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拼贴与绘画结合
- 格式:pptx
- 大小:4.79 MB
- 文档页数:31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拼贴添画》的教学反思1、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拼贴添画》的教学反思《拼贴添画》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造型·表现”领域里的内容。
这一课的设置我认为充分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强调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课前学生搜集的图片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参与热情。
从预想来看,此课学生只需依据图片进行相应的添画即可,这要比学生单纯绘制整幅作品要容易。
但是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却不尽人意,部分学生的作品或是拼贴罗列了一大堆图片,几乎没有添画的空间,或是把添画当成了涂底色,画面缺乏创造力和美感。
回顾整节课我认为学生通过欣赏确实在感官上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就是拼贴添画是围绕一定主题,以贴画结合的方式完成的。
学生也能依据自己准备的图片表述自己的创作主题。
但是在贴完图片后却不知添画什么,以至于干脆涂底色就行了。
在启发学生创作思路时,我展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学生也深深被吸引。
怎么轮到他们自己做反而不敢动手了呢?经过反思我认为是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足。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要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作品之所以不理想,一是没有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
这批学生自信心不足,缺少创造意识。
如果在分配学习任务时能够建议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完成作品的形式进行,也许效果要好得多。
二是展示的范品光有好的.,没有差的,对学生不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我们面对的不只有好学生,也有一些基础较差,容易犯错的学生。
如果范品也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问题的作品,这样教学展示后就会对学生提高作品质量产生更大的影响。
一首诗说的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大胆转换教学思路,学会另辟蹊径,也许会产生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2、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认识中国画》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认识中国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辽海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4课拼贴与绘画结合》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4课拼贴与绘画结合》是辽海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拼贴与绘画结合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讲解和丰富的图片示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将拼贴和绘画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拼贴与绘画结合的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拼贴与绘画结合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拼贴与绘画结合的技巧。
2.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拼贴与绘画结合的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学习,提高创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各种绘画材料(如水彩、铅笔、蜡笔等)。
3.拼贴材料(如纸张、布料、彩纸等)。
4.展示台、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拼贴与绘画结合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这一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拼贴与绘画结合的技巧,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创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学技巧进行美术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出建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进行创作。
《拼贴与绘画结合》
课题拼贴与绘画结合教
材
辽海版学段五年级上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用不同材料进行拼贴组合的方法,创作有趣味的作品;学习用各种方法传达某种信息,表达不同感受的方法。
2:通过拼贴与绘画的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丰富艺术创作的语言。
3:感受材料的丰富,感受艺术语言的丰富,进而感受世界的丰富。
重点感受材料的丰富性,学习综合运用材料的方法难点如何大胆而巧妙的运用材料进行组合创作
教具学具教具:教学课件,范画,宝箱(报纸,杂志,毛线,绳子,树叶,瓶盖,豆子,亮片)
学具:报纸,杂志,彩纸,毛线,绳子,树叶,蔬菜,水果,瓶盖,金属类,贝壳,亮片牙签,棉签等一些废旧材料,绘画用具,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师: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个宝箱,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里边都有什么
啊?(5分)
各组组长到老师这里来抓宝,看看你抓到的都是些什么
(宝箱中会有报纸,树叶,毛线,瓶盖,豆子,亮片)
进行材料分组(六组)
师:同学们说一说抓到的这些材料在咱们美术课上能用来做些什
么呢?
生:粘贴起来,做手工等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幅作品,看看老师手中的这个作品
是用什么材料完成的呢?
老师用的是彩纸拼贴加线描的绘画方式完成的作品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如何创作这样的作品的呢?
今天咱们就学习一种新的创作方法,出示课题《拼贴与绘画结合》
激发学生
的创作热
情,吸引注
意力,发挥
想象,能够
大胆表达
自己对这
些废旧材
料的看法
4 拼贴与绘画结合
教师范画:
1撕剪2粘贴3绘画。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4课撕纸添画》辽海版(3)一. 教材分析《第4课撕纸添画》是辽海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撕纸添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以生活中的物品为素材,让学生在撕纸的过程中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丰富多样,对于生活中的物品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感受。
但学生在撕纸添画方面的技巧和创意运用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撕纸的基本技巧,运用撕纸添画的方式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撕纸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撕纸添画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生活中的物品创新性地运用到撕纸添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示范教学等手段,直观地展示撕纸添画的过程和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讲解与示范:讲解撕纸的基本技巧,并进行示范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撕纸添画的过程。
3.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撕纸添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总结课堂收获。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线与造型》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线在造型中的基本作用,掌握运用线条表现物体形态、质感、空间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1. 线条的特性:引导学生认识线条的不同特性,如粗细、曲直、疏密等,并理解其在造型中的作用。
2. 线条的表现: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线条如何表现物体的形态、质感和空间。
3. 实践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线条造型的实践练习,如描绘静物、风景等,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线条在造型中的应用,能够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基本形态和质感。
2. 难点:理解线条的节奏感和空间感,以及如何通过线条表达物体的立体感和远近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精选线条造型作品图片、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素描纸、铅笔、橡皮、彩铅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不同线条造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线条造型的兴趣。
2. 新授:详细讲解线条的特性及其在造型中的应用,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
3. 实践:分组进行线条造型的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强调线条在造型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线与造型》2. 内容:- 线条的特性:粗细、曲直、疏密- 线条的表现:形态、质感、空间- 实践练习:描绘静物、风景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结合本节课所学,选择一个静物或风景,运用线条进行造型练习。
2. 作业要求:注意线条的粗细、曲直、疏密变化,表现物体的形态、质感和空间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线条在造型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第4课前前后后课时:2课时教学思路:第一课时教学采用以下环节:找生活中的前后现象——游戏探究,对比感知——欣赏感知——探究远近关系——剪贴法表现前后、远近关系——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教学绘画法表现前后,即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被遮挡住的地方就不画。
通过欣赏表现前后、近大远小现象的绘画作品,使学生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物体前后遮挡产生的空间美感。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中前后遮挡的现象,感知产生遮挡的前后关系,以及物体的尺寸逐渐缩小,会产生视觉上的远近变化。
2.学习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大胆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3.感受作品中物体的前后关系所产生的空间美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知前后关系的空间美感,学习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生活中的前后现象,运用儿童喜爱的美术语言,表现有前后关系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生活中有前后关系的场景图片、表现有前后关系的中外名作及学生作品、玩偶两个、小组探究用的剪影形若干个、示范剪贴的半成品物件。
学生:废旧彩色纸材、圆头剪刀、胶棒等。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情景导入:两只玩偶争宠,排队争第一。
一会儿玩偶A跳到前面来挡住玩偶B,一会儿玩偶B跳到前面来挡住玩偶A,让学生判断谁在前、谁在后。
揭示课题:前前后后。
(二)发展阶段1.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遮挡现象,判断什么物体在前,什么物体在后。
出示书中的知识窗: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游戏探究,对比感知,前后遮挡产生的层次美感。
(1)教师出示用吹塑纸剪的五个水果,教师拼摆无任何遮挡的零散的效果,请学生说出感受。
(2)各组游戏,随意拼摆,尝试探究怎样摆放物品更具有美感?(3)展示交流,得出结论,画面要有局部遮挡,才会有层次感。
3.欣赏感知。
课件出示资源包中有前后现象的作品图片,学生感知前后关系使画面更生动,更符合视觉审美。
拼贴添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六章《创意拼贴》,详细内容为拼贴添画的基本概念、创作方法以及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理解拼贴添画的艺术特点,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够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拼贴添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材料进行创意拼贴添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拼贴添画的创作方法及其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材料进行创意拼贴,以及如何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拼贴添画作品案例、剪刀、胶水、画纸等。
学具:各种画报、杂志、彩色纸、布料、线团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拼贴添画作品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创意和材料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课件,介绍拼贴添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基本技法。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每组根据给定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拼贴添画创作。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c.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展示并进行互评。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讲解和示范,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六、板书设计1. 拼贴添画2. 内容:a. 拼贴添画概念b. 拼贴添画基本技法c. 拼贴添画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主题,运用拼贴添画技法进行创作。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更多关于拼贴添画的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技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可以尝试将拼贴添画技法应用到其他艺术创作中,如手抄报、海报设计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操作中学生的分组合作与材料选择。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拼贴与绘画结合|辽海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拼贴与绘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并掌握其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拼贴与绘画结合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如何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3. 如何运用拼贴与绘画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拼贴与绘画结合的基本技巧,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拼贴与绘画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拼贴与绘画结合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拼贴与绘画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4. 实践法:学生进行拼贴与绘画结合的实践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拼贴与绘画结合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 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看法。
2. 讲授(10分钟)- 教师讲解拼贴与绘画结合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3. 示范(10分钟)-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拼贴与绘画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
- 学生观看示范并提问。
4. 讨论(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5. 实践(20分钟)- 学生进行拼贴与绘画结合的实践创作。
-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指导。
6. 展示与评价(1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7.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拼贴与绘画结合的重要性和技巧。
-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提出问题或分享感受。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尝试运用拼贴与绘画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拼贴与绘画结合|辽海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拼贴与绘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拼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拼贴与绘画结合的艺术形式,掌握基本的拼贴技巧。
2. 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拼贴,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学会运用绘画技巧,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提高绘画能力。
教学难点:1. 拼贴与绘画结合的艺术形式的掌握。
2. 学生在拼贴过程中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3.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拼贴与绘画结合的作品,供学生参考。
2. 准备各种拼贴材料,如纸张、布料、图片等。
3. 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拼贴与绘画结合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作品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教师总结拼贴与绘画结合的艺术形式。
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拼贴的基本技巧,如选择合适的材料、粘贴方法等。
2. 教师示范拼贴的过程,引导学生注意拼贴的细节。
3. 教师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构图、线条、色彩等。
4. 教师示范绘画的过程,引导学生注意绘画的细节。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拼贴与绘画结合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3.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拼贴与绘画结合的艺术形式。
《拼贴添画》教学设计《拼贴添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学会拼贴添画的基本方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添画创作。
难点: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教学准备范画、教学课件、广告图片、剪刀、胶水、彩笔、双面胶、各种辅助材料。
教学流程一、欣赏导入1、欣赏大师艺术作品。
欣赏毕加索的拼贴画《吉他》,分析这幅拼贴画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设计意图:欣赏《吉他》,初步了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初步感受拼贴画的艺术魅力。
)艺术家们用许多人眼中不值一文的旧印刷品及废弃物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拼贴画。
2、出示课题:拼贴添画二、观察探究1、欣赏拼贴画作品图片。
思考问题:这些拼贴画分别表现了什么主题?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优秀作品,初步学习拼贴画的制作方法。
2、小组活动。
(1)将组员们收集来的旧报纸、广告图片放在一起,进行交流与筛选。
(2)集体讨论,根据筛选的图片给画面选定一个主题或者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对资料的筛选能力。
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思路,使思路更开阔、画面构思更精巧。
3、播放课件,启发学生如何搭配画面。
(1)课件演示:首先选择尺寸较大、印刷清晰、色彩鲜明的图片,摆放在画面显眼的位置;其次搭配其他图片,完善画面。
(2)小游戏:课件中提供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请学生动手操作,怎样摆放才能使画面更美观、更协调。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进一步学习如何筛选图片。
通过实践与比较,复习构图知识,开阔设计思路,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4、教师演示。
拼贴部分做好之后,还要根据画面需求,用画笔添画,美化画面。
(1)可添加具体的景物,完成画面。
(2)也可只添加背景颜色,起到拼贴画之间的过渡和装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