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三下 《感受声音》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感受声音》教学设计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1. 用心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震撼,从各种风格、类型的音乐中吸取灵感。
2. 充分运用多媒体从各个方面、多种形式感受和表现音乐。
3. 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综合运用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表现形式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创作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创造视觉符号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表达不同风格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大胆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音乐感受。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表现形式抽象的表现音乐感受。
课前准备:1 . 学生准备:美术作业纸、彩笔、油画棒、彩色纸等。
2 . 教师准备:包含多种声音和音乐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初步感受声音的美妙我们有了眼睛可以看到多彩的大千世界,有了嘴巴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耳朵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精彩呢,让我们闭上眼睛用耳朵聆听……(出示课件,播放风吹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小鸟清脆的鸣声,清澈的流水声,老虎凶猛的吼声,婴儿的啼哭声,两只坏狗打架的声音,优美动听的小提琴曲。
)听了这些声音,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呀,多么奇妙的声音,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才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
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有旋律、有节奏的声音——音乐。
出示课题:感受声音二、深入感受、表现音乐1. 走进音乐的世界,让我们一起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舞动我们的手脚,跳出你心中最美的舞姿。
连续播放三段音乐:轻柔的《致爱丽斯钢琴曲》、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和一首刺耳的摇滚音乐。
师生听音起舞,用身体的语言表达音乐感受。
2.同学们跳的真起劲,这三段音乐你最喜欢哪一段?说说你的理由。
A:《致爱丽斯钢琴曲》生:我喜欢它的优美动听……,师:你用了好多漂亮的形容词,说的真好。
当你欣赏这段音乐的时候,会在你的眼前浮现怎样的画面?师:有谁能用一种表情来表现这段音乐?把它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绘图软件上画)哦,是一个(恬静)的笑脸。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师:拿出你的笔,尝试着用线条来表现你对第一段音乐的感受。
美术《感受声音》教学设计及反思二美术《感受声音》教学设计及反思二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材分析:声音不仅是和外界沟通的一种载体,更是一种听觉艺术。
音乐带给人的感受也可以用视觉的语言来表达。
这一节课把音乐和美术有机结合起来,从美术这个独特的视角去诠释声音,尝试在声音里感受点、线、面及颜色的美术语言,并运用这些造型语言,以作画的方式来表达和反映声音里所包涵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同学的艺术素养和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也为下一课学习《迷彩服》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通过教学活动,让同学依靠听觉激发美感心情,而达到培育同学缔造视觉符号的表达力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通过对声音节奏的熟悉与表达。
运用点、线、形、色等诸因素的重叠来体现听觉感受。
情态价值观:感知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培育同学热艺术、喜爱生活的美而好情感。
教学重点:让同学感受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初步把握运用点线面颜色表达对音乐感受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造型元素精确生动地表现出音乐感受。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声音素材,同学范作,小奖章等。
学具预备:水彩笔,油画棒,练习本,彩纸等。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采纳应用谈话法、争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习方法:在学法上,我将指导同学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作等学习方法,激发同学的创新精神,培育同学的实践力量。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同学活动组织教学检查学具预备,稳定同学心情,师生问好。
同学预备好工具,端正坐好。
导入阶段(一)引导阶段请同学先闭上眼睛,竖起耳朵。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
有什么感受?谁来说说?哦,一段小小的音符一下就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这么的奇异和震撼,今日呢,我们就一起来体验声音,感受声音~~~[揭示课题:感受声音]闭上眼睛,听音乐,说感受。
感觉很欢快。
(旋律让你的心情很欢快。
)感觉很感动(节奏让你感觉很感动)进展阶段1、声音是我们用耳朵听的一种听觉现象,不同的声音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不信,你听~~播放①鸟叫声②流水声③心跳声谁来说说,听了这些声音,你分别有什么感受?我们对声音的这么丰富的感受,不仅可以说出来,还可以画出来~~那我们来试试,老师播放声音,同学们拿起画笔,边听边感受边画~~~~① 欢快的有节奏变化鼓点声音(目的在于引导同学用点和线去表现)师选择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作品上台展现。
《感受声音》教学设计课标解读:《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意,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上册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
同时本课也属于美术与音乐整合课。
本课在设计教学时,目的是让学生去感受声音带来的美感和震撼,利用感受的声音进行美术创作。
课堂是教师生命力的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生活中去品味艺术,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审美体验和身心交感的活动场所,本堂课的设计是通过一条主线、四个环节来贯穿始终的。
一条主线是整个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声音带来的震撼与利用感受的声音充分展开想象进行绘画创作。
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导入阶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欣赏《外婆的澎湖湾》和《In The Room_clip》两首截然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对不同的音乐体会不同的感受。
课的第二环节是认识阶段,通过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感受,同时让学生通过图片进行声音的联想。
第三个环节是总结升华阶段,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不同声音带来的不同感受,并用不同的画面进行的表现。
第四个环节是课堂拓展总结阶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对美的延伸,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其他各种资源,将内心对声音的感受及感动的表达方式给以更完美的发挥。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
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
学生对美术充满了兴趣,在对点、线、面、色彩的认识仅停留于基础的造型训练中。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感受声音》说课稿【导语】本课是三年级下册音乐美术的相互融合的一节课,我在反复思考后,决定把音乐美术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样既增加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又能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感受,并且能创新地设计出有美感的直观形象的图谱。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并且通过不同的表演形式来评价学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感受声音》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
通过感受声音这一课的学习,启发学生用彩色的画笔绘出属于自己心目中的感受。
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这一课学习是以研究性的方式使学生体验音乐和色彩的联系,并启发学生用彩色的画笔绘出属于自己心目中的感受。
用简单的图形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二、教学目标认知:启发学生用彩色的画笔绘出属于自己心目中的感受。
用简单的图形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操作:通过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画出与音乐相符的画。
情感: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出有美感的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把音乐、美术这两门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
四、教法和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要力求有所突破,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通过运用启发式、情景创设、导学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合作中学习和学会合作,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程序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用最近在学生中流行的韩国组合“超级少年”的一首歌《HONEY》作为导入音乐,这首歌的节奏明快,旋律优美,适合三年级的学生欣赏。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进入教师布置的音乐教室,这时教师激励学生:“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用你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吗?学生们在兴趣的驱使下纷纷表示要试一试。
感受声音小学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概念,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学会通过观察、倾听、分析声音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声音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音的感知与分析3. 声音与美术创作的结合三、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3. 创作具有独特视角的美术作品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器材(如鼓、尺子、瓶子等)3. 绘画材料(如彩笔、水粉、素描纸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2. 探究: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如敲击鼓面产生声音。
3. 体验:学生亲自尝试敲击、摩擦等动作,感知声音的产生,并学会用耳朵倾听不同声音。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声音的特点,如音调、响度、音色等。
5. 创作:学生根据对声音的感知,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与声音相关的美术作品。
6. 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7.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潜能,继续探索声音与美术的结合。
9. 拓展:课后学生可以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声音,尝试用美术表现声音的美。
10. 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以声音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延伸:1. 邀请音乐老师进行跨学科教学,让学生了解音乐中声音的运用。
2.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各种声音,体会声音与环境的关联。
3. 开展家庭作业,让学生记录一周内生活中的声音,尝试用绘画表达。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性、表现力。
2.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
感受声音小学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自己对声音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声音的多样性3. 美术表现声音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和魅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自己对声音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声音的素材,如音乐、录音等。
2. 学生准备绘画、手工制作等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录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引发对声音的好奇心。
2. 探究: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声音的传播,如两个人互相敲击物体,感受声音的传递。
3.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声音素材,如自己录制的声音、收集的声音等,并分享自己对这些声音的感受。
4. 创作: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如绘画、手工制作等)来表现自己对声音的感受。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声音作品。
5. 评价: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和表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参观音乐厅、剧院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场所中的声音表现。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奥秘和应用。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声音,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出来。
2. 家长协助学生收集家庭中的声音素材,如家人间的交流、家务活动等,让学生尝试创作家庭声音作品。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感受声音小学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感受声音的特性。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美术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3. 美术创作:以声音为主题,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法进行创作三、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的理解2. 声音特性的认识和区分3. 美术创作中声音主题的体现四、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的运用2. 声音特性的体现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器材:鼓、锣、尺子等3. 美术材料:画纸、画笔、水彩、剪刀、胶水等4. 视频资料:声音实验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音色。
二、新课(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感受声音的变化。
2.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声音特性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音调、响度、音色。
三、美术创作(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声音为主题,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法进行创作。
2.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技巧等方面。
五、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特性的重要性。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声音,运用美术表现声音的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创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感受声音的特性。
在美术创作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以声音为主题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感受声音教学设计执教: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金丹实验学校罗团结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下册第6课《感受声音》教学目的: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听觉中,激发美感情绪,从而达到音乐与美的共鸣;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并进行大胆创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声音,并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把粗象的声音具体化教学准备:1、学具:油画棒、水彩笔、纸2、教具:不同类型音乐(轻音乐、交响乐、DJ音乐、噪音备选曲目:忐忑、说唱脸谱、冰河世纪、蓝色多瑙河、百鸟朝凤),颜色卡片,油画棒,纸教学过程:1、音乐欣赏引入: 5分钟(环节一师生共同感受音乐)师:同学们,今天上课的气氛好像很紧张啊~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好不好,MUSIC!(点击课件,音乐有煽动性,淡入)一起闭上眼睛来感受,也可以跟随音乐的节奏、旋律做一些自己想做的动作来释放心中的烦恼和紧张。
(要求师有很强的煽动影响力,有力的语言和大胆的身体动作)(环节二共同交流感受)师:同学们的舞蹈动作很优美啊,(指名同学,可以用以下三种口语问)刚刚我们一起听了这段音乐有轻柔的,劲爆的,还有一些嘈杂的,你心情怎样?或者说你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或者说你听了这段音乐联想到了什么?生:1……生:2……(注意要及时肯定学生)(环节三师小结)师:同学们的声音感受能力,想象空间也相当丰富,今天我们就在美术课堂上共同感受声音,看看声音和我们的画笔之间到底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好不好!请同学们打开美术课本第6课《感受声音》师板书课题《感受声音》2、游戏探究:(听音辨色)6分钟师:要想解开声音和画笔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先让我们做个小小的测验好不好~啊,生:好师: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出示游戏名称、游戏规则)今天我们测验的名称叫做“听音辨色”,大家通过听到的一段音乐进行内心感受,然后用最快的速度举起你在音乐中所听到或感受到的颜色。
(师以小为单位准备五组色牌)看看谁的反应快,谁的感觉最特别……are your reader~~~~你们准备好了吗?游戏开始(教师点击课件4个曲子)辨色完成,请同学谈谈所举颜色的理由a第一轮辨色……轻柔的音乐像无垠的大海和广阔的蓝天b第二轮辨色……强劲的音乐像开运动会c第三轮辨色……欢快的音乐像唱游于迪士尼乐园d第四轮辨色……沉重的音乐像可怕的噩梦师小结:热情奔放的音乐颜色可以用红,黄表现,轻快的音乐可以用黄、绿表现,嘈杂的音乐可以用黑、紫色表现。
感受声音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依靠听觉激发美感情绪,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视觉符号的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声音节奏的认识与表达。
运用线、形、色等诸因素的重叠来体现听觉感受。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感受声音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
让学生听音乐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选择节奏轻柔的轻音乐和节奏强烈的迪斯科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
(学生小组讨论对音乐的感想)
轻音乐感觉柔和、优美、甜润、流畅;迪斯科音乐感觉坚硬、热烈、紧张。
二、发展阶段
启发视觉表现。
如果把这种感觉用线来表示,(学生小组讨论)
哪些线感觉硬,哪些线感觉柔软?
直线有硬的感觉,曲线使人感到柔和,用线表现节奏如同音乐的节拍,有上下、强弱、长短、起伏变化。
由线组成的形有几何形和自由形,通过点、圆、方、三角等基本形,产生规律的运动节奏。
其基本方法是:数量的变化、位置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
由此产生各种缓慢、激烈的运动节奏。
给人流动、滑行、奔驰、激荡、升腾的感觉。
三、探究阶段
(欣赏抽象绘画作品)
康定斯基(俄)用圆表现宇宙空间和星系的相互作用。
用飘带式和漂浮体造
型表现一种活泼、游动不定的、变幻的感觉。
马列维奇(俄)用直线组成的一个个图形,形成了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
四、启发创作阶段
闭上眼睛听音乐,根据乐曲节奏想象出现的图形,也可以根据乐曲中的乐器奏出的乐音创造符号进行表达,符号需有大小、位置、方向的不同变化。
五、学生创作阶段
教师注意启发学生的感受,使用造型语言不必过于工细行装饰(欣赏学生作品)
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课堂延伸
启发学生可选择各种方式和材料来表达声音,如人体动作(舞蹈)、雕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