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英语翻译研究文献综述教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5
文献综述英语新闻英语中被动句的翻译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当中都有被动句。
但两者不同的是英语中比较广泛的使用被动句,而汉语则较少使用被动句。
我们汉语中的被动句是靠被动词来实现的。
如,我的手被蚊子咬了一个包;我的书被谁拿走了等。
而英语中的被动句是靠英语动词本身的变位来实现的。
像我们刚刚接触英语当中的动词时,我们都会背英语动词的时态,如过去式,被动式等。
汉语的被式是靠意思,而英语的被动式是靠动词的形态。
那英语当中被动句的广泛应用必然有他的道理。
在不说出主动者或不想提出主动者的情况下,使用被动句让整个句子不带有感情色彩,简洁明了,把被动语态想要表达的问题放在主语的位置上,引起共鸣。
在英语新闻中一般传达的是事实,让人们能从简短的文字当中快速的了解作者的意图。
所以用被动句,把客观事实把在主语的位置上,能突出主题。
如为被动句(Passive),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的宾语放在了主语的位置上,而把主语作为动作的发出者放在了句子的后面。
而有的时候发出动作的主语并没有出现在句子当中,而是在句子表达的意思的画面之外。
那什么时候比较容易出现被动句呢?根据Biter的研究发现,英语被动句在学术文章及新闻报导和科技文章中极为常见,而在会话体小说与会话中却不多见。
那我们又如何正确理解英语新闻中被动句的翻译呢?首先,英语新闻中被动句的功能。
被动句的语用功能之一就是表达礼貌或委婉之意,特别是在言者或作者通过不想提及的人或物时,被动句的这种优势就会非常明显。
而有时为了使表达更加鲜明语义连贯,也加强了被动句的使用。
其次在是语境上,被动句的使用往往也会受上下文的影响。
有的时候为了尽量避免句子中途改变主语造成的句子不连贯,而不得不用被动句。
要某些时候文章当中没有必要多次重复时,也不得不使用被动句。
再次,就是语体的使用上。
一般来说主动句的使用频率高于被动句,但要是在不同的语体中也会出现被动句比主动句用的多的情况。
新闻翻译的方法与策略摘要:众所周知,词与词形成句,句与句构成篇,从而组成一则新闻。
因此句子就成了整个新闻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新闻英语句子的翻译是始终表现出一个翻译者或一个记者的技巧。
那就是把一个扩展开的简单英语句子翻译成中文的技巧。
我们应该首先把英语句子分成几个意群。
同时根据中国的时间和逻辑的序列,继而把意群转化成中文副本并同时记录下来。
如果任何一个句子的失去了它的逻辑,句子无论如何也不能成立。
本综述报告将着重讲如何分析新闻英语翻译成中文的主要策略并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闻英语翻译;方法;策略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research and reviewed in this paperAuthor:Wang Jing The Guide Teacher:Zhang Jianlei Abstract:As we all know that news was formed by sentences and sentences were formed by words. So the sentences were the main part of all the structure of news.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entences about news was always show the skill of a translator or a journalist. To translate an expanded simple English sentence into appropriate Chinese. We should first and foremost divide the English sentence into several sense groups. Then transform the sense groups into Chinese counterparts and simultaneously recorder them according to Chinese norms of the sequence of time or the logic. If any of a sentence lost its logic, the sentence could not be made in any case.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how to use cross-communication theory to translate English news to Chinese.Key words: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method; strategy1研究背景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进一步拓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我们掌握最基本的一项技能——语言的沟通。
外文翻译与文献综述模板格式以及要求说明
外文中文翻译格式:
标题:将外文标题翻译成中文,可以在括号内标明外文标题
摘要:将外文摘要翻译成中文,包括问题陈述、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关键词:将外文关键词翻译成中文。
引言:对外文论文引言进行翻译,概述问题的背景、重要性和研究现状。
方法:对外文论文方法部分进行翻译,包括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结果:对外文论文结果部分进行翻译,介绍研究结果和统计分析等内容。
讨论:对外文论文讨论部分进行翻译,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
结论:对外文论文结论部分进行翻译,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意义。
附录:如果外文论文有附录部分,需要进行翻译并按照指定的格式进行排列。
文献综述模板格式:
标题:文献综述标题
引言:对文献综述的背景、目的和方法进行说明。
综述内容:按照时间、主题或方法等进行分类,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可以分段进行描述。
讨论:对综述内容进行解释和评价,概括主要研究成果和趋势。
结论:总结文献综述,概括主要发现和意义。
要求说明:
1.外文中文翻译要准确无误,语句通顺流畅,做到质量高、符合学术
规范。
2.文献综述要选择与所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覆盖面要广,
内容要全面、准确并有独立思考。
4.文献综述要注重整体结构和逻辑连贯性,内容要有层次感,段落间
要过渡自然。
5.外文中文翻译和文献综述要进行查重,确保原文与译文的一致性,
并避免抄袭和剽窃行为。
新闻英汉翻译与策略研究摘要:在新闻行业中,英汉翻译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闻报道具有独有的翻译特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者可以通过翻译,将原语言翻译为目标语言,以此来满足一定的社会目的。
在对新闻报道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和概括的基础上,新闻报道的词汇特点、语言风格及政治因素具有较大差异,但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都需牢牢把握感情色彩,避免因为用词不当影响到报社整体效益,为报社声誉带来不良影响。
关键词:新闻报道翻译特点语言词汇引言随着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变得更快速、全面、丰富,跨语言传播的需求日益增长。
新闻翻译在此背景下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适应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满足快速传播时效性的要求。
1新闻翻译国内新闻翻译研究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前为萌芽阶段,1970年—1999年为发展阶段,2000至今为繁荣阶段。
学者们对新闻翻译的研究主要包括新闻翻译的理论及原则研究、翻译批评、新闻写作的特点和翻译策略。
大多数研究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陈明瑶建议在新闻翻译中运用不同的策略,实现信息对等。
吴自选建议通过删减、补充、替换等方式对原新闻进行改写,以克服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随着国内新闻业的繁荣与国际交流的深入,更多资深记者加入新闻翻译的研究中,2006年由刘洪潮主编的《怎么做新闻翻译》一书,介绍了32位新闻翻译领域专家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避免新闻翻译中常见的错误。
2009年,刘其中在《英汉新闻翻译》书中强调了翻译方法论研究的重要性,指出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对翻译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国外对新闻翻译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
全球化与本地化并存,并提出新闻翻译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而是翻译、编辑、改写等相结合。
从近年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学者们对新闻翻译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新闻本身,而是将翻译视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专业文献综述模板及填写要求一、综述模板标题:文献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英语专业领域中的相关文献,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和总结,本文试图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本文旨在为学术界提供参考,促进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英语专业、文献综述、研究现状、研究方向一、引言介绍英语专业研究领域的背景和意义,指出该领域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即对英语专业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总结。
三、相关文献列举已有的相关文献,包括期刊论文、学术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
四、研究方法描述本文综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献查阅、内容分析、统计分析等。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已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等。
六、研究的局限性七、研究的进展和展望提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为学者们提供参考和启示,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八、结论总结本文综述的主要内容,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呼吁学者们重视该领域的研究。
二、填写要求1.精确查找并引用相关文献,确保论述的准确和可靠性。
2.文献综述要体现对目前研究现状的理解和分析,避免一味陈述已有文献的内容。
3.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时,应注重对其方法和结果的评价,有利于找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4.综述应注意对已有文献的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进行描述,避免过于绝对化的态度。
5.研究的进展和展望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避免过于宏观和空泛的表述。
6.综述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避免内容的杂乱和重复。
总的来说,英语专业文献综述要准确、全面地总结和分析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并提出明确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和重点。
通过合理的论证和论述,为学术界提供参考,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新闻英语翻译研究文献综述新闻英语,即“新闻报道文章中所使用的英语,具有新闻特性、适合新闻报道要求、适应新闻信息传播需要的语言”(张建,2004),成为了对外宣传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对新闻翻译这一领域的关注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逐渐多元化,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新闻本身的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新闻翻译理论、新闻翻译原则等方面。
1 新闻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的研究文献综述徐泉、王婷(2001)总结出新闻文体的如下特点:1.用词新颖,精巧别致;2.句式多样富于弹性;3.巧用时态,布局呼应;4.频繁使用被动语态,重点突出;5.结构合理层次分明;6.善用修辞,讲求效果。
就语法层面的翻译而言,李侠(2004)分析了英语新闻句子的四大特点:1.信息量大;2.结构简单; 3.语法手段丰富;4.名词修饰语前置。
李认为在翻译英语新闻时,必须遵循汉英两种语言的规律和使用习惯,努力增强译作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并提出了英语新闻句子汉译的3种方法: 1.化长为短; 2.调整句子中各部分的顺序与敢减敢删;3.使用四字格结构。
曾尼(2010)从新闻英语的标题、词汇和时态及语态的角度,论述了新闻英语的一些文体特征。
比如,由于报刊篇幅有限,新闻事件在语法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句型的高度扩展,结构严谨,句式简短精练,语言简洁是受人们称赞并为人们所追求的风格。
郑连勋、郑堃(2011)认为新闻英语的问题与其他形式的新闻问题相同,拥有许多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
在理解其用词特点的基础上面,代词、复合词、外来词等应用方式,也是新闻英语用词方面的关键,从英语新闻报道展开分析,以借代词、引申词、复合词、外来词、小词语缩略词、临时造词等方面为例探讨了英语新闻当中的用词特点。
不少学者就这些文体特点的翻译进行了单项阐述。
王治江(2001)提出了新闻外来词语音译中应注意的原则,即人名和地名中翻译要统一,不仅要译出指称意义,还要译出联想意义,但要避免产生贬义联想。
BI YE LUN WEN(20_ _届)英语英语新闻导语及其翻译English News Lead and TranslationContentsAbstract (4)1 Introduction (5)2 Lead (6)2.1 The inverted pyramid form (6)2.2 Development of lead (7)2.3 Characteristics of lead (8)2.3.1 Information concentration (8)2.3.2 Compact syntax (9)2.3.3 Dateline and news source (9)3 Translation of Lead (10)3.1 Separation and combination (11)3.2 Restructuring of information (12)3.3 Changing the position of news source (13)3.4 Changing the form of time (14)3.5 Backgrounding (14)4 Conclusion (15)Bibliography (16)Acknowledgements (17)摘要本文以英语新闻导语作为研究对象。
先简要介绍新闻的广义与狭义的定义,分类和体裁。
新闻报道作为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新闻体裁,通常由标题、导语和正文三部分组成。
倒金字塔结构作为新闻报道最通用的写作结构,它的问世带动了导语的发展,先后产生了三代导语,并且在今天仍不断地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日渐显著,它的发展丰富了新闻的内容,使新闻更具有可读性。
导语大体上分为直接性导语和延缓性导语。
导语信息浓缩,句法紧凑,注明电头和消息来源。
本文的研究重点为导语的翻译策略,根据导语的特点,结合中英新闻导语的差异,翻译导语过程中需要采用拆分与整合,信息重组,消息来源位置置换,更换时间的表达形式和背景解释等策略。
BI YE LUN WEN(20_ _届)英语英语新闻导语及其翻译English News Lead and TranslationContentsAbstract (4)1 Introduction (5)2 Lead (6)2.1 The inverted pyramid form (6)2.2 Development of lead (7)2.3 Characteristics of lead (8)2.3.1 Information concentration (8)2.3.2 Compact syntax (9)2.3.3 Dateline and news source (9)3 Translation of Lead (10)3.1 Separation and combination (11)3.2 Restructuring of information (12)3.3 Changing the position of news source (13)3.4 Changing the form of time (14)3.5 Backgrounding (14)4 Conclusion (15)Bibliography (16)Acknowledgements (17)摘要本文以英语新闻导语作为研究对象。
先简要介绍新闻的广义与狭义的定义,分类和体裁。
新闻报道作为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新闻体裁,通常由标题、导语和正文三部分组成。
倒金字塔结构作为新闻报道最通用的写作结构,它的问世带动了导语的发展,先后产生了三代导语,并且在今天仍不断地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日渐显著,它的发展丰富了新闻的内容,使新闻更具有可读性。
导语大体上分为直接性导语和延缓性导语。
导语信息浓缩,句法紧凑,注明电头和消息来源。
本文的研究重点为导语的翻译策略,根据导语的特点,结合中英新闻导语的差异,翻译导语过程中需要采用拆分与整合,信息重组,消息来源位置置换,更换时间的表达形式和背景解释等策略。
新闻英语翻译研究文献综述新闻英语,即“新闻报道文章中所使用的英语,具有新闻特性、适合新闻报道要求、适应新闻信息传播需要的语言”(张建,2004),成为了对外宣传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对新闻翻译这一领域的关注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逐渐多元化,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新闻本身的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新闻翻译理论、新闻翻译原则等方面。
1 新闻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的研究文献综述徐泉、王婷(2001)总结出新闻文体的如下特点:1.用词新颖,精巧别致;2.句式多样富于弹性;3.巧用时态,布局呼应;4.频繁使用被动语态,重点突出;5.结构合理层次分明;6.善用修辞,讲求效果。
就语法层面的翻译而言,李侠(2004)分析了英语新闻句子的四大特点:1.信息量大;2.结构简单; 3.语法手段丰富;4.名词修饰语前置。
李认为在翻译英语新闻时,必须遵循汉英两种语言的规律和使用习惯,努力增强译作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并提出了英语新闻句子汉译的3种方法: 1.化长为短; 2.调整句子中各部分的顺序与敢减敢删;3.使用四字格结构。
曾尼(2010)从新闻英语的标题、词汇和时态及语态的角度,论述了新闻英语的一些文体特征。
比如,由于报刊篇幅有限,新闻事件在语法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句型的高度扩展,结构严谨,句式简短精练,语言简洁是受人们称赞并为人们所追求的风格。
郑连勋、郑堃(2011)认为新闻英语的问题与其他形式的新闻问题相同,拥有许多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
在理解其用词特点的基础上面,代词、复合词、外来词等应用方式,也是新闻英语用词方面的关键,从英语新闻报道展开分析,以借代词、引申词、复合词、外来词、小词语缩略词、临时造词等方面为例探讨了英语新闻当中的用词特点。
不少学者就这些文体特点的翻译进行了单项阐述。
王治江(2001)提出了新闻外来词语音译中应注意的原则,即人名和地名中翻译要统一,不仅要译出指称意义,还要译出联想意义,但要避免产生贬义联想。
范晓航(2003)认为在外文报刊翻译中运用短小精悍的汉语四字格可使译文笔墨经济,以少胜多,也可使译文整齐匀称、韵律感强。
肖爱萍(2004)分析了英文报刊中复合词的特点并提供了直译、意译和重组三种翻译方法。
龙江华(2005)采用随机抽样及处理得出了新闻英语文体中被动语态出现频率在各类文体中最高的结论。
认为被动语态同时具有缓和语气、强调动作承受者,使语篇话语衔接和连贯的作用。
他较系统地归纳出了依据具体语境对新闻英语中被动语态进行翻译的方法:1.译成汉语中的被字句;2.译成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运用“受、挨、遭、给、由、让、加以、予以、得到、受到、是”的对等词来代替“被”字;3.译成无标志的被动句;4.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还有学者从新闻英语修辞手法角度进行研究。
田传茂、许明武(2001)对报刊科技英语中积极修辞(隐喻、移就、夸张、拟人)的作用和翻译方法进行了详细探讨。
胡光(2004)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比喻的喻体形象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闻英语汉译时对喻体现象的处理方法:1.保留喻体二2.替换喻体;3.省略喻体。
此外,在新闻写作中,标点符号有其独特功能。
但在报刊新闻英语翻译中,人们往往忽略标点符号在行文表意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马芜、田小勇(2003)探讨了新闻英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3种标点符号即逗号、冒号和破折号的正确理解与翻译。
在英语新闻中,标题被视作全文的缩写。
为了吸引读者,编辑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力争使新闻标题更具吸引力。
这为英语新闻翻译带来挑战。
鉴于此,有关新闻标题翻译的文章占了20%的高额比例。
唐见端(2005)认为为了把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以汉语形式再现出来,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采取以下翻译方法:1.直译或基本直译新闻标题;2.翻译中添加注释性词语;3.尽量再现原文修辞特点;4.采用翻译权衡手法(增加词语使意义完整;套用中外诗词熟句)。
这篇文章较为全面地总结了新闻标题翻译的方法,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它发表于《新闻记者》这一新闻类的核心期刊,体现了新闻翻译的跨学科研究性质。
2. 新闻翻译理论的研究文献综述对新闻翻译理论的研究,主要有目的论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关联理论、文化学派翻译理论、主述位理论和互文性理论等。
(1)目的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是由德国译论家汉斯.弗米尔发展起来的翻译理论模式。
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应遵循三个法则:目的性法则,连贯性法则以及忠实性法则(李文革,2004)。
目的法则是最高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从属与目的法则。
目的论摆脱了传统的以源语为翻译出发点的方法,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当以译文的目的为指导,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肖燕(2011) 以目的论为切入点来探讨新闻英语的翻译。
刘江伟(2009)以目的论作为理论支撑,以目的论的四个原则作为指导,分析了英语体育新闻报道的汉译。
(2)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由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Eugene Nida)提出。
所谓动态对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
所谓“功能对等”,本质就是找出与源语言联系最紧密、表达最自然的符合译语表达习惯,并能在译语读者身上引起与源语言读者反应基本一致的翻译,即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王慧娟(2008)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新闻英语翻译的原则,说明了新闻英语的词汇翻译、句子翻译、修辞及语篇翻译实现功能对等是切实可行的。
张艺苑(2010)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具体分析了新闻英语的汉译中常见的翻译策略,如增益,省略,重组,归化等,提出新闻英语的汉译中由上至下的四大步骤,即,建立明确的翻译纲要,源语文本分析,采用自上而下的翻译方法和实现功能充分性。
冯小瑞(2010)通过分析新闻英语特征,利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来探寻网络新闻英语翻译的有效方法。
刘彬(2012)也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新闻英语翻译的有效策略。
张立峰(2011) 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 探讨了时事新闻英语翻译的策略及方法。
(3)关联理论Sperber和Wilson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言交际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提出了有影响的关联理论,将语用学的研究重点转移到认知理论上去,在西方又被称为“认知语用学”。
赵彦春(1999)以关联理论为工具证伪了翻译理论界的两个超级酶母:不可译性和对等原则,由此佐证了关联翻译的合理性和解释力。
龙江华(2006)把互文性理论引入新闻英语语篇风格的翻译研究,认为新闻英语译者应将原新闻英语语篇的风格、原新闻记者的风格以及同类汉语新闻的风格融合起来,力求使译文的风格做到恰如其分。
(4)主述位理论主述位理论是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主位是各级话语单位表述的出发点,是交际中的已知信息;述位是用来说明主位的,一般是新信息,是交际中未知的内容。
新闻报道的主要社会职能是把有报道价值的事件尽快报道出来,它侧重于语言的信息和劝说功能。
新闻报道的功能就是把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公众,而主述位理论则是以语言在语篇结构中的信息分布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理论探讨,将主述理论运用于新闻英语的翻译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实现交际和信息传递的目的。
黄振宇,刘蓓(2004)通过对主述位理论及主位推进模式的阐述和对新闻英语语篇结构的分析,初步探讨了主述位理论在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制约作用。
(5)互文性理论互文性理论是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文化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这一理论最早由法国理论家克里斯蒂娃在阐述巴赫金的复调文本思想时提出,她认为任何篇章都是对其它篇章的吸收和转化,独创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今天互文性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不仅运用于文学作品中,在非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刘永亮(2008)从互文性的视角对新闻英语及其翻译进行分析、阐释作者对新闻英语从两个视角进行了互文性阐释。
3.新闻翻译原则的研究文献综述学者严复于一百多年前在其翻译的《天演论》卷首“译例言”中提出“信、达、雅”的标准作为“译事措模”。
新闻报道的目的性、时效性、事实性和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使得新闻翻译具有自身的特点。
因此,新闻翻译不可能完全遵循传统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新闻翻译应该采取哪些翻译准则、遵循哪些翻译标准,一直众说纷纭。
陈明瑶(2001)提出了新闻翻译中导语等值的翻译标准,所谓翻译等值就是保持源语与目的语的信息对等。
她认为导语等值翻译的前提是正确对导语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具体分类采取不同翻译方法。
“信”和“达”是关键,“雅”是补充。
具体而言,如果是概括性导语,从句重叠,则需要译者进行分析调整,忠实原文,简明达意。
如果是原因方式导语,则需要强调关联词、强调主从关系、强调逻辑关联。
如果是延缓性导语,可以采取适当的文学加工,以在求“信”、求“达”的前提下求“雅”。
如果是引语式导语,则要十分重视说话人的言语特点、语境、语气等。
郜书锴(2003)从新闻学角度总结出新闻标题的三大功能:1.提炼内容;2.美化版面;3.吸引读者。
他还进一步提出了英语新闻标题翻译准则:1.准确理解标题,用词力求精炼;2.把握原题含义,照顾译题特点;3.传播积极信息,维护民族感情;4.恰当运用修辞,体现标题魅力。
导语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结构,是信息集中的热点,但其形式各异。
吴自选(2004)结合自己担任天津电视台向CNN选送新闻短片英译工作的实践,以大量实例从文化差异、原稿质量和电视新闻广播的特殊要求三方面,对“信”的标准提出了质疑。
认为为了实现预期的、较为理想的对外传播效果,电视新闻译者常常不得不“背叛”原文(不仅是抛开原文的字面,而且往往要脱离原文的意义与风格)。
庄起敏(2005)用实例论证了在新闻词汇翻译中坚持功能对等原则的必要性。
新闻英语翻译不仅是翻译研究者研究的课题,也是新闻工作者关注的对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