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药的作用机制
- 格式:docx
- 大小:16.89 KB
- 文档页数:3
保肝药的作用机制首先,保肝药主要通过抑制肝损伤来保护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和排泄功能。
由于各种原因,如药物、化学物质、病毒感染、酒精等,肝脏可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
保肝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解毒酶的产生等方式,减轻肝脏损伤。
例如,一些营养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谷胱甘肽等,能够中和有害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肝脏损伤;一些消炎药如丙烯酰胺、柴胡等,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肝脏炎症损伤;一些药物如丙戊酸、对乙酰氨基酚等,能够促进肝细胞解毒酶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产生,增强解毒能力。
其次,保肝药还能促进肝细胞修复。
肝脏是唯一一个可以自我修复的器官,但在严重肝损伤或慢性肝病的情况下,肝细胞的修复可能受到限制。
一些保肝药通过刺激肝细胞增生、促进血流循环等方式,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例如,一些植物药如黄芪、人参等,具有活血化瘀、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以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修复。
此外,肝细胞强心苷也具有促进肝细胞增生的作用,如雄姬素、于皮毛榆素等,常用于肝炎、肝纤维化等疾病的治疗。
最后,保肝药还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到肝硬化的关键过程,是肝脏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保肝药通过抑制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合成、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纤维母细胞的激活等方式,减少和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进展。
例如,一些中药如阿胶、归炮等,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能够抑制肝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合成,减少肝纤维组织的积累。
需要注意的是,保肝药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并非所有的保肝药都具有完全相同的作用机制。
此外,保肝药还存在许多争议和尚未明确的问题,如其具体的靶点、调节机制等。
因此,在使用保肝药的过程中需要谨慎选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也是保护肝脏健康的关键。
常见护肝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护肝药物是指那些通过减轻肝脏的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调节肝脏代谢功能等途径保护肝脏健康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理特点的不同,常见护肝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解毒药物:解毒药物主要通过清除高浓度毒物或毒性代谢产物,减轻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常见的解毒药物包括山梨醇、果胶酶等。
2.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毒对肝细胞的损伤。
目前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等。
3.抗氧化剂: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肝细胞的损伤。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
4.保护肝细胞药物:保护肝细胞药物主要通过增加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来保护肝脏。
常见的保护肝细胞药物有磷脂、鸟苷、乙酰半胱氨酸等。
5.肝素:肝素能够改善肝脏微循环,减轻肝脏缺氧,促进肝脏损伤的修复。
肝素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和增加肝脏血流量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6.利胆药物:利胆药物能够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排泄,减少胆汁淤积,从而减轻胆汁对肝脏的损害。
常见的利胆药物有胆酸类药物、茵陈类药物等。
7.中药保肝药物:中药保肝药物主要通过活血化瘀、调理肝气、滋养肝脏等方式来保护肝脏。
常见的中药保肝药物有桑叶、枸杞子、柴胡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平时也可以采取一些生活方式来保护肝脏健康,如合理饮食,限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适量饮酒,戒烟,保持良好的工作休息规律等。
总之,护肝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多种多样,选择使用具体的护肝药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因和病程等进行综合判断和调整,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此外,适当的生活方式也是保护肝脏健康的重要措施。
保肝丸的功能主治1. 保肝丸的介绍保肝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以中药为原料制成。
它是一种具有保护肝脏功能的中药,多用于治疗肝脏疾病。
保肝丸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芩、丹参、茯苓等中草药。
经过科学的配方和制作工艺,保肝丸的功效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对于肝脏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2. 保肝丸的功能和主治保肝丸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对肝脏的保护和治疗:2.1 清热解毒保肝丸中的黄芩等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的热毒和有害物质。
肝脏在身体中具有排毒的重要功能,保肝丸的清热解毒作用有助于减轻肝脏的负担,促进肝脏的排毒能力,进而保护肝脏的功能和健康。
2.2 润燥滋阴保肝丸中的丹参、茯苓等草药具有润燥滋阴的作用,可以改善肝脏的湿热症状。
湿热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表现,容易导致肝火旺盛、口苦口干等不适感。
保肝丸的滋阴作用有助于平衡体内的湿热,减少对肝脏的损伤。
2.3 抗氧化保肝丸中的多种中草药都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并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
氧化应激是肝脏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保肝丸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少肝脏受到的氧化损伤,保护肝脏细胞的健康。
2.4 促进肝脏再生保肝丸中的某些成分具有促进肝脏再生的作用,可以加快受损肝脏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肝脏是唯一可以自行再生的器官,保肝丸的作用有助于促进肝脏组织的再生过程,提高肝脏的自愈能力。
3. 使用保肝丸的注意事项使用保肝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说明进行用药,不要超过推荐剂量。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有过敏史,应先进行过敏测试,确认无过敏反应后再使用。
•使用保肝丸期间应注意饮食,避免油腻、辛辣等食物的摄入,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如出现不适症状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 结论保肝丸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具有保护肝脏、治疗肝脏疾病的功能主治。
它通过清热解毒、润燥滋阴、抗氧化和促进肝脏再生等途径,实现对肝脏的保护和治疗。
保肝药物区别及应用保肝药物是指能够保护肝脏功能,改善肝脏病变并预防肝脏疾病发展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保肝药物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抗氧化剂类保肝药物,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Q10等。
这些药物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肝脏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
抗氧化剂类保肝药物适用于各种引起肝脏氧化损伤的疾病,如肝炎、脂肪肝等。
第二类是解毒剂类保肝药物,包括谷胱甘肽、乙醇胺、甘草酸等。
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肝脏解毒酶的活性,加快解毒过程,减轻肝脏负担。
解毒剂类保肝药物适用于各种引起肝脏中毒的疾病,如药物过量、酒精中毒等。
第三类是肝脏再生剂类保肝药物,包括丙酸钛普种、赖氨酸、谷氨酰胺等。
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肝细胞的分裂和再生,增加肝脏细胞更新的速度,恢复肝脏功能。
肝脏再生剂类保肝药物适用于各种引起肝脏损伤和肝功能不全的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
第四类是抗炎类保肝药物,包括甘草酸、丹参等。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肝脏炎症,保护肝细胞。
抗炎类保肝药物适用于各种引起肝炎和肝炎症状的疾病,如乙肝、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除了以上几类常用的保肝药物,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保肝药物,如解痉剂、消炎利胆药、肝细胞保护剂等。
这些药物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症状进行选择。
对于选择保肝药物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肝脏受损程度较轻,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抗氧化剂类药物进行保肝。
当肝脏炎症明显或肝功能受损,需要使用抗炎类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肝脏实质部分受损或者已经发生坏死,需要使用肝脏再生剂类药物进行修复和恢复。
同时,应注意保肝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和副作用。
一些保肝药物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和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保肝药物前,应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总之,保肝药物是一类能够保护肝脏功能,改善肝脏病变并预防肝脏疾病发展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的不同,保肝药物可以分为抗氧化剂、解毒剂、肝脏再生剂和抗炎剂等几类。
保肝药物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代谢、解毒、合成蛋白质等。
然而,肝脏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酒精、病毒等,导致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保肝药物是治疗这些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介绍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
抗炎保肝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针对炎症性肝病,如急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常见的抗炎保肝药物包括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双环醇等。
解毒保肝药物:这类药物具有解毒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离子、药物残留等。
常见的解毒保肝药物包括N-乙酰半胱氨酸、硫普罗宁等。
促进能量代谢的保肝药物:这类药物可以促进肝脏的能量代谢,提高肝脏的功能,如维生素B族、辅酶A等。
抗纤维化保肝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针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可以抑制肝脏纤维化的进展,如秋水仙碱、干扰素等。
明确诊断:在使用保肝药物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诊断,确定肝脏疾病的原因和类型。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保肝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经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等。
监测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其他相关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副作用。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对于治疗肝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使用保肝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共同促进肝脏健康的恢复。
保肝药是临床广泛应用于防治肝脏疾病的药物,它们能够不同程度地保护肝脏功能,改善肝脏病理状态,促进肝脏损伤修复。
然而,如何评价保肝药的临床疗效以及如何合理应用保肝药,是临床实践中需要和解决的问题。
保肝药物及其治疗机制的研究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它不仅具有代谢和解毒功能,还能合成一些重要的物质,如胆固醇和蛋白质等。
肝脏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如现在人们常见的脂肪肝、肝炎和肝癌等。
因此,保肝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保肝药物的发展历程早在古代,我国的医学家就发现了一些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药,如黄芪和菊花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虽然不是针对肝脏,但对于保护肝细胞和提高肝功能都有一定的作用。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的改变,肝脏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因此保肝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也日趋重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天然来源的草药和化学合成药物都具有保肝作用,如乳香、丹参、甘草和谷胱甘肽等。
二、保肝药物的治疗机制1. 抗氧化作用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它负责清除人体内多余的毒物和废物。
在这个过程中,肝脏会释放大量的自由基和活性氧化物质,这些物质会对肝脏细胞产生有害的损害。
保肝药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和活性氧化物质,减轻肝脏细胞的损伤。
2. 解毒作用肝脏可以清除人体内多余的毒物和废物,因此肝脏自身也会受到毒物的损害。
保肝药物可以帮助肝脏解毒,促进肝脏代谢废物和毒物的速度。
3. 抗炎作用肝脏疾病往往伴随着炎症反应的发生。
保肝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肝脏疾病的发生率。
4. 促进肝脏细胞的再生肝脏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但在某些情况下,肝脏细胞的再生能力会受到影响。
保肝药物可以促进肝脏细胞的再生,加速肝脏损伤的修复过程。
三、常见的保肝药物1. 丹参丹参是传统中药,具有降血压、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对于肝脏损伤的修复有一定的作用。
2. 乳香乳香是一种树脂,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乳香可以促进肝脏损伤的修复,并提高肝脏的代谢能力。
3. 谷胱甘肽谷胱甘肽是一种氨基酸,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一种强效的抗氧化物质。
谷胱甘肽可以中和自由基和活性氧化物质,减轻肝脏细胞的损害。
4. 复方甘草酸苷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多组分药物,由甘草、旋覆花等中药组成。
常用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原理1.甘草酸制剂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苷是最强的护肝药物之一。
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药理实验证明,该类药品可阻止CCl4等毒物所致的血清肝酶升高,明显减轻D-氨基半乳糖对肝脏的病理损害,改善受损的肝细胞功能。
并具有类固醇样作用,但无明显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可通过控制炎症因子和免疫性因子而发挥抗炎作用。
具有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诱生干扰素γ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从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还可抗过敏、抑制钙离子内流等作用。
2.多烯磷脂酰胆碱可进入肝细胞,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增加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流动性,使受损肝功能和酶活性恢复正常,调节肝脏的能量代谢,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并且将中性脂肪和胆固醇转化成容易代谢的形式。
还有减少氧应激与脂质过氧化,抑制肝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反应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防治肝纤维化等功能,从多个方面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
可用于各种急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的治疗,该药可用于妊娠妇女。
3.还原型谷胱甘肽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激活多种酶,从而促进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可以减轻组织损伤,促进修复。
此外,GSH 还能保护肝脏的合成,有解毒、灭活激素等功能,并促进胆酸代谢,有利于消化道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
适时补充外源性GSH可以预防、减轻、终止组织细胞的损伤,改变病理生理过程。
GSH应用于各种肝病的辅助治疗,有助于损伤肝细胞的功能恢复,临床上甚少见其不良反应,为耐受性甚佳的用药品种。
动物实验未见生殖毒性反应,对孕妇影响尚不明确。
4.N-乙酰半胱氨酸能刺激GSH合成,促进解毒以及对氧自由基反应的直接作用,维持细胞内膜性结构的稳定,提高细胞内GSH的生物合成。
促进收缩的微循环血管扩张,有效增加血液对组织氧输送和释放,纠正组织缺氧,防止细胞进一步坏死。
N-乙酰半胱氨酸能保护GSH缺失时的肝损伤,而且能维护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脏的完整性。
常见保肝药物的临床应用常见保肝药物的临床应用1:引言保肝药物是指能够减轻肝脏损伤,促进肝脏修复和再生的药物。
在临床上,常见的保肝药物有很多种,本文将对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2:丙种球蛋白2.1 作用机制丙种球蛋白通过补充血浆中缺乏的免疫球蛋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损伤。
2.2 临床应用丙种球蛋白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急性肝衰竭等肝脏疾病。
3:肾上腺皮质激素3.1 作用机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能够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脏修复。
3.2 临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移植后排异反应等肝脏疾病。
4:中药复方4.1 作用机制中药复方通过多种活性成分的综合作用,具有抗炎、抗氧化和促进肝细胞修复的作用。
4.2 临床应用中药复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脂肪肝等肝脏疾病。
5:氨基酸5.1 作用机制氨基酸是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可以提供营养支持,促进肝细胞修复。
5.2 临床应用氨基酸主要用于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等肝脏疾病。
6: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研究论文和临床指南,供读者进一步了解和参考。
7:法律名词及注释- 自身免疫性肝病:一类由免疫系统对肝脏组织产生异常反应而引起的肝脏疾病。
- 急性肝衰竭:指在较短的时间内,由各种原因导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或完全丢失的临床综合征。
- 肝移植后排异反应:在肝移植手术后,由于免疫系统对移植肝产生异常反应而出现的排异反应。
- 慢性肝炎: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肝脏炎症反应,通常由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感染引起。
- 脂肪肝:指肝细胞内脂肪含量异常增多,常见于肥胖、酗酒、糖尿病等人群。
常见保肝药物的临床应用常见保肝药物的临床应用一.范围和目的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常见保肝药物的临床应用,包括其作用机制、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二.常见保肝药物分类和介绍1. 抗肝纤维化药物1.1 阿魏酸作用机制:阿魏酸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
适应症: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引起的肝纤维化。
用法用量:口服,一般每日3次,每次0.5g。
注意事项: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反应。
1.2 乙酰谷胱甘肽作用机制:乙酰谷胱甘肽具有抗氧化、抗炎和解毒作用。
适应症:用于肝损伤引起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等。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每日600-1200mg。
注意事项:注意监测肝功能及过敏反应。
2. 抗氧化剂2.1 维生素C作用机制: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
适应症:用于肝损伤、肝炎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般每日100-200mg。
注意事项:大剂量维生素C可能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
2.2 甘草酸二钾作用机制:甘草酸二钾具有保护肝细胞、抗氧化和解毒作用。
适应症:用于肝损伤、药物性肝炎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般每日3次,每次0.5-1g。
注意事项:甘草酸二钾属于短期使用的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钠潴留。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供参考:1. 抗肝纤维化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 维生素C临床应用常见问题解答3. 甘草酸二钾药物说明书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 保肝药物:指用于保护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减轻肝脏损伤的药物。
2. 氧自由基:由氧分子产生的具有高度活性的化学物质,可引起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3. 抗纤维化:指阻止或减轻肝脏纤维化的过程,保护肝脏健康。
常用保肝药介绍保肝药是指具有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在肝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
肝功能异常可发生于各类疾病或因多种药物引起,因此,各科医生都会应用到此类药物。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各类常用保肝药物的功效、特点,以帮助临床医生合理选用。
(常见保肝药种类及代表药物)一、降酶药物这类药物为合成五味子丙素的一种中间体,其作用机理为对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有明显诱导作用,从而加强对四氯化碳及某些致癌物的解毒能力。
常用代表药物有联苯双酯和双环醇片。
因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作用不明显,有学者认为无保肝作用,不建议常规应用。
二、利胆保肝药物该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胆汁分泌,减轻胆汁淤滞。
代表药物有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
腺苷蛋氨酸,作为甲基供体的前体参与重要生化反应,在肝内有助于防止胆汁淤积。
不良反应有烧心、上腹痛、腹泻等,少见而轻微,罕见过敏反应,无其他明确禁忌证。
口服应整片吞服;静脉应用不可与碱性、含钙或高渗液配伍。
熊去氧胆酸可增加胆汁分泌,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减少肝脏脂肪,松弛Oddi括约肌,促进胆石溶解和胆汁排出。
要用于胆汁淤积性肝病和慢性肝病伴肝内胆汁淤积。
严重肝功能不全、胆道完全梗阻者禁用。
三、解毒保肝药物该类药物可以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增强解毒功能,或者与重金属络合,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物由尿排出。
常用药物有谷胱甘肽、硫普罗宁、青霉胺等。
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对抗氧化剂对巯基的破坏,保护细胞中含巯基的蛋白和酶,对维持细胞生物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还原型谷胱甘肽不能与维生素B12、抗组胺药、磺胺类药物以及四环素等药物混用,该药无明确不良反应和用药禁忌。
硫普罗宁是一种含游离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具有保护肝脏组织及细胞的作用。
动物试验显示,硫普罗宁能够通过提供巯基,防止四氯化碳、乙硫氨酸、对乙酰氨基酚等造成的肝脏损害,并对慢性肝损伤的甘油三酯的蓄积有抑制作用。
硫普罗宁可以使肝细胞线粒体中ATP酶的活性降低,从而保护肝线粒体结构,改善肝功能。
还原性谷胱甘肽:
适应症:用于酒精及某些药物(化疗药、抗肿瘤药、抗结核药、精神抑郁药、抗抑郁药、扑热息痛)导致的中毒的辅助治疗。
用于酒精、病毒、药物及其他化学物质导致的肝
损伤的辅助治疗。
用于电离射线所致治疗性损伤的辅助治疗。
用于各种低氧血症的
辅助治疗。
作用原理:巯基是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活性基团,具有还原性,可保护体内蛋白质巯基免遭氧化,维持蛋白质或酶的活性;与自由基或亲电子物质等毒性物质相结合,促进自由
基的转化与排泄,通过转丙氨基或转甲基反应,发挥解毒作用;在谷胱甘肽—巯基
转移酶的作用下,将游离胆红素载入微粒体,促使其与葡糖醛酸相结合,以结合型
胆红素形式排出体外;稳定肝细胞膜,增强肝脏酶活性,促进肝脏发挥合成与解毒
的功能。
相互作用:本品不得与维生素B12 、维生素K3 、甲萘醌、泛酸钙、乳清酸、抗组胺制剂、磺胺药及四环素等混合使用。
硫普罗宁:
适应症:1.用于改善各类急慢性肝炎的肝功能。
2.用于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及重金属的解毒。
3.用于降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并可预防放化疗所致的外周白细胞减少。
4.用于老年性早期白内障和玻璃体浑浊。
作用原理:硫普罗宁是一种与青霉胺性质相似的含巯基药物,具有保护肝脏组织及细胞的作用。
动物试验显示,硫普罗宁能够通过提供巯基,防止四氯化碳、乙硫氨酸、对乙
酰氨基酚等造成的肝脏损害,并对慢性肝损伤的甘油三酯的蓄积有抑制作用。
硫普
罗宁可以使肝细胞线粒体中ATP酶的活性降低,从而保护肝线粒体结构,改善肝功
能。
此外,硫普罗宁还可以通过巯基与自由基的可逆结合,消除自由基。
相互作用:不应与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合用。
硫普罗宁与β-内酰胺类、痰热清、炎琥宁、灯盏花素、多稀磷脂胆碱、呋塞米存在配伍禁忌。
适应症:用于急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对食物或药物中毒时保肝及解毒时有辅助作用。
作用原理:本药进入体内后,在酶的催化下内酯环被打开,转变为葡萄糖醛酸而发挥作用,后者是体内重要解毒物质之一。
另外,能与肝内或肠内含有酚基、羟基、羧基和
氨基的代谢产物、毒物或药物结合,形成无毒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随尿排出体外。
同时,本药可降低肝淀粉酶的活性,阻止糖原分解,使肝糖原增加,脂肪贮量减
少。
此外,本药为构成人体结缔组织及胶原(特别是软骨、骨膜、神经鞘、关节
囊、肌腱、关节液等)的组成成分,故可用于关节炎、风湿病等的辅助治疗。
抗炎保肝类
异甘草酸镁: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
改善肝功能异常。
不良反应:可能出现低钾血症
相互作用:与依他尼酸、呋塞米等噻嗪类及三氯甲噻嗪、氯噻酮等降压利尿剂并用时,其利尿作用可增强本品的排钾作用,易导致血清钾值的下降,应注意观察血清钾
值的测定。
甘草酸二铵:
适应症:适用于伴谷丙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急慢性肝炎。
异甘草酸镁为第四代甘草酸制剂,甘草酸二铵为第三代甘草酸制剂。
粘膜修复剂
多稀磷脂胆碱:
适应症:各种类型的肝病,如:肝炎,慢性肝炎,肝坏死,肝硬化,肝昏迷(包括前驱肝昏迷)。
脂肪肝(也见于糖尿病人)。
胆汁阻塞。
中毒。
预防胆结石复发。
手术前后的
治疗,尤其是肝胆手术。
妊娠中毒,包括呕吐。
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放射综合征。
作用原理:当患肝脏疾病时,肝脏的代谢活力受到严重损伤。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可提供高剂量容易吸收利用的高能多烯磷脂酰胆碱,这些多烯磷脂酰胆碱在化学结构上与
重要的内源性磷脂一致,而且在功能上优于后者。
它们主要进入肝细胞,并以完整
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另外,这些磷脂分子尚可分泌入胆汁。
因此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具有下列生理功能:通过直接影响膜结构使受损的肝功能和
酶活力恢复正常。
调节肝脏的能量平衡。
促进肝组织再生。
将中性脂肪和胆固醇转
化成容易代谢的形式。
稳定胆汁。
注意事项:严禁用电解质溶液(生理氯化钠溶液,林格液等) 稀释。
若要配制静脉输液,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
若用其它输液配制,混合液pH值不得低+7.5,配制好的溶液在输注过程中保持
澄清。
只可使用澄清的溶液。
多稀磷脂胆碱与硫普罗宁存在配伍禁忌。
降酶类
联苯双酯滴丸
适应症:本品临床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伴谷丙转氨酶升高者,也可用于化学毒物、药物引起
的谷丙转氨酶升高。
作用原理:本品为我国创制的一种治疗肝炎的降酶药物,是合成五味子丙素时的中间体。
小鼠口服本品150~200mg/kg,可减轻因四氯化碳所致的肝脏损害和谷丙转氨酶
(ALT)升高。
对四氯化碳所致的肝脏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四氯化碳代谢转化为
一氧化碳有抑制作用,并降低四氯化碳代谢过程中还原型辅酶Ⅱ及氧的消耗,从
而保护肝细胞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本品亦可降低泼尼松诱导所致的肝脏ALT升
高,能促进部分肝切除小鼠的肝脏再生。
本品的降酶作用并非直接抑制血清及肝
脏ALT活性,也不加速血液中ALT的失活,可能是肝组织损害减轻的反映。
本品
对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有明显诱导作用,从而加强对四氯化碳及某些致癌物的
解毒能力。
对部分肝炎病人有改善蛋白代谢作用,使白蛋白升高,球蛋白降低。
对HbsAg及HbeAg无阴转作用,也不能使肿大的肝脾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