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25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422.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三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共二课时)一、课标要求:1.掌握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条件;归纳和掌握十月革命的基本过程和胜利的史实;2.分析认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二、结构化预习: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三、教学主体(一)革命前夜的“火星”(历史背景)1.经济条件2.政治条件3.国际(催化剂)4.政党条件(二)帝国大厦的坍塌1.二月革命(1)原因(2).结果(3)性质2.《四月提纲》(1)背景: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
(2)内容; 指出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
(3)方式:和平夺权即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4)意义:为革命指明了前途和方向。
3. 七月事件:使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布尔什维克党改变斗争策略。
(三)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及意义)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2. 苏维埃政府的建立3.意义(1)国内(2)国际四、课堂总结五、课堂练习1.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
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871年法国的巴黎C.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D.1949年中国的南京2.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二月革命后,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文献是()A.《四月提纲》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C.《和平法令》D.《土地法令》4.普列汉诺夫在十月革命前说:“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导学提纲班级姓名小组【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国际工运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它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成功实践,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他的胜利鼓舞了广大半殖民地国家。
因此在现代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十月革命的原因、条件分析能力较弱,教师要多指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十月革命中的重要事件,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文史资料和影视片段,借助形象思维来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别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并感悟伟人的人格魅力【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十月革命的过程(特别是一些重大史实)。
十月革命及其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十月革命的过程(特别是一些重大史实)【自主学习】(课前知识梳理)(要求看书完成并准确记忆)课堂环节设计:导入:对于这一问题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应当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因为在这些国家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的空前激化,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
1917年的俄国显然还不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不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偶然?必然?(一)思:阅读第一子目和第二子目的第一段,思考:1、俄国社会存在哪些矛盾?这些矛盾是否可能引发大的社会动荡?2、理解一下布尔什维克党。
(二)思:阅读完第二子目,理解一下问题:1、俄国在十月革命之前有过一场什么样的革命?2、这场革命之后的俄国局势是怎么样发展的?(三)思:阅读第三子目,请思考一下问题:1、十月革命与前面二月革命是一样的吗?2、十月革命后建立的政权是什么性质的政权?它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3、它的发生,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四)评:1. 归纳俄国发生革命的原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学设计峨山一中史智红【教材分析】十月革命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事件,1917年俄国先后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的轨迹,深刻影响了世界的格局和进程,奠定了后来一个世纪的世界历史模式,同时十月革命又是一段交织争议的热点,没有哪个问题像十月革命这样充满认识的冲突,如何在坚持主流意识的前提下,通过接近真实的历史让学生理解这段往事,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困难。
【学情分析】十月革命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所了解,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高一新生思维活跃对较浅的、容易理解的感性知识仍表现出兴趣,也愿意尝试解决一些需要深刻思考的能力问题,因而适当的知识延展、思维拓展、乃至通过有争议问题的解析,对培养学生敏锐的历史感和灵活的思辨力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思路与方法设计】三步教学法是学习历史事件的一种有效方法,指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回到历史现场了解体验历史;第二步:探究历史事件的发生;第三步:跳出历史现场评价感悟历史。
而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有指导地使用小组教学,通过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合作,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还有利于学生拥有更大的成就动机和内在动机,使学生间具有积极的、支持性的同伴关系。
《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课的课程标准是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中可以把三步教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起来按这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学习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在课前精心设计师生互动讨论的问题制作本课学案,并对学生进行分组,课堂上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做好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使三步教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结合起来。
【课程标准】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重温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基本概况,理解两场革命的内在逻辑关系。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导学案【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十月革命的过程(特别是一些重大史实)。
十月革命及其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十月革命的过程(特别是一些重大史实)【自主学习】(课前知识梳理)(要求看书完成并准确记忆)一、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条件1、客观条件(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已经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2)俄国矛盾重重,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各类社会矛盾2、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的建立,标志着的诞生。
二、二月革命1、二月革命:年月(俄历2月),人民发动革命,沙皇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覆灭。
历史上把这次反对和的政治斗争称为革命。
性质:革命。
2、二月革命后革命形势的发展(1)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
一个是实行专政的临时政府;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的发表:1917年4月,列宁发表的演说。
这一文件成为十月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3)七月事件:七月事件的发生表明,革命发展已不可能。
三、十月革命的胜利1、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了提出的近期举行的方针。
2、1917年11月6日,武装起义开始。
11月7日晚涅瓦河畔的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进攻的序幕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开幕。
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的诞生。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⑴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⑵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⑶它同时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教师点评】一、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文总结俄国革命的背景?材料一:“一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设计一、课标要求: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二月革命;掌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2.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3.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
(2)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探究。
四、教材结构一十月革命的背景1、客观条件2、主观条件二、十月革命的过程1、二月革命:(1)背景(2)性质(3)结果2、二月革命后的形势:(1)两个政权并存(2)原因3、《四月提纲》:(1)时间(2)内容(3)意义4、七月流血事件:(1)原因(2)经过(3)影响5、十月革命:(1)背景(2)经过(3)结果三、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四、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1、对俄国2、对世界3、对人类五、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表现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十九世纪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有哪些?结果怎样?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为什么以前斗争都失败了,而俄国十月革命却成功了呢?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重难点突破(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历史信息进行思维判断的能力。
(2)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对俄国、对世界以及对人类发展等方面分析,抓住几个关键意思: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为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高中历史必修1导学案(人民版)编号:编写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小组序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影响。
【难点】①《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②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读课程标准,带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课文,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3、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课前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怎样去正确理解列宁的这段话:“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2.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一样吗?3.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道路一样吗?4.简述十月革命前后俄国政权名称的演变。
二、知识梳理(一)、革命前夜的“火星”1.经济状况:俄国1861年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但与西欧相比仍比较落后,具有浓厚的色彩;对西欧资本有极大的依赖性,备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制约。
2.政治状况——是各种矛盾的焦点(1)阶级矛盾:国内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无情剥削、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2)民族矛盾:俄罗斯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高压统治促使民族矛盾尖锐;俄国的对外扩张和瓜分世界的政策,加剧了俄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争夺殖民霸权使其与西方国家矛盾重重。
3.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1)原因:19世纪末,俄国工人运动高涨,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急需革命政党的领导;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从思想和组织上做好了建党的准备。
(2)建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3)影响: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标志着的诞生,使俄国革命迎来了新的曙光。
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第25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导学
案人民版必修1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影响。
【难点】①《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②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读课程标准,带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课文,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3、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
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课前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怎样去正确理解列宁的这段话:“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
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
2.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一样吗?
3.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道路一样吗?
4.简述十月革命前后俄国政权名称的演变。
二、知识梳理
(一)、革命前夜的“火星”
1.经济状况:俄国1861年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但与西欧相比仍比较落后,具有浓厚的色彩;对西欧资本有极大的依赖性,备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制约。
2.政治状况——是各种矛盾的焦点
(1)阶级矛盾:国内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无情剥削、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对人民的残酷压
迫。
(2)民族矛盾:俄罗斯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高压统治促使民族矛盾尖锐;俄国的对外扩张
和瓜分世界的政策,加剧了俄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争夺殖民
霸权使其与西方国家矛盾重重。
3.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1)原因:19世纪末,俄国工人运动高涨,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急需革命政党的领导;1900
年,列宁创办《火星报》,从思想和组织上做好了建党的准备。
(2)建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主张
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3)影响: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标志着的诞生,使俄国革命迎来了新的曙光。
(二)、帝国大厦的坍塌
1.二月革命革帝制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反战、
反饥饿、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
(2)概况: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工人举行游行示威,迅速发展成为武装起义,工人、
士兵控制了首都,沙皇被迫宣布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3)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主要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的
临时政府,一个是监督性的、直接依靠武装的工人和士兵、体现工农革命民主专
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指方向
(1)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只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过渡现象,俄国革命面
临新的抉择。
(2)1917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向转变的任务,并提出了“全部政权归”的口号。
3.七月流血抛幻想
(1)1917年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企图用前线战斗胜利转移国内人民的斗争视线,冒险进
攻,结果惨败;工人、士兵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结果遭到血腥镇压。
(2)七月事件后,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这说明,
革命已失去了的可能,改变斗争策略势在必行。
(3)为研究和制定在革命新阶段的方针策略,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召开第六次代表大
会,制定了的方针。
4.十月革命现曙光
(1)1917年秋,俄国出现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局势更加动荡。
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
会议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关于近期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成立了公开领导起义的机构军事革
命委员会。
(2)1917年11月6日武装起义开始,7日晚攻占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3)与起义者攻打冬宫同时,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列宁起
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还通过了
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
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的诞生。
(三)、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1.国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2.国际: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
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三、预习自测(参考优化训练)
二、预习自测
1.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指(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课内探究案
探究一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经历了许多仁人志士的流血与奋斗。
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图二图三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材料二2008年11月7日,数万名俄罗斯共产党党员及支持者手擎红旗和绘有镰刀斧头的党旗,高举“你好,列宁,怀念你”、“社会主义革命万岁”等标语牌,在莫斯科红场列宁墓附近举行盛大集会,以纪念十月革命。
材料三2006年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回答西班牙媒体提问时表示,他反对关闭红场的列宁墓以及将列宁遗体入土安葬,强调做每项决定都要推动社会和谐及民族团结,而不是导致社会分裂。
(1)图一所示作品的作者是谁?它的发表有何重大意义?
(2)某学习小组对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3)1917年在俄国为什么会爆发社会主义革命?
(4)材料三表明普京的观点是什么?综合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路小结:
课后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课时作业选择题部分》)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课时作业主观题部分》)
参考答案
一、问题导学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它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导火线,但不是爆发的根本原因。
2.不一样。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3.不一样。
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中国则相反,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沙俄(1613~1917·3)→两个政权并存(1917·3~1917·7)→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7~
1917·11)→苏俄(1917·11~1922·12)→苏联(1922·12~1991·12)→俄罗斯(1991·12~)三、建立知识结构
发展不充分的资本主义国家(根本原因)
各种矛盾的交汇点
俄背景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及其政党的成熟
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原因)
十经过: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事件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月
革对人类社会:
命意义对俄国:
对世界:
五、合作探究
(1)马克思、恩格斯。
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此后,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
(或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
言之有理即可)
(3)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矛盾尖锐;
一战加剧各种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激起人民的不满;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正确革命纲领,领导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爆发。
(4)普京反对关闭列宁墓。
说明列宁在俄罗斯人民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起强大的苏联,对俄罗斯和世界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