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内科学第8版共2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25
Chapter 3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咳嗽、咳痰、喘息,慢性反复发作,冬天寒冷时加重,回暖时缓解。
病因有吸烟、职业粉尘、化学物质、大气污染、感染。
急性发作期有散在干湿啰音于背部和肺底。
临床分三期:急性发作期(一周内出现脓性痰,或伴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症状之一加剧),慢性迁延期(咳痰喘症状迁延不愈一个月以上),临床缓解期(症状基本消失两个月以上)。
诊断依据:咳、痰、喘、症状,每年三个月,持续两年以上,排除其他疾患,或有明确客观检查依据(X线,肺功能)。
鉴别“爱惜阔小姐”(肺癌、矽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结核)。
急性发作期治疗:控制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
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吸烟、感染、大气污染有害因素,气道弹性减退,气道壁破坏。
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叩诊过清音,肺下界肝浊音界下移,心音遥远。
X线垂位心,ECG肢体导联低电压,肺功检查功能残气量FRV、残气量RV、肺总量TLC均升高,RV/TLC>4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气道阻塞,慢性炎症性反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80%预计值,FEV1/FVC<70%)。
标志性症状是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听诊呼气延长。
COPD诊断标准:①中年发病,长期吸烟史,慢性咳嗽咳痰缓慢进展②肺气肿征③活动时气促,呼吸困难④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舒药后FEV1/FVC<70%, FEV1<80%预计值⑤排除其他疾病所致COPD分级:FEV1>80%预计值,FEV1/FVC<70%为轻度COPD,FEV1>50%中度,FEV1>30%重度,FEV1<30%或呼衰极重度。
分期:稳定期(治疗:戒烟、支气管舒张药:抗胆碱或β2受体激动剂+激素或茶碱类、祛痰药、长期家庭氧疗LTOT),急性加重期exacerbation(感染引发,并发呼衰和右心衰,应另外给予低流量氧疗和抗生素)。
《内科学》教学大纲(INTERNAL MEDICIN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17110042 课程总学时178(理论总学时98/实践总学时8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4 学分 8.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影像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授课与临床见习,使学生比较系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的抢救知识与技能,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范围广,专业多,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内科学的教学对于培养有科学创新精神的优秀临床医学生具有普遍性意义。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内科学(第8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参考书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3rd Edition Goldman等主编美国Saunders 公司2007年Davids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20th edition Nicholas等主编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2006年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采用闭卷笔试。
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理论考试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适当。
主观题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两种,注重内科学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选择题由试题库筛选,以临床病例分析为主,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见习带教内容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
指导学生复习理论知识,以病例为中心,选择典型的病人,演示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查体、问诊、收集临床资料、诊断治疗等,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
内科学第八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内科学第七版各病定义背诵一、呼吸系统疾病1、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有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2、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
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
胸部X线显示一个或多发的含气液平的空洞,如多个直径小于2cm的空洞则称为坏死性肺炎。
3、支气管扩张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
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4、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
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症的疾患)。
5、慢性非阻塞性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6、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7、肺栓塞(PE):是肺血栓栓塞症的一种类型。
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包括PTE、脂肪栓塞综合症、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通常所指的PE即指PTE。
内科学第八版XXX 26.2020第一节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天性心血管病(congenital vascular diseases)是指心脏及大血管在胎儿期发育异常引起的、在出生时病变即已存在的疾病,简称先心病。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其发生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在我国,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为%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患儿约12?15万。
先天性心血管病种类很多,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差别悬殊。
本章仅对常见的可自然存活至成人的先天性心血管病作简要介绍。
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见表3-7-1.表3-7-1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心房房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心室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瓣膜二叶自动脉瓣无分流肺动脉瓣狭窄■分流三尖瓣下移无分流血管动?眷管未闭左向右分流自动脉缩窄无分流主动脉窦动脉瘤窦瘤破裂多发生左向右分流复杂法洛四联症右向左分流一、房距离缺损房距离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 :1.5?3,且有家族遗传倾向。
病了解剖】|房间隔缺损一般分为原发孔缺损(primum atrial septal defect)和继发孔缺损(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前者实际上属于部分心内膜垫缺损,常同时合并二尖瓣和三尖瓣发育不良;后者|为单纯房间隔缺损,又分为中央型缺损、下腔型缺损、上腔型缺损和混合型缺损,以中央型缺损丨最多见,也可有多个缺损同时存在。
病理生理】房距离缺损对血活动力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分流量的多少。
由于左房压力高于右房,所以丨形成左向右的分流。
分流量的多少除取决于缺损口大小,还与左、右心室的顺应性和体、肺循环丨的相对阻力有关,影响左心室顺应性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可增加左向右分流的幅度。
持丨续的肺血流量增加导致肺淤血,使右心容量负荷增加,肺血管顺应性下降,从功用性肺动脉高压|发展为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右心系统压力随之持续增高直至超过左心系统的压力,使原先的左丨XXX iJiJJii yII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向右分流逆转为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目录第一篇循环系统疾病 (5)第一章总论 (5)第二章心力衰竭 (15)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 (23)第二节急性心力衰竭 (38)第三章心律失常 (42)第一节概述 (42)第二节窦性心律失常 (49)一、窦性心动过速 (49)二、窦性心动过缓 (49)三、窦性停搏 (50)四、窦房传导阻滞 (50)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1)第三节房性心律失常 (53)一、房性期前收缩 (53)二、房性心动过速 (54)三、心房扑动 (56)四、心房颤动 (58)第四节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61)一、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61)二、房室交界区性逸搏与心律 (61)三、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62)四、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 (63)[附] 利用隐匿性房室旁路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6五、预激综合征 (66)第五节室性心律失常 (69)一、室性期前收缩 (69)二、室性心动过速 (71)三、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76)第六节心脏传导阻滞 (77)一、房室传导阻滞 (77)二、室内传导阻滞 (80)第七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82)第八节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83)一、心脏电复律 (83)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89)三、心脏起搏治疗 (89)四、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93)五、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 (94)第四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96)第五章先天性心血管病 (108)第一节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 (108)一、房间隔缺损 (108)二、室间隔缺损 (110)三、动脉导管未闭 (113)四、二叶主动脉瓣 (115)五、主动脉缩窄 (116)六、肺动脉瓣狭窄 (118)七、三尖瓣下移畸形 (120)八、主动脉窦动脉瘤 (121)九、法洛四联症 (123)十、艾森曼格综合征 (124)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126)第六章高血压 (131)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 (131)第二节继发性高血压 (152)第七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56)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 (156)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66)一、心绞痛 (167)二、心肌梗死 (180)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198)四、缺血性心肌病 (199)五、猝死 (201)第三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202 第八章心脏瓣膜病 (206)第一节二尖瓣疾病 (206)一、二尖瓣狭窄 (206)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214)第二节主动脉瓣疾病 (221)一、主动脉瓣狭窄 (221)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27)第三节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疾病 (234)一、三尖瓣狭窄 (234)二、三尖瓣关闭不全 (235)三、肺动脉瓣狭窄 (237)四、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238)第四节多瓣膜病 (239)第九章感染性心内膜炎 (242)第一节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242)第二节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253)第十章心肌疾病 (255)第一节心肌病(原发性) (255)一、扩张型心肌病 (255)二、肥厚型心肌病 (258)三、限制型心肌病 (261)四、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 (262)五、不定型的心肌病 (263)第二节特异性心肌病 (263)一、酒精性心肌病 (264)二、围生期心肌病 (264)三、药物性心肌病 (265)四、克山病 (265)第三节心肌炎 (266)第十一章心包疾病 (271)第一节急性心包炎 (271)第二节缩窄性心包炎 (275)第十二章主动脉和周围血管病 (278)第一节主动脉夹层 (278)第二节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283)第三节静脉血栓症 (287)第十三章心血管神经症 (292)第十四章心血管疾病的溶栓、抗栓治疗 (295)第一节心血管疾病中常用的抗栓及溶栓药物 (295)第二节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抗栓及溶栓治疗 (297)第一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装置。
内科学第八版课件参考在药物治疗方面也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在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中,五十年代的异烟肼、利特类和抗胆碱能药物,七十年代的甲氰咪胍,八十年代初的雷尼替丁,至目前已具有胃酸中和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粘膜保护剂和抗HP类抗生素等作用机制不同的10余种药物,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愈率显著提高、复发率、手术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在肝胆疾病治疗中,八十年代以后,应用去氧鹅胆酸与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结石,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治疗重症肝炎,乳果糖肝性脑病,多巴胺与速尿腹内注射、腹水浓缩或直接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近年来,静脉高营养疗法也逐渐应用于某些由于疾病不能进食患者的治疗,为临床治愈某些急、慢性重症疾病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心血管系统病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了二阶梯双倍运动试验,六十年代开始了心电向量图,七十年代开始活动平板运动心电图,提高了某些心脏病如冠心病的诊断率。
七十年代开始的动态心电图对于难捕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有特殊意义。
无创伤性心功能检查已用于危重患者治疗前后的自身监测等。
20xx年逐步应用食道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现已普及到县、乡医院,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心脏电生理学。
近年开始记录心室晚电位,用于预测某些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
我国是较早应用超声诊断心脏病的国家之一,六十年代初,已研制超声心动图仪,并用于临床诊断性研究。
经历了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仪,近年已应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仪。
在核素检查方面,七十年代开始逐步应用r心功能仪(核听诊器)、r闪烁照相。
特别是20xx年国内试制成功新的心肌显象剂,甲氧基异丁基异脂(mTc-MIBI),及开始使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提高了冠心病的无创伤性诊断水平。
在介入性检查中,开展心导管检查已有xx年的历史,1950~20xx年,北京、上海即已开展了右心导管检查,20xx年又开展了左心导管检查,20xx年开展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开展了心异管记录心内希氏束电图,20xx年开始窦房结电图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