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地位
- 格式:ppt
- 大小:143.50 KB
- 文档页数:26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奠定理论基础,指导实务操作)第一节 概述(认识经济法)一、法的基础知识(一)法的概念和特征1、什么是法汉字“法”至少有三层意思:第一,“法”有神明裁判疑难案件之意第二,“法”有祛除不法行为之意第三,“法”有公平之意关于“律” :《说文解字》解释为“均布也”。
“均布”是古代调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法”强调“平”、“正”、“直”。
“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清未民初,把“法”和“律”连用,“法”逐渐由“法律”一词所替代。
我国当代法律制度中“法”的含义:狭义的法或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特定或具体意义上的法律。
广义的法或法律:指法的整体,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及其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地方人大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法规、规章等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文件。
2、法的基本特征(重点)(1)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概括性。
法的规范性:是指法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授权性规范)、应当做什么(义务性规范),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范),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行为标准。
法的概括性:又叫法的定型性,是指法的调整对象时一般的或抽象的、某一类的人和事,它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性和普遍性。
一个国家法律形成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制定法律,通过制定形式形成的法律被称为成文法、制定法;另一种是通过认可的方式形成法律,称为不成文法。
法律出自国家,具有国家性。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以派生出°普遍性”特征,即法律在一国全部地域范围内对一切人和组织发生效力。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和程序性。
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暴力。
国家强制力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
第一章经济法概论本章为全书基础,分值大约在8-9分左右。
本章共分三节,第二节为本章重点。
第一节法和经济法的概念一、法和法律(一)法的本质与特征1、法与法律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特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法律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只是法的一种形式。
广义的法律则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法并不体现统治阶级每个成员的意志;法体现的也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
3、法的特征和分类法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
(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二)法的形式和分类1、法的形式法的形式指外部表现形式,或渊源。
我国法的形式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特别行政区法、规章、国际条约等。
2、法的分类听一下即可,只要明白一些基本概念即可。
(1)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不同,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2)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所作的分类不同,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3)据法的内容不同,分为实体法与程序法(4)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不同,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5)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不同,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6)据法律运用的目的不同,分为公法和私法二、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一)法律规范1、法律规范的概念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它赋予社会关系参加者某种法律权利,并规定一定的法律义务。
第一章;经济法本体论第一节;经济犯的概念一、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1、经济法学的概念:以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经济法的产生、发展规律的新兴法学学科。
何谓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单地说,经济法就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税法等。
经济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基础。
2、关于经济法的产生:•(1)属于早期经济法的有:• a.美国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b.德国1896年《反不正当竞争法》• c.德国1919年《煤炭经济法》•(2)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是由德国学者提出和归纳的经济法。
(也正因为如此,经济法学较为全面的发端,是以20世纪20年代德国学者的研究为标志。
并且,德国成为经济法学的发祥地)二、经济法学的发展历程:•1、产生: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市场失灵等问题的出现需要有新的法律规范来解决新问题,从而促使经济法的产生,学术界对其开始重视。
•何谓“市场失灵”???•对经济学家而言,市场失灵,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佳时。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故此,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公共产品供应不足;• 2.公共资源过分消耗;• 3.垄断、不正当竞争现象突出;• 4.经济信息的不对称;• 5.失业问题严峻;• 6.贫富悬殊;2、发展:•(1)在不同法系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不平衡。
•大陆法系(如德、日):对经济法研究较多,并取得了巨大成果。
•英美法系:在总体上虽没有经济法之名,但却有经济法之实,即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经济法规范”。
•(2)经济法学不仅在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在计划经济国家也曾经存在。
经济法基础知识第一章经济法学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知识第一节经济法概述经济法属于法律的范畴,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如下:民商法刑法实体法行政法国内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法律程序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国际公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一、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管理和协调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理解这一概念要注意以下三点:1.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是国家在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及经济法体系1.市场主体管理关系-----市场主体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破产法等)2.市场运行管理关系-----市场管理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宏观调控法(计划法、税法、银行法等)4.社会经济保障关系-----社会保障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等)三、经济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部门规章6.地方政府规章7.司法解释8.国际条约或协定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在国家参与、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把握这个概念应注意以下四点:1.经济法律关系只发生在经济领域。
2.经济法律关系以经济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3.经济法律关系是具有经济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4.这种权利和义务关系具有强制性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当事人内容——权利与义务客体——对象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国务院、地方政府及其相应机构经济管理的主体各级权力机关由国家和法律授权而承担某种经济管理职能的其他组织主体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主体社会团体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公民个人此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2.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经济法学》期末复习应考指南第一部分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地位(略)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1.经济权利、经济义务的概念和含义,经济权利,经济义务。
P30、P31、P332.经济法律事实,经济法律行为,经济法律关系的管理和保护。
P36、P36-37、P37第二编经济组织法第三章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律制度1.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权利,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义务、经营责任。
P53-56、P56-582.《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规定的法律责任,《转机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
P69、P69-70第四章集体所有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略)第五章私营企业法律制度1.私营企业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
P99-100、P103-1042.合伙和合伙协议,合伙人的出资和合伙企业盈亏分配及分担,合伙企业的财产,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合伙企业与第三人关系,法律责任。
P107-109、P109、P109-110、P110-111、P111-112、P112-1133.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变更、解散和清算,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及事务管理,法律责任。
P115-116、P116-117、P117-119第六章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注册资本与出资方式,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机构。
P130-133、P134-1352.外资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P150-151第七章公司法律制度1.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
P166-169、P169-170、P170-1722.股票的发行,上市公司。
P173-174、P175-1763.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发行程序。
P177-178、P1784.发起人或股东的法律责任,董事、监事、经理和职工的法律责任,清算组的法律责任,资产评估、验资、验证或审计机构的法律责任,政府有关部门的法律责任。
P182-184、P184、P185、P185、P185-186 第八章企业破产法律制度1.债权人会议,和解和整顿,破产宣告和破产清算,破产财产的构成,破产债权。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第一节经济法概念和调整对象一、经济法的概念对于经济法的概念,尽管研究的时间不短,但到目前为止,无论国外或国内,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本书在此也不对经济法的概念加以界定,主要是列举几种观点,供参考学习:第一种观点认为: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所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二种观点认为:调整国家在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在政府机关与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三种观点认为:调整国家在参与、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生活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四种观点认为:是指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管理协作关系这种新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五种观点认为:是国家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发展而制定的,有关调整国民经济管理关系和市场运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是调整一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门独立而重要的法律部门,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1)企业组织关系2)市场管理关系3)宏观调控关系第二节、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一、经济法的地位经济法是一个独立而重要的法的部门。
经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区别(1)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主要调整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而民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的法人、公民之间的财产人身关系。
调整的方法不同:经济法以积极和主动的方式调整社会经济活动,而且运用宏观调控和经济监督等手段,不仅有惩罚,而且有奖励。
民法则以平等协商,不告不究的方式调整个体经济活动。
主体范围不同:经济法的主体不仅包括社会组织和特定的公民等,还包括国家及国家机关。
民法的主体则主要是平等公民个人和特定情况下的社会组织。
(2)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调整对象不同:行政法主要调整国家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之间,以及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这种行政管理关系是非物质利益的社会关系。
《经济法》第一章经济法概述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特的法律学科,主要研究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
它指导和规范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维护着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
本文将在经济法的概述方面展开探讨,涵盖经济法的定义、历史发展、基本原则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等方面。
一、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简单来说,是指那些专门用来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包括了经济制度、经济规则和经济行为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旨在保障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经济法的历史发展经济法的概念在古代已有所体现,例如古罗马时代的市场规则、商业交易法等。
但正式建立经济法学科体系要追溯到19世纪末的德国。
当时,法学家开始意识到经济活动需要独立的法律规范来调整,于是经济法逐渐成为法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法的研究和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经济法纳入法律体系中,并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适应和引导经济的发展。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 自由原则:经济法倡导市场主体的自由行使经济权利,保护经济自由和竞争秩序的形成。
2. 平等原则:经济法追求平等的经济条件和机会,禁止不正当的垄断行为,并维护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
3. 公正原则:经济法要求公正的交易和公平的利润分配,维护市场秩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4. 效率原则:经济法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鼓励市场主体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经济活动。
四、经济法在国内外的应用在国内,我国的经济法体系已经逐步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为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规则和制度保障。
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的立法和合作,与其他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秩序。
在国际上,经济法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国际经济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等在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中起到了承办人的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第一章经济法的本质、概念和地位1、资本主义经济法最早产生于(A.德国)。
2、1964年世界上第一部经济法典在(D、前捷克斯洛伐克)颁布。
3、准确了解“经济法”这一概念的关键在于(A、明确经济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什么)。
4、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B、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5、资产阶级法学将法律分为公法、私法两大类,按照这一标准,经济法属于(C、“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
6、与传统行政法和传统民法不同,经济法的主旨思想是(C、社会责任本位)。
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7、根据(C、经济法律关系的结构形态),经济法律关系可以分为经济管理法律关系和经营协调法律关系。
8、经济法律关系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不包括(D.责任)。
9、经济法的主要主体是(B.社会组织)。
1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济权利的是(B.用益物权)。
11、关于作为构成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知识成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要有一定的创新性)。
12、根据前捷克斯洛伐克《经济法典》的分类,经济债一般不包括(A.合同财产债)。
13、经济法律关系可以分为经济管理法律关系和经营协调法律关系的根据是(C、经济法律关系的结构形态)。
第三章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律制度14、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按照企业的财产责任性质划分的是(D、中外合作企业)。
15、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转机条例》,企业进行停产整顿的原因是(D、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经营性亏损)。
16、以下不属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特征的是(B.采用合伙制或者公司制的形式进行经营)。
17、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以(C、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18、根据《转机条例》企业可以自行申请停产整顿,政府主管部门也可责令其停产整顿。
停产整顿的期限一般不超过(B.一年)。
19、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有权依据国务院规定,出租或者有偿转让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固定资产,所有收益必须(C、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