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新技术发展与经济社会变革的关系及影响

高新技术发展与经济社会变革的关系及影响

高新技术发展与经济社会变革的关系及影响
高新技术发展与经济社会变革的关系及影响

21世纪的高新技术发展与经济社会变革

摘要:2l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科技发展的新纪元,高新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技术革命浪潮将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重视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对于中国在新世纪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政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新技术技术革命经济社会变革

正文:

一、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大趋势

在2l世纪影响技术发展趋势的基本因素主要是:第一,技术自身自主的发展,这是最重要的因素;第二,科学发展状态对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必然影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速度;第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将技术发展的速度、方向和规模产生巨大影响。

根据以上影响21世纪技术发展趋势的基本因素,我们大体上可以推断高新技术发展的三大领域的大趋势:

第一,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革命将延续到2l世纪初期。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浪潮的兴起将成为“世纪工程”。它将成为全球的神经中枢,使人类居住的地球就如同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大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趋势,这是因为,其一,预计未来20年,半导体芯片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价格减半的被称之为“摩尔定律”的发展趋势还会继续。而与之并行的处理技术难度使计算能力每两年提高一个数量级,预计到2005年计算能力将达到每秒千万亿次级。过去十年间,光纤的传输速率几乎每年翻一番,近两年达到每半年翻一番。其二,信息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1995——1998年,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占l/3以上。据统计,1998年,全球电子产品市场规模为1.13万亿美元,2000年达到1.3万亿美元。其三,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高速增长。全球互联网‘用户从1996年不足4000万户增长到目前的2.6亿户,预计到2005年将超过10亿户。目前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贸易总额已达1500亿美元,预计到2003年将达到1.3万亿美元。未来10年,全世界国际贸易可

能将会有1/3通过电子商务实现。

第二,生物学世纪正处在创新浪潮中,生物技术将得到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发展。生物学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不仅在了解生命,还在改造生命,定向进化成为生物技术的新热点。在自然条件下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实现的事情,现在可以在几周甚至几天内实现。一系列大型计划如《国际地圈及生物圈计划》、《人类基因组作图与预测计划》、《人类前沿科学计划》、《脑的10年》、《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研究》等的实现,特使生物技术崛起。现在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应用速度加快。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粮食匮乏、疾病威胁等都紧迫地需要发展生物技术以求解决。围绕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技术、生物——心理——社会技术等也将得到充分的发展,以致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第三,以纳米科技为前沿和核心的新材料科技正在引发新的产业革命。纳米科技应用非常广泛。即将到来的微型化和分子电子装置浪潮——纳米技术,正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电子工程学的交叉领域形成。这次浪潮的出现,将引发一场比20世纪末达到鼎盛的微电子装置更加引人注目的大规模行业变革。随着纳米科技的新发展,分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人们估计“后PC时代”正在到来。这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的核心,它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各种日常和器具之中,同时使得它具有联网功能和高度智能化,这一趋势将从根本上改变现在个人计算机为中心的地位,扭转计算机性能的总体格局。尽管在相当程度上纳米技术仍然存在很多末探知领域,但科学家从已经获得的知识推断,纳米技术将对材料与加工、电子学等计算机技术、医药与生物工程技术、环境与能源、国防科技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纳米科技之所以将在2l世纪产生如此重大深远广泛的影响,与纳米材料本身在高科技中的地位密不可分。

2l世纪里,信息、生物和新材料代表了高新技术发展方向。在信息产业如火如荼的今天,新材料领域有一项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这就是纳米技术。有人预言,处于2l世纪高技术前沿和核心地位的纳米技术所引起的世界性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防等所产生的冲击,将比以往的技术革命时代带来的影响更为巨大。纳米技术将会掀起新一轮的技术浪

潮,领导下一场工业革命。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纳米技术时代。

二、应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发展社会变革影响的研究

2l世纪是一个科技革命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伟大变革的时代,世界性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防等所产生的冲击,将比以往的技术革命时代带来的影响更为巨大。信息、生物、纳米技术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将会掀起新一轮的技术浪潮,领导丁一场工业革命。有鉴于此,研究高新技术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这一课题的意义就是要说明,技术革命的作用不能再用传统的、等同于资金和劳动力等经济活动的外在因素来解释,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动中是一种内生因素,是一种特殊资源,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技术领域的变革,其直接后果是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然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也就是说,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不只是简单的量的影响,而是会对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产生质的影响;它不仅会引起经济的巨大变革,而且会引起社会的重大变革,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也是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产生巨大影响这一重大课题的一个最基本的视角。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远景的思想及其实际体现,已经证明了人们有可能科学预见每一社会发展阶段的最近结果,以及较远的后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原则上可能认识未来的思想,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的方法论基础是:社会实际是客观实际,认识实际的一般哲学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这也是研究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系的方法论根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新学科是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的一般科学方法。这主要包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此外,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这一课题的方法还应包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未来学研究未来本身的方法等。

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这一课题的主要途径应该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调查研究了解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实际情况;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高新技术研究发展方面的各种资料,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它对经济社会变革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影响;召开有科学家、企业家、经济学家、人文社会科学家参加的学术研讨会,建

立自然科学家与人文社会科学家之间的对话机制,共同探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使自然科学和经济学、未来学、人文社会科学交叉互补,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博采众长、优势互补,以取得各学科综合研究成果。

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目的就是要在跨人新的21世纪之时,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面对前所未有的激烈国际竞争,警醒国人,我们也面临着一次大的机遇和姚战,呼唤国人的科技意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赢得主动,发展壮大,是中华民族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抓住高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思考应变的政策的战略,及时作出新世纪的正确战略决策,迎头赶上,奋起直追,以新的技术革命来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宏观经济全局来观察,高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变化上。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一些原有的产业会逐步消亡,一些新的产业会迅速成长起来,更多的产业在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之下,则会重新改组或改造,这既包括技术的改造,也包括组织与管理方式的改造。

从技术变革到经济变革,新技术革命,预示了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它以新技术革命的丰硕成果为技术基础,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以全球一体化的高度的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为宏观背景,以“后PC”时代的信息技术系统提供支持和科学决策为指导,它的发展必将为人类带来更高水平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新技术革命不仅会引起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而且经济变革会进一步引起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关系的变革对于全社会来说,是带有根本性的、全面的变革。作为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基础,经济形态的变革必然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从而形成新的社会格局。在2l世纪科技新时代里,社会的变革还会将更为全面和更加深刻。

三、高新技术变革的巨大影响

高科技时代带来的社会变革,首先将发生在法律领域,立法和法制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其次,它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将提出新的挑战,人类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思想观念。第三,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

方式、休闲方式等都将发生巨大变化。最后,由新科技引发的技术革命对传统的教育也会引起巨大的冲击。在以上各方面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革是最根本的变革。事实上,正是在2l世纪新的技术革命带来的这场大变革中,人类将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与大自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而这个认识的过程正是人类及其社会走向新的文明水平必须迈上的台阶。

高度重视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这一课题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就在于,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我们能够更多地注意研究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努力揭示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中所起的内在因素的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一种特殊资源,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从而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理论上作出更加有力的证明。

高度重视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研究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迎接全球高新技术浪潮的挑战,抓住机遇,建设科技创新的国家体制,提高科学技术的自主发展能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制定正确的科技政策,占领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我们对即将到来的新的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作出理论思想的准备,有力地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在21世纪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纳米技术——一场新技术革命[N];北京日报;2000年

【2】韩民青;论新技术革命[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4年04期

【3】梁东昇;新技术革命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J];河北学刊;1984年05期

【4】陈书生;《资本论》与新技术革命[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6期

【5】鄢显俊;从技术经济范式到信息技术范式——论科技—产业革命在技术经济范式形成及转型中的作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20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情况简介 香精产业情况: 1988年,岭秀瑶族乡在长洞村和大兴村交界地落富坳首次建成香精生产加工厂,年生产量高峰时期达到200多吨,也实现过产值上百万的辉煌业绩,其山苍籽精油加工曾一度享誉省内外,前来交易香精的客商云集。90年代是岭秀乡乃至全县鼎鼎有名的加工厂,同时,岭秀香精厂也大大提高了瑶乡人民的人均收入。 油茶产业基地情况: 岭秀乡油茶种植基地在省市县三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抢抓黄金时节,积极引导农村技术能人、产业大户实施山地开发。广泛发动农户以家庭或联营等形式整理改造林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以“山地入股、集体开发”的形式,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全乡上下掀起种植油茶的热潮。 徐金凡承包了近500亩荒山种植油茶。承包协议签定后,每户村民不仅获得山地租金,而且参与整地、种植、管理,还可得到可观的劳务收入,村民们种植油茶积极性空前高涨。投资20万元开发高产优质油茶,三到四年挂果,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

2010年全乡油茶林种植基地面积已达到3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将积极推进岭秀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 程控电话站情况: 岭秀瑶族乡程控电话站于1996年立项建设,建成后健全了通讯网络,可覆盖8个村,程控电话用户一直上升到1300多户。2000年以后,先后建成了移动、联通基站8个,手机信号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通电话,大大方便了瑶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岭秀至黄草公路砂改砼情况: 为加快与东江旅游的衔接效率,更便捷地服务漂流游客从岭秀进入黄草,发挥岭秀岭秀旅游的服务功能,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岭秀瑶族乡主动进行跨县合作,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立项加宽和改砼了岭秀至黄草的县级公路,公路全长35公路,岭秀境内6公里。改造后,公路由原来的4.5米加宽到了5.5米,改砼后从岭秀到黄草的行程将缩小到一小时以内。 教育发展情况: 岭秀瑶族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大力实施了“一乡一校”学校布局调整,成功撤并了长洞、大兴、古桥等十所小学。2006年乡政府投入10余万元,新建了学校围墙、厕所、球场,添置了课桌。2007年启动了投资50余万元的岭秀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其中争取中国青少年基会投资20万元。2008年全年投入资金4万余元,用于奖励教师、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2009年乡学校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全校共有103个初中毕业生,其中毕业保送生7人,在全县排名第四。19人考取汝城一中公费生,占总人数的20%,同比

高铁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内容分析

高铁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内容分析 1 高速铁路优化产业布局 区域产业布局是指区域各产业整个区域经济系统中的比例,它们的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布局的合理与否是衡量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标志。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它可以充分利用的有效使用生产要素,实现长期经济的健康发展。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不仅依赖于区域内部条件,同时也得到了区域的外部环境。交通运输是原料生产、经营、消费市场紧密相连,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的生产经营的整个区域,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因此,交通状况是影响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换句话说,产业布局由传输条件所决定的。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区域产业发展高速铁路的影响力逐步增强,尤其是对产业结构调整沿线地区。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高速铁路设备。高速铁路本身是高新技术的集成系统,大量的高科技技术已经在高速铁路的每一个环节的应用。因此,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高新技术的支持。 高速铁路建设缩短了区域之间的距离。速度快、时间短、技术、便捷、优质的服务,打破了时空距离,缩短了时间距离,加速该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动。而高铁站位于原来的城市边缘,也为城市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战场”,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如后日本新干线开通,沿线地区的旅游,商务会议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形成高铁商业中心,从而为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 高速铁路配套设施。高速铁路也有很长的产业链,这是密切相关的机械,建筑,冶金,电力,合成材料,计算机,信息,精密仪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良好的新型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了新材料,信息产业和高速铁路的区域经济布局调整中的发展。 2 高速铁路调整区域空间层次 该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布局,从空间组织的角度进行调查,并确定区域发展。该区域空间结构由节点、轴线等因素组成。在一定范围内,区域经济活动的极化效应,在经济活动中的区域经济中心的经活动,该中心被称为节点,通常表示为城市和居住区的人口。轴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区域,连接所述线性经济景观的不同节点,如流量的经济轴等。本领域表面是区域经济活动中的地理空间的表面分布。高速铁路速度快,容量大,削弱了地理位置的影响,对经济,方便企业获取信息,以吸引企业在区域沿高速铁路布局,高速铁路的经济轴的形成高速铁路。高速铁路上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可分为三个阶段。 在高速铁路的建造的早期阶段,元件的障碍流中在该区域只能进行的区域,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不密切。然而,各种高速铁路枢纽的建设一直是该地区的经济要素(如劳动力,资本,能源等)有一定的聚集效应。在高速铁路的建造的早期阶段,沿线城市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被缩短,并且该含量更自由和方便。各种经济因素可以优化在更宽的范围。随着高速铁路的稳定运行,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联系更加紧密,高速铁路行业将形成。在此期间,高速铁路枢纽在城市发展对城市的发展和周边城市产生巨大影响。经济因素将被收集和流动在该区域。 3 高速铁路促进区域商贸发展

切实解决就业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切实解决就业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尚未消退,“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问题却日渐凸显。尽管“用工荒”的现象可以促使企业改善工作环境,对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有积极地意义。但实质上暴露出来的却是深层次的人才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矛盾。 从用工方来讲,主要是低端产业的用工荒,用工比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器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而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在国际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其次不少企业要求的是掌握熟练技能的技工,这是农民工所欠缺的也是大学生不具备的。 古人云: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就业是一个人生存、发展、自我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在特殊的国情,复杂的经济形势,突出的就业压力下,党和国家明确提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力气,千方百计做好扩大就业这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第一根本在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上,保持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的同时,在谋求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产业链条。 第二对于高校毕业生,首先要进一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去,到部队去,到中小企业去,到中西部地区去;要进一步拓

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鼓励一部分大学生走自主创业道路。其次要加强就业指导,除改变大学生择业观念外,还必须继续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并使之长效化。 第三对于农民工,各地政府要加大与企业的合作,政府可定时、定期组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做好城市和县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间的信息对接,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有效岗位信息。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及时举办招聘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择业机会。 第四对于企业,要稳定企业就业。企业是经济活动和吸纳就业的主体,要保持援企稳岗政策的连续性,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业发展,增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 我们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动者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我们深信,随着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和措施的深入实施,各类群体就业难的问题一定会进一步缓解,社会就业总量和结构更加均衡,就业环境能加完善,就业保障更加健全,就业质量更加良好的就业局面也一定会逐步形成。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概要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突出两大特点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上述两方面的发展正在并将继续对全球,以及全球各国与各经济体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经济全球化顾名思义就是一国的经济活动日益融入全球,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而什么是经济金融化呢?所谓经济金融化是指经济与金融日益相互渗透融合及社会财富或资产日益金融资产化,并由此带来了经济活动对金融的依赖日益提高。 一、金融的一般概念 1、金融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中,金融一词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简而言之,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提供资金融通的场所就是金融市场。 ——金融有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之分。由于金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不断发展完善的,金融概念本身也在动态发展,从而有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之分。传统金融是指以银行为主的货币市场体系,而现代金融则不仅包括货币市场,而且包括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等,是一个大金融的概念。 ——金融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市场是以“货币”为交易对象,通过买卖各种信用工具融通资金的市场。它主要包括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资金交易,如货币的借贷、票据的承兑与贴现业务等。广义的金融市场除包括银行业务外,还包括有价证券买卖、保险业务、信托业务、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业务,以及其他各类金融衍生业务。一般来说,在现实经济中,我们按金融活动类型将金融市场可以细分为三大市场:以银行为主的货币市场,以证券为主体的资本市场以及保险市场。其中,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市场又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金融通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所谓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发生的关系,最后放款者和最后借款者直接结合起来的融资方式,也就是以证券市场融

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东南西分别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为临,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交界,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全地区边境线长23 5公里。全地区辖8县1市,84个乡镇,56个农林牧场。总人口万(含农一师万)其中,维吾尔族万,占%,汉族万,占%;农业人口万,非农业人口万),阿克苏市总人口万人。由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阿克苏史称“龟兹”、“姑墨”,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就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龟兹、姑墨、温宿正式列入汉朝版图。唐朝政府在此设立安西大都护府,管辖西域三十六国,阿克苏是龟兹国、姑墨国、温宿国所在地。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此设置参赞大臣,冠名以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清澈奔流的水”)。 二、资源现状 水土光热资源:“阿克苏”是新疆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冰川1298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储水量21 54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其中流量在10000 以内的河流有15条,塔里木河流量的70%以上为阿克苏河下泄水;地表水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7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万千瓦,在全疆仅次于伊犁。现有耕地920多万亩,宜垦荒地4000多万亩,森林资源1000多万亩,草场5000多万亩。阿克苏地区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800-3831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183-227天,年平均气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业的种植。年产原棉1000万担,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全疆的三分之一,开工和已落实纺锭规模200万锭;已建成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优质特色林果生产基地,林果面积达407万亩,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1 278元,当年增收571元;高效节水面积达169万亩,种植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

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共兰山区委党校尤洪军 【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了解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要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如何推进绿色文明建设,学习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战略。 【要解决的问题】了解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解决现阶段有些人“社会经济发展要以环境为代价”的错误认识,形成“环境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的意识;了解一些政策法规,自觉进行环境保护,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 【导语正文】 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一)科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现代科技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引起社会产业结构、生产组织、劳动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新的重大变化,是人类进步史上特别值得骄傲的篇章。 但是当人们高歌自己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征服自然界的胜利时,自然界却呈现出一种永不屈服的姿态向人类挑战了。工业化时代的所谓“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三高方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病痛和灾难。首先,大量矿藏开发和利用,几十万种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水圈和气圈;再者,工业产生的大量废物进入环境,打破了上亿年来地球表面形成的生态平衡等等。于是,环境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酸雨肆虐、气候异常、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日益威胁著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与此相联系的人口爆炸、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并超形成了全球性的危机,即所谓全球问题。人类终于警觉到,如任这种恶性循环不断发展,必将危及人类的前途、地球的命运,于是开始了漫长而艰巨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0世纪60年代初,第一个给人类敲响警钟的是美国卡逊写的《静寂的春天》一书,说明了滥施化肥、农药导致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标志着人类关心环境问题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环境问题已被提高到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来考虑。以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上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为标志,认识到我们只拥有一个地球,环境污染和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各国必须采取共同行动、保护环境、拯救地球。l987年,联金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提出的报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飞速前进,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但确实进入了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再追求高速度、依赖强刺激,显然不合时宜,还会耽误未来发展机遇。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得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明确判断。 经济新常态的具体特征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权威阐释: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到新常态,就不会因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风险抬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惊慌失措乃至丧失信心,从而能够积极调整心态、采取措施,逐步适应新常态。然而,仅仅适应新常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 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突出战略性。新常态是个动态过程,我们不仅要认识、适应,而且最终要引领。也就是说,要在注意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增添未来发展新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

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在采取措施稳增长、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潜力,增添新的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后提出八个“更加注重”中,有三个更加注重与创新驱动有关,分别是: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唯有创新驱动能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提供新的源源不断动力。放眼环球,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欧洲正在大力推进“工业4.0”,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如果再走过去发展的老路,不仅无法走出产能严重过剩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要与旧有发展模式告别,要求我们要加快打造新的驱动力量。以创新驱动推动结构调整,才能引领新常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新的科学发展观,核心在于把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 道上来,关键在于发挥科技创新在引导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既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我国科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科技进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宗旨在于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卫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人的身体素质;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劳动方式的科学化,促进人的劳动技能发展;科技进步改善智力结构,提高人的创造思维能力;科技进步优化人的心理品质,培养人的自由个性。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大力开发具有现代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才能把人口负担转换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财富。应加快提高人民的科学素质,增强公民特别是广大农民获取知识、利用知识的能力。应通过鼓励科技创业,扩大社会就业途径;通过科学技术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公共卫生与健康水平;依靠科学技术缩

小知识鸿沟,维护社会公平。 ——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经济增长理论揭示了科技与经济的内在联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知识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保证。在这里,科技进步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不是可有可无、随机出现的外在因素,科技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着重表现为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工业经济增长模式虽然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同时也是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其发展方式是粗放的、是不可持续的,因而妨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不能满足人们社会多样性的需求。 知识经济形态要求经济增长方式要从靠要素数量增加 的粗放型向侧重要素质量改进的集约型转变,实现社会生产的内涵化,使经济增长既有量的扩张又有质的提高,体现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劳动力的智力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知识密集化等方面。因此,转变增长方式本质上要求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使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具体来说,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够有效地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吸收新的技术成果,改善管理的组织过程,促进产业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促进产业的高次化和产品的高密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实现整体经

论区域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

论区域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所有大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并不 是中国所特有的经济现象,是各种历史、文化、地理、政治、政策等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 关键词:区域经济;金融政策;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 (2009) 12-0000-01 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实现所有地区的均衡发展,因 而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少数具有优势的地区的经济,是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的必然选择。但是在这些地区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为了尽量减少“循环因果累积” 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缩小地区差距,中央政府就必须利用转移支付、税收、 利率、汇率等各种财税、金融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实现全国各区域相对均 衡的发展目标。 一、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财政政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 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它能产生一种效应,协调生产要素,配置资源,形成推动经 济发展的动力。同时,财政政策可以调节各种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财政政策在促进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全局性、长期 性的推动作用。 国家财政政策的取向对财政资金的流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财政资金的流 向又决定着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从建国初期到开放前这一时期内,以 均衡发展战略为指导,一直把有计划地平衡配置生产力、消灭地区之间经济的不 平等和经济差距,看成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布局的首要原则。国家在投资的地 区分配和项目选点上,实行了“向西大转移”的方针,基建投资大幅度地向西部地 区倾斜。“三五”时期,全国基建投资达976亿元,其中东部沿海占26.9%,西部 占34.9%。这一时期投资比重占全国4%以上的8个省中,西部占了5个,中部占 3个,而东部一个都没有。“四五”时期,内地投资比重更是占到了57.5%。由于这种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地区发展政策的影响,导致了中西部经济的一定发展和东 部经济的牺牲。这一时期,人均GDP高于全国的有9个省区,其中包括西部的青海和西藏,而东部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区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后,国家赋予沿海地区较大的自主权、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 相应的政策优惠,并且提出了让东部沿海有条件的地区先富起来的思想。在这样 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财政的投资布局向沿海地区倾斜。据统计1979-1991年,东 部地区国家基建投资占总投资的49.17%,而中西部地区仅占42.7%。同一时期, 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0.87%,西部地区为9.26%。而国内生产总值东 部地区更是占全国的52.37%,西部却仅占16.68%。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经济增长 速度趋缓,经济水平和竞争实力相对减弱,在全国工业产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中所 占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形成这一发展差异的原因除中西部地区本身的自然条件、地缘关系以及历史基础等原因外,国家的宏观财政政策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使地区差异再度扩大。东中西部地区差异不断扩大这已经是不争的现实,这 一状况若不加以控制地任其发展下去,东部地区的发展不仅将被这种过大的差距 所制约而降低发展速度,甚至可能出现全局性的经济倒退,对整个国家的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经济进步构成严重的威胁。 二、区域金融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范文最新推荐------------------------------------------------------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县督查调研组: 根据县委《关于对2018年经济发展情况督促检查的通知》明传电报的通知要求,我局认真总结了今年工作落实情况,重点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当前实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与州人民政府签订的“移民开发工作目标责任书”,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和“发展库区经济、改善移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围绕“库区长期稳定、工程顺利施工、移民平稳搬迁、经济长远发展”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8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移民基础性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目标管理。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水库、电站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工作,**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发改、财政、移民、水利、国土、农业、林业、扶贫、俄垤水库管理局及涉及移民工作乡镇等部门为成员的移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移民开发局。为我县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 20

按照“政府领导、分级负责、乡镇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要求。为扎实推进移民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县人民政府分别与有移民工作的迤萨镇人民政府、阿扎河乡人民政府、甲寅乡人民政府、宝华乡人民政府签订了移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目标管理。确保移民工作的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 2、加强政策法规学习,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一年来,我局认真组织学习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实施意见》、《**州移民安置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并结合实际积极向移民群众做好移民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3、强化监督职能,认真做好移民资金财务管理。 为了加强对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的管理,确保库区移民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广泛征求县财政、审计等部门意见,组织制定了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为规范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管理提供制度依据。同时,加强资金的管理及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工作。 按照移民工作编制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做好移民工程项目预算、核算和决算工作,加强移民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不截留移民资金;对移民资金定期、不定期开展审计工作。 4、建立健全移民工作档案。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正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多方面协调。我个人认为,必须特别关注就业、通货膨胀、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等方面问题。 1 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就业问题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改革的前提。党的十八大强调推进更高质量的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表明党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 讲小康、讲和谐、讲安居乐业,都离不开就业。就业问题在我国显得特别重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批的知识青年从农村返回城市,从生产建设兵团返回城市,失业非常严重,所以那时中央决定要解决失业问题。时代变迁,就业对象仍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高校大量扩招,大批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竞争压力大,社会经验浅薄等问题,更有甚者催生出“啃老族”。据调查,2012年就有57万大学生在家待业,今年更创699万大军就业,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针对此种情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主要负责领导要确保本地本校毕业生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加强保底就业服务,完善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扶持政策等。抓好税收、贷款、贴息、落户、场地等政策落实,进一步简化毕业生创立企业、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手续;

影响与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因素

影响与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因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与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二十多年来, 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9%以上多。但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我国的发展要保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间的年平均发展水平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要以敏锐的目光分析与研究所出现与存在的问题,以有利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用历史的、辨证的、发展的观点从宏观上看,跨世纪制约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主要有四大因素。 一、农业因素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因素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人口多。到1998年,我国有农业人口达9亿人,农村地少人多剩余劳力突出,据统计,1987年全国人均耕地1.33亩,农村实际剩余劳动力约1.4亿人。庞大的人口与耕地面积、粮食生产、能源生产、劳动就业不适应。二是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不高,我国12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主要靠3亿多农民用手工解决。目前全国有2.2亿文盲,主要分散在农村。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少农村没有解决用水用电问题,有相当部分的乡村没有通电话,信息闭塞,医疗设施、文化设施落后,农民的文化生活单调。四是农民负担重,据1999年3月2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嚗光,湖南省衡阳县光兴村有一农民向国家销售500多公斤粮食,收入700多元,尚不够交纳乡村摊派的各种费用,不得已向银行贷款540元垫交。农民经济困难,据统计资料表明,1998年末全国居民储蓄存款5万亿元,而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居民才占整个储蓄的20%。五是缺乏社会保障,农民的住房、就医、就业、养老等等全都靠自己解决。六是农村村委会干部的文化科技水平不高,要带领9亿农村口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小康水平比较困难。 二、党风因素 党风是一个执政党人心向背的问题,是民风、社风、一切行业之风的集中表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人民群众对党风腐败现象意见最大,1999年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表明,在惩治腐败等五个热点问题中,百姓最为关心的是惩治腐败,占83.5%,名列五个问题之首。党风不正主要表现为:第一,跑官、买官、卖官现象比较严重。朱镕基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跑官的现象已经相当严重,是不是有的基层,是官都有价。”广西合蒲县委书记何建林,卖官可是有价的,据报道,已查实何建林向20人卖官,收入43.3万元。这一现象使得一些“无才便是贪”的人混进“官”场来,而一批“才华兼备”的真正领导人才被拒之“官”场之外,发展下去,将引起用人上的恶性循环。第二,经济违纪现象严重。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1998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贪污贿赂5万元以上,纳用公款10万元以上案件共计9389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干部1820人,其中厅局级103人,省部级3人”。第三,以权谋私现象比较严重,海南省原东方市委书记戚火贵,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达1300多万元;吉林省国际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方面: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稳步推进“特色种植业、水生蔬菜产业、畜禽产业、水产业、特色农业旅游”五大产业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进程。保障措施:1、政策扶农,改善农业发展环境;2、项目强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3、科技兴农,拓展农民增收空间;4、依法护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5、龙头壮农,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工业方面:一是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实施项目工程,培植工业经济发展增长点;二是以骨干企业群为主核心,实施强体工程,抢占工业经济发展制高点;三是以村镇工业集中区为主载体,实施创业工程,打造工业经济发展闪光点。 个体私营经济:坚持能放则放,能宽则宽,能活则活的原则,防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十一五”期间,我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实际,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业绩,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的各项目标。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05亿,比上年增长16.4%;工业生产总值17.12亿元,完成“十一五”计划目标的180.2%,比2005年增长80.2%,平均年递增率12.5%。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末农业生产总值4.85亿元,平均年递增率5.5%,2010年末粮食总产量达到61834吨,亩产479公斤,林牧渔生产持续增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扩大四季鹅养殖,2010年四季鹅杨亮达80万只,加快发展肉鸡产业,年出栏500万只。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2010年末全镇工业生产总值12.27亿元,年递增11.2%。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谈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之下,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共识,而原先的货币经济也转化为了经济金融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内在要求通过金融深化来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并且已经被国外许多国家所应用并被证实。对于我国来说,如何借鉴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金融深化道路,需要认真对待。 当前,金融和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其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处于核心地位。对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来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也不例外。但是如何推动金融体制的深化,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是当前我国面对的一个战略层次的重要问题。 一、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阐述 二战之后,各国为了加速恢复国内经济,采用了不同的金融政策,但是在本质上分为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两种。其中,发展中国家多采用了金融抑制的政策,但是其效果却很不理想,甚至出现了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对此,支持金融深化的学者就纷纷抨击金融抑制的政策,他们认为金融抑制实际上是对金融业的歧视性课税,最终会酿成许多的不良经济后果,所以应该积极推进金融的自由化改革,并以此来助推经济发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首先在其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及资本》一书中对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进行阐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后,发展经济学家们纷纷将金融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许多的重要成果。目前倾向于金融深化的学者们的观点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不完全的市场经济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导致了经济的割裂状态,其金融抑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尊敬的**** 现将****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您作以简要汇报,请您批评指正。一、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元,同比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单位能耗预计下降**。总体来看,2012年是我区转型升级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是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一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最好的一年。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注重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以****、****为主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到****。****公司跃居世界轮胎行业20强,****公司被评为河南省化工行业20强企业,****公司进入全省百强百高企业,****等企业成功入选省定上市预备队企业。二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围绕****大产业园,谋划实施了****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达****亿元。集聚区新入驻企业****家,总数达到****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家,总数达到****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家。三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企业技术认定中心****家;申请专利****

项,授权专利****项,巩固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先后引进培养科技人才****余名,****团队被评为全市首批科技创新型团队,全国****行业首个院士工作站落户****公司。二注重产业集聚区建设。2012年,是产业集聚区实现整体突破、加速发展的一年。主要抓了两项工作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路建成通车,****路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了****纵****横的道路框架;铺设各类管网****公里,归并电力线路****条,污水处理厂试水运行,项目建设和企业入驻的先决条件得以有效解决。二是实施整村搬迁。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和顺小区已建成投用,安置群众****户****余人。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小区****栋安置楼主体基本完工,可安置群众****户****余人;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和祥安置小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三注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强了与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成功举办了全国****年会,积极参加了第七届****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对接洽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取得了显着成效。2012年,全区共引进项目****个,总投资达****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个。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实施****投资计划,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个,总投资达****亿元,完成年度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的****。新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个,****亿元以上项目****个,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史

大数据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大数据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近来,大数据似乎在一夜之间闯入了任何一个关于互联网未来的讨论,成为一个炙手可热无所不包的概念。大数据,越来越成为了一个很时髦的词汇。有人把大数据形容为未来世界的石油,有人宣称掌握大数据的人可以像上帝一样俯瞰整个世界,美国政府甚至已经把对大数据的研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这一年几乎所有的世界级互联网企业,都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大数据产业;无论社交平台逐鹿、电商价格大战还是门户网站的竞争,都有它的影子。如今,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教授曾说,大数据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绝大部分都隐藏在表面之下。 那么什么是大数据? 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大数据”是数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多的数据的集合。大数据无法用传统的数据库工具对其进行抓取、处理和管理。 大数据产生的主要来源:一是媒体数据。特别是互联网、各种社交媒体产生的数据等等。二是各类企事业的生产、管理、销售数据等。三是政府部门的数据。四是物联网和各种传感器产生的数据以及未联网的各种摄像头拍摄的数据。五是人民群众留存的个人数据等等。然而,以上几个方面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只是大数据的一小部分。 1.大数据的特点 (1)数据体量巨大。数据量从TB级别跃升到了PB级别。(2)数据类型多种多样,如音频、视频、动画、图像、网络日志、地理位置信息等。(3)数据价值密度低。例如,在连续不间断的视频监控过程中,有用的数据可能仅仅只有两秒钟。(4)数据处理速度快。移动互联网、平板电脑、车联网、物联网、云计算、PC以及遍布全球的各种传感器。 2.大数据的特征 (1)数据的综合性和完整性。(2)数据的公共性和开放性。(3)数据的及时性和动态性。 日前,由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大数据离我们生活有多远”活动中,有关专家为我们介绍了大数据对未来生活的影响。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据”的时代,这里的“数据”,并不仅仅指数字,理论上讲,一切可以以文件形式储存于计算机硬盘的东西,包括数字、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均可称为“数据”。我们打电话,使用微博、QQ、博客等社交工具,都是在不断增加着社会总体数据量,据权威预测,未来每隔18个月,整个世界的数据总量就会翻倍。IBM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数据,除了它第一次被使用时提供的价值以外,那些积累下来的数据海洋并不是无用的废物,它还有着无穷无尽的“剩余价值”,关于这一点,人们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 大数据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国家竞争是控制权的竞争。我国大数据的建设将围绕大智慧进行,未来十年,决定我国是否有大智慧的核心标准是国民幸福。而国民幸福的体现,一是民生:通过大数据看我们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做得是否比以前更有意义;二是生态:通过大数据看我们在社会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做得是否比以前更有意义。 大数据对经济方面的影响: (1)大数据激发内需的剧增,引发产业的巨变。生产者具有自身的价值,而消费者则是价值的意义所在。有意义的东西才会有价值,消费者如果不认同,就卖不出去,价值就实现不了;消费者如果认同,就卖得出去,价值就得以体现。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从消费者这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人类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觉悟。条件稳定与内心稳定是人类存在的两个阶段、两个环境,并且相对统一、相对稳定,其中生存是前提,民生是前提,其中民生取决于民权,生是权的最基础部分,也是社会政治职责义务的起码职能。所以,为民生、为了稳定、为了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立足于世,我们必须以人为本地谋发展、搞建设。建设的活力在于人,建设的速度在于人,建设的方向可续在于人。建设需要条件,即稳定的社会能动的职能、奋发的凝聚。我们既要确立发展的第一要义,就稳定社会和国际的生存条件,实施在经济发展之中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在经济发展的出脚之中实施两条腿走路,实施经济为了人本,人本主导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对应解决不相适人本经济的政治体制问题、思想作风问题。 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认真调整速度和结构、质量和速度、发展和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体制相协调,努力实现可持的发展职能、发展内力、发展环境、发展凝聚。优化建设、依靠人素提高科技进步的战略,大力提高自主创造、自力平衡,开拓以内衡利用外力、吸收外力,从而再加强内衡适应各种世界性风云变幻而立于不败的自主体系能力。转变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之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论目的、方法战略、渠道

途径、职能管理进行全面地提高和转变,以实现优化优势的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经济发展模式道路。以人发展经济,为人发展经济,这是经济发展始终的核心,只是明确强调这个核心在发展中学习、在发展中运用、在发展中见证、在发展中深化到所有的政治、体制、法律、学习、生活的全程之中。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金融已逐步由最初中介商品交换的辅助工具发展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相对独立因素。一方面,金融通过促进储蓄和投资增长、优化资源配置、便利交换等活动,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金融风险的存在以及不合理的金融发展又令经济增长受阻。因此,合理发展金融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抑制其副作用。这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关键词:金融;经济发展;促进;阻滞 金融是货币与信用的融合,它是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打破了直接的物物交换中买卖双方在时空上的限制。随后信用的发展又令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在时空上的限制进一步放开,以至即使在交换双方商品所有权转移后市场仍继续存在,货币也逐渐作为一种可有偿转让的特殊商品成为市场交易对象之一。于是,从商品流通中独立出了一种特殊商品——资本,金融也开始具有真正意义。此后,金融工具逐步由单一的货币形式发展为货币、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多种形式并存,出现了专门经营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从事金融活动的金融市场,金融开始由最初中介商品交换的辅助地位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通过其自身的货币发行、信用创造、资源配置等功能影响着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l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当金融得到健康有效的发展时,它积极促进着经济发展。

1.1 货币的运用降低了交易成本、便利交换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即专业化是提高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专业化程度越高,工人越可能发明更先进的机器或生产方法。而金融的作用在于货币的产生大大降低了物物交换中因需求和时间的双重巧合的困难而存在的用于评估商品品质、掌握商品信息的单位交易成本,便利了交换,从而实现市场范围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单位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仍会下降。这一作用更为加强。 1.2 金融能促进储蓄和投资的增长,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推进。而储蓄是提供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在经济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过程,储蓄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几乎所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储蓄率的上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日本在50:7O年代的高速发展时期,储蓄率曾达到40%的水平。在促进储蓄率上升的因素中,金融是最重要的一个。金融的特点在于资金融通,而利息率使当前消费转化为未来消费、实物储蓄转化为货币储蓄揩蓄增值并转化为投资成为可能,这就决定了它有条件吸收社会中的闲散资金转化为储蓄,从而为生产提供资金采源。此外,金融的特点又使它成为动员储蓄和投资的最佳途径:一方面,把分散的储蓄者用于投资或存储的资金集中起来需要大量信息和投资渠道,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而流动性金融市场能增强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和流动性、满足持有多样化证券组合的需要;另一方面,动员储蓄牵涉大量筹资企业与拥有剩余资金的诸多投资者,金融中介能以最低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最大量地动员储蓄,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