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16.06 KB
- 文档页数:4
液化石油气站安全评价报告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摘要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必须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的规定,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27条关于“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销售实行许可证制度。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经营销售危险化学品”的规定,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也是企业生产必须遵循的一条准则。
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提高加油站的安全管理水平,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物业有限公司液化气站进行了安全现状评价。
根据该站提供的相关文件和技术资料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现场的调研情况,对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及建筑、自然环境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确定了相应的评价单元及评价方法。
在对其液化气站经营、储存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与分析基础上,做出定性和定量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经营、储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评价单元、方法,定性定量计算,对策措施目录第一章概述评价依据1、《安全评价通则》 AQ8001-20072、《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20063、《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安监管管二字[2003]38号4、《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6、《安全系统工程》天津大学出版社7、《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8、《液化石油气》 GB 11174-899、《危险品防火》化学工业出版社评价范围对该液化气站的贮罐区,消防设备与设施进行评价;鉴别和确定该液化气站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重大危险源识别,对其在经营销售液化气等危险化学品活动中潜在危险进行分析;对该液化气站在经营销售液化气危险化学品活动中所使用的储存、经营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等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是否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组织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安全评价范本第一部分:引言1.1 研究背景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是为了满足国内石油气需求而建设的重要设施。
然而,由于涉及高压气体和易燃易爆物质,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风险较高。
因此,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1.2 评价目的本安全评价旨在全面了解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状况,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为相关部门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确保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运营。
第二部分: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概述2.1 储配站基本情况描述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运营情况,包括位置、规模、建设年限等信息。
2.2 设计参数和装置描述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设计参数和装置,包括储气罐、泵站、泄放系统、消防系统等。
2.3 安全管理体系和员工培训描述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员工培训情况,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培训计划等。
第三部分:安全评价方法3.1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相关数据,包括设施档案、事故记录、安全监测数据等,并进行系统分析。
3.2 风险识别和评估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采用专业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
3.3 安全管理评估评估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包括应急预案、培训计划、安全管理制度等。
第四部分:安全评价结果4.1 安全隐患和风险分析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和潜在危害。
4.2 安全管理效果评价评估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包括事故发生频率、事故处置时间等指标。
4.3 对策和建议基于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安全管理改进措施、设备更新等建议。
第五部分:结论5.1 主要评价结果总结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评价结果,包括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等。
5.2 安全管理建议提出改进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安全管理的具体建议,包括加强安全培训、完善应急预案等。
一、安全评价根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3.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危险化学品经营允许证管理办法》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10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允许证管理办法》实行意见》5.GB50028――93《城乡燃气设计规范》6.原劳动部劳部发[1995]56号《爆炸危险场合安全规定》7、公安部令第6号《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定》8、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GB15608-1995《惯用化学品贮存通则》10、GB18265-《危险化学品经营公司开业条件和技术规定》11.GB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二、12.GB17914-1999《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三、被评价单位基本状况四、重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危险性物质液化石油气重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混合物, 是一种略带臭味无色可燃气体。
液化石油气析易挥发, 闪点为-60℃, 与空气混合后, 只要遇到微小火源就能引燃, 爆炸析限为2.25-9.65%。
其蒸汽比空气重,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称远地方, 遇到明火就会回燃。
其火灾危险级别为甲A, 与氧化剂接触反映激烈。
长期接触其低浓度气体者, 可浮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现象, 吸入其高浓度气体时有麻醉作用, 并能引起窒息。
2.罐区危险性液化石油气罐独立布置在储罐区, 与液化气分装间、机房、槽车装卸台设施相邻。
由于罐体、管道、阀门等损坏发生泄露, 如遇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热源会发生喷射性火灾事故。
由于液化石油气罐内是正压, 空气、火焰钻不进去, 因此储罐自身不会从内部发生着火爆炸, 但在无法制止泄露状况下, 则火焰无法扑灭。
当液化石油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 并在爆炸极限范畴内时, 如遇到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热源则会引起爆炸。
3.罐体燃烧爆炸危险性液化石油气储罐、阀门、管道等发生严重破裂瞬态泄露时, 液化石油气将以气态和液态两种形态扩散到空气和火堤内。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安全评价范本一、背景信息1.1评价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名称、位置和规模等基本信息。
1.2储配站的属地政府以及液化石油气供应商的相关许可证和证明文件的核查情况。
1.3储配站所使用的设备和技术的描述。
二、场地评估2.1场地的地理环境评估2.1.1场地的内外环境是否适宜储配站的运营,包括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等。
2.1.2周边区域的社会环境是否安全稳定,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
2.2建筑物和设施评估2.2.1储配站的建筑物和设施的结构安全性评估,包括固定输气管线、储罐和压力容器等。
2.2.2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包括防火、防爆和泄漏等安全设备和措施。
2.3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评估2.3.1储配站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责任分工是否健全,包括人员培训和应急救援的能力。
2.3.2应急响应计划和设施是否完善,包括事故报警装置和应急通道等。
三、操作流程评估3.1液化石油气的接收和储存流程评估3.1.1液化石油气的安全接收和储存,包括卸车作业、管道输送和储罐存储等流程。
3.1.2储罐的容量和压力的合理控制,以及液化石油气的仓储管理和出库流程的评估。
3.2液化石油气的分销和使用流程评估3.2.1液化石油气的供应网络和管道系统的评估,包括供气压力和供气量的控制。
3.2.2分销点和用户端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措施的评估,包括液化石油气的安全使用和存储。
四、风险评估和管理4.1风险识别和评估4.1.1储配站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和风险等级的评估,包括火灾、爆炸和泄漏等风险。
4.1.2风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场景和可能的后果的评估,包括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等。
4.2风险控制和管理4.2.1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的评估,包括设备维护和安全操作规程等。
4.2.2风险管理体系和应急响应措施的评估,包括安全许可证和事故预警和报告机制。
五、安全评估报告5.1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
5.2针对场地评估、操作流程评估和风险评估的具体问题和建议。
液化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液化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一节:评价目的本安全评价报告旨在对XXX液化气站液化石油气储存、充装项目存在的危险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评估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
通过此评价,旨在找出液化石油气在储存充装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以寻求最少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本评价报告的目的如下:1.从储存、充装、运输等过程中考虑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找出液化石油气在储存充装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2.对潜在事故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以求出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
3.对可能的危险进行评价,以便对潜在的危险事件消除或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为提出的消除危险或将危险减少到可接受水平的措施所需费用和时间提供决策支持。
4.评价装备及系统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实现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同时为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管理依据。
第二节:编制依据本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包括以下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3.《湖北省燃气管理条例》4.《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5.有关技术标准及规定1)劳部发[1995] 56号《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2) GB-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 GB-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4) GB-19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年版)5) GB2894-1996《安全标志》6) GB2893-2001《安全色》7) GB-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8)《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检修安全技术规程》(2007年版)9) SH3007-1999《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10) GB-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11) GB-92《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12)《气瓶安全监察规程》(2000年版)13) SH 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14) GB-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15) GB4887-1994《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气候条件XXX液化气站位于XXX杨垱镇余庄集镇北,316国道北,地势平坦,气候温和。
液化气站安全评价检查内容液化气站的安全评价检查内容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 设施和设备检查:- 检查液化气储罐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渗漏和腐蚀。
- 检查液化气储罐的支撑结构和基础是否稳固、无松动。
- 检查液化气储罐的防火性能和防爆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 检查液化气储罐的放置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与其他设备和建筑物的距离是否合理。
- 检查液化气储罐周围的消防设备是否齐全,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 检查液化气加注设备和管道系统是否完好,无泄漏和损坏。
- 检查液化气站的电气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无漏电和短路。
2. 安全管理和操作规程检查:- 检查液化气站是否拥有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液化气的储存、加注、运输和使用等方面。
- 检查液化气站的工作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 检查液化气站是否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设备检修,保证设施和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检查液化气站是否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保持设施和设备的良好状态。
- 检查液化气站的安全警示标识是否清晰可见,包括液化气的危险性描述、禁止吸烟和明火等标识。
3. 环境保护和防灾措施检查:- 检查液化气站是否具备预防火灾、爆炸和泄漏等事故的措施,如防火墙、避雷装置和泄漏报警系统等。
- 检查液化气站周围的环境是否合理规划和防护,保证周边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 检查液化气站是否设有环保设施,如废气处理设备和废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检查液化气站的应急救援设施是否完备,包括事故处理装备和应急通讯设备等。
4. 法律合规和监管检查:- 检查液化气站是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如液化气站的申报手续、建设要求和安全运行规范等。
- 检查液化气站是否定期接受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的安全检查和评估,保持合规性和安全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液化气站的安全评价检查内容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在进行检查时应注意安全,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施的完整性。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安全评价标准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是储存和分配液化石油气的重要设施,涉及到重大的安全风险。
为确保储配站的安全运营,需要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安全评价标准。
本文将介绍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安全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评估、设施评价、管理评价以及应急响应等方面。
一、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安全评价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进行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
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事故类型评估:根据储配站的具体情况、设施和操作情况,评估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如泄漏、爆炸、火灾等。
2. 事故频率评估:通过对相关历史事故数据和类似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事故发生的频率,以确定储配站的风险程度。
3. 事故后果评估:评估事故发生后的影响范围、程度和可能损失,包括人员伤亡、环境影响和经济损失等。
二、设施评价设施评价是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物理设施和安全设备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满足安全要求。
设施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 储罐设施评价:对储罐的结构强度、耐腐蚀性能和泄漏防护设施进行评估,确保储罐能够安全储存液化石油气。
2. 输送管道评价:对输送管道的材质、连接方式和防漏措施进行评估,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
3. 泄漏探测与报警设备评价:评估液化石油气泄漏探测与报警设备的灵敏度、可靠性和响应速度,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泄漏风险。
4. 安全设备评价:评估消防设备、应急照明和通风系统等安全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确保能够有效应对事故。
三、管理评价管理评价是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管理体系和操作规程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能够有效管理安全风险。
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 安全管理体系评价:评估储配站是否建立了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培训和安全考核等。
2. 操作规程评价:评估储配站的操作规程是否科学、合理,并能够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安全检查与监管评价:评估储配站的安全检查和监管措施是否有效,包括巡检、设备检修和记录管理等。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风险评价方法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是指用于存储和配送液化石油气(LPG)的设施,由于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储配站的运营安全至关重要。
为确保储配站的运营安全,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价。
本文将介绍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风险评价的方法。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储罐风险评价和管道系统风险评价。
1. 储罐风险评价储罐是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核心设施,储罐的安全性对整个站点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储罐风险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罐体结构评价:包括罐壁厚度评估、焊接质量评估、罐底强度评估等。
通过对罐体的结构状况进行评价,确定罐体是否存在裂纹、腐蚀等问题。
(2) 罐底稳定性评价:液化石油气储罐的罐底稳定性评价是为了确定罐底的稳定性,防止罐底塌陷、破裂等问题。
评价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动力分析等。
(3) 安全附件评价:主要包括防火泄爆装置、安全泄漏装置、避雷装置等的评价。
通过对这些安全附件的检查和测试,确定其是否正常运行。
(4) 泄漏风险评价: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是储罐的主要风险之一。
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事故树分析等。
通过对泄漏情况的评估,确定泄漏的可能性和后果。
2. 管道系统风险评价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管道系统是将储罐中的液化石油气输送到出站点或用户的关键设施,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对站点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管道系统风险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管道材料评价:包括管道材料的性能评估、腐蚀程度评估等。
通过对管道材料的检查和测试,确定材料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2) 管道泄漏风险评价:管道泄漏是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主要风险之一。
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事故树分析等。
通过对泄漏情况的评估,确定泄漏的可能性和后果。
(3) 管道安全附件评价:主要包括安全阀、泄压装置、防火保护装置等的评价。
通过对这些安全附件的检查和测试,确定其是否正常运行。
(4) 管道维护评价:评估管道维护的情况,包括维修记录、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情况等。
液化石油气储存项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一、工程设计安全性评价:液化石油气储存项目的工程设计是否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对其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包括储罐的选址、结构设计、安全阀设置、泄漏控制、配套管道等方面的设计评价。
二、设备运行安全性评价:设备的运行安全性是储存项目安全的基础。
包括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操作规范、泄漏检测设备、火灾报警系统等方面的评价。
三、应急预案评价:针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项目方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应急预案,包括泄漏事故、火灾事故等应急处置方案,以及人员疏散和救援方案。
四、环境保护评价:项目运行过程中是否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包括大气、水体等方面的环境监测和保护措施。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通过对液化石油气储存项目的安全现状进行全面评价,可以有效地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改进措施,以确保项目的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不断对项目的安全现状进行监测和评估,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最大程度地保障项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液化石油气(LPG)储存项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能源项目,对于液化石油气的存储、分配和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液化石油气的易燃性和挥发性等特性,储存项目的安全风险较高,因此其安全现状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程设计安全性评价:在工程设计阶段,项目方应该充分考虑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震风险等因素,确保储罐选址合理、结构设计符合标准,并且设置合适的安全阀、泄漏控制设备、配套管道等。
重点要查看设计图纸和工程方案,以确保所有设施和设备都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此外,也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以确保设计要求得以完全实现。
二、设备运行安全性评价: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包括了设备的维护保养、操作规范、泄漏检测设备、火灾报警系统等方面。
评价应包括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维护保养记录,确保设备运行在良好的状态,并且操作人员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应对潜在的风险情况。
此外,也需要对火灾报警系统和泄漏控制设备进行实地检查,以确保其灵敏度和可靠性。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评价
摘要:阐述了我国特别是燃气行业的安全评价状况,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安全评价的目的、内容及程序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安全评价的评价方法及安全对策措施。
1燃气行业的安全评价
①我国的安全评价状况
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人我国,受到许多大中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航天、航空等行业的有关企业应用简单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企业安全评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安全
生产工作,政府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及有关单位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对安全评价进行研究和应用。
国家经贸委颁布的《关于对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进行资质认可的通知》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标志着安全评价在我国的实施进入实质性阶段。
200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为安全评价提供了保障,对安全评价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004年1月,国务院
的11款条件,其中第10款规定了“燃气企业必须有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并达到安全运行”。
我国许多省、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该文件的要求,修改了燃气地方法规,增加安全评价的要求,补充和完善燃气企业的行政审批的条件和程序,提高了燃气企业的准入标准,以保证燃气企业安全稳定的生产和经营。
在燃气企业的安全评价单元中,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是主要的安全评价单元。
2储配站安全评价的目的、内容和程序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是燃气企业安全评价的重点单元,也是重大危险源。
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液化石油气储存临界量为10t构成重大危险源,我国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以下简称储配站)的储存量基本大于10t。
2.1
2.2
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1]。
安全评价程序见图1。
①准备阶段
明确储配站安全评价的范围,一般包括储配站站区及附属设施和周围环境。
收集与燃气和危险化学品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对储配站进行现场状况的安全检查,并进行详细记录。
②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