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6.27 KB
- 文档页数:7
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前期设计分析超高层公共建筑是城市发展中的标志性建筑,具有多功能、高效率的特点,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前期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确保建筑的安全、可持续和良好的使用体验。
本文将就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前期设计分析进行探讨。
一、地理环境分析超高层公共建筑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地理环境分析十分重要。
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交通、供水、供电、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
气候条件对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保温、通风等方面有很大影响。
地质条件则关系到超高层建筑的地基设计和地震抗性。
水文条件关乎建筑的排水系统和防水措施。
而城市基础设施则影响超高层建筑的供需情况和运行稳定性。
二、用地规划分析超高层公共建筑的用地规划分析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和城市的用地结构,确保建筑能够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建筑的功能多样性和空间分布规划,需要遵循城市规划的总体方针和政策法规,充分结合城市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建筑功能分析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功能分析是建筑设计的重点之一。
建筑的功能包括室内空间、设备设施、管线布置等方面。
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性,确保建筑能够满足多种功能需求。
建筑结构分析是超高层公共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
建筑结构要考虑到荷载、抗震、抗风等多种因素,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建筑结构的设计还要兼顾到建筑的美观性和经济性,尽可能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
五、安全设计分析安全设计是超高层公共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安全设计包括消防安全、逃生通道、防护设施等方面。
建筑的消防安全系统要满足公共建筑的特殊要求,确保在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时,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
六、可持续发展分析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是建筑设计的新趋势和重点。
可持续发展设计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保材料应用等方面。
建筑的设计要尽可能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象征之一,其设计方案要点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态和空间效应,同时又受制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考虑。
本文就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 建筑高度:超高层建筑其建筑高度超出常规建筑高度,一般要求超过300米。
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受到地形、气候、建筑技术、可持续性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高层建筑的高度越高,对建筑的技术要求和风险管理的难度就越大。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统筹考虑各项因素,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2. 结构系统: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系统是其稳定性和耐久性的重要保证。
结构系统应该尽量简单规范,采用更好的材料和更恰当完善的技术细节。
同时,应对各种承载失效状况做好防范和预警措施,并根据地震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方式。
3. 空间组织: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空间的体量和组织尤为重要。
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需要、环境、气候等因素,灵活有效地利用建筑空间资源以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同时,设计应该更加人性化,考虑到婴儿、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人群的需求。
4. 外立面设计:超高层建筑的外立面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的照明、视野等方面。
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的姿态、要素、对周边环境的反应等。
同时,科技进步也给外立面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如智能化、动态化等,增强了建筑性能。
5. 环保和可持续性:高层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问题,它所造成的影响更加深刻和长久。
在结构、材料、电力、空调、垃圾处理等方面,都必须考虑如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1. 科技智能化:高层建筑的发展逐渐转向科技智能化领域。
先进的工艺、新型材料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使得超高层建筑在环境、能源、安全等方面的性能不断提高。
2. 生态环保:高层建筑设计开发趋势将会注重生态环保。
建筑师将着眼于建筑节能、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建筑垃圾等方面,使用绿化、阳台种植、空气净化、智能自动化等方面实现一个良好的建筑环境并保护整个社区的生态环境。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不仅在外观上展现了现代建筑的魅力,更在功能上满足了人们对于空间利用和生活品质的追求。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方面,下面将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案例进行分析。
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超高层摩天大楼,其建筑高度达到 632 米,是中国目前已建成的第一高楼。
在设计方面,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独特的螺旋式上升的外观造型,不仅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还能够有效地减少风阻,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大厦的外立面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系统,既能隔热保温,又能降低能耗。
此外,建筑内部的空间规划也十分合理,包含了办公、商业、酒店、观光等多种功能区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施工过程中,上海中心大厦面临了诸多技术难题。
由于建筑高度极高,对施工设备和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
例如,在混凝土泵送方面,需要采用超高压泵送技术,将混凝土输送到几百米的高空。
同时,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施工方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设置防护网、安装监控系统等。
在运营管理方面,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对大楼的设备运行、能源消耗、人员流动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总高度达 828 米。
哈利法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之花蜘蛛兰,其建筑形态优美而独特。
大楼的结构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钢结构外框架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承受了巨大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同时,为了抵御迪拜炎热的气候,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高性能的玻璃和铝板幕墙,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遮阳效果。
在施工方面,哈利法塔的建设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由于迪拜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方需要进行大量的地基处理工作。
此外,在超高泵送混凝土、钢结构安装等方面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实例浅析一、引言:介绍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背景和意义二、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结构材料、高度、地震设计等等三、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方法:钢构架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复合墙梁式结构等四、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实例分析:以某个超高层酒店办公楼为例,进行结构设计及其优化方案的分析和讨论五、总结与展望:对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作为当代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对于城市的形象、经济、科技、环保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更新,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的建筑高度也在不断攀升。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是超高层建筑的关键,其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经济、美观等多方面都对于建筑本身及其周边区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外观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结构的最优化方案,确保建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合理。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结构材料、高度、地震设计、风载荷、人工活荷载、温度变化、地基承载力、结构节点等等。
其中,建筑高度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大关键点,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带来的不仅是工程技术上的挑战,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环保、设计美学等方面的影响。
结构材料的选择包括混凝土、钢结构、复合材料等,不同的材料选择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美观度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影响。
地震设计也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地震对于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也是建筑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等的不断发展,也为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采用新型复合材料的结构,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自重和耗能,达到更好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超高层办公楼在现代城市中越来越常见。
超高层办公楼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企业形象和实力的象征。
然而,超高层办公楼的建筑设计与普通建筑相比,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本文将探讨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的要点。
一、结构设计超高层办公楼的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高度较高,建筑物所承受的风力、地震力等水平荷载较大,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核心筒结构、巨型框架结构等。
在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核心筒承担了大部分的水平荷载,框架则主要承受竖向荷载。
这种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性,被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办公楼的设计中。
巨型框架结构则是通过设置大型的框架梁和柱来抵抗水平荷载,具有较大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但造价相对较高。
此外,结构材料的选择也十分关键。
高强度钢材和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提高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构件的尺寸和重量,从而增加建筑的使用空间。
二、垂直交通设计超高层办公楼中的人员数量众多,垂直交通的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电梯是垂直交通的主要工具,因此需要合理配置电梯的数量、速度和载重。
一般来说,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建筑面积和使用人数,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电梯的数量。
同时,为了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可以采用分区运行、高速电梯、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
例如,将建筑物分为低区、中区和高区,每个区域设置独立的电梯组,减少电梯的停靠次数,提高运行速度。
此外,还可以设置转换层,方便不同区域的电梯转换。
除了电梯,楼梯也是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设施。
楼梯不仅是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通道,也是日常人员活动的辅助通道。
楼梯的数量、宽度和位置应符合消防规范和使用要求,确保人员能够安全、快速地疏散。
三、消防设计超高层办公楼的消防设计是重中之重。
由于高度较高,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难度较大,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消防措施。
首先,要合理规划防火分区。
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前期设计分析超高层公共建筑是指高度超过300米的大型建筑物,通常用于商业、办公和观光等用途。
由于其特殊的设计和建造要求,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前期设计分析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结构、功能、环境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前期设计要点。
一、结构分析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和关键,其中包括受力分析、材料选择、结构形式等多个方面。
首先需要进行对地基、承重结构和抗风抗震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以确保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可靠。
材料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到超高层建筑的重量和高度,因此必须选用高强度的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钢材等。
结构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框架-筒式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需要依据不同的地形、地质和建筑功能进行合理选择。
二、功能分析超高层公共建筑通常具有多重功能,如办公、商业、观光、居住等,因此需要在前期设计时就对这些功能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规划。
首先需要考虑到各功能区域的分布和面积,以满足不同功能部门的使用需求。
需要对不同功能区域的布局和交通流线进行设计,以确保整个建筑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还需要考虑到公共设施的配置和使用,如电梯、通风系统、安全通道等,以确保整体功能的顺畅和安全。
三、环境分析超高层建筑的环境分析对于建筑的设计和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环境适应性,如阳光照射、风向风速等,以确保建筑内部的舒适性和能源利用率。
还需要考虑到景观设计和生态保护,如绿化、雨水收集、废水处理等,以确保建筑的环保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周边环境和交通配套,如道路通行、停车设施等,以确保建筑的便捷性和连通性。
四、经济分析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通常较高,因此经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投资收益比和资金来源,以确保建筑的建设符合投资回报的要求。
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建设周期和运营成本,包括施工费用、物业管理费用和设备维护费用等,以确保建筑的经济可行性。
超高层办公建筑“长富金茂大厦”建筑设计撰文 谢军 深圳市博艺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1 设计概况长富金茂大厦项目基地位于深圳市福田保税区B105-31,西侧为兰花道,东侧为红棉道,南侧为金花路,北侧为市花路。
基地北向紧紧依托深圳福田中心区,南向隔深圳湾与香港相邻,西向为著名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东向为深圳重要的皇岗口岸,顺延保税区3号入口即是益田路,向北直接连接深圳市会展中心和深圳市政府以及福田中心区。
基地堪称位于城市主轴线的南尽端,交通便捷,位置显要。
工程主要功能为甲级办公,并含有部分配套商业设施。
项目期总用地面积18 812.7m2,计入规定容积率总建筑面积为158 742.79m2。
避难层核增建筑面积2 381.30m2,地下室建筑面积45 016.59m2,总建筑面积206 695.03m2。
工程包括一栋68层超高层办公主楼和一栋17层商业及办公附楼。
地下1~3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下3层还设有3 572.19 m2的人防设施。
本项目是一组高效、全新、人性化的超高层和高层办公建筑,充分尊重保税区的城市设计,同时创造具有相对独立领域感的城市空间,集经济性与自然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是新世纪保税区以及深圳市的标志(图1,2)。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Changfu Jinmao Skyscraper Design 图1 效果图.图2 鸟瞰图.1101112 总平面设计2.1 总体布局与城市关系本地区是正在建设中的福田保税区的核心地段,与现有的长平大厦分别位于保税区3号入口的东西两侧,东西呼应的门户意向和独一无二的建筑高度使项目成为这一地区城市组织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将极大地吸纳人流并对周边的生活、工作模式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
在总体布局中同时考虑了与城市连接的顺畅性、与现有超高层建筑的统一性以及超高层塔楼自身的标志性。
用地北侧现为一个面积约为1ha的城市公园,它在东侧与南侧将这两个项目连接起来。
高层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是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人们对于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各种需求。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设计案例。
案例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超高层摩天大楼。
它的设计独特,融合了多种创新元素。
从外观上看,其螺旋式上升的造型不仅极具视觉冲击力,还能有效降低风阻。
这种独特的外形设计并非仅仅为了美观,更是基于对风荷载的深入研究和计算。
通过模拟风洞实验,设计师确定了这种螺旋形态能够减少大楼在强风中的摇晃,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功能布局方面,上海中心大厦充分考虑了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
底部楼层设置了商业空间,吸引了众多高端品牌入驻,为周边居民和上班族提供了丰富的购物和休闲选择。
中间楼层则主要为办公区域,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办公设施,满足了各类企业的办公需求。
而顶部楼层则设计了观光平台和高级酒店,游客可以在这里俯瞰整个上海的壮丽景色,享受高品质的服务。
在绿色节能方面,上海中心大厦也有出色的表现。
大厦采用了双层幕墙系统,外层幕墙为玻璃,内层幕墙为铝板,中间形成的空气腔可以有效地隔热和保温,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此外,大厦还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为大楼提供部分电力和非饮用用水,减少了对外部能源和水资源的依赖。
案例二: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其高度达到了 828 米。
哈利法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之花蜘蛛兰。
它的建筑外形简洁流畅,线条优美。
整个建筑的立面采用了玻璃和金属板材相结合的方式,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结构设计上,哈利法塔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扶壁核心”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体系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外部的钢结构框架组成,能够有效地抵抗风力和地震力的作用。
为了确保大楼的稳定性,工程师还在大楼的底部设置了巨大的基础,将大楼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地基上。
地提高走廊设计的人性化与美感[1]。
2.2中庭空间
在超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中庭空间是最特别的空间环境,因为中庭空间相当于是室内空间内部的室外空间,所以在设计布局上,中庭空间要兼具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两种功能。
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利用中庭
57
2019.07 |
[2]方岩.高层办公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 2017(15):180.
[3]丁永辉.超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0).
[4]陈桐.超高层建筑发展趋势研究初探[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7.
58|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成为了现代城市的地标式建筑,它不仅是提高城市用地效率的重要手段,还能够彰显城市的发展实力。
然而,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对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分析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在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分析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I、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承载力安全性超高层建筑的自重和荷载非常大,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需要保证其承载力的安全性。
主要是要有足够的极限破坏荷载。
同时,控制变形也是至关重要的,结构变形应该在可控的范围内。
2.结构稳定性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问题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地震、风荷载等因素。
地震荷载是超高层建筑中非常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之一,因此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抗震措施。
3.施工性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保证施工的可行性,并需要考虑施工的安全和效率。
需要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提高结构的模块化程度,采用标准化的件式和构件。
II、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分析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荷载分析荷载分析需要考虑自重荷载、活荷载和作用在建筑结构上的各种荷载。
这些荷载会对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和变形产生影响。
2.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是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需要根据荷载和地震等因素进行分析,确保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满足要求并有充足的稳定裕量。
3.受力分析超高层建筑的受力分析需要考虑各个构件和部位的受力情况,包括弯矩、剪力、轴力和扭矩等。
4.变形分析超高层建筑在受到荷载和地震等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因此变形分析也是结构分析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需要通过模型分析,计算得出结构的扭转角度、变形程度等参数。
综上所述,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确保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施工性都能够得到合理的保证。
同时,需要运用现代工程技术和结构设计理论,不断提高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水平,为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现代化超高层办公楼建筑技术设计要点——深圳前海华润金融中心T1、T2、T5办公塔楼工程案例分析摘要:深圳目前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作为中国大陆南部主要金融中心,给外商投资打造充满吸引力、活力、现代化的办公环境。
结合本人有幸设计最新的深圳前海华润金融中心T1、T2、T5办公塔楼的工程经验,针对现代化、低碳绿色、最新技术、材料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体落实到超高层办公楼关于竖向、平面选型、核心筒选型、避难层(间)、层高与净高、屋面、立面的建筑设计要点,以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现代化;超高层办公楼;建筑技术;设计要点;工程经验一、工程概况深圳前海华润金融中心项目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内,南部核心地段,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本项目东西长约385m,南北长约185m,用地面积6.1万 m²,建设用地面积5.37万 m², 容积率9.33,总建筑面积约为75.1万m²,其中三栋办公楼塔楼(T1、T2、T5)33.9万 m²,一栋国际五星级酒店(T3)5万 m²,一栋高端商务公寓(T4)5.6万m²,购物中心5.3万 m²,集大型办公商务酒店及居住功能的大型综合体。
T1办公塔楼为整个项目甚至是前海商务区的标志性塔楼建筑,高度288.55 m,建筑总面积13.79万m²,包含地下一层设备用房,地上62层;T2办公塔楼,高度224.15 m,建筑总面积9.7万m²,包含地下3层设备用房及车库,地上52层;T5办公塔楼,高度230.20m,建筑总面积10.9万m²,地下4层设备用房及车库,地上53层。
二、竖向设计分析随着一线城市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稀缺和精贵,越来越多的发展商争取最大限度的高空发展,一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同时提升地块的标识性,不断的更新城市的天际线。
本项目限高300米,所以设计了标识性塔楼T1高达288.55米,是整个区域的灵魂建筑,位于地块的东北侧,靠近主干道桂湾四路,是整个地块展示面及价值最高的区域。
超过100米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实例分析一、综述现行建筑规范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属于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在节约城市用地,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社会投资,扩大商旅交流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被冠为集现代科技之大成,综合国力之象征,城市之标志。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加上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加大的特有国情,我国各大城市的超高层建筑有如雨后春笋,纷纷拔地而起,其高度和数量不断被刷新。
超高层建筑通常体型巨大,功能复杂,容纳人员众多,且主塔楼往往平面小,层数多,核心筒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品质及使用率。
在解决好至关重要的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性的同时,解决好建筑内部的垂直交通及电梯配置(包括电梯台数、载客量、速度以及排列布置),有效地提高超高层建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率,是设计者们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课题组把近年来公司参与设计的部分超高层建筑—深圳京基金融中心大厦(98层,439m高)、广州侨鑫珠江新城F1-1地块项目(45层,227.7m高)(以下简称侨鑫大厦)、广州嘉裕珠江新城F2-2之一地块项目(46层,189.5m高)(以下简称嘉裕大厦)并将上海金茂大厦(88层,420.5m高)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1层,492.5m高)等实例的核心筒及电梯设计进行综合分析成文,供本公司设计人员参考,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二、超高层建筑的心脏—核心筒设计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集合了电梯井道、消防楼梯间和前室、机电设备机房、管道井及卫生间等服务性空间,核心筒的大小、位置和布局与建筑功能、建筑体型及平面形状等因素密切相关。
2.1深圳京基金融中心位于深圳市蔡屋围深圳金融中心区的京基金融中心大厦共98层,高度为439m,功能甲级办公楼和白金五星级豪华酒店。
1-72层为办公,筑面积约为17.6万㎡,;75-98层为酒店,建筑积约为4.6万㎡,在75层以的酒店部分设计有内部中庭,拥有客房289间客房围绕中庭环形布局,酒店接待大厅设于94层,其上为独具特色的鹅蛋形餐饮空间。
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分析摘要:近年来,城市超高层办公建筑的数量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为了保证超高层建筑的质量,有必要做好相关设计工作。
超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民用建筑。
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和对空间的需求,超高层建筑将成为一个有着巨大磁力的新中心吸引着大量企业和人员来到这座城市。
本文主要探究了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并对办公楼建筑设计情况作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引言随着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就业人数不断增加,极大地带动了超高层办公楼的建设,使得超高层办公楼成为新时期建筑建设的主要楼群之一。
鉴于高层的办公楼往往建设在人口密集、经济繁荣、交通便捷的地带,而且在体型方面不同于其他建筑楼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便不能将其他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以及思路原封不动的应用于高层办公楼的设计工作中。
近年来,设计人员为了完善高层办公楼这类项目的设计方案,纷纷展开了对其设计中常见问题以及具体设计环节等工作的研究,为目前开展设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1.1平面构成超高层办公楼在平面构成上可分为线生形和形生形两种。
其中,线生形是以基本线型的组合发化,可生出无穷发化的平面形式。
基本线型有两种:直线、曲线。
而形生形是以基本形为构形基础要素,创造新形体的构形方式。
基本形有:正方形、矩形、正三角形、园形、菱形等。
基本形经渐变、弯曲、切割、错叠、群化、减切、伸展、拉压等,可产生各种新的形式。
而将原形作交合、取舍,也可产生许多新形式。
不同的平面组合构成不同的建筑形体,从而形成极具特征及标志性的写字楼产品。
1.2体型研究办公楼在功能方面的定位较为简单,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体型设计时,一般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建筑内容与功能等问题。
但是,由于办公楼常处于繁华地段,代表着某个区域的整体风貌,其体型设计必须实现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城市地域特点、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协调。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本文将就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及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是为了保证其安全、稳定和美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其设计的重中之重。
考虑到高层建筑容易受到风压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在结构设计上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以保证建筑的稳固和安全。
2. 空间利用:超高层建筑的空间利用需要尽可能地合理,为了满足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
为了提高建筑的经济性和使用率,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利用。
3. 安全设施:为了保障超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安全设施的设置,如防火、排烟、应急通道等,以减少在突发情况下的损失。
4. 外观设计:超高层建筑的外观设计是其城市地标性的表现,需要在设计上追求美观大方,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协调。
以上几个方面是超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其合理设计和实施将保证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稳固地位和地标性。
二、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分析1. 技术进步推动超高层建筑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等方面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这些技术的进步为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形式和结构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 环保意识推动超高层建筑的发展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业也在不断探索更加环保、资源节约的建筑形式。
超高层建筑的垂直发展形式,能够减少土地占用,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集约利用,因此也受到了环保意识的推动。
4. 综合利用推动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居住和工作的需要,更多的是综合利用城市资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超高层办公建筑创新点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办公建筑作为商业建筑的一种重要形态,不仅展现着城市的风貌,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超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中,创新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外观设计、内部空间布局以及可持续性设计三个方面,谈谈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创新点设计。
首先,外观设计是超高层办公建筑最直观的体现,也是区分建筑风格的重要标志。
在设计中,超高层办公建筑可以通过采用新颖的材料和形式,打破传统建筑的束缚,营造出独特的形象。
一种创新设计可以是在建筑外墙上采用可随着阳光角度和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的照明玻璃,使建筑的外观呈现出多变的效果,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
另外,可以在建筑的外墙上设置垂直绿化系统,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不仅有助于空气净化,还能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
其次,在内部空间布局方面,超高层办公建筑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提供更舒适和便利的办公环境。
一种创新设计可以是在建筑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开放式的中庭,将办公空间围绕中庭布置,使得室内空间充满自然光线,同时增加了人与自然的接触。
此外,可以设置一系列连接不同楼层的公共空间,如休闲区、咖啡厅等,提供员工休息和社交的场所,增加工作的灵活性和人际交流的机会。
最后,可持续性设计是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超高层办公建筑应该积极采用各种可持续性设计策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一种创新设计可以是在建筑的外墙和屋顶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发电来为建筑供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另外,可以采用双层玻璃和节能设备,降低建筑的能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还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冷却系统,从而达到节水的效果。
总之,超高层办公建筑在设计中的创新点可以在外观设计、内部空间布局以及可持续性设计等方面展现。
这些创新点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形象和功能,还能满足人们对环境和舒适性的需求,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一、超高层办公建筑类型及等级划分
1、建筑类型
z按使用方式:专用办公楼、出租办公楼、办公综合楼
z按使用性质:行政、商贸、电讯、电信、金融信托、科研、信息中心等。
z按人均面积指标:一级办公楼:13~15㎡/人
二级办公楼:11~12㎡/人
三级办公楼:9~10㎡/人
2、等级分类
1)智能型甲级写字楼
2)甲级写字楼
3)乙级写字楼
二、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规模及有效率
1、相关因素
1)建筑场地
2)投资规模
3)使用要求
4)有效使用效率
5)建筑形体
6)体型美学
综合上述因素,通常标准层的面积为2000㎡~2500㎡较为合适。
超高层建筑由于纵向交通的关系,所需核心筒面积较大,而标准层面积一味地控制在2000㎡以内,势必造成使用效率的降低,不经济,同时也不利于办公空间的布置。
但如果平面规模过大,进深过大则内部交通流线组织、防火分区、疏散距离、建筑体形处理等将会出现问题。
国内外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面积实例:
深圳国贸: 50层 1322㎡
日本世贸中心: 40层 2458㎡
香港中银: 70层 2030㎡
东京阳光: 60层 3187㎡
美国世贸中心: 88层 2711㎡
三、超高层办公建筑深进尺度、层高及采光节能
1、办公室的尺度
>20m(超深度空间)通道宽
11~19~(深度空间)
6~10m(中度空间)
4~5m(浅度空间)
根据使用功能、建筑规模、有效使用面积数、室内空间尺度的重组灵活性与实用性,自然采光的环境卫生、视觉空间感受等综合因素,超高层办公建筑的标准层房间进深尺度以10~15m为宜。
2、办公楼层高与室内净高
1)层高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结构梁所占高度
空调主干管的高度及位置
消防喷淋管的高度
电缆桥架高度及位置
照明灯具、入吊顶的高度
吊顶构造高度
国内外超高层办公建筑层高设计实例:
香港汇丰银行 4400
香港中环广场 4400
香港中国银行 4800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4000
深圳地王大厦 3900
世界贸易中心 4000
世界金融中心 4300
2)办公室的室内净高
办公室净高与楼面面积有关,一般为:
100㎡以下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2.4m
100~500㎡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2.6m
500~1000㎡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2.8m
1000~1500㎡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3.0m
四、 核心筒布置
1、核心筒类型
1) 中央型
其中:A、B、C 中的进深W 为10~15m,标准层面积为1800~2500㎡
D 中的进深W 宜为20~25m,标准层面积为2000~3000㎡ 2) 外周型
此种能得到其有高度灵活性的大房间,适用于各层功能不同,层高不同的复合结构。
进深W 宜为20~25米,标准层面积为1500~2000㎡ 3) 特殊型
2)核心筒占标准层总面积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为25%左右
当核心筒占比例达到28%以上时,则表明有效使用面积降低,是不经济的,解决的方法有几种: 电梯系统:
z
提高电梯的运行速度,加大载重量
A B
C D
W
进深W 宜为10~20m ,用于服务设备 中央核心用于垂直交通
外围竖井核心主要用于垂直交通,设备竖井分散布置
z采用双轿厢系统,减少井道空间
z采用区中区系统
疏散系统:
z两台消防电梯与疏散楼梯合用一个前室,可减省4.0㎡
五、避难层(间)设置
1设置原则
超始高度为±0.00层
相隔楼层数宜为15层
宜结合电梯运行分区
避难空间的形式选择
避难面积的计算
避难层疏散楼梯的平行错住或分隔
六、电梯系统配置
1、超高层办公楼建筑电梯系统的布局概念
1)多区段
2)多区域/空中大厅
良好的配置:
3)电梯数量的计算方法
国际通用软件: 电梯分区布置方式
分区方式一般分为三种:即传统分区方式、双层轿厢方式以及快速梯与分区梯结合式与立体电梯厅方式
电梯分区可分为单区电梯系统、多区电梯系统以及双层轿厢系统和区中区电梯系统 一、单区系统
多用于10层左右且建筑右积不大的建筑 二、多区系统
当楼层超过20层以上时,楼内竖向交通宜分区设置,各个区由不同容量与速度的电梯服务,形成运行周期短、运转效率高、电梯台数少等有利因素,分区原则: 1、高、低二区系统
一般用于由不同功能组成的综合性建筑如:酒店与办公、办公与信宅等,分区后提供的服务即安全、方便、经济、快速。
2、高、中、低三区系统
将高楼垂直分成三区,或按楼宇功能分成三区 3、低、中低、中高、高四区系统
通常用于规模较大的高层建筑、接近40层或40层以上 4、低、中低、中、中高、高五区系统
当层数达到60F 或更高时,宜采用五区电梯布局,为提高运载能力和效率,采用双层厢电梯或大容量的单层厢电梯
例如:美国波士顿约翰·汉孝光大厦共60层,全部采用双层厢电梯,五个分区的层次:1~16层;15~26层;25~36层;35~48层及47~60层,每区由一组电梯服务,最高一组电梯是由首层快速到47层,再开始逐层停靠,奇数层由门厅乘电梯,偶数层由门厅的夹层乘电梯,门厅与夹层之间有自动扶梯连接
高层区 低层区 中层区
三、双层轿厢系统和区中区电梯系统
当楼体规模再增大,楼内人数就更加密集,为提高标准层净有效使用面积,因此提出双层轿厢系统及高空门厅系统概念。
后者是将特别高大的楼体先分成几个大区,从大区中再分几个小区,称为区中区系统,高层各大区相连接的厅为“高空门厅”。
1、双层轿厢系统
采用双层轿厢电梯,停靠站数省一半,缩短运行进间,与单层轿厢电梯相比,在相同时间内多运输75%人,另外可减少井道空间25%。
2、区中区系统
一般的超高层建筑采用双层电梯在50层以内,效力明显,再高时其上下运行的时间会增长,效力会降低。
所以对超过50层的楼层,对超过部分采用区中区系统以提高效率。
合适采用区中区系统需要超过的楼层面积与层数指标:
楼层毛面积(㎡) 约略高度(层数)
2790 3250 3900 4640 40 44 50 52
世界贸易中心:每栋塔楼40万㎡,110层,容纳5万多人。
设计采用区中区系统,大区分为三区,每大区上又分成几个小区。
乘客到达任何目的地所需时间2分钟。
全楼共设电梯104部,只用56个电梯井。
核心筒面积约占标准层总面积的27%,如果采用常规多区系统,估计要占标准层总面积的46%,显然是不经济的。
七、屋顶设计
1、屋顶停机坪
条件:1)圆形时,场地应为D(旋翼直位)+10米
2)矩形时,短边宽度不应小于直开机的全长
措施:1)场地四周设高度为800~1000的安全护拦
2)停机场地边设着陆灯、导航灯、泛光灯等
3)突出物距停机场地应有≥5.0米之距
4)在停机坪的适当部位设1~2个消火栓
2、擦窝机设置
1)擦窝机的设置对建筑结构的基本要求
有轨道式:
a、机坪内侧通道宽度L一般不小于2.0m,转用处圆滑
b、擦窝机安装位置空间高度H一般不小于3.0m,在此空间不允许有管道等阻隔。
C、机坪高度一般不大于2.0m,以便工作篮收回楼顶;
无轨道行走式:
a、要求屋面平面的坡度小于3%
b、局部承载大于600㎏
八、立面设计
1、城市中的形象
2、建筑形式的特点
形态与尺度 简单与明确 轻和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