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课《构图的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33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构图的作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形式,并掌握构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的绘画实践提供重要的帮助,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形式,理解构图在绘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②使学生掌握构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应用到实际的绘画中。
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分析经典作品,使学生自主探究构图的形式和作用。
②通过实践和创作,使学生深入掌握构图的方法和技巧。
③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绘画习惯。
②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以及美术评价的能力。
③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①构图的定义及其基本形式。
②掌握构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应用到绘画中。
③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教学难点①如何使学生将个人情感融入到绘画作品中。
②如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创作出有个人特色的绘画作品。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作品、画具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约5分钟)①教师播放一些经典绘画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在构图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交流观察到的构图特点。
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入构图的基本概念。
②教师简要介绍构图的定义和基本形式,引出课题《构图的作用》。
2.新知探究(约15分钟)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作品,从构图的角度进行解读。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对作品构图的理解。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构图在绘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②教师介绍构图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常用的几种构图形式及其特点和应用场景等。
第3课构图的作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构图在艺术中的作用。
2.学习构图的基本要素。
3.了解构图的类型。
4.掌握构图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电脑。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选取两幅图片,一幅采用对称构图,一幅采用不对称构图,让学生分别观察两幅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两幅图片在视觉效果上的差异,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主题——构图的作用。
2.讲解构图的基本要素1.画面中心:构图的核心,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要素之一。
2.画面平衡:画面上各个元素的分布要均衡,不要让画面看起来倾斜或不稳定。
3.线条构成:画面中的线条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
4.颜色搭配:配合好颜色可以提升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3.讲解构图的类型1.对称构图:画面为中心对称,左右各占一半。
2.不对称构图:画面元素分布不对称,通过线条和颜色搭配营造出视觉平衡感。
4.讲解构图技巧1.视觉重心:画面上元素的重点分布位置,是构图的重要要素之一。
2.切割和分层:将画面分成若干块,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增强观众的视觉效果。
3.小品构图:体现出画面中元素与整体关系的微妙变化,增加画面的立体感。
4.透视构图:运用透视学原理调整画面各元素的构图关系,增加画面的空间幻觉感。
5.构图练习让学生选取两张图片,分别采用对称构图和不对称构图进行构图演练,并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6.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构图在艺术中的作用,以及构图的基本要素和构图技巧的应用方法。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幅图片,进行不同的构图实践演习,并在下节课交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艺术知识,学生感性理解能力是关键。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图片的观察,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逐渐理解构图的要素和作用。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特点,老师通过不同的构图实践,以及个性化的布置作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在学生中具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