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八年级生物下册课件第
- 格式:ppt
- 大小:10.04 MB
- 文档页数:26
初二年生物复习专题一(细胞、显微镜)班级姓名号数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
(1)为了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 ] 。
使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眼睛应该注视[ ] 。
物像在左上方要移动到正中央,玻片往移动(哪偏往哪移)。
为了观察到更大物像,应转动[ ] ,选用的物镜。
(2)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填字母)。
步骤c过程滴加的液体是。
如果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步骤c过程滴加的液体是,目的是。
观察时,若视野中出现较多气泡,是由于图中步骤[ ] 操作不当引起的。
为了尽量避免出现气泡,正确的方法是。
步骤a完成后应滴加进行染色,目的是。
正确染色方法是。
⑶洋葱表皮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多了,(表皮细胞、果肉细胞、根尖细胞一般不含有叶绿体)。
细胞膜具有的作用,细胞控制中心或近似球形的结构或含有遗传物质都是。
切西瓜流出的汁水或刺激性物质或青蒿素等都是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⑷口腔上皮、洋葱表皮或果肉等从结构层次看都属于,果实(桃子、番茄)或叶等从结构层次看都属于。
2.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看到的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操作可能是()A.涂抹不均B.盖盖玻片不当C.染色不均D.放大倍数过大3.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细胞临时装片看到的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操作可能是未将标本导致的。
4. 受精卵经过一系列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形成过程可以表示为()A. 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组织B. 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组织C. 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组织D. 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组织5.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要从图甲变为图乙,可调节A.反光镜B.遮光器C.细准焦螺旋D.粗准焦螺旋6.对比显微镜下的番茄果肉细胞(甲)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细胞最外层①是细胞壁B.乙图细胞④能控制物质进出C.细胞的控制中心是③和⑤D.②和⑥是含细胞液的液泡7.下图表示细胞分化的是[ ],表示细胞分裂的是[ ],细胞数量增加是细胞的结果,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细菌和真菌————————————————————————————————作者: ————————————————————————————————日期:ﻩ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观察菌落(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__________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__________ (2)菌落特征:2、菌落的培养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3、生存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 细菌1、发现(1)发现:列文虎克观察工具:个体十分小,必须用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观察。
(2)证实:微生物学之父——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结论:细菌不是__________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还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和防止__________的方法。
2、形态和结构(1)形态:个体微小,有__________状、__________状、__________状 (2)结构:①基本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区域大小 形态颜色细菌菌落_________表面或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多为白色或无色真菌菌落_________常呈 __________状、________状或________状红、褐、黑、绿、黄②其他结构:__________(游动)、__________(保护)、__________(休眠体) ③细菌基本结构和植物细胞结构相比,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菌基本结构和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相比,少了__________,多了__________ 3、营养方式:一般__________,因为体内没有__________ 4、细菌的生殖:__________第三节 真菌1、 单细胞 __________ 分类 多细胞 __________ 大型真菌2、结构特点(1)细胞结构: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种真菌特点①酵母菌:除了基本结构,还有一个__________ ②霉菌:有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__________构成_____菌丝:顶端着生孢子 __________:扫帚状,孢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放射状 _____菌丝:提供水分、__________③蘑菇: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下有孢子 __________ 菌丝:吸收水分、__________3、营养方式:__________4、真菌的生殖:__________5、真菌和细菌的比较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4.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通过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三、方法的训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四、过程与方法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五、重点、难点分析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节线形动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代表蛔虫1、蛔虫的形态结构:2、感染途径及预防措施: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呈圆柱状②体表有角质层③有口有肛二、环节动物:代表蚯蚓二、蚯蚓的运动:肌肉与刚毛的配合蠕动三、蚯蚓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四、蚯蚓的呼吸:依靠能分泌的粘液、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五、其他环节动物:沙蚕和蛭六、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呈圆筒形②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③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教学反思:。
第二专题细胞与生物(1)《考点归纳》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生物的共同特征生产者—植物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考点梳理》【考点1】认识生物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自养生物、异养生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考点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1)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圈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4)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①水:植物和动物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②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阳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决定作用③温度: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④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剧烈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如:南橘北枳(温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蛇捕鼠竞争关系:稻田里水稻和杂草生物间常见的关系共生: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寄生:寄生虫与人体合作:蚂蚁合作搬运食物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①保护色:指颜色与环境色彩一致,不容易被发现。
②警戒色:指身体有毒,颜色与环境不同,让敌害发现。
如胡蜂、夹竹桃。
③拟态:指形态与环境相似,如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
④其它方式:如冬眠适应寒冷环境、仙人掌的叶变成刺适于干旱环境。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改变环境:如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增加空气湿度、蚯蚓改变土壤的肥力、大树下好乘凉等。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会考复习资料:初中生物图集(附题目)(人教版)植物细胞膜式图1.植物细胞有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细胞膜的作用:控制物质尽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3.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是因为液泡中有细胞质。
4.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5.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6.无论植物还是动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
7.根主要吸水部分是成熟区,因为有大量的根毛。
8.根尖的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
9.根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10.根生组织的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草履虫的结构示11.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12.种子的表面的一层皮是种皮。
13.胚实际上是一个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14.玉米种子实际上是一个果实。
2桃花的基本结构15.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的。
16.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
17.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雄蕊和雌蕊是最重要的。
受精的过程18.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花粉管穿过花柱19.胚珠里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20.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木本植物幼茎的切面示意图21.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往下运输有机物。
22.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3.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的韧皮部细胞。
叶24.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细胞——25.叶片下表皮气孔孔比上表皮的多。
26.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下)子宫的胎儿,胎盘和脐带27.陪盘成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28.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
29.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初中生物会考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动物已知150万种,其中昆虫100万多种,是种类最多的类群。
61.鱼类: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平衡,尾鳍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卵生。
变温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
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
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较硬的甲。
如:虾、蟹、水蚤等62.蚯蚓: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
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
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5、是环节动物,此类还有沙蚕、水蛭等。
6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兔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发达,无犬齿(撕裂食物),盲肠发达。
64.空中飞行的动物:①鸟:1、身体成流线型,前肢特化为翼,有羽毛;2、消化系统发达,直肠短,食物残渣很快排出。
3、胸骨具有龙骨突,便于着生发达的胸肌。
4、有发达的气囊,减轻体重,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5、心脏发达,心率快。
5、体温高而恒定。
②昆虫:1、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翅和足都生在胸部。
2、外骨骼的作用:支持、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飞行扩大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繁殖。
③节肢动物:1、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表由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如:所有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变态发育。