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支持与运动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第十六章运动与行为第1节人体的支持与运动【教材分析】:对于人和动物来说,许多行为的产生都需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所以本章内容安排在生命活动调节的后面。
内容上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动物的运动突出人的支持和运动。
人体的支持与运动离不开人体的运动系统,动物的行为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主要突出动物和为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编排上以问题探究为主线,教材安排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交流、讨论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对照自己的身体,认识人体骨骼和骨骼肌,从而认识了解人的骨、骨连接、骨骼肌分兵形态特点和功能、骨的结构和成分。
明白长骨的结构特点是与其运动功能相适应的。
观察和体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从生活经验出发,认识了解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行为的特点以及对动物本身的意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人体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2、描述人体适于支持和运动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通过观察长骨和关节的结构以及进行有关骨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懂得体育锻炼对于运动系统的影响,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关节的结构特点,骨骼肌的结构特性。
教学难点:人体运动如何产生。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探讨法教学准备:关节、骨骼肌的图片模型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师:板书“肘”,认识肘。
请学生一起来做一个屈肘动作,想一想,这个动作是在哪个系统的指挥下,由人体的哪些部分参与完成的?(提示:屈肘的动力是由于哪个器官的收缩?使什么绕着什么活动而形成的?)问:神经系统骨骼肌骨关节师:指出这个动作中起杠杆作用的骨,支点是肘关节,动力来源于骨骼骨的收缩,指挥是神经系统。
八年级生物人体的支持与运动课题第16章第1节人体的支持与运动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说明人体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描述人体骨骼的组成。
.通过观察说明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长骨的结构以及进行有关骨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体育锻炼对于运动系统的影响,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长骨适于支持和运动的结构特点。
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实验法、观察法、合作学习课前准备教师编号:013学生画人体骨骼模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引入】我们来做一个屈肘动作,想一想,这个动作是由人体的哪些部分参与完成的?【新授】【讲解】骨运动系统骨连接骨骼肌【展示】人体的骨骼组成【布置】拼装人体骨骼模型【布置实验】观察长骨的结构取一块新鲜的猪的长骨,用锯子把它纵向锯开,从外向内依次观察。
.用解剖刀从骨的表面剥离出一层膜,这是骨膜。
用镊子拉一拉骨膜,感觉骨膜坚韧吗?观察骨膜的颜色,里面有血管吗?.对照图16—2,观察长骨纵剖面上的骨松质和骨密质。
看一看,这两种骨质分别位于长骨的什么部位?骨质的形态结构又有什么不同?.观察骨髓分布在什么部位,是什么颜色,用解剖刀除去中央一部分骨髓,可以看到中空的骨髓腔,说明长骨是管状的。
【小结】布置学生完成【布置作业】课课P37—38【讨论、回答】略【观察、自学】头骨人体骨骼躯干骨上肢骨四肢骨下肢骨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组成。
【动手实践】.拿出事先画好的骨骼图,在不同的“骨”上涂上不同的颜色。
.将已着色的“骨”贴在硬纸板上,再把每一块“骨”剪下来。
用胶水或订书机再将骨连结成一具骨骼。
【实验、观察、小结】骨膜骨密质骨骨质骨髓骨松质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
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
血管中的血液对骨有营养作用;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骨折以后由于成骨细胞的作用骨能够愈合,这是骨的再生。
授课教师课型授课时间课题人体的支持与运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人体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2、描述人体适于支持和运动的结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长骨和关节的结构以及进行有关骨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体育锻炼对于运动系统的影响,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难点体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教学方法观察与演示学法指导观察与演示课前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复习:复习骨的结构和成分教师:骨坚硬、富有弹性、适于运动,但是骨本身不能产生运动,只有在肌肉收缩的牵引下才能产生运动。
假如肌肉附着在一块骨上,肌肉收缩能产生运动吗?学生:猜想教师:肌肉只有附着在不同骨上,形成活动的骨连结,才能产生运动,这种活动的骨连结叫做关节。
教师: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逐一活动肘、肩、腕、膝等关节,请大家从外形上认识关节的多样性、牢固性和灵活性。
教师:关节为什么如此灵活牢固呢?(请一学生总结关节的结构。
)教师:关节是活动的骨连结,其它骨连结与关节有哪些不同呢?(出示骨连接方式挂图)指出颅骨之间的连结是不活动的,有利于保护脑;椎骨之间的连结是微活动的,这与脊柱支持等功能有关。
不活动连结和半活动连结都不能与关节的活动相比,因此各种范围大的活动和复杂的动作,都是以关节力支点进行的。
教师: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使关节囊增厚,周围的韧带增粗,肌肉力量加强,这就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
长期锻炼可使关节囊和周围的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加强,灵活性也增强。
教师:那么什么是脱臼呢?学生:脱臼是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来,此时关节囊拉紧,如乱活动会加重伤势,应赶快请医生诊治,使关节复位。
补充调整教师:运动是骨围绕关节转动产生的,骨转动的动力未自骨骼肌的收缩。
那么,骨骼肌又有哪些特点与运动相适应呢?下面我们研究骨骼肌。
教师:首先请大家观察P62人体的主要骨骼肌,将他们进行分类。
初二生物人体的支持与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骨骼肌与骨、关节之间关系的是()【答案】D【解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A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在运动过程中起动力作用的是A.骨骼肌B.骨骼C.骨D.关节【答案】A【解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3.决定骨的硬度和弹性,在于A.骨密质的厚度B.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C.骨髓腔的大小D.骨松质的排列是否有规律【答案】B【解析】少年儿童的骨成分有机物超过1/3,无机物不到2/3,这样的骨柔韧,弹性大,不易发生骨折,但易变形,中年人的骨的成分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3,这样的骨即坚韧,又有弹性,老年人的骨的成分有机物不到1/3,无机物超过2/3,这样的骨硬、脆,易发生骨折,综上所述,可知决定骨的硬度和弹性,在于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
人的支持和运动每人做一个屈肘动作。
想一想,这个动作是由人体的哪些部分参与完成的?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胳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因此,由骨、骨连结(如关节)和骨胳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
人体的运动,就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
那么,骨、关节和骨胳肌的结构是怎样的?它们如何适应运动功能呢?一、骨骨在运动中起着杠杆的作用。
骨很坚固,这与它的结构和成分有关系。
骨的结构以长骨为例,来说明骨的结构。
观察长骨的结构通过观察知道,骨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骨膜骨膜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覆盖在骨的表面。
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
血管中的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
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如骨折后骨的愈合)有重要作用。
骨质骨质有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见图)。
在长骨中,骨密质大部分集中在骨干,它致密而坚硬,抗压力强。
骨松质主要在长骨两端的内部,它疏松而呈蜂窝状,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
骨髓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见图)。
人在幼年时,骨髓呈红色,有造血功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中的红色骨髓逐渐变成黄色骨髓,失去了造血功能。
但是,当身体失血过多时,黄色骨髓还能够转变成红色骨髓,又恢复了造血功能。
在骨松质内,始终存在着红色骨髓。
长骨的管状结构,既坚固又轻便,适于人体的运动。
骨的成分骨的坚固性不只是与骨的结构有关系,它与骨的成分,关系更为密切。
骨含有哪些成分?具有哪些物理特性呢?鉴定骨的成分通过实验知道,煅烧后的骨很脆,而在盐酸中浸过的骨很柔韧。
根据有机物一般容易燃烧、无机物一般不易燃烧、有些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能被溶解出来的道理进行分析,可以知道:骨在煅烧时,烧掉了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骨放入盐酸中以后,骨中的无机物已经被盐酸溶解出来,剩下的只是有机物。
因此,实验结果说明了骨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的。
骨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现在硬度和弹性这两个方面。
16.1 人体的支持和运动(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苏科版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中的《人体支持和运动》一节内容,是第15章《生命活动调节》的一个延伸和拓展,也为下一节《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意图通过观察人的运动系统当中各个组成,使学生能以人为例,说明动物为生存所进行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本节课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系统的组成”“人体的骨骼组成”“长骨的结构”三部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生活经验的链接,描述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2)举例说明人体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能力目标:通过猪观察长骨的结构及进行有关骨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在青春期正确的坐站姿对于身体发育的影响(2)交流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难点:长骨适于支持和运动的结构特点教学策略:通过创设与学生经验相近的骨折等模拟情境,让学生能够体验到骨的相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遵循杜威“在做中学”的理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获得信息,构建知识框架。
四、学情分析生物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节课阐述的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利用好我们的身体以及平时的生活经验尤为关键,尤其是面对刚刚步入初二的孩子,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可以让学生体验“在做中学”的乐趣,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他们才能够有效的观察、总结、归纳,从而能够有效的获得知识,达到目标。
五、课前准备教师已锯开的纵剖猪长骨、镊子、解剖刀,七、作业设计请联系本节课的内容,和查阅网上资料,至少从三方面制定青春期让自己长得更高的可行性方案。
八、板书设计一、运动系统骨、骨连接(关节)、骨骼肌。
16.1 人体的支持与运动(1)—骨骼问题导读——评价单1.人体的骨骼是许多块____通过不同形成的____组合而成的。
2.骨的连结形式有____、____、____三种,其中____又叫关节。
3.骨骼肌具有____的特性。
人体肌肉受到来自神经系统传来的兴奋,骨骼肌便____,牵动骨产生运动。
4.根据人体的分部,人体的骨骼肌可以分为____、____和三大类。
5. 为什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运动系统更加健康?6.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是( )A.骨膜、骨质、骨髓.B.骨、骨联结、骨骼肌C.骨骼、关节、肌肉D.皮肤、肌肉、骨骼7.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下列哪几部分( )A.头骨、上肢骨、下肢骨B.头骨、胸骨、四肢骨C.头骨、躯干骨、四肢骨D.头骨、胸骨、助骨8.对骨的生长与再生起重要作用的是( )A.骨髓B.成骨细胞C.神经D.骨膜中的血管9.在运动中起着动力作用的是( )A.骨骼B.骨骼肌C.骨联结D.骨10.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下列哪一结构中( )A.骨密质B.骨松质C.骨髓腔D.骨膜问题生成——评价单1.脑颅骨之间的连结属于( )A.不活动连结B、半活动连结C.活动的连结D.关节2.下列的骨连结形式属于不活动连结的是( )A.脊椎骨之间的连结B.脑颅骨间的连结C.指骨间的连结D.肢骨与髋骨间的连结3.动一动你的关节,仔细体验正常的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的感觉是( )A牢固、但不灵活B灵活,但不牢固C.既牢固又灵活D.既不牢固,又不灵活4.关节是最常见的骨连结形式,通过学习关节的结构得知关节具有以下特性( )A、灵活性B.牢固性C.柔韧性D.以上三种都是5.关节软骨位于( )A关节窝上B.关节腔上C.关节囊上D.关节面上6.在关节面上覆盖有( )A滑液B.韧带C关节软骨D.骨髓7.老年人容易骨折,原因是( )A.有机物含量超过1/3,骨比较柔韧B.无机物含量超过2/3,骨比较硬脆C.有机物含量超过2/3,骨比较硬脆D.无机物含量超过1/3,骨比较柔韧+8.当人失血过多时,下列哪一部位的骨髓会重新转变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A.骨松质中的骨髓B.骨膜中的骨髓C.骨髓腔中的骨髓D.关节腔中的骨髓问题训练——评价单1.人的运动系统是由____、____和____组成的。
由人体的哪些部分参与完成的?【新授】【讲解】骨运动系统骨连接骨骼肌【展现课件】人体的骨骼组成【布置】拼装人体骨骼模型【布置实验】观看长骨的结构取一块新奇的猪的长骨(如股骨),用锯子把它纵向锯开,从外向内依次观看。
1.用解剖刀从骨的表面剥离出一层膜,这是骨膜。
用镊子拉一拉骨膜,感受骨膜坚强吗?观看骨膜的颜色,里面有血管吗?2.对比图16—2,观看长骨纵剖面上的骨松质和骨密质。
看一看,这两种骨质分别位于长骨的什么部位?骨质的形状结构又有什么不同?3.观看骨髓分布在什么部位,是什么颜色,用解剖刀除去中央一部分骨髓,能够看到中空的骨髓腔,说明长骨是管状的。
略【观看、自学】头骨人体骨骼躯干骨上肢骨四肢骨下肢骨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组成。
【动手实践】1.拿出事先画好的骨骼图,在不同的“骨”上涂上不同的颜色。
2.将已着色的“骨”贴在硬纸板上,再把每一块“骨”剪下来。
用胶水或订书机再将骨连结成一个骨骼。
【实验、观看、小结】骨膜骨密质骨骨质骨髓骨松质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层坚强的结缔组织膜。
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
血管中的血液对骨有营养作用;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骨折以后由于成骨细胞的作用骨能够愈合,这是骨的再生。
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在长骨中,骨密质大部分集中在内干部分,抗压专门强;骨松质则分布在长骨两端的部分,结构疏松,呈蜂窝状,能够承担一定的压力。
长骨骨干的骨髓腔中和骨松质的分清骨与骨骼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专门是抽象,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做,在做中去体验、去感受、去猎取知识。
【小结】布置学生完成【布置作业】课课P37—38 间隙里都有骨髓。
幼年时期的骨髓呈红色,具有造血功能。
随着年龄增长,骨髓腔中的红骨髓逐步变成黄骨髓,就失去了造血功能。
当人失血过多时,黄骨髓能够再转变为红骨髓,复原造血功能,但骨松质中的骨髓始终是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小结】本课收成略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而不是看书去获得。
人体的支持与运动
人体的支持与运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说明人体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描述人体骨骼的组成。
3.通过观察说明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长骨的结构以及进行有关骨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体育锻炼对于运动系统的影响,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长骨适于支持和运动的结构特点。
教法设计及
学法指导实验法、观察法、合作学习
前准备教师编号:013
学生画人体骨骼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引入】
我们做一个屈肘动作,想一想,这个动作是由人体的哪些部分参与完成的?
【新授】
【讲解】
骨
运动系统骨连接
骨骼肌
【展示】人体的骨骼组成
【布置】拼装人体骨骼模型【布置实验】观察长骨的结构
取一块新鲜的猪的长骨(如股骨),用锯子把它纵向锯开,从外向内依次观察。
1.用解剖刀从骨的表面剥离出一层膜,这是骨膜。
用镊子拉一拉骨膜,感觉骨膜坚韧吗?观察骨膜的颜色,里面有血管吗?
2.对照图16—2,观察长骨纵剖面上的骨松质和骨密质。
看一看,这两种骨质分别位于长骨的什么部位?骨质的形态结构又有什么不同?
3.观察骨髓分布在什么部位,是什么颜色,用解剖刀除去中央一部分骨髓,可以看到中空的骨髓腔,说明长骨是管状的。
【小结】布置学生完成
【布置作业】P37—38
【讨论、回答】
略【观察、自学】头骨
人体骨骼躯干骨上肢骨
四肢骨
下肢骨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组成。
【动手实践】
1.拿出事先画好的骨骼图,在不同的“骨”上涂上不同的颜色。
2.将已着色的“骨”贴在硬纸板上,再把每一块“骨”剪下。
用胶水或订书机再将骨连结成一具骨骼。
【实验、观察、小结】骨膜骨密质
骨骨质
骨髓骨松质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
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
血管中的血液对骨有营养作用;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骨折以后由于成骨细胞的作用骨能够愈合,这是骨的再生。
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在长骨中,骨密质大部分集中在内干部分,抗压很强;骨松质则分布在长骨两端的部分,结构疏松,呈蜂窝状,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
长骨骨干的骨髓腔中和骨松质的空隙里都有骨髓。
幼年时期的骨髓呈红色,具有造血功能。
随着年龄增长,骨髓腔中的红骨髓逐渐变成黄骨髓,就失去了造血功能。
当人失血过多时,黄骨髓能够再转变为红
骨髓,恢复造血功能,但骨松质中的骨髓始终是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小结】
本收获略分清骨与骨骼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很是抽象,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做,在做中去体验、去感受、去获取知识。
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而不是看书去获得。
【教学后记】
题第16 第1节人体的支持与运动第2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描述骨连结的形式。
2.通过观察说明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说出人体主要的骨骼肌及骨骼肌的结构和收缩特性。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关节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体育锻炼对于运动系统的影响,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难点关节适于支持和运动的结构特点。
教法设计及
学法指导观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前准备教师编号:014
学生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引入】展示AI:人的运动
【提问】以上人为什么能运动自如?
【新授】
【观察】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
【布置】观察关节【布置】观察骨骼肌【布置】体验:骨骼肌群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小结】略【布置作业】P41—42【回答】人之所以能运动自如,是因为人体的骨骼是由许多块小骨组成的,通过不同形式连结在一起。
【总结】
不活动的连结
骨连结半活动的连结
活动的连结(关节)关节:两骨间活动的连结。
【观察并总结】在教师引导下进行
关节囊
关节的结构关节头
关节窝
关节腔【观察并总结】在教师引导下进行
人体大约有600块骨骼肌。
头颈肌:额肌、胸锁乳突肌
骨骼肌躯干肌:三角肌、胸大肌、
背阔肌、腹直肌
四肢肌:肱二头肌、肱三
头肌、臀大肌、
腓肠肌
【体验】实践并得出:
人体的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
结合自身,体验各种连结。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和柔韧性和灵活性。
鼓励学生常常参加体育活动。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