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建设生态城市的社会实践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9.83 KB
- 文档页数:7
2019年关于生态环保社会实践报告经典范文五篇生态环保社会实践报告精选(一)一: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逐渐扩大。
主要表现为:(1)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
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2)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3)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
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XX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
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
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呈森林赤。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
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
(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
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
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7)水体污染明显加重。
据1987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全国约有7亿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城市生态建设实习报告城市生态建设实习报告精选6篇(一)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背景城市生态建设是指通过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次实习是为了深入了解城市生态建设的具体实践和方法,提升自己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实践能力。
实习背景是在某市政府环保局参与了一项城市生态建设项目的实践。
二、实习内容和工作任务1.了解和研究城市生态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规划;2.参与城市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包括调研、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等;3.协助收集、整理和分析城市生态建设相关的数据和资料;4.参与城市生态建设项目的宣传推广工作。
三、实习过程及感受在实习期间,我首先研究了城市生态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规划,了解了该市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接着,我参与了一个城市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协助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工作。
通过实践,我深入了解了城市生态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和方法,对于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习中,我还参与了城市生态建设项目的宣传推广工作,包括策划和组织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等。
通过这些工作,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传达城市生态建设的理念和价值观,提高公众对城市生态建设的认知和支持度。
四、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实践能力,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我了解了城市生态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规划,掌握了城市生态建设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如何进行城市生态建设项目的宣传推广工作。
在实习中,我还接触到了许多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对我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拓宽了自己的眼界。
五、实习总结与建议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城市生态建设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实践能力。
生态环保社会实践报告2019年XX月XX日至XX日,我校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次实践活动针对城市垃圾分类和植树造林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实地参与和亲身体验,取得了积极成果并对我有了深刻的影响。
垃圾分类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我们首先组织了一次垃圾分类知识讲座。
在讲座中,专家详细解读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并提供了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垃圾分类知识讲座之后,我们组织了一次垃圾分类实地考察。
同学们分成小组,前往城市不同区域进行了垃圾分类的实地观摩。
我们走进了垃圾处理中心,亲眼目睹了垃圾分类处理的过程,了解了不同垃圾的分类标准和处理方法。
这次实地考察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垃圾分类的理解,也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除了垃圾分类,植树造林也是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在活动中,我们前往了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积极参与了一次植树造林活动。
我们带上锄头、苗木和水桶,亲自动手进行了栽植工作。
通过实际参与植树的过程,我们深刻领悟到了树木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树木可以防止土壤侵蚀、净化空气、保护水源,为生态环境建设贡献力量。
这次植树造林活动不仅增强了我们的体力,更加燃起了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情。
通过这次生态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切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去。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我相信,通过这次生态环保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我们将会继续努力,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为正文部分,总字数148字)。
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生态文明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生态文明。
一、实践背景。
为了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学校组织了一次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前往当地的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环境调查和宣传教育活动。
二、实践过程。
我们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了生态环境调查,了解了当地的植被、动物种类和生态系统。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生态环境
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我们还利用宣
传板和手册,向游客介绍了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呼吁大家共同保
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三、实践收获。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环保素养。
我们也意识到,要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我们将继续关注环保问题,积极参与
环保活动,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践感想。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培养
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我们将把这次实践的经验和收获带回学校,继
续关注环保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
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自己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2019年关于农村环保社会实践报告五篇【经典范文篇】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那农村环保社会实践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村环保社会实践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社会实践范文(一)一、实践报告概述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
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
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团委以及老师的与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进行了走访调查。
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
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二、调查准备工作及流程(1)前期准备工作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准备实地调查。
(2)开展实习活动1、7月22日~7月25日,进行问卷调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7月28日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3)后期总结工作1、7月30日~8月1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三、调查内容及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城市生态学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机制,对城市环境的生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二、实习内容1. 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收集,对所在城市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和分析,观察城市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
2. 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学习和掌握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统计,对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状态、噪音污染等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3. 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法学习和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包括植被绿化、雨水收集利用、垃圾分类处理等,了解不同治理手段的效果和适用范围,对所在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三、实习成果1. 实地调查报告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实地调查,编写了详细的实习调查报告,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各环境因素的测量结果和变化趋势等内容。
2. 评价报告根据所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所在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并根据实地观察和数据统计结果进行了科学的论证。
3. 治理建议根据学习和了解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方法和技术,对所在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改进和优化的建议,包括增加植被绿化、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等。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同时,我也认识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综合治理。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二)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城市生态研究中心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31日一、实习目标和任务在此次实习中,我主要的目标是学习并应用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通过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及分析等方式,对所研究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和改进建议。
城市生态实习报告1城市生态实习报告1精选2篇(一)报告内容:1. 城市生态实习背景:- 实习单位:某城市生态保护部门;- 实习时间:2021年6月至8月;- 实习目的: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掌握相关保护技术和措施。
2. 实习工作内容:- 生态环境调研:参与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调查,了解城市中的自然资源、植被分布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 生态修复工程:参与城市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包括绿化工程、湿地恢复工程等;- 生态保护宣传:参与组织城市生态保护宣传活动,向市民普及生态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和保护意愿。
3. 实习成果与收获:- 对城市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地调研和工程实施,了解了城市中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了解了一些常见的生态问题;- 掌握了一些生态保护技术和措施:参与了生态修复工程,学习了一些植物绿化的技术和湿地恢复的方法;- 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宣传活动,深入了解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4. 实习总结:-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实习使我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希望自己能将所学所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城市生态实习报告1精选2篇(二)报告主题:城市生态实习报告报告编号:4报告日期:2021年9月30日报告对象:实习指导教师报告人:实习生报告内容:1. 实习期间的工作情况1.1. 参与城市生态规划项目的调研和数据整理工作,包括收集各类城市生态数据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
1.2. 协助实地调查城市环境状况,包括采集水质、空气质量等相关数据。
1.3. 参与城市生态保护相关会议和讨论,了解和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实习收获与体会2.1.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整理,深入了解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2.2. 参与城市生态规划项目,了解了城市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城市生态建设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概况本人于XX年X月至XX年X月,在市城市规划局开展生态建设实习工作。
该局负责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国内一流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
二、实习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和学习城市生态建设的工作内容与方法,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生态规划的编制和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
三、实习内容与体会1.生态规划编制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市区的生态规划编制工作。
首先是对区域内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然后参与制定生态规划目标与指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最后,协助完成生态规划方案的撰写和总结。
通过参与生态规划编制工作,我深刻认识到城市生态建设不仅仅是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更重要的是要在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生态价值,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同时,我还意识到生态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2.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市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
通过对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监测,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评估,为后续的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参与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我意识到科学的监测与评估是开展有效生态保护工作的基础。
只有通过各种数据和指标的分析,才能准确了解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也深切感受到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的复杂性和繁琐性,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习期间,我与同事们紧密合作、相互学习,通过交流与讨论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我也深入了解了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难点。
城市的发展和生态保护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根据《2020年XX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及任务分解方案》(蚌政办秘〔2020〕47号)结合《关于印发安徽省XX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发改环资〔201X〕194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蚌政办〔201X〕30号)《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现将汇报如下:一、2020年度主要工作情况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1.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根据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编制计划,城市紫线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招标。
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稳步推进丰原集团退市进园项目,上半年,新开工丰原退市进园项目5个,分别为年产3万吨L-丙氨酸项目、年产30万吨赖氨酸项目、泛酸钙、L-乳酸、苹果酸。
3.构建生态空间格局。
综合施策控制地表水污染,提升绿色生态空间比重。
编制出台了《固镇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湿地空间保护,组织编制了。
4.推进国土综合整治。
一是积极筛选3000亩新增耕地项目,正在进行选址踏勘,并组织招标文件,拟对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公开招标。
二是稳步推进201X-2020年3个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分别是:仲兴乡耿武村等5个村高标项目、面积3.39万亩;王庄镇北村等5个村高标项目、面积1.84万亩;刘集镇董庙等8个村高标项目,面积5万亩。
三个项目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
三是科学编制十三五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并经评审通过,已批准实施。
二、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5.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水平推进市级生物制造产业基地建设。
2020年,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固镇县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投资32.5亿元,增长55.5%;完成产值110亿元,增长34.1%;实现税收4.05亿元,增长29.4%。
最新生态环境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一、实践背景与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加强社会责任感,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这些活动的实施过程、成效评估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启示。
二、活动筹备与组织1. 活动策划: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在活动策划阶段,我们广泛征求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并结合地方生态环境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
2. 资源整合:通过与当地政府、环保组织、教育机构以及企业合作,我们整合了必要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资、场地等,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宣传动员:通过社交媒体、社区公告、学校讲座等多种渠道,我们对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
三、实践活动内容1. 环境清洁行动:组织志愿者对城市公园、河流沿岸、自然保护区等进行清洁,收集垃圾并进行分类回收。
2. 生态环境教育: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讲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 绿色生活方式推广:通过工作坊、展览等形式,向公众展示节能减排、可持续消费等绿色生活方式。
4. 生态监测与研究:与专业机构合作,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收集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四、活动成效与反思1. 社会效益:活动提高了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促进了社会对环保行动的积极参与。
2. 环境效益:通过清洁行动和生态监测,改善了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贡献。
3. 教育效益: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增强了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了未来的环保人才。
反思: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均、参与度不高等。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活动策划,提高活动吸引力和参与度,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五、未来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生态环境社会实践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推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建设生态城市的社会实践报告参加者:xxx实践主题:xxxx市城市规划及生态规划方向的调查实践时间:xxxx年8月1日至xxxx年8月25日实践地点:xxxx省xxxx市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正文:一、许地溯源xxxx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在远古时期,许由部落在此繁衍生息,故称为许地。
公元前八世纪,周封文叔于许,称许国。
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以后,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xxxx,沿用至今。
xxxx地处要冲,历史上是兵家逐鹿之地。
东汉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挟天子以令诸候”,修耕植以蓄军资,终成霸业,遂使xxxx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几千年来,xxxx风云际会,英杰辈出。
西汉名相晁错、东汉名士荀淑、楷书鼻祖钟繇、著名谋士郭嘉、唐代书圣吴道子等都出生在这里。
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等,都曾流寓xxxx览胜、讲学,留下了鸿篇佳句。
xxxx也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陈、钟、方等姓氏之根深植xxxx大地,维系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感情纽带。
二、自然资源气候特征:xxxx市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
全市四季气候总的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
历年年平均气温在14.3℃~14.6℃。
地形地貌:xxxx市西部为低山丘陵,最高海拔1150米;东部为淮海平原西缘,最低海拔50米。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
地貌景观呈东西向分带,按地貌成因及形态组合,可分为平原、山地和岗地三大类。
1、平原。
按其类型,分为河谷平原、冲洪积平原、泛滥平原及近期黄泛平原。
平原面积363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2.81%。
2、山地。
低山丘陵主要分布于禹州市西北玩花台至扒村及西部磨街、官寺、唐庄及襄城县西南部的紫云、湛北乡(镇)等地,面积521.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0.43%。
绝对高程200~1000米,最高1150米,相对高差270~500米。
山脊走向主要呈西北和近东西向,属嵩山余脉。
以颍河为界分为南北二支,北支称具茨山山脉,南支称箕山山脉。
计大小山峰913座,较为主要的200余座。
3、岗地。
岗地中分为冰碛冰水岗地、剥蚀残岗地、坡洪积岗地、冲洪积岗地四大类型,面积836.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6.75%。
矿产资源:xxxx市境内已知矿藏,主要有煤、铝土、铁、硅石、耐火粘土、石灰岩、大理石和白垩土等。
市境内已探明煤的储量约36亿吨,多分布在襄城县西部、西南部,禹州市的西部、北部和南部,xxxx县西部也有少量的煤。
禹州市境内探明储量15.14亿吨,煤层覆盖层较薄,已大量开采。
襄城县境内探明储量20亿吨左右,保有储量14.1亿吨,埋深一般为300至1200米。
xxxx县境内探明储量0.74亿吨,煤层覆盖较厚,尚未开采。
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
其中:海拨1000米以上的中山面积375亩;500至1000米的低山面积30.657万亩,占总面积4.1%;200至500米的丘陵面积173.01万亩,占总面积的23.1%;20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545.7万亩,占总面积的72.8%。
农耕地:毛耕地面积474.8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3.37%,其中:耕地458.42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1.17%,占毛耕地面积的96.53%,其它为果园、林地、牧草地、水域占地。
其他占地:包括交通占地、城乡居民点、工矿、及未利用的沙地和裸岩砾地等共有274.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6.63%。
全市土壤划分为棕壤、褐土、紫色土、红粘土、潮土和砂礓黑土等6个土类,包括12个亚类,26个土属。
??水资源: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671~736毫米,多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65%。
汛期暴雨强度较大,多年平均径流量96.1毫米,西部115.1毫米,中部84~89毫米,东部81.9毫米。
天然降水汇入颍河、双洎河、清异河、清流河与人工河(颍汝总干渠)等,河川年径流总量为0.9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xxxx市境内经普查有维管束植物124科、411属、719种,其中野生植物448种,栽培植物271种。
按自然森林植被破坏后而大部分低山丘陵为草灌丛植初分类,属华北区豫西山地和黄淮平原亚区植物区。
动物资源:xxxx市动物区系属于华北区的黄淮平原亚区,按xxxx省动物区划属于豫东北平原动物地理省和西崤山山地黄土丘陵动物地理省。
全市共有主要动物135种。
三、城市名片国家园林城市:20XX年元月,国家建设部正式发文,命名我市为“国家园林城市”,这标志着我市的城市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21世纪,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环保经济。
环境、生态、绿化建设已经作为绿色GDP,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生产力。
当一些地方还在为是倾力构筑生态优势,抢占绿色经济的制高点,还是不管生态建设,全力发展经济争论不休的时候,xxxx,这个素有“莲城”之称的古老城市,已悄然确立了环境立市、生态优先、城乡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xxxx经济腾飞的契机。
国家森林城市:xxxx在实施中原崛起中发挥了生态建设的示范作用。
xxxx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在实现中原崛起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根据xxxx的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提出了以生态为品牌,以生态促发展,以生态促和谐的城市发展战略。
“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获得,是xxxx继获得“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之后的又一殊荣,xxxx正逐步成为中原城市群中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投资城市,文化深厚的旅游城市。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生态方略。
建设森林城市,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科学发展、和谐城乡”为主导,以巩固、完善、提高“创森”成果为重点,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努力实现林业生态资源向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的转变,注重在森林生态上抓模式,在森林产业上抓品牌,在森林文化上抓提升,拉长森林生态链条,力争建设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
四、总结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
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
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
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
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设计城市产业。
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
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
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创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
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
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
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
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
即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
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
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
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必须大于人均1.5平方米。
五是增加居住区文化体育设施。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
因而,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
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
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其次是提升。
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共享性。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
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