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道路交通历史发展
- 格式:pptx
- 大小:86.48 KB
- 文档页数:11
古墩路古墩路,这是杭州市一条著名的街道名称。
它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地处市中心,是连接城区和西湖地区的重要道路之一,也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东大门。
古墩路因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而备受瞩目。
古墩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2年的战国时期。
根据史书记载,古墩路原本是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在平定吴越之战后修建的一条连接越国都城会稽(今绍兴)与西湖地区的皇道。
在此之后,古墩路逐渐发展成为杭州的主要交通要道,也成为了商贸流通的重要通道。
古墩路的名字源于路旁的一座古墩,古墩指的是旧时用石块筑成的路基,以防止道路因为雨水冲刷而坍塌,同时也便于行人跨越涵洞。
这座古墩曾经是古墩路重要的里程碑,使得古墩路成为有名的古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古墩路也随之改建和扩建。
如今的古墩路车行道宽阔平整,行人道畅通无阻,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商业街区。
古墩路商业氛围浓厚,吸引了许多商家和消费者。
这里有各类特色小吃摊位、餐饮店铺和精品商店,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购买到各种独特的商品。
古墩路还有一些小型手工作坊,可以看到手艺精湛的工匠们亲手制作美食、工艺品和艺术品。
这些小作坊保留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很多文化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光。
除了商业活动,古墩路也有许多历史文化景观值得一提。
古墩路沿线有一些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保存较为完整。
这些建筑以古朴典雅的风格而闻名,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
沿着古墩路散步,可以欣赏到这些古老建筑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同时,古墩路也推动了当地的文化发展。
街区中有一些艺术机构、文化中心和画廊,经常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以及文化交流活动,为当地市民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艺术空间。
这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古墩路不仅是一个街道的名字,它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传承。
凭借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商业魅力,古墩路吸引了无数人们的关注。
每天,这里都会汇聚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和居民,成为一个繁忙而又充满活力的地方。
BRT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
BRT,即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是一种利用大容量公交车辆和专用道路空间,结合智能通讯技术,提供类似轨道交通服务的公共交通方式。
中国的BRT发展起始于21世纪初,一些城市开始引进和建设BRT系统。
2004年,济南市率先进行了BRT的调研、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等工作,并于2006年制定了“近期大力发展BRT,远期BRT与轨道交通相结合”的发展规划。
2005年12月30日,北京市建成了中国第一条BRT线。
随后,其他城市也开始陆续建设和发展BRT系统。
例如,2008年,广州市建成了第一条BRT线路。
到了2009年,杭州市也开始建设BRT系统。
这些城市的BRT系统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和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BRT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也促进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缓解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同时,BRT系统还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成为许多城市优先发展的公共交通方式之一。
总的来说,BRT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公共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BRT系统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和舒适的出行方式。
杭州地铁发展史谁说乘坐杭州地铁是无聊的呢?在九龙湖站,你可以看到红色的上海老派建筑,在滨江站,你可以欣赏到繁华的滨江夜景,在古墩站,你可以看到百年之久的古墩故事。
当你一路沿着蓝色的轨道穿行时,杭州地铁的每个站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回忆。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杭州地铁发展史吧!一、杭州地铁简史1. 1980年前规划史1948年,西湖、萧山、宁波和杭州市政府作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提议在这四个城市建设地铁站,这一抱负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它不仅将大大改善两地的环境,还将让杭州有机会获得这样的改变。
但是,由于当时的经济制度及许多不可抗力的因素,这个计划没能实现。
到了1980年,杭州地铁计划重新被挖掘,以满足迅速增长的城市繁荣发展所需。
政府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规划,提议在杭州西湖、萧山、宁波以及杭州市建设地铁系统。
计划细致全面,旨在连接杭州四地,助力各地发展,给杭州市民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交通服务。
随着这一规划的发布,杭州地铁项目一步步成为现实,有趣的是,它的挖掘还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物,比如有许多古代的青铜器、瓷器等。
这些古代宝物的出现,使得当地的考古学家们大为兴奋,也让这一挖掘过程充满了趣味性。
(1) 1980年,省政府正式启动杭州地铁规划;1980年,杭州开启了地铁大计划,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中等城市。
此前,地铁保持着令人兴奋的另类热潮。
当年的地铁精英团队,除了国内的国家地铁总公司之外,还在南京新街口遗址发掘,希望发现更多关于20世纪中期中国地铁发展史的信息,以及有关中国地铁未来早期规划的宝贵资料。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了杭州可以建设地铁的可能性,市政府也正式启动规划。
由于技术内容极其复杂,地铁团队找到了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英国的专家、工程师,一起讨论如何建设地铁。
当初的设想是构建一条轨道“鳞状”的拱形结构,以适应这座山城的特殊地理环境。
最后,省政府在杭州实施了中国第一条地铁,从而赋予了一座城市新的生机与活力。
杭州地铁动态发展史一、杭州地铁发展概述杭州市地铁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1997年,杭州市首先拟定了地铁规划,旨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城市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到2000年,杭州市正式实施了地铁规划,开始了自己的地铁建设。
2004年,地铁1号线开始建设,2008年9月28日正式开通,全线共有14站,距离约为17.5公里。
之后,随着杭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地铁线路不断延伸,地铁网络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杭州市交通的重要枢纽。
二、杭州地铁发展历史1、杭州地铁1号线(2008年9月28日)杭州地铁1号线是杭州首条地铁线路,由钱塘江大桥至杭州火车站共计14站,全程17.5公里,所有站点分布在杭州主要的商业街区以及旅游景点。
2、杭州地铁2号线(2010年12月30日)杭州地铁2号线由新塘站至萧山机场站,全程距离34.5公里,共有23个站点,可以快速连接杭州市中心和萧山机场,其中有6个站点在萧山国际机场附近,大大方便了出行者的出行。
3、杭州地铁3号线(2015年7月5日)杭州地铁3号线是杭州首条跨江地铁线路,全程25.5公里,共有19个站点,从萧山机场站穿越钱塘江,至萧山火车站,到达杭州市的另一端。
三、杭州地铁发展现状目前,杭州地铁共有5条线路: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和6号线,共计136.7公里,共有87个站点,可以覆盖杭州市的主要商业街区和旅游景点。
另外,杭州市还计划在未来几年中建设4条新的地铁线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
四、杭州地铁发展展望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在杭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杭州将通过完善地铁建设,实现低碳绿色出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未来,杭州地铁网络将更加完善和发达,给杭州居民带来更多的出行便利。
杭州笕桥老街发展历程
杭州笕桥老街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它曾经是杭州南部重要的商业街区,也是杭州地区最早开设的一条老街。
笕桥老街以其传统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独特的旅游景点。
早在唐宋时期,笕桥老街已是杭州南部的一个繁忙区域。
当时,该地区主要以水陆交通为主,街上摆满了许多贩卖各种商品的小摊贩,人流熙熙攘攘。
随着时间的推移,笕桥老街逐渐成为杭州南部的商业中心,吸引了许多商人前来贸易和经商。
20世纪50年代,随着城市规划的改变,笕桥老街开始逐渐式微。
很多商户搬离了这个地区,老街的繁荣逐渐消失。
然而,在21世纪初,杭州市政府意识到笕桥老街的历史价值和旅游
潜力,决定开展老街的保护和复兴工作。
从2003年开始,杭州市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笕桥老街的
改造和修复。
他们保留了老街的传统建筑风格和原有的街道格局,修复了一些历史建筑并改建成各种特色店铺和餐饮场所。
同时,政府在这里也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艺术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
如今的笕桥老街已经焕发出新的活力。
街区内有许多特色的小吃摊和手工艺品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品尝美食和购买纪念品。
同时,笕桥老街还定期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古装展览、舞蹈演出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和体验机会。
笕桥老街的发展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为笕桥老街的保护和复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游客和商家的积极参与则促进了街区的发展和繁荣。
笕桥老街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地区的老街保护和复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杭州的交通状况如何如何最便捷出行杭州,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是一个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杭州的交通状况也日益复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杭州的交通状况,并为您提供最便捷的出行方式。
一、杭州的交通现状1、道路交通杭州的道路网络在不断完善和扩展,但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交通拥堵仍然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段,主要干道和交通枢纽往往车流量巨大,行车速度缓慢。
2、公共交通杭州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车、有轨电车等。
地铁网络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然而,在高峰时段,地铁车厢内也会较为拥挤。
公交车线路覆盖广泛,但部分线路的运营时间和频率可能无法满足所有乘客的需求。
3、非机动车交通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在杭州是一种常见的出行方式。
杭州设立了许多非机动车道,为骑行者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但在一些繁忙路段,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混行现象仍然存在,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
4、交通管理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交通管理措施,如限行、限购、智能交通系统等,以缓解交通拥堵。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
二、最便捷的出行方式1、地铁出行地铁是杭州目前最快捷、准点的公共交通方式之一。
截至目前,杭州已经开通了多条地铁线路,覆盖了城市的主要区域。
在规划出行路线时,优先选择地铁可以大大减少路上的时间。
您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地铁站内的线路图了解地铁的运行时间、站点和换乘信息。
同时,注意避开高峰时段,以获得更舒适的乘车体验。
2、公交车出行公交车虽然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但对于一些地铁无法直达的区域,公交车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选择。
您可以通过公交实时查询应用程序,了解公交车的到站时间,合理安排出行。
此外,杭州还推出了一些快速公交线路和定制公交线路,为乘客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服务。
3、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出行如果您的出行距离较短,或者目的地附近交通拥堵,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是不错的选择。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
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
1881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
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
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
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
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0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
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
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
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
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
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
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
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
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
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
杭州地铁的动态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杭州市提出了建设地铁的愿望。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地铁的建设进展缓慢,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加速推进。
2001年,杭州市政府正式提出了地铁建设的规划,将地铁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点。
2004年,杭州市成立了地铁建设指挥部,并开始进行地铁1号线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2008年,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运营,这是杭州地铁的第一条地铁线路,全长48.89公里,共设站站40座。
随着地铁1号线的建成,杭州市政府意识到地铁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于是进一步加大了地铁建设的力度。
2009年,杭州市开始进行地铁2号线和3号线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2010年,地铁2号线开工建设,2013年全线贯通试运行,同年正式运营。
地铁3号线也于2012年开工建设,2015年正式通车运营。
这两条地铁线的开通进一步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减少了交通拥堵问题。
除了增加地铁线路外,杭州地铁还在推进地铁网络的发展。
2014年,地铁4号线开工建设,2019年正式通车运营。
同时,地铁5号线和6号线也在紧张施工中。
这些地铁线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杭州城市的交通效率和方便性。
此外,杭州地铁还积极引进先进的智能技术,提高地铁线路的运营管理水平。
例如,在2017年,杭州地铁引入了自动驾驶技术,成为国内首个应用自动驾驶技术的地铁,这为未来地铁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杭州地铁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杭州市政府的明确规划和高度重视,以及地铁建设指挥部的协调推进。
此外,杭州市政府还积极争取财政支持,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确保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杭州地铁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延误和困难。
然而,通过政府的努力和市民的支持,杭州地铁现已成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方式,为杭州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
未来,杭州地铁将继续扩建地铁线路,提升运营水平,进一步改善杭州市民的交通状况。
杭州马路现状分析报告书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杭州市马路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了解马路交通状况、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改进方案。
2. 背景杭州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交通发展迅猛。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马路交通承载压力日益增大,交通拥堵问题凸显。
为了有效管理和规划城市马路交通,需要全面了解马路现状。
3. 马路交通状况分析3.1 马路网络覆盖率根据调查数据,杭州市马路网络覆盖率为95%,较高的覆盖率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
3.2 马路道路状况杭州市马路道路状况良好,92%的道路达到优良等级。
然而,部分老旧道路存在损坏和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维护和改善。
3.3 交通拥堵情况由于车辆增长迅速,杭州市部分主要道路和交叉口出现交通拥堵问题。
研究表明,早晚高峰时段拥堵路段占比达到25%。
3.4 公共交通发展公共交通在杭州市逐渐发展壮大,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日均客运量稳步增长。
然而,部分地区仍然缺乏公共交通覆盖,居民出行取得不便。
4. 马路交通问题分析4.1 交通拥堵导致效率低下交通拥堵导致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降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4.2 马路道路维护不足部分老旧马路道路维护不足,损坏和安全隐患增加。
需要加强道路维护工作,提高道路质量和安全性。
4.3 公共交通不便利部分地区缺乏公共交通覆盖,居民出行不便,增加了私人车辆的使用,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问题。
5. 马路交通发展趋势5.1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包括智能信号灯、交通监控、电子收费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5.2 优化马路布局根据交通流量和需求,合理优化马路布局,提高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5.3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加强公共交通线路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覆盖率,减少私人车辆使用。
6. 结论通过对杭州市马路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我们发现存在交通拥堵、道路维护不足和公共交通不便等问题。
杭州乾隆古道简介
杭州乾隆古道,又称乾隆古道,是指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一条古代道路。
乾隆古道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得名于乾隆皇帝。
它起点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龙坞村,终点位于天目山,全长约25公里。
乾隆古道是一条古老而重要的交通通道,连接了杭州市区和天目山风景区。
这条古道曾经是杭州通往天目山的主要道路,也是古代文人墨客游览西湖和天目山的必经之路。
乾隆古道沿途风景秀丽,山水相间,有许多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如太子岗、白马潭、鸳鸯泉等。
乾隆古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见证了杭州地区的发展和变迁。
同时,乾隆古道也成为了研究和了解古代交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乾隆古道,杭州市政府对其进行了修缮和整治,并开发了相关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和探索。
如今,乾隆古道已成为了杭州市的一大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游客可以沿着古道徒步穿行,感受古代人们的行走之路,欣赏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
此外,乾隆古道还举办了一些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如乾隆古道文化节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体验和参与机会。
总的来说,乾隆古道是一条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古代道路,它连接了杭州市区和天目山,具有重要的交通、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保护和开发,乾隆古道成为了杭州市的一大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和探索。
杭州汽车西站
杭州汽车西站是杭州市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位于城西地区。
作为杭州市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杭州汽车西站在城市交通运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历史、地理位置、建筑特色、交通、服务设施等方面来介绍杭州汽车西站。
历史
杭州汽车西站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杭州汽车西站在经过多次改建和扩建后,逐渐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地理位置
杭州汽车西站位于杭州市西部地区,紧邻杭州市的主要道路和交通枢纽。
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建筑特色
杭州汽车西站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站内设有候车大厅、售票厅、餐饮区等功能区域,为乘客提供便利的服务。
交通
作为杭州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杭州汽车西站连接着城市的各个地区,为市民提供便利快捷的出行方式。
汽车、出租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都可以通过杭州汽车西站进行换乘。
服务设施
杭州汽车西站设有各种便民设施,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和便捷的出行服务。
站内设有休息区、自助取票机、信息查询台等服务设施,为乘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综上所述,杭州汽车西站作为杭州市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在城市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便利的地理位置、现代化的建筑特色、多元化的交通方式和周到的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便利快捷的出行体验。
希望杭州汽车西站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为城市的交通运输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乘势而上,实现杭州交通新的历史性跨越——访杭州市交通局局长陈伟金立山;陆晶晶【期刊名称】《杭州(周刊)》【年(卷),期】2009(000)010【摘要】交通建设,事关杭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事关杭州打造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事关杭州构建都市经济圈和市域网络化大都市,事关杭州缓解交通"两难",是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关键举措。
进入新世纪以来,杭州的交通已经完成了由相对滞后到基本适应的第一次历史性跨越——实施交通西进战略,县县通高速,将五县市融入杭州大都市。
当前,杭州交通正在向着由基础适应到适度超前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迈进,要以"东网加密"工程为主体,实施115个项目、总投资1250亿的宏伟计划。
在这第二次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建设迈大步、管理出精品、服务创满意、队伍树形象,已然成为广大杭州交通人的共识。
【总页数】3页(P20-21,33)【作者】金立山;陆晶晶【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72.88【相关文献】1.构建立体交通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访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范建军 [J], 章湧;2.构建立体交通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访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范建军 [J], 章湧3.弘扬汉魂乘势而上以崭新的交通风貌迈进新世纪——访丰县交通局局长张立新[J], 庄美昭4.乘势而上实现旅游经济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访省旅游局局长纪根立 [J],5.乘势而进加快发展奋力实现“十二五”四川交通的历史性跨越——在四川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选) [J], 高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历史概况杭州历史概况六大古都之一(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南京、杭州)4700多年前已有人在此生息,“良渚文化”可证明,“良渚”以黑陶为特征。
周代(3000多年前)居“扬州之域”。
春秋是先后为吴,越。
战国居楚。
秦居会嵇即称钱塘县。
东汉会嵇即功曹(地方官)华信在此筑海塘,使泻湖与海水隔绝慢慢形成了西湖。
故华信是杭州第一功臣。
隋开皇九年(589年)设立杭州,杭州名称首始一直沿用至今。
隋大业六年(610年)江南运河开通,杭是大运河南段的起点。
唐代宗时,杭州刺史李泌凿六井(西井、方井、金牛井、白龟井、小方井、相国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筑堤并留诗(现白堤不是白居易开的)。
五代吴越王钱鏐建立吴越国,历时七十二年,在凤凰山下筑“子城”又在外围筑“子城”周围七十里,钱鏐修水利,筑海塘,兴寺院,故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
杭州成了东南人文荟萃之地。
南宋在此建都历时150多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苏东坡筑堤并留诗。
南宋画院画家马远画有西湖山水画题名为“柳浪闻莺,两峰插云、平湖秋月。
”陈清波画有“断桥残雪、三潭印月、雷锋夕照、苏堤春晓、南屏晚钟”这就是西湖十景的由来,以有700多年历史。
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美杭州庄严美丽堪为其它城市之冠,称之为“天城”。
杭州过去故事1972年,他第一次到杭州的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93年,他故地重游,虽然在美国已是万人唾骂的臭咸鱼,但杭州人民仍然当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72年的破冰之旅,尼克松在杭州仅仅逗留了一天,更准确地说,是21个小时,夜宿今日的西湖国宾馆(杭州人俗称的“刘庄”)。
2月26日12点30分,尼克松在周恩来的陪同下,比原定计划推迟一个小时飞抵杭州。
他坐着轿车驶过机场路。
尼克松或许不知道,为了迎接他,这条路两旁原有元宝树全部被替换成了香樟树,而杭州人甚至以难以置信的速度,里里外外改建了笕桥机场——这点我们在后面还会讲到。
杭州公交概况(历史、现在)1922年的冬天行驶在湖滨至灵隐的“永华汽车行”和“宝华汽车行”的公共汽车如同初生婴儿、呱呱坠地就饱受凄风苦雨、惶惶度日,直到历史的车轮碾过1949年5月时,杭州解放,获得新生,她才注入了新的活力,才真正地站起来,开始走上了兴旺发达的康庄大道,四年后的1953年1月7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工业局批示组建“杭州市公共交通公司”,经营杭州市的公共交通客运业务,1953年末的9条线路,82辆公交车,59名员工,运营线路长度99.8公里,年总驶里程331万公里,客运量2208万人次,票款收入171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18万元的企业。
至2007年底杭州公交集团拥有员工1600人。
如今,公交集团主营客运外,还有修理公司、客车厂、广告公司、汽配公司、物业公司、房产公司、培训中心、出租公司及多种多家投资的股份公司。
仅营运主业,2007年全年完成客运量8.95亿人次,折标总驶里程3.85亿公里,票款收入11.18亿元,万人公交车拥有率达到25标台。
客运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07年新开通线路12条,头班提前或末班延迟的路线延长服务时间32条(次)采纳市民意见和建议优化线路37条(次),配合城市建设施工需要,优化调整线路622条(次)开通早、晚高峰大站车、快速输送大运量,加大快速公交网络建设,形成4条同台换乘线,6条接驳线,7条共享专用道线的一体的网络,积极做好公交一体化建设。
杭州公交集团“十一五”发展战略(2006~2010年)一、实施步骤1、2005年5月~2006年5月,为战略准备和实施基础阶段。
2、2006年~2008年,为战略实施攻坚阶段。
3、2009年~2010年,为战略完善提高阶段。
(1)主要分析评价市场发展和战略实施情况,解决“短板”为核心,进行调整,提高应变能力。
(2)重点完成集团产权多元的股份制改造,市场化运作,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3)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使公交出行率达到35%,公交服务适应出行需求的增长。
杭州城市发展史一、古代杭州杭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杭州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古代的杭州是一个水乡城市,因其地理位置独特,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吸引了许多人们的聚居。
二、南宋时期的杭州南宋时期,杭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南宋时期的杭州城市规划先进,街道宽阔整洁,市区内有着众多的市场和商业街,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
杭州的河道交通也十分发达,运河纵横交错,让杭州成为水上交通的枢纽。
三、明清时期的杭州明清时期的杭州城市规划更加完善,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大幅增加。
明清时期的杭州成为文化名城,有着众多的文人墨客,文化繁荣。
当时的杭州也是一个商业中心,有着繁忙的商业街和市场,吸引了众多的商人前来交易。
四、近现代的杭州近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杭州逐渐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20世纪90年代,杭州被列为中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经济发展迅速。
杭州的城市建设也迎来了快速发展,许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近年来,杭州的城市发展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杭州被评为中国环境最优城市之一,城市内有着众多的公园和绿地,呈现出一片绿色的景象。
杭州的交通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地铁、高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让居民出行更加便利。
五、未来的杭州展望未来,杭州将继续致力于城市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
杭州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城市,打造美丽杭州”的目标,计划在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投资和改造。
杭州还计划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进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杭州的城市发展历史悠久,从古代的水乡城市到现代的现代化城市,每个时期都给杭州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未来的杭州将继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