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琴音乐之美.doc
- 格式:doc
- 大小:46.52 KB
- 文档页数:7
赞美古琴曲的句子
赞美古琴曲的句子:
1.古琴的旋律,如山涧流水,清澈悠长,让人陶醉其中,思绪万千。
2.淡雅的古琴曲,诠释着时间的流转,如梦如幻。
3.古琴声起,悠扬旋律缭绕心间,如同千年古树的枝叶轻轻摇曳。
4.古琴的琴声如行云流水,悠扬婉转,仿佛带领听者进入仙境,让人陶醉
其中。
5.古琴之音,悠远而深沉,似幽兰在风中摇曳,诠释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
深。
6.悠扬的古琴声中,品味着岁月的静好和文人雅士的独特情愫。
7.古琴音乐如山涧流水,悠然自得,听之让人心旷神怡。
8.弹奏古琴,如诗如画,悠扬的琴声让人陶醉,引人入胜。
9.琴声如诗,古琴的旋律在空气中流转,如梦如幻,让人心醉。
10.古琴之声,如诗如画,悠扬在时光深处,诉说着千古风华。
11.古琴之声,清雅脱俗,宛如古代诗人吟唱,抒发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感
慨,令人陶醉。
古代中国音乐古琴与丝竹的韵律之美古代中国音乐是中华文明独特的艺术形式,古琴与丝竹乐器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乐器。
它们以其独特的韵律之美而深受世人喜爱。
本文将着重探讨古琴与丝竹的历史渊源、音乐表达和传承保护。
一、古琴:传承千年的雅韵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古琴就已经出现在古代文化背景中。
其音乐特点主要体现在柔和、宁静的氛围中,注重音韵之美,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
人们常说,古琴是“文人雅器”,其雅韵寄托了古代国人的情感与思想。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琴台,弹琴便成了他们休憩、思考、陶冶情操的方式。
古琴弹奏不依靠外界的伴奏,完全靠自己的音韵表达,这使得古琴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中独特的存在。
二、丝竹:缠绵悠扬的音乐画卷丝竹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另一支重要乐器。
丝竹乐器种类丰富,包括琵琶、笛子、二胡、古筝等。
这些乐器通过巧妙的组合编制而成的乐曲,以其缠绵悠扬、动人心弦的旋律而闻名。
丝竹音乐的韵律之美体现在其独特的音色和表达方式上。
每一种乐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声音,而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绘声绘色的音乐画卷。
比如,笛子悠扬的声音与琵琶的婉转优雅相互交融,交织出一幅如诗如画的音乐世界。
三、音乐表达:情感与文化的结合古琴与丝竹乐器都是以表达情感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形式。
古琴以独奏形式展示个人的思想情感,而丝竹则以合奏方式传递集体的情感触动。
通过音乐的形式,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可以传递文化与思想。
中国古代音乐经常通过音乐来传递人们的情感体验。
当时的作曲家用琴曲、曲牌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对恋人的思念、对山水的钟爱等各种不同的情感。
这些情感被艺术化地呈现出来,不仅使音乐具备了自身的韵律之美,也成为文化的见证。
四、传承保护:传统音乐的宝藏古琴与丝竹乐器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传承与保护。
然而,随着现代音乐的兴起以及乐器制作和演奏技艺的流失,这些古老的乐器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传统文化朗诵稿《和谐的音乐——古琴曲》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高度的艺术价值而被世人所称颂。
本文将介绍古琴曲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古琴曲所表达的和谐之美。
古琴曲的独特魅力古琴曲是古琴演奏中的经典作品,它以其独特的编曲和演奏技巧展现了古琴的魅力。
古琴曲通常以古人所创作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题材,通过琴音的起伏、音符的变化和音乐的节奏来表达文字中的情感和意境。
古琴曲的演奏过程中强调“内外合一”的演奏技巧,既需注重琴音的音准和力度,又需要充分表达音乐的情感。
这种独特的演奏方式使古琴曲不仅仅是一种音乐,更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演绎和传承。
古琴曲中的和谐之美古琴曲的演奏过程充满了和谐的美感。
古琴曲注重音乐的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音乐的律动和节奏来传递情感和意境,达到与古诗文的融合。
在古琴曲中,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声音的组合,更是表达情感和意境的媒介。
古琴曲所呈现的和谐之美使人们在聆听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和平,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同时,古琴曲也通过其音色的特点表达了和谐之美。
古琴的音色柔和、悠远,给人一种宁静与沉思的感觉。
古琴曲的音色变化丰富,既有高亢激昂的音乐,也有悠扬深沉的音乐,以及细腻动人的音乐。
这些音色变化使人们在聆听中感受到音乐的多样性和和谐的美感。
古琴曲的文化传承和艺术价值古琴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演奏和传承,使古琴曲得以延续。
古琴曲的演奏和研究过程中,演奏者需要熟悉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古琴曲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表现。
古琴曲的演奏和传承不仅仅是艺术的追求,更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古琴曲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也可以让人们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琴曲在国内外广受赞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和欣赏古琴曲,推动了古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中国传统音乐古琴与古筝的韵律之美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琴与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两种重要乐器,在演奏过程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韵律之美。
古琴以其悠扬的音色和深沉的情感,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古筝则以其华丽的外观和多样的音域赢得了广泛的喜爱。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古琴与古筝的韵律之美,并剖析其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一、古琴的韵律之美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古琴的音色悠扬、空灵,能够表达出深邃内敛的情感,被誉为“琴中之王”。
古琴的韵律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色的独特性:古琴的音色柔和而清澈,具有独特的个性,其音色变化丰富,可以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2.技巧的独特性:古琴演奏注重对细微音符的掌控,弹奏时需要以指尖点按琴弦,并注重用指甲或指肚的不同部位发声,从而创造出琴弦的不同音色,增添了音乐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3.古琴曲的韵律特点:古琴曲以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感而著称。
例如,《阳关三叠》、《流水》等经典古琴曲,通过琴弦的连绵与断续、音符的流畅与跳跃等手法,展现出了古琴曲特有的韵律之美。
二、古筝的韵律之美古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500年前。
古筝在演奏时凭借其多变的音域和华丽的外观,展现出了独特的韵律之美。
1.音域的广阔性:古筝具有高音、中音和低音三个音域,能够演奏出多种不同音色和音调,使得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2.音色的多样性:古筝的音色柔和、清脆,能够表现出悦耳动听的美感。
古筝演奏时,演奏者可以通过控制指法和弹奏力度等手法,使音色产生变化,从而增添音乐作品的韵味和情感。
3.演奏技巧的独特性:古筝的演奏技巧多种多样,例如箫音、滑音、颤音等,这些技巧使得古筝演奏更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性。
三、古琴与古筝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古琴与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器,在演奏过程中展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音乐特色,它们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曲名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使其成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代表。
而中国十大古琴曲,更是古琴音乐的瑰宝,它们代表了中国古琴艺术的最高水平。
1.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是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琴中之王”。
这首曲子以流水为题材,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水的流动和变化,以及自然的韵律和美感。
2. 《潇湘水云》《潇湘水云》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画意的古琴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这首曲子以清新的旋律和优美的节奏,表现出水乡的宁静和优美。
3. 《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一首以梅花为题材的古琴曲,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梅花的美丽和坚韧。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古琴曲,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离别的悲凉和哀伤。
这首曲子旋律深沉,节奏缓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 《醉渔唱晚》《醉渔唱晚》是一首以渔夫为主题的古琴曲,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渔夫的自由和快乐。
这首曲子旋律欢快,节奏明朗,具有很高的音乐性。
6. 《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以渔夫和樵夫对话为主题的古琴曲,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渔夫和樵夫的对话和交流。
这首曲子旋律流畅,节奏平稳,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7. 《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以胡笳为题材的古琴曲,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胡笳的独特音色和韵律。
这首曲子旋律悠扬,节奏鲜明,具有很高的音乐价值。
8. 《广陵散》《广陵散》是一首以古代传说为题材的古琴曲,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古代传说的神秘和传奇。
这首曲子旋律激昂,节奏紧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9. 《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以大雁为题材的古琴曲,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大雁的飞翔和归巢。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节奏流畅,具有很高的音乐性。
10.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古琴曲,通过古琴的演奏,表现出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这首曲子旋律清新,节奏明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的传统音乐之美一、引言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
这些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旋律、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之美。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并介绍几个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形式。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1. 古老而独特的旋律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这些古老的音乐旋律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表达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无论是悠扬的古琴曲,还是慷慨激昂的军乐,都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
2. 抒发情感的方式中国传统音乐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借助声音和旋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无需言语,音乐可以穿越时空,触动人心。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特定的情感,通过音乐的演奏和传唱,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些情感。
3. 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首传统音乐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音乐作品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后人。
三、中国传统音乐形式1. 古琴音乐中国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古琴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古琴的琴音深沉而富有韵味,演奏时以指法和音色变化表达情感,给人一种独特的音乐享受。
2. 京剧曲艺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形式。
京剧曲艺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腔和表演等多种元素,通过旋律、节奏和唱腔的变化,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之美。
京剧曲艺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
3. 象棋曲象棋曲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以象棋游戏中的棋子和棋盘为背景,通过音乐来表达象棋的对局和情感。
象棋曲既有音乐的美感,又展现了象棋的策略和智慧。
四、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古琴的审美特征中国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起源于约3000年前的商代晚期。
它以其独特的音色和弹奏技巧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审美表达的象征。
以下将从音色、技巧、曲调和表现方式等方面探讨中国古琴的审美特征。
首先是古琴的音色。
古琴所发出的音色柔和、悠远,给人一种静谧、深沉的感觉。
这种音色与古琴的制作材料有关,古琴的面板由厚重坚实的檀木制成,琴弦则是用丝线或者丝絮扎制而成。
这种材料和制作工艺赋予了古琴独特的共鸣特点,使其音色更为悠扬动听。
其次是古琴的弹奏技巧。
古琴弹奏主要以指弹为主,指法繁多,变化多端。
其中最为常见的指法有击弦、滚弦、揉弦、扣弦等。
指弹的技巧要求弹奏者熟练掌握,通过不同的指法和弹奏技巧,可以表达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情感。
古琴的曲调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古琴曲调以其较为复杂的旋律和丰富的变化而闻名。
古琴曲调多样,有高亢激昂、婉转温柔、悲凉忧伤等不同的风格。
这些曲调通过琴音的起伏、变化和音符的运用,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享受。
古琴的表现方式也是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
古琴音乐强调虚实相生、声音与静音的交替,通过这种表现方式给人以意境和空灵之感。
古琴演奏常伴随着吟唱和诗词朗诵,通过音乐和诗词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悠远的氛围,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深沉的审美情感。
古琴音乐还强调音乐与自然的结合。
古琴曲调多取材于山水之间,表达了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通过音乐,古琴弹奏者将大自然的美景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们更加亲近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总之,中国古琴是一种充满文化艺术和审美特征的乐器。
从音色、技巧、曲调和表现方式等方面来看,古琴散发着独特的音乐魅力,给人带来一种静谧、深沉的审美享受。
通过古琴音乐,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美的享受,也可以从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和满足。
古琴曲韵动心弦古琴被誉为中国音乐文化宝藏中的瑰宝,它是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弹拨乐器。
凭借着其优雅的音色和深远的艺术内涵,古琴曲在古代中国深深地扎根,并一直延续至今。
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对古琴曲的音韵所产生的震撼和共鸣难以抗拒。
本文将带您一同探寻古琴曲韵动心弦的神奇之处。
一、源远流长的古琴历史古琴,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音乐乐器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音响特点和深沉的人文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曲风流派。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古琴曲源远流长的包容性,使其成为了一个宽广而丰富的音乐领域。
二、内外兼修的琴道修养学习弹奏古琴并不仅仅是学会如何弹奏琴弦,更是需要注重琴道修养。
古琴曲注重内在的自我修养,以达到桃李满天下的境界。
古人认为,只有通过内心的沉静与调适,才能更好地诠释琴曲的深远之处。
因此,修习古琴的同时,必须注重自我修养,提升自我的修身养性。
三、韵律之美渗透心灵古琴曲充满了无尽的韵律之美,这种美是以独特的方式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
当我们聆听着悠扬的琴声时,仿佛能够感受到时间的静谧、自然的洗礼以及灵魂的轻盈。
每一次弹奏都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心灵深处的窗子,带领我们进入到一个宁静且充满诗意的境界。
四、传承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古琴曲承担着传承的责任和使命。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重视古琴曲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并参与到古琴艺术中来。
只有通过广泛的传播与弘扬,古琴曲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为人们带来心灵的抚慰与启迪。
五、古琴曲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虽然古琴曲在传统上与文人雅士相联系,但它并不局限于古代社会。
如今,古琴曲与现代音乐、舞台表演、电影配乐等多个领域相结合,展现出全新的魅力。
古琴曲的姿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能完美地融入不同的表达形式,成为了文化艺术的重要一环。
六、静心聆听,品味人生古琴曲所带来的韵动和共鸣并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是一种感悟人生的方式。
古琴音乐的审美鉴赏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古琴音乐作为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欣赏古琴音乐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鉴赏和理解。
首先,古琴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是其独特之处。
古琴曲中常常有“律动”、“声韵”等术语,强调的是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在欣赏古琴音乐时,我们可以从乐曲的节奏变化、音符的连贯性以及曲调的变化等方面来感受古琴音乐的内在魅力与情感表达。
其次,古琴音乐的情感表达是其审美魅力的关键。
古琴被誉为“心琴”,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会注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音乐富有情感的表达和内在的意蕴。
古琴音乐常常表达的是一种恬静、清雅、内敛的情感,在收听时不妨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古琴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内涵。
古琴音乐的音色也是其审美特点之一。
古琴的音色清悠、明快,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质感。
在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手指的技法和力度控制,可以使得古琴的音色产生变化和丰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古琴音乐的音色之美常常能够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古琴音乐的独特魅力。
古琴音乐的曲调结构也值得我们深入欣赏。
古琴曲多以古诗和古文为基础,曲调结构复杂多变,旋律优美动人。
在欣赏古琴音乐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琴曲的曲调结构和演奏技法,从而更好地体会到古琴音乐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总的来说,古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和艺术价值。
通过深入欣赏古琴音乐,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内涵,更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用心去倾听、去感受,去领略古琴音乐的神韵与美感。
十大古琴曲古琴,作为中国古代最古老、最贵重、最有文化内涵的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
它不仅在音乐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象征之一。
在古琴谱中,有许多经典的曲目被誉为“十大古琴曲”。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这十首曲目,以欣赏古琴音乐的美妙之处。
1.《广陵散》《广陵散》是最有代表性和最重要的古琴曲之一,也被称为“古琴第一曲”。
它是中国古琴历史上的第一首随身琴曲,据说是王粲创作的。
这首曲子结构完整,旋律婉转动听,极富表现力,成为了后来许多古琴曲的基础。
2.《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古琴曲中最悠远、最动人的一首,通过琴音传达了作者对故国离别的思念之情。
这首曲子旋律流畅,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起伏,被誉为“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
3.《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古琴曲中最知名和最常演奏的一首,被称为“古琴界的戏曲”。
它以梅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色为主题,琴音流畅婉转,富有变化。
这首曲子通过琴音表现了梅花的娇柔与坚韧,是中国古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4.《酒狂》《酒狂》是一首古代琴曲,以描绘狂饮豪饮的情境为主题,琴音表现出酒客的狂喜之情。
这首曲子旋律热烈豪放,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饮酒的豪情壮志,被誉为古代顶级酒曲。
5.《寒山潜龙》《寒山潜龙》是一首激昂澎湃的古琴曲,曲风豪迈,富有变化。
这首曲子以道家文化中的龙为主题,表达了力量和正能量的含义。
琴音流畅婉转,旋律激动人心,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
6.《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将古代渔樵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的古琴曲。
它通过问答的方式表现了渔翁与樵夫之间的友谊和互动。
琴音婉转动听,旋律流畅自然,给人以宁静平和的感觉。
7.《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以北方草原为背景的古琴曲。
这首曲子以平静、悠远的琴音表达了草原的广阔和自由之美。
琴音流畅悠扬,曲调简洁明快,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祥和。
8.《流水》《流水》是一首最早流传到今天的古琴曲,它以流水紧密缠绕的旋律表达了水的柔韧和不息流淌的特点。
古琴的音乐魅力与文化意义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琴的音乐魅力与文化意义在中国乐坛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首先,古琴的音乐魅力体现在它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上。
古琴是一种弹拨乐器,琴弦共有七根,通过手指的轻重拨、按和滑动等手法演奏出古朴悠扬的音乐。
古琴演奏着重于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感悟,不同于西方乐器的华丽和技巧性,古琴音乐具有深沉、清雅的特点,能够让人沉浸其中、陶醉其间,产生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其次,古琴的文化意义体现在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联系中。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自古以来就在中国的各种文艺作品、历史书籍中得到了广泛的记载和赞美。
在中国古代,学习古琴被视为一种高雅的修身修德的象征,古琴更被誉为“诗琴”、“雅琴”,与中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相辅相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琴音乐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文人雅士们的日常娱乐和修身修道的工具,也是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载体。
古琴音乐以其简约、深沉的风格,能够表达出人们对自然、山水、人生、情感等方面的理解与思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古琴音乐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古琴曲目以古人名相或历史事件为题材,有些曲目还附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寓意。
例如,《广陵散》是一首流传至今的经典古琴曲,它描绘了古代广陵名相文君与妻子相思之情,歌颂了他们之间纯洁的爱情和忠贞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古琴的音乐魅力与文化意义不仅体现在其演奏技艺和音乐特色上,更体现在其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
学习古琴不仅是一种美妙的音乐体验,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一种对内心境界的涵养与提升。
因此,古琴音乐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一种表达情感、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粮,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
愿古琴的音乐魅力和文化意义,能够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古琴介绍古琴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古老而雅致的乐器,被誉为“万弦之始”。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到目前为止已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
古琴的音色素雅而深沉,琴音悠扬动听,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并给人带来平静与放松的感觉。
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门艺术的综合体,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哲学和美学内涵,在中国的音乐史、文化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琴的外形呈长方形,并有曲折的扁头部分,琴身由数片竹木组成。
琴的面板是由上等的桃花核木制成,琴弦则由丝线与蒲扇筒细丝制成。
古琴上共有七根弦,分为三字弦和四字弦两组,它们共同演绎出琴声的美妙琅琅之音。
虽然古琴的外形简单,但其演奏技巧却极为复杂,需要演奏者通过手指的轻拢弹奏出琴音,运用琴音的起伏、连绵和细腻来表达丰富的情感与意境。
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最爱。
在古代,儒学、道学和佛学等各种思想流派都对古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它被视为文化人的象征。
古琴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许多古代文人学士都是琴棋书画四艺全才,而弹奏古琴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琴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达到平和、清静和超凡脱俗的境地。
古琴的音乐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琴曲、琴诗和琴曲伴诗等。
琴曲是以古琴为主奏乐器,独奏演绎的曲目,通常由该乐器所演奏的旋律构成。
琴诗则是将文人笔下的诗句与古琴的音乐相结合,达到思想与音乐的完美融合。
而琴曲伴诗则是指在演奏古琴的同时配以诗朗诵,将音乐与诗歌相结合,让听众在欣赏琴音的同时,更好地领略到文学艺术的魅力。
古琴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受到了许多国际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它的音色独特,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独树一帜。
越来越多的国际音乐家开始学习古琴,试图将其融入到不同的音乐风格中,创造出独特而富有创意的音乐作品。
总之,古琴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乐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更是一门需要专注和细致品味的艺术。
十大古琴名曲古典音乐早已深入人心,中国的古典乐器古琴也是一种具有历史性的音乐。
古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七弦十筝”之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历史上,古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音乐也是丰富多彩的,充满着旷古之美,传承着历代传奇美妙的古琴曲。
以下是十大古琴名曲,希望可以让大家一起来欣赏古琴的音乐之美。
首先是《梁祝》,这首歌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中,通过蝴蝶遇见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而流传至今。
它的曲调婉转动人,把爱情表达得深情伤感,犹如古琴声中婉转的让人沉思,令人流连忘返。
其次是《慢慢当》,《慢慢当》的谱曲是以绿水青山明月夜的古琴曲,让美好深深的植根在你的心里,令人回味无穷。
接着是《渔樵问答》,当月夜清风拂过,满庭芳菲渐渐落下时,古琴缓缓弹出这首《渔樵问答》,把来自地久天长的调子表现得极其精彩,传达出一种深沉的理性又不失其感性的本质。
紧接着是《梅花三弄》,这首被誉为“古琴第一曲”的《梅花三弄》,奏出了浩瀚空灵的气氛,真正展示了古琴空灵之美。
接下来是《山调》,它主要描绘着一个空旷而美丽的山水画卷,以古老的曲调,勾勒出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另外,还有《牧子吟》,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而又灵气袅袅的草原之中,它象征着欢乐祥和,宁静而和煦的气氛,令人回味无穷。
再来是《云水谣》,它将宁静的风景与情思缠绵的情意结合在一起,带给人们一种空灵而又深切的感动,让人陶醉其中。
还有《百戏金线曲》,它来源于黄河,是传统的汉族民歌,把无尽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古琴的演奏把它的高亢旋律再现出来,真正展示出它的宽容与仁慈,令人陶醉其中。
继而是《玉楼春》,这首名曲可以说是古琴曲中的杰作,把梦幻的夜色与思念的情意融合起来,令人心潮澎湃,如痴如醉。
最后是《忆江南》,这首歌以淡淡的情思沁入芳心,把那份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古琴演奏的这首曲子唱出了无尽的思念,将思念和回忆融为一体。
以上就是十大古琴名曲,它们都秉承着中国古典音乐的精髓,使我们聆听到古琴的伟大音乐,奏出一曲曲让人回味无穷的古琴曲,令人流连忘返,感受古琴的奇妙之美。
关山月——中国古琴曲的艺术魅力“百听不厌,百弹不倦。
”这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古琴曲的最高赞美。
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形式之一,古琴曲在中国音乐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众多古琴名曲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关山月》。
这首脍炙人口、闻名世界的琴曲,其精髓之处不仅在于其音乐形式所表达的美妙旋律,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精神继承和表达。
本文将以《关山月》为主题,探讨中国古琴曲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及其对于现代人生活的启示。
一、关山月的音乐形式与艺术特色《关山月》又名《阳关三叠》,是古琴曲中的一首代表作。
它的曲谱虽然不长,但和声、节奏、曲式等方面的处理却非常精致。
整个曲目平稳安定、清新绝美,令人感到一股清新的静默之美。
据传,《关山月》是中国古代文学巨匠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夜半寂静的关山之巅仰望月亮时的情感和思想感悟。
古琴演奏家以古琴这一器乐表现了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使得《关山月》既具有了诗歌形式的优美与文艺性,又展现了古琴音乐箴言般的智慧与哲学。
琴曲总体气氛温婉,表现出对月光的纯美追求。
曲调中的乐声清脆悠扬,仿佛道路在风中寂静无声,如同沁人心脾的诗文一般,让人感叹江湖风景与皓月映照。
二、关山月的文化内涵与人生启示古琴曲是一种文化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山月》在古琴曲中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曲目,其音乐性与韵律性相得益彰,诗意与品味相互交融。
作为中国古代史诗巨匠白居易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之一,这首琴曲以极美的音乐形式表现了文学的韵味,在人们的心灵与思想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它表达了对于时空、自我与命运的思考,蕴含了传统思想和哲学精华,是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的结晶。
在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其中汲取一些重要的人生启示:一、追求简单纯粹的生活感受与精神抚慰《关山月》的精髓在于其纯美追求。
它没有华丽的乐器表现方式,也没有外表的炫耀和显摆,只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用古琴音乐来传递一种简单而又纯粹的生活感受。
描写听古琴琴音的唯美句子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一种弹弦乐器,以其深邃含蓄的音色、独特的音韵、优美的旋律和灵动的表现力闻名于世。
古琴在中国乐器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演奏出高雅的音乐,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描写古琴琴音需要用到一些唯美的句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描写古琴琴音的美丽的句子吧!1. 畅然若出,蕴藉深沉,古琴琴音像是在天宇翻滚的云朵,飘逸自在,却又无限含蓄。
2. 悠扬清幽的琴音,宛若深山幽谷之间的流水潺潺,细腻悦耳,让人心灵为之一振。
3. 古琴琴声宛如露从花落,柔和缠绵,富有诗情画意,感受到了琴音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积淀。
4. 古琴琴音清雅幽邃,宛若仙人之音,穿透了时光的沧桑,让人沉醉其中,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
5. 古琴琴音宛若春风拂面,轻柔细腻,韵味无穷,涌出了丰富而多彩的情感,感受到了音乐中凝聚的人文情致和艺术魅力。
6. 古琴琴音宛若天籁之音,韵味深远,透过琴音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与现代交织而成,让人感受到了文化底蕴的深厚储备。
7. 古琴琴音宛若流水叮咚,细腻清新,鼓动人心,让人沉醉其中,感受到了古琴所包含的丰富情感和内涵,这是一种极富艺术性的享受。
8. 古琴琴音宛若秋风落叶,述说沉默温情,感受到了古琴演奏者对于音乐的情感抒发,也从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9. 古琴琴音宛若山谷回音,婉转古朴,充满了神秘与魅力,感受到了音乐所承载的人文内蕴和中华情怀。
10. 古琴琴音宛若流星划过夜空,清新明亮,以它独特的方式讲述了人类的情感和历史,展示了音乐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总之,古琴琴音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充满情感的表现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文化气息,让我们与音乐产生了内在的联系和感悟,使我们在琴音的旋律中感受到了美好的人生和情感的丰富。
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之美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之美一直以来都是深受人们喜爱和追捧的。
它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独特的情感和美感。
本文将从乐器演奏、曲调声音、音乐表达和意境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之美。
乐器演奏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乐器的音色和表演技巧,将音乐表达得淋漓尽致。
古琴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弹拨乐器之一,在演奏过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对于调音和音色的重视。
琴音悠扬、空灵,宛若山间溪流般净化人的心灵。
而另一种代表性的乐器——笛子,音色明亮、富有穿透力,使得演奏者能够吹奏出各种情绪,充分展示音乐的表态特征。
此外,二胡、古筝、琵琶等乐器,通过巧妙的技巧和独特的演奏方式,也能够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传统音乐的艺术之美。
曲调声音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另一个令人着迷的方面。
中国传统音乐倾向于使用五度音程,这使得其曲调富有古朴、内敛的特点。
同时,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韵,强调音节的韵律性,使得曲调更具韵味。
由于中国传统音乐对于音调音色的精心雕琢,使得音乐中每个音符都有着独特的声音和魅力,进一步凸显出传统音乐的独特之美。
音乐表达是中国传统音乐中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音乐在表达情感时,通常通过音色和节奏来传递情绪。
比如,在民间歌曲中,可以清晰地听到歌手的悲伤、欢乐、愤怒等情感,使得人们能够深情地体会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力量。
传统音乐还非常善于通过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和音符的运用,跳跃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使得听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中国传统音乐所营造的意境也是其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传统音乐往往通过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和情境,使人们沉浸在其中。
比如,在《二泉映月》这首著名的古筝曲中,音乐通过琴声模拟月光的光辉,令人仿佛置身于温暖而宁静的夜晚。
另外,《梁祝》这个经典故事也被诸多音乐家借助传统音乐的表达手法进行演奏,使观众感受到了音乐所传递的浪漫与悲壮,增强了戏剧性和感染力。
古琴鉴赏摘要:古琴历来为文人阶层重视,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在漫长的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文献,并与其他思想和艺术形式相互渗透,交相辉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内涵、风格、意境一、古琴简介古琴,古称琴、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其历史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
古琴属于八音中的丝,或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深具东方文化特色。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征周天365度)。
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
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
整体形状依据凤的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
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加琴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琴弦一根,是为武弦。
合称文武七弦琴。
二、文化内涵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修之器。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四大名著”中有三部明确有对琴的描写。
所以说,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
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今天。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流⽔熊云韵 - ⼴陵散⼴陵散陈成勃 - 琴怀《平沙落雁》平沙落雁龚⼀ - 古琴演奏法平沙落雁沙门怀⼀ - 幽兰潇湘⽔云龚⼀ - ⼴陵散醉渔唱晚传奇乐坊 - 民乐合集3梅花三弄陈成勃 - 琴怀阳关三叠吴⽂光 - 中国古典乐欣赏唐霓裳⽻⾐《渔樵问答》渔樵问答吴景略 - 古琴艺术渔樵问答龚⼀ - 古琴演奏法《胡笳⼗⼋拍》胡笳⼗⼋拍中央民族乐团 - 中国纯古筝胡笳⼗⼋拍管平湖 - 歌曲合辑⼤胡笳戴茹 - ⼴陵散沧海龙吟曹建国 - 中国古乐-平沙落雁沧海龙吟李家祥 - 沧海龙吟酒狂黄梅 - 黄梅古琴专辑酒狂熊云韵 - ⼴陵散《鸥鹭忘机》鸥鹭忘机国囝 - 四象返“鸥鹭忘机”⼀词源于《列⼦·黄帝篇》中《好鸥鸟者》,这⾸琴曲规劝⼈们要⼼地善良,不要存有害⼈之⼼。
曲情充满⽣趣和怡然⾃得,和谐的琴声泛起,引导⼈们的思维赶往美丽的⼤⾃然,⼼境也随之⽽豁然开朗。
《捣⾐》该曲传为唐代潘庭坚作,表现了妇⼥思念其亲⼈⽽怨恨战争的情感。
曲调慷慨激昂,⾸尾⼀⽓呵成,⼀展⼥⼉英雄之情⽽不失其正,为富有民族性之⾳乐。
机”⼀词源于《列⼦·黄帝篇》中《好鸥鸟者》,这⾸琴曲规劝⼈们要⼼地善良,不要存有害⼈之⼼。
曲情充满⽣趣和怡然⾃得,和谐的琴声泛起,引导⼈们的思维赶往美丽的⼤⾃然,⼼境也随之⽽豁然开朗。
《⽂王操》⽂王操陈成勃 - 樵歌此曲本是⽤来歌颂周⽂王,后来被认为是赞颂孔⼦德⾏的曲⼦。
其内涵深邃博⼤,旋律丰富感⼈,聆听此曲后,⼀种仰慕的、崇敬的⼼情油然⽽⽣。
《碣⽯调幽兰》汉蔡邕所作,曲调⼗分清丽委婉,节奏缓慢悠扬,如⼊宁静致远⽆⼈之境。
静夜细品,别有⼀番典雅清净、悠远旷达的意境。
《欸乃》欸乃戴茹 - ⼴陵散《欸乃》存谱初见于明代汪芝辑《西麓堂琴统》。
“欸乃”指的是桨橹之声或渔家号⼦声,乐曲⾳调悠扬,清新隽永,以⼭⽔为意象抒发感情,乃是托迹渔樵,寄情⼭⽔烟霞,颐养⾄静的⼀⾸名曲,散发出汉民族传统⽂化的精神、⽓质、神韵。
浅谈对中国古琴的理解和欣赏琴乐,指古琴音乐,它包括琴歌和琴曲。
关于它的产生,人们的说法众说不一,但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就以古琴艺术为代表,因此,古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人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自古以来有很多关于古琴的故事流传。
琴乐被誉为“文人音乐”,并不是说只有文人雅士才弹琴,也不是说琴界人士都是以文名世。
但是它作为一种传统乐器所积淀的优雅绝伦的文人精神品格,却俨然是一种文人音乐品格的最好体现。
所以说,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精髓。
那么如何理解和欣赏古琴呢?一.古琴音乐特征及古琴文化从现在的角度来理解,古琴是一种乐器,需要走上舞台。
但在古代,传统的琴不仅是乐器,其作用也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个人品格,因此对琴曲道德的视野要求非常高。
既然要求弹出的琴曲具有很高的道德视野,那么除了要求演奏者本人具有高尚的演奏技术和技巧之外,还要有高度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
古琴音乐的主要特征应该是“静美”。
这由琴的构造即可证实:与筝相比,琴体并不大,弦数也不多;古琴音量不大,但声音坚实、厚度大,犹如古代的磬、编钟,具有“金石之声”。
散音厚实,按音则余韵悠长,其音质内敛,而非像筝那样外向张扬,仿似激动地高呼口号。
琴自古与文人联系在一起,孔子当年在杏坛教学的时候,就“弦歌不辍”。
中国古琴艺术的方方面面都渗透了儒、道、禅三家的思想,古琴曲应该是中国精英文化的体现。
古琴演奏的动作不大,要求“弹欲断弦、按欲入木”,但“用力不觉”。
与打太极拳、书法、作画等具有同样之处,左右手的动作儒雅、简静,形式上极为缓和,却内含着刹那之间的爆发力。
而如果弹琴时动作大,按西方理念看来是“神采飞扬”。
殊不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做派却犯了弹琴五病中的“走作猖狂”,从而背离了儒、道、禅的内涵意蕴。
在中国,最早提出琴“性极静”的是嵇康。
崔遵度在《琴笺》中也提出了“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审美思想。
中国古琴音乐之美
教学对象 :
八年级(初二)
教学内容 :
广东教育出版社音乐教材——《走进音乐世界》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州古韵》
教学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运用多种手段,从视、听、赏、启发联想等多个角度给学生丰富、直观、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主动、轻松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
教材分析:
古琴曲《流水》是我国民族音乐遗产中的一首优秀作品。
此曲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涓涓山泉、小溪汇集成江河,奔腾流向大海的种种情景。
但它对自然景物并不停留于客观的描绘上,而是借以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精神境界。
在音乐表现上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体,结合摹拟性的展开,既有华丽新颖的技巧展示,又保持了朴实沉郁的风格。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琴”,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
2.通过“聆听”古琴曲《流水》,使同学们感受和体验古琴音乐所表达的情
境,从中体会到古琴音乐之美,进而激发他们能够继续去探寻、求索琴音古韵。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听辨出古琴的音色。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古琴音乐的“古朴涵蓄”之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琴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课前欣赏:
古琴音乐
2、播放视频资料:
奥运中国之古琴
提问:
古琴为什么会成为张艺谋导演精心打造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首选?(提
示:
从古琴的历史、地位等因素考虑?)
学生回答:略
二、古琴知识
1、古琴的地位:
古琴凝聚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精髓之中的精髓,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
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必备的文化素养。
2、古琴的历史、名称:
古琴是谁创造发明的仍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古琴至少在三千多年前
就已经诞生了,只是我们的先人并不称它为“古琴”而是称它为“琴”,由于古琴是由七根弦组成的,所以也称作“七弦琴”。
3、“观”琴:
古琴实物展示
提问:
仔细观察古琴说说古琴的结构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略古琴的结构: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
约二寸。
上圆下平,像征天地。
整体形似“凤凰”。
抚琴:
古人将“琴”当成是一个“吐露”心声的对象,弹奏古琴也被形象的称为“抚琴”。
因此古琴的旋律也往往渗透着古代文人的世界观和哲学观
4、跟古琴有关的故事:
高山流水觅知音
三、欣赏古琴曲《流水》(导语:
一件具有如此悠久历史的乐器,它所发出的声音,它所体现的“美”一定也与我们现代的音乐有着与众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来静静地聆听古琴所演奏的
音乐)
1、初听:
[ 播放《流水》 2`40``]
师问:
请同学们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听到的古琴声音是怎样的?生答:
略(沙哑、低沉。
)
2、学听:
观察两幅风格不同的《听琴图》(示图)
提示:
这是一幅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优秀的中国人物画《听琴图》请同学们利
用一点时间仔细的观察图中几位听琴者的神态?再看看另一幅图师问:
哪位同学来说说画中人听琴的神态如何?(逐个人物评说)生答:略概
括:
古人“抚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心境,更多的只是人与“琴”的对话,或者最多也就是几个朋友之间的交流,因此听琴时,要凝神静气、专注琴韵、用心去
听、认真感悟。
当然古人也十分讲究“抚琴”时的环境,一般都会选择在幽静
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因为古代“琴”一般用的是丝弦,琴音较小;二是,可以避开干扰,专注“抚琴”。
3、复听(效仿古人听琴,先端坐,深呼吸,闭目,想象自己置身在大自然中,抛开世间的一切杂念。
) [分段欣赏 ]
串词:
为了让大家真的感觉身在大自然中,我给同学们放点大自然的声音
[ 播放剪辑的音频鸟鸣、水流、清风徐徐。
+《流水》 ]
师问:
这次我们分段聆听,大家从琴声中仿佛听到了什么?生答:
略揭示
答案:
古琴曲《流水》
生:
流水的形态 [示图 ]
对琴声的理解与听者的学识、阅历、品德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4、三听:
完整聆听,以下是流水的四种形态:
A水流撞击,旋涡湍急。
刻画河水奔流不息、涌流向前的特性。
B欢快、跳跃、跌宕起伏,犹如一股股山泉细流汇成江河,一泻千里。
C滴水清泉,溪水从高山峡谷淙淙奔流而出。
D流水由动态转为静态,逐渐平静下来。
师:
请同学们先平心静气的聆听,然后将流水的这四种形态依次排序? [播放《流水》 ]
生:略
答案:
B——C——A——D
四、古代琴歌——《阳关三叠》(导语:
古琴的演奏形式分为独奏和琴歌;琴歌是古琴音乐最初的表现形式,亦称之为“弦歌”)
1、“抚”琴而歌:
[ 播放课件范唱《阳关三叠》]
2、学唱:
师范唱,生跟唱 [出示歌曲,钢琴伴奏 ]
同学们唱的都“不错”,旋律和节奏都基本正确了,但对于一首“琴歌”来说,这些还“不够”,似乎还缺了点什么?谁来说说?
生:略师:
是的,少了“味”,少了琴歌的“韵味”,因为只有“唱”而没有“咏”(提示古人如何咏诵诗词,歌唱时加一些滑音,比如:
歌曲第一句) [师片段示范,反复对比,加以强化]
3、师生合作:
前面四句(师) +遄行(生) +长途越渡关津(师) +众唱(古琴伴)
师:
解释什么是“三叠”?
4、体验:
“抚”琴而歌 [加上“抚”琴的动作进行“咏
唱”] 1)设计动作
2)跟老师先复习一下动作
3)加入情景动作(此环节为机动)
4)全班体验
五、小结
(古琴音乐与文学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它表现在,琴歌和诗词演变
的关系;琴曲的文学内涵;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
古琴的音色:
古朴幽深、空灵苍远,极富民族性。
古琴音乐之美: 1)在于它似一幅中国水墨画,宁静致远,深邃绵长,蕴涵着东方深远的文化内涵。
2)还在与它不是“筝”的氤氲悱恻;不是“胡琴”的凄凄惨惨戚戚;不是“琵琶”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但这声音却包含了中国人含蓄的情感:
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传达着几千年间不可径达之情。
结束语:
有句话想送给同学们,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
的眼睛”,我想套用一下“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的音乐,缺少的是发现美妙音乐的耳朵”因此,同学们如果不断的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水平,或许不久的将来你能发现古琴更多美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