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火灾扑救》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57.00 KB
- 文档页数:67
第二章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建造在地表以下的建筑物称为地下建筑。
地下建筑,目前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但通常按其使用的功能、建筑方式、埋设深度和称谓习惯进行分类。
从平面布置看,地下建筑主要由出入口,通道和洞室三部分组成。
地下建筑发展趋势是:公共建筑的图书馆、体育馆、车库;地下商业街;高速交通网,如地铁、隧道等;公用服务设施,如各种管道,电缆等;能源贮存,如地下油库,地下液化石油气库等。
地下建筑火灾由于位于地下,温度高、烟气大、能见度低,处理十分困难。
第一节地下商场火灾扑救地下商场,是指建造在地面以下、具有一定规模、作为商业服务性质使用的建筑物。
一、基本特点地下商场有开设在地下商业街和较大型人防工事内的、有独立的、也有附设在地上建筑下面的;有单层的,也有2~3层的。
现代地下建筑,有较完善的固定消防设施。
二、火灾特点(一)起火点隐蔽。
发生火灾时,烟雾很快充满地下空间,深入地下的侦察人员视线不清,加之通道曲折、狭窄、柜台多,起火点难以发现。
(二)烟雾浓,久聚不散1.可燃物资多,供氧不足,燃烧不充分,发烟量大、烟雾浓。
2.出入口少,空气流通受限,烟雾聚集不散。
(三)高温增压,易造成火势蔓延。
地下压力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高温烟气在压力作用下,向四周迅速扩散,加热可燃物使其达到着火点,加快蔓延速度。
(四)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1.发生火灾时,大量被困人员易惊慌、拥挤、过分集中在出入口处,易造成人员伤亡。
2.浓烟、毒气等燃烧产物,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
(五)灭火救援难度大1.浓烟、毒气弥漫,进攻人员视线、呼吸受到限制,深入地下内攻艰难。
2.通道曲折狭窄,水枪射流受角度影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扑救时间长。
3.火场通信联络困难,指挥员不能及时掌握情况。
三、灭火基本要求充分利用内部固定灭火设施,坚持自救与外援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疏散抢救人员,有效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四、灭火战术要点(一)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救人与灭火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要点讲义同志们:根据总队统一安排,今天由我就《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要点》与同志们交流学习。
今天的授课共分四个内容。
第一部分地下建筑的概念首先,让我们了解地下建筑的概念。
所谓地下建筑一般指建造在岩石中或土壤中的建筑物。
具体而言是指建造岩石和土层中的比附近地面标高要低2米以上的建筑。
包括附建的地下建筑和单建的地下建筑。
从广义上讲,地下建筑还应包括地下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等工程设施。
目前我国最深的地下建筑是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红土地站,埋深达到了94.467米,这个数据相当于31层楼的高度,被称为“中国最深地铁站”。
这个深度的地下建筑假如发生火灾,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目前,全省仅太原有地铁站,我认为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研讨。
地下建筑火灾不同于地上,高层建筑我们可以采用固移结合、内外结合,地下建筑却只能固移结合,像“中国最深地铁站”,只能以固为主。
地下建筑按功能分类,有军用建筑(如射击工事、观察工事、掩蔽工事等)、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各种民用防空工程、工业建筑、交通和通信建筑、仓库建筑,以及各种地下公用设施(如地下自来水厂、固体或液体废物处理厂、管线廊道等)。
兼具几种功能的大型地下建筑称为地下综合体。
地下建筑按施工方法分类,有明挖和暗挖两类。
明挖施工后完全回填,上面不建任何建筑物的,称为单建式地下建筑;上面再建其他建筑物的,称为附建式地下建筑。
明挖施工后部分回填、覆土或堆土的,称为覆土建筑或堆土建筑。
暗挖的地下建筑,通常是在较深的岩层或土层中挖掘成所需要的空间,顶部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的自然覆盖层。
此外,在中国还有一种习惯的分类方法,把地下建筑分为坑道式、地道式(一般为暗挖)、掘开式(相当于明挖单建)和防空地下室(即明挖附建)。
坑道和地道的主要区别在于内外地面标高的关系,内部高于外部的称为坑道,低于外部的称为地道。
地下室与地下建筑的区别:建筑地下室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下用于建筑物配套设施(如车库、设备间等,还有部分用于战时人防)的那部分建筑;而地下建筑是指像地铁、海底隧道、过街地下通道、地下商场等建筑。
城市地下工程(建筑)火灾扑救指南一、处置难点1、温度高,内攻艰难。
地下工程起火后,室内热量积聚形成高温环境,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工程火灾易发生轰燃,人员难以进入内攻。
2、烟雾浓,排烟困难。
地下建筑火灾供氧不足,燃烧不充分,发烟量大,出入口少,浓烟聚集不散。
3、环境复杂,易迷失方向。
地下工程封闭性强,火场能见度低,结构复杂,使人失去方向感,加之有毒烟气影响,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
4、信号屏蔽,联络不畅。
地下工程对通信信号屏蔽作用强,内外信号传递不畅导致通信困难。
二、力量调集1、结合城市地下工程使用性质、实际情况,制定地下工程火灾扑救力量编成。
2、优先调集水罐消防车、泡沫消防车、抢险救援消防车、排烟消防车、照明消防车、细水雾消防车、充气消防车、战勤保障等车辆器材。
3、根据灾害对象(地下仓库、商场、车库)和灾情情况,确定力量调集的数量和规模。
4、根据现场需要,调集公安、供水、供电、供气、医疗救护、民防等应急联动力量,以及建筑设计人员、建筑结构专家到场配合处置。
三、途中决策1、途中与指挥中心、报警人联系,了解或核实以下情况:(1)出警地址;(2)起火部位、燃烧物质及烟火蔓延情况,是否有仓库及储存物质;(3)人员疏散和被困情况;(4)增援力量出动和社会应急联动单位调集情况。
2、接近火场时应加强对以下情况的观察:(1)风向、风力情况;(2)地下建筑出入口处火光、烟雾情况。
3、查阅熟悉记录、灭火预案和地下建筑结构图或火场平面图,了解地下通道及洞室结构布局情况。
综合火场信息,预判火灾规模,视情申请调派增援力量。
4、出动途中,中队指挥员应向本中队出动车辆、增援中队指挥员通报掌握的情况,结合实际预先部署车辆停靠位置和初步作战分工,提示处置行动注意事项。
5、向单位负责人提供初期处置意见,要求起火单位清理周边车辆和障碍物。
四、车辆停靠1、战斗车辆按出口布局合理停靠,所有参战车辆均不得停靠在着火建筑上方。
2、辖区中队车辆停靠在距起火点最近的上风方向入口处,增援中队车辆停靠在其他上风方向出入口处;正压排烟车停靠在上风方向出入口处,负压排烟车停靠在下风方向出入口处。
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技术以及战术地下建筑火灾是一种非常危险和复杂的灾害,对扑救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技术和战术来应对这种情况。
本文将讨论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技术和战术,重点介绍以下方面:火场勘察、逃生通道保护、灭火器材选用、灭火手段选择和外部支援。
首先,对于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火场勘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火场勘察可以为扑救人员提供关键信息,如火源位置、燃烧物质种类、火势发展速度等。
通过火场勘察可以制定扑救方案,合理安排扑救力量,并确定逃生通道的位置和状况。
逃生通道的保护是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关键部分之一。
确保逃生通道的畅通和安全对于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在火灾发生时,烟雾常常是最危险的元素之一,因为它不仅对人体危害大,还会阻碍逃生。
因此,扑救人员需要通过适当的通风和疏散方法来确保烟雾和有毒气体排出,同时保持逃生通道的畅通。
灭火器材的选用也是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重要环节。
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可以有效地控制火势,防止火势蔓延。
常用的灭火器材包括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
根据火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并确保扑灭火源。
除了灭火器材的选用,选择合适的灭火手段也是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关键。
灭火手段主要包括直接扑救和间接扑救两种方式。
直接扑救是指直接对火源进行灭火,如使用灭火器材或水源进行灭火。
间接扑救则是通过控制火场环境,如关闭通风口、切断燃料供应等间接控制火势的蔓延。
根据具体的火场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手段,并确保扑灭火源。
此外,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往往需要外部支援。
外部支援可以提供额外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帮助扑救人员更好地应对火场情况。
外部支援包括消防车辆、消防水源等。
扑救人员需要及时与外部支援沟通,并根据实际需求来调度外部支援力量。
在总结中,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技术和战术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
火场勘察、逃生通道保护、灭火器材选用、灭火手段选择和外部支援都是关键的环节。
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和战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火势,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