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2020年整理).pptx
- 格式:pptx
- 大小:75.22 KB
- 文档页数:21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加强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绘画技巧与表现1. 第一课:学习铅笔绘画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铅笔的运用方法,学会用铅笔画出简单的物体。
教学内容:铅笔的种类、铅笔的运用方法、铅笔画的基本技巧。
2. 第二课:学习彩色铅笔绘画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彩色铅笔的运用方法,学会用彩色铅笔画出丰富的画面。
教学内容:彩色铅笔的种类、彩色铅笔的运用方法、彩色铅笔画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探索等途径,掌握绘画技巧,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教材、绘画工具(铅笔、彩色铅笔)、画纸、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欣赏与评述3. 第三课:欣赏名画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世界著名的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名画的介绍、欣赏方法、评述技巧。
4. 第四课:学会评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对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评述的方法、评价标准、评价实践。
七、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欣赏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探索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作品展示、讨论参与度等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九、教学资源教材、绘画作品、多媒体设备、评价表等。
十、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手工制作5. 第五课:学习剪纸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学会创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教学内容:剪纸的历史、剪纸的基本技巧、剪纸的创作方法。
6. 第六课:学习折纸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学会创作简单的折纸作品。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第一课:研究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
教学目标:
- 了解《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世界名画
- 分析该画作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 研究并练画出微笑的表情
教学步骤:
1. 引入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描述画作中蒙娜丽莎的表情,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2. 分析画作:让学生观察画面中的细节,了解画作的构图、色
彩和绘画技巧。
3. 研究绘画技巧:教授学生如何画出微笑的表情,包括眼睛、
嘴巴和面部肌肉的变化。
4. 练绘画:让学生进行练,画出自己的微笑表情。
5. 分享作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相互欣赏、评价。
教学资源:
- 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图片
- 画笔、彩色笔、画纸
第二课:研究中华名画《百鸟朝凤》
教学目标:
- 了解《百鸟朝凤》这幅中华名画
- 分析该画作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 研究并练画出鸟的形态和羽毛细节
教学步骤:
1. 引入画作《百鸟朝凤》,描述画作中的鸟的形态和羽毛,引
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2. 分析画作:让学生观察画面中的细节,了解画作的构图、色
彩和绘画技巧。
3. 研究绘画技巧:教授学生如何画出鸟的形态和羽毛的细节,
包括线条的运用和色彩的选择。
4. 练绘画:让学生进行练,画出自己想象中的鸟的形态和羽毛
细节。
5. 分享作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相互欣赏、评价。
教学资源:
- 中华名画《百鸟朝凤》图片
- 画笔、彩色笔、画纸
...
(继续编写后续教案,根据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的教学内容安排)。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视觉艺术、美术、造型艺术等。
2. 美术的分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摄影等。
3. 美术的评价标准:审美、技巧、创意、表现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材。
2. 教具:图片、范画、绘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新课: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评价标准。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或雕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 练习:学生实践绘画或雕塑,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一幅绘画或雕塑作品,下周交上来。
2.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美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第二章:线条与色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和色彩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线条和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条的基本知识:线条的种类、线条的表现力等。
2. 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分类、色彩的关系、色彩的表现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线条和色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线条和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材。
2. 教具:图片、范画、绘画工具、色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线条和色彩的基本知识。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画艺术;
- 研究并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
- 能够运用所学技法,创作出自己的山水画作品。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山水画。
三、教学过程
1. 介绍山水画的背景和概念,让学生了解山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2. 展示一些经典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作品中的特点和美感。
3. 通过示范,向学生介绍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笔运用技巧。
4. 让学生进行实践,让他们使用所学技巧,创作自己的山水画作品。
5.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促进研究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创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2. 学生相互展示和评价作品,提供对同学作品的建设性意见。
五、板书设计
- 山水画的特点和技法
- 构图和画笔运用技巧
- 创作山水画的步骤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
观察和实践来学习山水画。
但在实践环节中,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
技巧上的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更多指导和帮助。
对于学生的作品评
价也需要注意,鼓励他们发现作品中的亮点,同时指出可以改进的
地方。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冀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面具设计制作》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面具的文化背景和种类。
2.培养学生对面具设计制作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面具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2.面具的审美价值。
教学难点:1.面具的创新设计。
2.面具的制作技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面具实物、图片、设计素材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剪刀、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各种面具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面具分别属于哪些文化?它们有什么特点?”二、面具设计制作方法1.教师讲解面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对称、均衡、对比等。
2.教师示范面具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设计、剪裁、装饰等步3.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尝试制作自己的面具。
三、面具设计制作实践1.教师提出设计要求,如主题、风格、色彩等。
2.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设计并制作面具。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2.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意见。
五、拓展与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面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戏剧、节日、装饰等。
2.学生分享自己对面具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面具设计制作,让学生了解了面具的文化背景和种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关注面具的审美价值。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积极参与,作品质量较高。
但部分学生在设计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本节课《面具设计制作》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强,作品质量较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面具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审美意识得到了提高。
今后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美术教学效重难点补充:一、面具设计制作方法1.教师讲解设计原则时,可以与学生互动:“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设计面具时,怎样做到对称呢?”2.制作过程中,教师示范剪裁技巧:学生尝试后,教师询问:“你们觉得剪裁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强调:“对,要保持手稳,剪刀要紧贴纸面,这样才能剪出整齐的边缘。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程的整体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性。
教学重点:1. 学习并掌握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程的各个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和相关艺术作品的图片。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纸张。
教学过程:第一课:认识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艺术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目标:介绍美术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并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4. 结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讨论。
第二课:色彩的魅力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色彩丰富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学习目标: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色彩在美术中的重要性。
3. 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并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受。
4. 结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讨论。
第三课:线条的表现力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线条丰富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线条的兴趣。
2. 学习目标:介绍线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线条在美术中的表现力。
3. 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线条的形状和特点,并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线条的感受。
4. 结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讨论。
第四课:形状的组合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形状组合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形状的兴趣。
2. 学习目标:介绍形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形状在美术中的表现力。
3. 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组合和变化,并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形状的感受。
六年级美术教案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绘画基础1. 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2. 学习观察和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3. 学习绘制静物、风景等基本绘画题材。
第二单元:素描1. 学习素描的基本技巧,如明暗、质感、透视等。
2. 学习观察和表现物体的内在结构、外在形态。
3. 学习绘制人物头像、全身像、动物等素描题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绘画和素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采用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供学生参考和模仿。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和素描作品的质量,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 学生分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时间第一单元:绘画基础(4课时)第二单元:素描(4课时)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美术教案上册》2.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3. 素描纸、炭笔、橡皮等素描工具和材料4. 教师示范作品5.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源七、教学步骤第一单元:绘画基础1. 引入新课,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2. 示范优秀作品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和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3. 布置练习,让学生绘制静物、风景等基本绘画题材,教师巡回指导。
4.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二单元:素描1. 引入新课,讲解素描的基本技巧,如明暗、质感、透视等。
2. 示范优秀作品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和表现物体的内在结构、外在形态。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教案目录:一、课程简介二、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四、教学过程五、作业布置与评价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以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的美。
2. 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各种美术技法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协作交流。
三、教学内容1. 美术基础知识:学习美术的基本概念、技法和美术史知识。
2. 美术欣赏:欣赏和分析经典美术作品,了解不同流派和艺术家的特点。
3. 美术创作:学习各种美术技法,如绘画、剪纸、雕塑等,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美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法,讲解欣赏的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背景。
3. 示范:展示一幅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边讲解边演示,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实践。
4. 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的美术技法和创意,独立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老师进行总结评价。
五、作业布置与评价1.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美术创作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 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意、技法和表现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示范教学:老师现场示范美术创作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 教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美术用品。
3. 参考资料:相关美术作品、图片、视频等。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1.1 美术的基本概念介绍美术的定义和分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
解释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背景。
1.2 色彩的基本知识讲解颜色的分类:原色、间色、复色。
学习色彩的搭配原则:对比、协调、互补等。
1.3 绘画的基本技巧学习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铅笔、水彩、油画棒等。
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线条、形状、明暗等。
第二章:素描技巧2.1 素描的基本概念解释素描的定义和作用:通过线条和阴影表现物体形态和质感。
强调素描的重要性:培养观察力和绘画基础。
2.2 素描的基本技巧学习素描的基本步骤:构图、打草稿、修改等。
掌握不同的线条表现方式:粗细、曲直、虚实等。
2.3 人物素描讲解人物素描的基本要点:比例、结构、表情等。
练习绘制不同角度和姿势的人物素描。
第三章:水彩画技巧3.1 水彩画的基本概念介绍水彩画的定义和特点:透明、湿润、色彩鲜艳。
强调水彩画的表现力和技法。
3.2 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学习水彩画的画笔运用:勾勒、涂抹、晕染等。
掌握水彩画的配色原则和色彩搭配。
3.3 风景水彩画讲解风景水彩画的基本要点:构图、光影、色彩等。
练习绘制不同季节和主题的风景水彩画。
第四章:剪纸艺术4.1 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介绍剪纸艺术的定义和起源: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强调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特点。
4.2 剪纸技巧的掌握学习剪纸的基本步骤:设计、剪刻、折叠等。
掌握不同剪纸技巧:单层、多层、镂空等。
4.3 创意剪纸作品讲解创意剪纸的基本要点:创新、构图、装饰等。
练习绘制不同主题和风格的创意剪纸作品。
第五章:陶艺制作5.1 陶艺制作的基本概念介绍陶艺制作的定义和过程:制作陶器和陶瓷艺术品。
强调陶艺制作的手工技巧和创作能力。
5.2 陶艺制作的技巧和步骤学习陶艺制作的基本技巧:成型、修坯、上釉等。
掌握陶艺制作的步骤:设计、制作、烧制等。
5.3 创意陶艺作品讲解创意陶艺作品的基本要点:创新、功能、美观等。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1.1 美术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
教学内容: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美术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学生实践。
1.2 美术的基本技法教学目标:掌握美术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
教学内容:介绍美术的基本技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学生实践。
第二章:绘画艺术2.1 绘画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绘画的基本概念,包括水彩画、油画、素描等。
教学内容:介绍绘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绘画种类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学生实践。
2.2 绘画的基本技法教学目标: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
教学内容:介绍绘画的基本技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学生实践。
第三章:雕塑艺术3.1 雕塑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包括泥塑、木雕、石刻等。
教学内容:介绍雕塑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雕塑种类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学生实践。
3.2 雕塑的基本技法教学目标:掌握雕塑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
教学内容:介绍雕塑的基本技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学生实践。
第四章:设计艺术4.1 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
教学内容:介绍设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设计领域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学生实践。
4.2 设计的基本技法教学目标:掌握设计的基本技法,如构图、色彩搭配、创意等。
教学内容:介绍设计的基本技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学生实践。
第五章:建筑艺术5.1 建筑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包括古代建筑、现代建筑等。
教学内容:介绍建筑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学生实践。
5.2 建筑的基本技法教学目标:掌握建筑的基本技法,如构图、空间设计、建筑材料等。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美术欣赏与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构图和色彩等元素。
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1. 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美术作品。
2. 分析美术作品中的线条、形状、色彩和构图等元素。
3. 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感受。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美术作品中的元素和特点。
3. 学生练习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感受,互相交流分享。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的反应和参与度。
2. 评估学生在分析美术作品时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的欣赏和感受表达,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二章:绘画技巧与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
2. 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发展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不同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
2. 练习绘画创作,包括风景、人物、静物等题材。
3. 学习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不同的绘画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2.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
3. 学生互相展示和评价彼此的绘画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技巧掌握和创作能力。
2. 评估学生在绘画作品中的构图、色彩和表现力等方面。
3.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手工制作与创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引导学生运用手工制作技巧进行创意表达。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学习不同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纸、折纸、拼贴等。
2. 练习手工制作创作,包括立体作品、装饰品等。
3. 学习如何运用手工制作技巧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情感。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不同的手工制作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教材中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
2.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美的情感和态度,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
2. 进行美术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
2. 美术教具、颜料、画笔、彩纸等。
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认识颜色1. 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各种颜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辨认颜色。
2. 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分辨各种颜色,如红色、蓝色、黄色等。
3. 引导学生进行颜色搭配实践,如选择两种颜色组成一个图案。
4.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颜色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搭配方法。
第二课时:认识线条1. 展示不同类型的线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线条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进行线条练习,如直线、曲线、中粗线、细线等。
3. 引导学生在纸上自由绘制线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4.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线条的种类和运用方法。
第三课时:学习剪纸1. 展示剪纸作品,引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 介绍剪纸的起源和传统技法。
3. 给学生提供不同形状的彩纸,让他们进行简单的剪纸实践。
4.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剪纸作品,鼓励他们表达个性和想象力。
5.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剪纸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第四课时:学习水彩画1. 展示水彩画作品,引发学生对水彩画的兴趣。
2. 介绍水彩画的特点和基本技法。
3. 给学生提供水彩颜料和画笔,让他们进行简单的水彩画实践。
4. 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鼓励他们展现想象力和情感。
5.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彩画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方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实践。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冀教版(冀人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图形创意与联想》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用教材提示的方法进行图形创意练习。
2. 在美术活动中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 发展自己的手绘线条的表达力。
教学准备:范例作品图片资料、彩色水笔、彩纸、旧画报、剪刀、胶水等。
教学流程:一、教学导入:先让学生欣赏范作,可独立看,也可分组边看边讨论,然后请一些同学针对具体的图形对全体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
教师尽量要待学生先去尝试说明后再揭示这些图形之所以“怪”的妙处。
二、教学新授:1.出示一个人和一个圆圈,提示这里的人和圆圈都是“活”的,能大能小,能动能变,他们碰到一起,会产生什么奇怪的图形?一个人在照镜子,但镜子是一个“魔镜”,你会如何表现这幅奇怪的图形?根据一组关键词,比如“树、脸”或“人、蚊香”等,想象一下,它们碰到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奇怪图形?2.同学间可讨论交流,并随手画一些草图。
选自己满意的草图,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各种富有个性化的创作方法,比如:用一些废旧图片或一些图形资料,局部分解再重新粘贴组合,并添加笔绘,以强化效果。
三、展示评价布置一个“奇怪图形展”,展示学生习作,并附上标签,说明作品的名称、作者和创作意图。
教学反思:要关注学生是否有强烈的创作愿望吗?是否认真用心思付出心血去创作吗?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自己的作品称得上“奇怪的图形”吗?它简练、幽默使人一目了然吗?《质朴的农民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农民画的特点,能够模仿农民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描绘丰收的图画。
2. 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选用拼贴、镶嵌、编织等方法创作一件体现丰收的艺术作品。
3. 懂得生活中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创作美术作品,美化环境,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和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小小丰收会”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农产品,感受丰收的喜悦,引出课题。
介绍农民画在农村,闲暇之余农民伯伯和阿姨也利用绘画和手工艺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