句话6.小张早晨去学校前问他的妈妈:“我的那盒英语录音磁带呢?”他妈妈回答:“你的英语录音带倒来问我!”这句回答不太好。
请模拟情景,改换几种说法。
要求:①与问句相街接;②按规定的句式作答;③答案内容不能重复;④模仿小张妈妈的口气。
语言表达之选用、仿用、变换一、选用句式选用句式,是按照题目给定的语句形式要求造句。
所选语句,除句式要符合要求之外,还要求语意恰当,与语境谐和。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选用句式,又常与变换句式重叠。
例如1986年高考第七题:按要求改写下面画横线的文字。
1.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直到带工老板榨完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改写成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做困难。
改写成为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例看,选用句式与变换句式的差异,只在于前者给定某种句式,而后者不明确给定某种句式。
[训练题]1.下面画横线的部分语序不合理,请改为顺序合理的双重否定式排比句,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空白处填入两个四字短语。
阅读教学需要朗读。
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音韵之美、文字之精,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朗读是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______、______,形成目观、口诵、心通的综合效应。
简析:本题在考查选用句式的同时,兼顾考查修改病句--优劣之改、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排比。
参考答案:阅读教学需要朗读。
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朗读是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形成目观、口诵、心通的综合效应。
2.将画线的一句话改写成通俗、易晓的几个短句。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